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普通班检——总第20课时.doc_第1页
高一普通班检——总第20课时.doc_第2页
高一普通班检——总第20课时.doc_第3页
高一普通班检——总第20课时.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年级2013-2014第二学期生物学科必修3当堂检测学案(第20课时) 编写:刘红娟 审核:生物组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普通班)班级 姓名 学号 【当堂检测】1、有关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活动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探究活动一般都采用样方法B. 该探究主要针对小动物进行,最好采用标志重捕法C. 进行这类研究时,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和调查D. 若完成统计和分析后,发现小动物还存活,最好将其放入70%的酒精溶液中2、有关土壤动物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A.土壤动物群落不存在分层现象B.土壤动物种间关系主要是互利共生C.土壤盐碱度不同,土壤动物群落结构有差异D.随机扫取表层土取样,可以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3、生物兴趣小组为了调查两个河口水域的水母类动物类群(甲、乙)的种类组成及其数量特征,使用浮游生物捕捞网(网口内径50,网身长145,网目孔径0.169mm)各随机取样3次,调查结果如表(单位:个):物种1物种2物种3物种4物种5物种6物种7物种8物种9物种10甲类群样本155100151204202110样本252300231304102212样本344200201503902011乙类群样本13340124001025111522样本23560104101230142721样本33350183501125121619下列关于甲、乙两个类群之间物种丰富度和种群密度的比较,正确的是( )A、甲类群的丰富度大,物种2的种群密度小 B、甲类群的丰富度小,物种4 的种群密度大C、乙类群的丰富度大,物种7的种群密度小 D、乙类群的丰富度小,物种10的种群密度大4. 所示为某同学设计的土壤小动物收集器,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该收集器设计的原理之一是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的习性B利用该装置可以收集到全部土壤小动物,保证调查结果的准确C在放置土样时最好让土样充满漏斗D利用该收集器进行土壤小动物丰富度调查的方法属于样方法5、有关土壤动物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A.土壤动物群落不存在分层现象B.土壤动物种间关系主要是互利共生C.土壤盐碱度不同,土壤动物群落结构有差异D.随机扫取表层土取样,可以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6、跳虫、甲螨和线虫是土壤中的主要动物类群,对动植物的分解起重要作用。请回答:(1)由于跳虫和甲螨活动能力 ,身体 ,不适合用手直接捕捉,常采用吸虫器等进行采集。(2)先要采集大量的跳虫用于实验室培养,最好选择下图中的吸虫器 ,理由是 。若要采集大量的甲螨作为标本保存,最好选择吸虫器 ,理由是 。(3)现在一培养罐内同时培养跳虫、甲螨和线虫三个种群,若他们均仅以罐内已有的酵母菌为食,则跳虫与甲螨之间的关系是 ,线虫与酵母菌之间的关系是 。7某生物兴趣小组准备对所处地区的花园和菜地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进行研究。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员,请回答:(1)提出你们小组要探究的问题:_。(2)进行这类调查常采用_法,而不适用_法,原因是_。(3)对土样中的小动物进行采集时,在诱虫器上方通常要放置并打开4060W的电灯,这样做的目的是_。(4)除了进行上述问题的探究外,你还可以从另外的角度进行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的调查,请你再提出一个要探究的问题:_。(5)该兴趣小组拟对一种新型杀虫剂对环境中生物的影响作调查,请利用下列实验材料设计实验进行探究:(选做)实验材料:加水稀释的杀虫剂,蚯蚓若干,相同木箱数只,富含腐殖质的土壤,清水实验步骤:_;_;_;_。预期结果及结论:_。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普通班)【当堂检测】1.C 2. C 3.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有关群落中的物种丰富度和种群密度大小的比较。物种丰富度定义是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成为丰富度。所以甲类群的丰富度小,乙类群的丰富度大;种群密度是批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所以乙类群中的物种7种群密度相对甲来说较小。甲类群中的物种4的种群密度相对乙类群较小。所以C选项正确。4. 【答案】A【解析】由于该装置同时提供了热、光条件,而土壤动物具有趋暗、避高温的习性,所以该收集器设计的原理之一是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的习性;利用该装置不能收集到全部土壤小动物,若放置土样充满漏斗,则土壤小动物无法全部感知热、光等条件,影响实验效果;由于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于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当堂检测】参考答案1-5 CCACA 部分解析:5.【答案】C 【解析】由于不同的土壤层面为不同的生物提供了栖息地,土壤中的群落也存在垂直分布,所以A错;土壤中动物的种间关系,除了互利共生之外,还有捕食、寄生、竞争,这些无主次之分,所以B错;土壤表层只有一部分小动物分布,应该选择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小动物的丰富度,所以D错。6. 【答案】(1)较强 微小(2) B 该吸虫器中的湿棉花模拟土壤湿润环境,利于跳虫存活 D 该吸虫器中的酒精可将收集的甲螨及时固定,防止腐烂 (3) 竞争 捕食【解析】(1)土壤中跳虫和甲螨活动能力较强,身体微小,不适合用手直接捕捉,常采用吸虫器等进行采集。(2) 跳虫多栖息于潮湿隐蔽的场所,属于好氧型, 湿棉花模拟土壤湿润环境,利于跳虫存活(3) 跳虫与甲螨都以酵母菌为食,所以为竞争 ;线虫以酵母菌为食,它们之间的关系为捕食关系7. 【答案】(1)地区花园和菜地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调查研究。(2)取样器取样 样方法、标志重捕法 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3)利用了土壤动物趋暗、趋湿、避高温的特性,使土壤动物从土样进入诱虫器下部的试管中,达到采集目的。(4)地区不同深度花园土壤中小动物的类群丰富度调查(或不同时间:如白天或夜晚等合理答案均可)。(5)取木箱两只,编号A、B,在其中铺满相同厚度的富含腐殖质的土壤分别向A、B木箱中喷洒等量的加水稀释了的杀虫剂和清水,使土壤保持湿润透气向A、B木箱中投放等数量的大小和生活状态相似的蚯蚓,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观察并记录A、B木箱中蚯蚓的存活情况预其结果及结论:如果A木箱中蚯蚓生活状态(活动能力、存活数量等)明显差于B组,则说明杀虫剂对蚯蚓有毒害作用;如果A木箱中蚯蚓生活状态(活动能力、存活数量等)与B组相当,则说明杀虫剂对蚯蚓无影响;如果A木箱中蚯蚓生活状态(活动能力、存活数量等)明显好于B组,则说明杀虫剂有利于蚯蚓生存【解析】该小组研究的是该地区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的调查研究,由于动物微小,而且又有较强的活动能力,所以既不能用样方法,又不能用标志重捕法,需要使用另外一种种群调查的方法:取样器取样法。过程中用电灯置于诱虫器上方,其原因是利用了土壤动物趋暗、趋湿、避高温的特性,使土壤动物从土样进入诱虫器下部的试管中,达到采集目的。对于实验设计,首先知道是探究实验,联系预期结果应该有3种可能性。另外注意分组编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