颈血扫查方法.doc_第1页
颈血扫查方法.doc_第2页
颈血扫查方法.doc_第3页
颈血扫查方法.doc_第4页
颈血扫查方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转 动静脉血管系统检查方法 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方法(一)检查方法选用线阵探头,频率一般为5-10 MHz(二)检查部位及方法 受检者取仰卧位,头略后伸,充分伸展颈部,头转向被检查的对侧或保持正中位。右颈根部横断扫查时可见无名动脉、右锁骨下动脉和颈总动脉起始部。左颈根部横断扫查时可显示部分主动脉弓、左锁骨下动脉和颈总动脉起始部,但上述动脉结构由于肥胖、锁骨上窝较小、骨骼影响等显示有时比较困难,此时,采用低频探头(3.0-5MHz)可较清晰地显示颈动脉、锁骨下动脉,无名动脉起始段管腔结构,借助彩色多普勒、频谱多普勒超声判断颈动脉、椎动脉、锁骨下动脉、无名动脉起始段有无明显狭窄或闭塞,锁骨下动脉的中远段于肩锁关节附近锁骨下方扫查。锁骨下静脉与锁骨下动脉伴行(图1-27,图1-28) 图1一27左锁骨下动脉和颈总动脉起始部正常声像图 图1-28无名动脉、右锁骨下动脉和颈总动脉起始部正常声像图在甲状腺峡部水平横断扫查时,甲状腺外侧可显示颈内静脉和颈总动脉(在内侧),于甲状软骨上缘水平可显示颈总动脉分叉部(颈膨大),继续向上扫查时可显示两个粗细不同的动脉(颈内、外动脉),颈内动脉内径一般大于颈外动脉的内径,并且多起初位于颈外动脉后外侧,而后转至其后内侧,仅约5%的颈内动脉位于颈外动脉前内侧。横断扫查显示颈总动脉后可行纵断扫查,文献报道约80%以上的颈内、外动脉在分叉以上可在同一平面显示,其余的在颈总动脉的水平仅可见一条血管。一般情况下,颈外动脉较细且有分支,颈内动脉往往较粗且无分支(图1-29) 图1-29颈总、颈内、外动脉正常声像图 显示颈总动脉纵断面后,慢慢向后外移动扫查,寻找颈椎的横突(间断排列并具有明显声影的强回声),再于横突间寻找椎动、静脉的管腔结构,一般椎动脉多在下方(图1-30) 图1-30椎动脉正常声像图 A.椎动脉起始段 B.椎动脉横突间段四肢血管检查方法 (一)超声仪器及检查条件 检查前患者一般无需特殊准备、选用线阵探头频率一般为5-10MHz (二)检查部位及方法 受检者取仰卧位,上肢外展,在颈根部胸锁关节上方,锁骨上窝扫查左锁骨下动、静脉及右侧无名动脉和左、右无名静脉。检查腋动、静脉时,探头置于腋前皱壁处,先找到腋动脉,在动脉后内力显示腋静脉,然后将手掌面向上,手臂置检查床上。探头置于肱二头肌内侧沟探测肱动、静脉。前臂手腕部尺、侥侧,检查尺、桡动,静脉(图1-31) 图1-31肱动脉及尺、桡动脉起始段正常声像图 检查下肢动脉取仰卧位,暴露下肢,大腿外展、外旋,膝关节微屈,从腹股沟区开始检测,然后继续扫查股浅、股深动脉,追踪到大腿下内侧到膝部。腘动脉检测应取俯卧位,踝关节垫高,检查胫前,胫后及足背动脉也可取坐位(图1-32图-34)。 图1-32股总、股浅、股深动脉起始段正常声像图 图1-33腘动、静脉正常声像图A、腘动、静脉纵断面B、腘动、静脉横断面 图1-34胫前、胫后动脉上段正常声像图 A.胫后动脉;B.胫前动脉 检查下肢深静脉有无血栓采取仰卧位,暴露下肢后,大腿外展、外旋,膝关节微屈,首先从腹股沟区开始,显示大隐、股总静脉汇合处,然后向下扫查股浅、股深静脉,直至大腿下内侧膝部。为便于显示腘静脉,检查时可取俯卧位,并将踝关节垫高,以便静脉回流。因心功能不全而不能平卧的患者可采用坐位进行检查。进行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检查时,应采取立位。受检侧下肢不负重(图1-35,图l-36)。 图1-35大隐、股总静脉汇合处正常声像图 图1-36股总、股浅、股深静脉起始段正常声像图 腹腔血管检查方法(一)超声仪器及检查条件腹腔血管检查采用凸阵探头,探头频率成入选择3.5 MHz,小儿及较瘦的入选择5IMHz受检者在检查前需要禁食,最好检查前日晚饭后禁食禁水,时间8-12h。新生儿在临床情况允许下应该在检查前3h禁食、禁水,婴幼儿在检查前5h禁食。受检者取仰卧位。(二)检查部位及方法.腹主动脉探头置于腹中部顶端(剑突下)向左移动1cm,显示搏动性管状结构。连续移动探头纵行扫查向下至脐下第4腰椎水平,显示腹主动脉分叉。然后探头轻轻向左或向右移动,显示左、右骼总动脉和骼总静脉,沿骼总动脉纵径继续向左下或右下移动至腹股沟处,探头向外侧移动,探测骼外动脉及静脉,探头向内侧偏移,显示骼内动脉及静脉(图1-37-图1-39). 图1-37腹主动脉中下段正常声像图 图1-38右侧髂总、髂内、髂外动、静脉正常声像图 图1-39左侧骼总、骼内、骼外动脉正常声像图 2、腹腔干及其分支剑突下横行扫查,显示腹主动脉发出腹腔动脉短干和腹腔动脉发出的肝总动脉和脾动脉。旋转探头纵行扫查,显示腹腔动脉从腹上动脉发出和其分支胃左动脉和脾动脉(图1-40)。 图1-40腹腔动脉短干和肠系膜上动脉正常声像图 腹正中偏左1cm纵行扫查,在腹腔动脉下方1cm处显示肠系膜上动脉从腹主动脉发出,横行扫查在胰腺后方显示肠系膜上动脉横断面。3.肾动脉在第1、第2腰推水平横行扫查,显示腹主动脉横断面,从其两侧壁发出左、右肾动脉。左、右侧肋下斜断面和左、右侧冠状切面可显示肾门部位的肾动脉,并显示肾动脉的肾内分支(图1-41)。副肾动脉是指不经过肾门而进入肾脏的动脉,一般起自肾动脉的主干或直接起自腹主动脉,进入肾皮质,最多见于肾上、下极,一侧肾脏可有2-4条副肾动脉。 图1-41双肾动脉起始段正常声像图 A.右肾动脉,B,左肾动脉 4.下腔静脉 从左、右侧沿髂前棘和耻骨结节连线中点处探测左、右骼外静脉,探头向内侧移动探测髂内静脉,分别从左、右侧向上纵行扫查至脐部,在脐下正中线偏右侧,第4腰椎水平显示左、右髂总静脉汇合成下腔静脉。探头从下腔静脉汇合处向h纵行,显示下胶静脉纵轴至第二肝门,下腔静脉在此部位穿隔肌汇入右心房。横断扫查显示下腔静脉各段横断面。 5.静脉在第1腰推水平横断扫查,侧动探头可显示左、右肾静脉在下腔静脉两侧壁汇入。左肾静脉中段因肠气遮盖常不易显示。彩色多普勒显像则应取左、右侧卧位,侧动探头使声束与肾静脉血流方向平行。 6.肝静脉右肋缘下斜上扫查显示第二肝门,三支肝大静脉在此汇入下腔静脉,探头在右侧距正中线3-4cm处,显示肝中静脉汇入下腔静脉。腹正中偏右侧纵向扫查,显示肝左静脉汇入下腔静脉。右侧肋间斜断扫查显示第三肝门,某些条件合适者可显示肝小静脉及肝尾状叶静脉汇入下腔静脉。 7.肠系膜上静脉腹正中纵行扫查,显示肠系膜上静脉纵断面,其头侧端在胰颈后方汇入门静脉,此段门静脉呈横断面显示。 8.脾静脉在肠系膜上静脉汇入门静脉水平转动探头横行扫查,显示脾静脉长轴切面,在胰颈后方汇入门静脉,门静脉呈横断面显示。 9.肝外段门静脉主干在腹正中切面肠系膜上静脉汇入门静脉水平,探头向右上倾斜,显示门静脉主干长轴切面,位于胰颈的上后方。五、门脉系统血管检查方法 (一)超声仪器及检查条件 采用凸阵探头,探头频率成入选择3.5MHz,小儿及较瘦的入选择5MHz。受检者在检查前需要禁食,最好检查前日晚饭后禁食禁水,时间8-12h。新生儿在临床情况允许下,应该在检查前3h禁食、禁水,婴幼儿在检查前5h禁食。受检者取仰卧位。 (二)检查部位及方法 右肋缘下第一肝门斜切面即探头置于右肋缘下,显示第一肝门横沟处结构(门静脉主干横断面和左右支纵切面)。门静脉左支进一步向左延伸为左支横部,而后转向前形成矢状部,转角处为角部后方与高回声静脉韧带相连:在矢状部的末端形成囊部并与高回声的肝圆韧带相连,肝圆韧带、矢状部及静脉韧带将肝左叶分为左内叶和左外叶。矢状部、横部.及胆囊围成一方叶。横部后方与下腔静脉和静脉韧带围成的区域为尾叶。门静脉右支入肝后继续向右后水平延伸并分右前支和右后支。肝右叶前方的胆囊与后方的下腔静脉左缘的连线将肝分为左右两叶。同时,在门静脉右前支前方.见肝中静脉的横断面门静脉右支分叉的右后方可.见肝右静脉的横断面,均早无回声结构。另外,在门静脉左右支前方见一伴行细小管道即为左右肝管,并随门静脉而分支。 右肋间经门静脉右支切面:探头置于右第7、第8肋间,声束朝向内下方扫查,可显示长轴的门静脉右支、门静脉主干;同时,侧动探头可显示门静脉右前、右后叶支,肝中静脉和肝右静脉的断面,以及肝脏后方的下腔静脉。此断面主要显示肝右叶的情况。 赞(80) 评论 转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