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专业论文)当代中国养老保障制度的伦理思考.pdf_第1页
(伦理学专业论文)当代中国养老保障制度的伦理思考.pdf_第2页
(伦理学专业论文)当代中国养老保障制度的伦理思考.pdf_第3页
(伦理学专业论文)当代中国养老保障制度的伦理思考.pdf_第4页
(伦理学专业论文)当代中国养老保障制度的伦理思考.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研究成 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处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 究成果,也不包含获得 西南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 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 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李留新签字日期: 2012年2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 西南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 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特授权 西南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 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并采用影 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以供查阅和借阅。同意学校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 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说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李留新导师签名:李光辉 签字日期:2012年2 月28日签字日期: 2012年2月 日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格式规范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格式规范 t t t thehehehe formatformatformatformat criterioncriterioncriterioncriterion ofofofof mastermastermastermaster degreedegreedegreedegree thesisthesisthesisthesis ofofofof swuplswuplswuplswupl 作 者 姓 名:李留新 指 导 教 师:李光辉 西南政法大学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当代中国养老保障制度的伦理思考 1 当代中国养老保障制度的伦理思考 内容摘要 养老保障制度的伦理思考是在中国老龄社会的背景下对老龄群体养老保障 问题的伦理探析。 主要是围绕养老保障制度的价值基础和存在问题及建议进行分 析。养老保障制度的价值基础-公平,反映一定的社会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及一 定的道德标准。 养老保障制度的伦理道德水准不是由养老保障制度所提倡的道德 体系完善与否来衡量, 而是由社会成员在遵守养老保障制度的社会交往活动中所 体现的道德风尚来决定。 公平作为养老保障制度的价值基础在某种程度上使得养 老保障制度的伦理建设具有了公平的意义, 使得养老保障制度应有的功能和作用 得以发挥,及整个社会养老保障道德水平的提高。养老保障制度的价值基础 公平,给予老龄群体一个“公平场景”,让老龄群体在这样一个场景下能够正确 的区分什么是善恶美丑,什么是是非对错, 有利于调动老龄群体成员的积极性、 创造性、主动性。 目前,我国现阶段已经形成一个规模十分庞大的老龄群体,而且数量还在不 断的增加。老龄群体的客观存使得养老保障制度的问题日显突出,对于养老保障 制度的伦理建设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因此在对老龄群体提出个人的道德要求 时,必须针对养老保障制度运行环节中出现的道德缓坡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建 议,确定养老保障制度的根本的道德原则。如果离开养老保障制度的道德原则来 谈老龄群体的个人的道德修养,甚至对老龄群体提出严格的道德要求,这样会促 进老龄群体非理性行为的发生,把老龄群体的利益冲突和矛盾更加的扩大化。 扬 善抑恶 ,扶正祛邪。只有通过养老保障制度的伦理建设,对其运行环节出现的 丑恶的现象给予惩治,才能在老龄社会中弘扬正气。 在现代老龄社会中,由于交往的老龄成员利益关系的复杂性,合理的,良好的 养老保障制度的安排,能够使每位老龄群体获得保障的权利和自由,保障每位老 龄成员晚年生活的安宁与幸福。这样合理的,良好的养老保障制度的安排,不仅 需要各种法律制度支撑,而且需要各种法律制度能够充分的体现老龄群体的权 利,毋容置疑养老保障制度的伦理的建设必然是实现法治与德治的内在的统一。 关键词:价值基础公平制度设计制度运行 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abstract this paper for old-age security system in china is the ethical thinking of aging socie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aging population aged security analysis of ethics. mainly around the old-age security system and the value foundation of existing problems and suggestions for analysis. the value of the old-age security system base-fair, reflect certain society the most basic moral requirements and certain moral standards. old-age security system level is not the ethics advocated old-age security system of moral system or not to measure, but by the members of the society old-age security system in compliance with the social intercourse activities are embodied in the morality to decide. justice as old-age security system based on the value of some extent makes old-age security system with the ethics construction for the meaning of fair, make old-age security system should be of the function and role to play, and the whole society old-age security moral level have improved. the value of the old-age security system foundation, fair, aged group to a fair scene, makes the aging population in such a situation can be correctly tell what is important in the good and evil, what is wrong, and is helpful to arouse the enthusiasm of the aged group members, creative, initiative. at present, our country present stage has been formed a scale is very large numbers of elderly group, and the number is in constant increase. older group with objective that the old-age security systemearly-juvenile, forold-age security system construction of ethics produces the effect that cannot be ignored. therefore in the older group to put forward the personal moral requirement, must according to old-age security system in operation in moral gentle slope link problem,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to determine the basic old-age security system of moral principles. if leave old-age security system moral principles to talk about aging group of personal morality, even for the aging population puts forward strict moral requirements, so will promote the aging population of irrational behavior occur, the aging of the population and conflicts of interest conflicts more evolved over time. to 当代中国养老保障制度的伦理思考 3 reward good, foster. only through the old-age security system construction of ethics, to appear in operation link ugly phenomena to punish, to the aged society to promote upright. in the modern aged society, the older members of the association of the complexity of the relationship of interests, reasonable, good old-age security system arrangement, can make each aging group gained his security rights and freedom, security each aging members of life in peace and happiness. so reasonable, good old-age security system arrangement, not only need to all kinds of legal system support, and need all kinds of legal system can fully reflect the rights of the aging population, no doubt old-age security system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thics is necessarily achieve the rule of law and the unity within. key words : thethethethe valuevaluevaluevalue foundationfoundationfoundationfoundation; fairfairfairfair; systemsystemsystemsystem designdesigndesigndesign;systemsystemsystemsystem operationoperationoperationoperation 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目录 引言1 一、养老保障制度的价值基础2 (一)公平作为养老保障制度价值基础的必要性2 1.养老保障制度的价值取向2 2.养老保障制度的核心评价标准3 (二)公平在养老保障制度中的体现3 1.养老保障制度设计要体现公平 4 2.养老保障制度过程要体现公平5 3.养老保障制度结果要体现公平6 二、养老保障制度处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6 (一)养老保障制度设计起点公平观的缺失6 1 城乡不统一,养老保障制度出现“二元格局” 7 2 群体差异,养老保障权出现“多元分化” 8 (二)养老保障制度运行环节存在的问题9 1.政府价值取向的偏离9 2.赡养行为的伦理失范10 3.社会服务功能的缺失11 (三)养老保障制度存在问题的原因12 1.养老保障制度设计环的多重分割 13 2.养老保障制度运行政府缺位14 3.立法的滞后,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15 三、完善养老保障制度的建议16 (一)完善养老保障制度的途径16 当代中国养老保障制度的伦理思考 5 1.以公平为基础的养老保障制度的设计 17 2.坚持厚生为民的养老保障制度运行原则 18 (二)完善养老保障制度的手段19 1.运用行政手段,注重道德教育,奠定养老保障制度的道德基础 19 2.运用法律手段,加快法制建设,奠定养老保障制度的法律基础21 3. 运用经济手段,强化国家财政对养老保障制度的支持 23 结论 24 致谢 25 参考文献26 当代中国养老保障制度的伦理思考 1 引言 养老保障制度的伦理问题是当前制度伦理研究的一个重要的理论热点,反映 着当前我国进入未富先老的老龄社会及养老保障制度在设计、 运行环节克服道德 “失范”迫切需要重视的伦理现实问题。本文立足于中国老龄社会的基本国情, 以养老保障制度的伦理建设为线索,从养老保障制度的价值基础、出现问题、 及 如何完善所提出的建议诸方面依次进行探讨, 系统的研究了养老保障制度的伦理 问题,为解决我国老龄社会的矛盾,及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提供了有益的制度伦 理参考。任何一种制度的伦理性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作为社会公共的、基本的道 德要求,制度伦理的建设始终是一个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的过程。而养老保障制 度本身也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因而其伦理建设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 程。尤其是在现阶段养老保障制度的伦理建设任重而道远,其中如何解决养老保 障制度设计环节出现公平观的缺失及在运行环节中出现的道德滑坡现象是我们 现阶段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完善养老保障制度的伦理建设,对于维护和保障老 龄群体基本保障权及实现代内公正, 促进老龄群体成员个人健康全面发展一个重 要条件。老龄人可以视为社会的弱势群体,随着他们生存能力的日益丧失,老龄 群体的弱势性,逐渐成为现代社会老龄群体的歧视,养老保障权得不到应有的保 障,老龄群体的发展则会遇到阻碍。 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 从伦理学的视角对养老保障制度的伦理现状及原 因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养老保障制度问题的相关伦理原则,道德规范及手段, 是本文主要研究是重点。 例如城乡之间和群体之间出现养老保障权的差异是针对 养老保障权出现不公平,养老保障制度反哺不对称,尤其是社会财富代内流动的 不平衡提出来的。本文从养老保障制度的公平观出发,以制度伦理的视角探寻其 制度伦理的构建,提出运用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在制度伦理设计与运 行的两个层面来进行探析制度伦理的构建。 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一 、养老保障制度的价值基础公平 (一)公平作为养老保障制度价值基础的必要性 1.养老保障制度的伦理价值取向 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再生产发展必须要建立适应与人类社会经济水平相适的 制度。 而中国的老龄社会要和谐稳定的发展就必定要构建符合自身生存和发展的 养老保障制度。当前我国许多学者从未放弃过对养老保障制度的探究,随着一个 较为稳定的养老保障制度的出现,公平的问题就相应的产生。老龄社会就会面临 着老龄人员如何分配各种社会效益的价值问题, 此时养老保障制度的公平就应当 要充分的予以体现。公平做为养老保障制度的价值基础,也就是养老保障制度建 立最基本的价值观。 在制度伦理中养老保障制度的合理性就是要坚持公平这一基 本的价值观。也就是说养老保障制度是合理的,那么它就是公平的,养老保障制 度是公平的,那么它就是合理的。正如罗尔斯说:“一种理论,无论它多么精致 和简洁,只要它不真实,就必须加以拒绝或修正;同样某些法律和制度,不管它 们如何的有效和有条理,只要它们不正义,必须加以改造或废除。”。 1罗尔斯 的意思是指在没有比我们所接受的错误的理论较好的理论出现时, 我们就只能接 受这一错误的理论。同样我们默认一种不正义时,是为了用来避免另一种更大的 不正义。 由此就得知在我国现阶段的养老保障制度中追求制度的公平仍然是我们 永恒的目标。当前我国的养老保障制度是否公平,要从其的科学性,效益性, 可 操做性,价值性来评判,这些最终都表现为养老保障制度的价值取向公平。 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社会保障体系还处 于不断发展和完善阶段,养老保障制度还在不断的完善当中,因此在我们发展完 善养老保障制度的过程中,要保证制度的公平性,就要把公平作为养老保障制度 的首要价值取向。如果养老保障制度缺乏公平,无法满足老龄群体的生活需求势 必会引起老龄群体之间利益的失衡。 所以养老保障制度应该以公平作为其价值取 向,以保障全体老龄成员的利益为其德性基础,以维护老龄群体的权利,尊敬老 1.约翰罗约翰罗尔斯正义论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8 年版 第 1 页 当代中国养老保障制度的伦理思考 3 龄群体的尊严,实现老龄群体的人生价值,满足老龄群体的生存和发展的要求, 作为自己的出发点。 2.养老保障制度的核心评价标准 养老保障制度是否具有恰当性、合理性是否符合老龄群体的生存生活的需 求, 这些都是养老保障制度伦理建设的关键。 因为养老保障制度本身并不是目的, 而是满足老龄群体需求,是保障老龄群体权益的手段和工具。 养老保障制度作 为保障老龄群体的利益的基本制度,其必须接受全社会成员的监督及评价,而人 们在评价养老保障制度是否合理, 是否认同并遵循, 最核心的评价标准就是公平。 当人们认同并自觉的遵守时,那么就可以说明该项制度是符合人们的意愿,是正 义、公平的,相反当人们反对时,则该项制度是不公平的。在养老保障的制度评 价标准中,其公平性就是养老保障制度核心的评价标准,是基本的价值体现。 对 于养老保障制度评价标准问题的讨论,历来是政治学家和伦理学家关注的问题。 总的来讲养老保障制度的评价标准主要是由其公平性,效益性,科学性来进行评 判。而养老保障制度的公平性评价标准主要是从老龄成员在符合参保条件下, 是 否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享有同等的权利,这也是养老保障制度合理性的根 源。我国尊老的伦理的文化是源远流长的,对老龄一代的尊重也是对自己未来的 尊重,国家对老龄群体的尊重也是对国家未来的尊重。老龄群体中的每个人无论 种族,性别,宗教,政治观或者社会背景,都有着不可侵犯的尊严,都有权利平 等的享有社会成果。公平做为养老保障制度的核心评价标准,它的作用在于调节 和规范养老保障权利分配关系,使老龄群体都能平等的享有养老保障权利。养老 保障制度作为保障老龄群体权益的手段,主要是服务并服从与公平的目的,也只 有体现公平的目的要求,才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因此养老保障制度必须 以公平作为其核心的评价标准,才能实现公平的目的。因为只有共同的遵守养老 保障制度的核心的评价标准才可以促成社会公平的体现, 养老保障制度的伦理建 设才有其应有的意义。 (二)公平在养老保障制度中的体现 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我国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国家,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我们的指导方针,因此 我们要用马平克思的公平观来衡量养老保障制度的公平性。马克思主义认为, 在 现实社会中人们的公平观念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是处于不断的变化发展过 程中,而不是一成不变。而社会公平的实现总是与一定的社会制度相联系的。 在 不同集体,民族,国家之间的公平指的是相互间给予或者获取的大概一致持平的 平等互利,在集体与个人之间,公平指的是社会给予的回报与个人劳动创造的社 会的价值的合理平衡。在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上,公平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对 等的互利。马克思的公平观是从辩证的角度来强调的,他认为公平是相对与公平 而言,如果没有公平就没有必要去强调公平。因为在我们的现实社会中由于个体 的差异,种族的差异,地域差异,环境的差异所造成的政治,经济,文化差异的 不可调和,造成国家,民族,地区间人们平等生存发展的不平衡。因此在现阶段 我们寻求公平养老保障制度中的体现时,就应以普遍公平的原则来看待,而要以 实现人人绝对的平等,做人人绝对平均是无法实现。当前我国养老保障制度的公 平性体现在: 1.养老保障制度的设计要体现公平 养老保障制度的设计主要是指养老保障制度的伦理设计,制度的伦理设计 指的“是人们在进行制度构建时,在遵循社会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同时,要以符 合社会公众需要的道德原则,价值目标作为其理论基础,使制度具有道德的合法 性。” 2养老保障制度的公平性是我们设计合理制度时的永恒追求,通过构建合 理养老保障制度,其所体现的公平性,能为老龄社会营造出一个平等的机制, 也 是我们尊重老龄人员的体现。 养老保障制度的设计就是以公平为原则平等的对待 老龄群体的每一位成员。如实现老龄群体参保机会公平,即指的是在我国当前实 行的养老保障制度中,当老龄的社会成员符合一定的参保条件,就应该有机会参 与享受养老保障制度提供的各种权利。在我国的社会当中,老龄群体在社会经济 利益的分享中,所占比例成分较小,一般只能凭借的自身的力量去勉强维持个人 的生活。 老龄群体处于社会边缘化的阶段, 低的收入或无收入, 低职化或无职化, 都是其主要的特征。 因此关怀及平等的对待老龄群体是我们在设计养老保障制度 2 刘喜珍 老龄伦理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9 年 第 83 页 当代中国养老保障制度的伦理思考 5 中的关键。 在罗尔斯认为, 让受惠者得到最大的受惠是制度的伦理设计的出发点。 罗尔斯提出的两个正义的原则“平等原则”和“差别原则”在社会制度设计中能 否体现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我个人认为在我们的养老保障制度设计中, 就应该借鉴罗尔斯的两个正义的原则,就应该坚持普遍性原则,才能够保证社会 的老龄群体能够平等,公平的享有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成果。 联合国老年人 原则规定:“老年人无论其年龄,性别,种族,或族裔背景,残疾或者其他状 况,均受到公正的待遇,而且无论其经济贡献的大小均受到尊重。” 3这个原则 充分的体现了老龄群体的公平性, 在我们经济建设的发展过程中老龄群体在其年 轻所作出的贡献,在老年是就应该得应有的保障和尊重,我们制定设计养老保障 制度的过程中要体现对老龄群体的尊重及老龄群体公平的享有各种权利和义务, 这些都是养老保障制度设计不可或缺的内容。 2.养老保障制度要体现过程的公平 养老保障制度要体现过程的公平指的是养老保障制度实施的过程中要遵守各 种政治,经济,文化所规定的规则的程序,而且其整个过程要必须公开,透明, 禁止违规的行为的发生。过程的公平可是要以公平的规则为前提,其从某种角度 来说就是规则的公平。过程的公平是养老保障制度的公平观的体现,公平的实现 就是在各种规则制度的管束下的公平,在离开规则和制度下的公平是无法实现 的。 即是说养老保障制度要体现过程的公平就是要以规则的公平为前提的过程的 公平,规则的公平就是要一视同仁的对待老龄群体中的每一位成员,不能对其中 的某部分或某个成员存在的歧视。 养老保障制度过程体现的公平强调的是执行过 程的公平,即执行规则的公平。在政府有关部分执行养老保障制度的过程中要秉 着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以尊敬和关爱老龄群体为突破口, 严格遵守执行相关规则, 做到公平, 公正的保障每位老龄群体的权利和义务。 养老保障制度执行的过程中, 得到广大老龄群体的认可和接受那么就保证其结果的公平, 最初的设计理念也得 以体现,这样的养老保障制度是符合正义的。如果养老保障制度在执行的过程中 没有遵守相关的规则,也没有获得广大老龄群体的共同认可和接受,那么其是不 符合正义的,也是需要摈弃的。一种好的养老保障制度不去执行或者在执行的过 3刘喜珍 老龄伦理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9 年 第 86 页 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 程变形,那么这种养老保障制度当初设计的再好也毫无意义。因此养老保障制度 要体现执行过程的公平是构建养老保障制度伦理的重要的内容, 也是确保结果公 平的关键。 3.养老保障制度要体现结果的公平 养老保障制度要体现结果的公平指的是在社会成果的分享、分配中体现的 公平,特别是物质利益的分配过程中要体现的公平。每个社会都要面临着如何在 社会成员之间分配各种利益的问题, 因此每个社会都有人在解决这个问题上力图 去寻找出一种理想的制度。从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柏拉图的“理想国”,到近代 莫尔的“乌托邦”,再到现在我们一直坚持的马克思的共产主义,这些的社会制 度的实现最终都是以公平,正义来衡量其伦理价值。就老龄社会而言,如何公平 分配社会成员中的之间的利益问题,是养老保障制度最终价值的体现。养老保障 制度作为一项具体的制度要以对老龄群体的伦理关怀为突破口, 以保障每位老龄 人员权利为基本的道德准线,以公平的分配社会的各种成果为最终的价值导向。 养老保障制度要体现结果的公平要从两个方面来进行衡量: 第一个方面是代 际公正,即是老龄一代与年轻的一代公平,平等的分享社会的发展成果,并保障 老龄人口的生活水平以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同步提高。第二方面就是代内公正, 即使在老龄群体之间逐步缩小在社会养老保障待遇之间的差距, 实现老龄群体的 代际公正。代际公正和代内公正是社会公正,公平的最终体现,也是养老保障制 度公平结果的体现。养老保障制度伦理的建设必须在制度的各方面做到各尽其 职,各得其所,这样才能实现社会养老保障权利的公平的分配。如果养老保障制 度在对老龄群体的权利分配不均的话,那这样的制度就容易人们所摈弃。当初构 建的“公平”伦理价值就成了自欺欺人的招牌。就老龄群体的发展需要而言, 养 老保障制度的伦理要充分的体现结果的公平, 就要通过具体制度的内容安排保障 全体老龄群体共同平等的享受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成果。 二、养老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二、养老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二、养老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二、养老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养老保障制度设计环节公平观的缺失 当代中国养老保障制度的伦理思考 7 1.城乡不统一,养老保障制度出现“二元格局” 养老保障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老龄群体的安享晚年生活 的重要保障。养老保障制度设计环节的和谐,即是安排的合理有效,符合社会进 步发展的需求,有利于和谐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但是现阶段的我国养老保障制 度,其在设计的环节上公平的观念是有所缺失的,如在宪法修正案“将建立 健全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 4的内容写入其中的时候,就 表明了国家在对民生发展问题的关注度不断的提高。但是近些年来,社会养老保 险参保人的数目不断在提高的同时,然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率,在城乡之 间始终处于两级化的趋势, 城乡之间的差距在不断的扩大, 逐步呈现出 “二元化” 的格局。2000 年,中国老龄研究中心进行的“全国城乡人口抽样调查”数据中 显示,在城市老龄群体中参加养老保险的覆盖率达到 70%以上,而在农村的老龄 群体中参加养老保险的覆盖率不到 40%。而在社会养老救济和社会养老福利的制 度中城乡的差距就越发的明显。 养老保障制度在设计环节中城乡之间起始点的设 计的缺失,是养老保障制度城乡之间出现“二元化”的原因之一。养老保障制度 的设计的公平,从某种角度上来看,是养老保障制度结果公平基础,就目前养老 保障制度中所出现的在城乡之间老龄保障权的差距, 就是设计环节公平观的缺失 所导致的结果的不公平。 养老保障制度在设计的起点上能对城乡之间的老龄群体 保障权公平,平等的对待,就能保证老龄群体的每位成员能够共享社会财富。 养 老保障制度设计环节公平观的实现, 是保证城乡之间老龄群体养老保障权实现公 平的关键性条件。在此所提到的公平并不是绝对意义的公平,而是有相对性的公 平,但并不是无视公平。制度的公正包括制度的公平,平等,自由等,也就是说 养老保障制度的公正从某种意义上说体现着养老保障制度的公平。霍秀媚认为: “当公正被确认为制度的首要价值时, 现实的制度的设计所体现出来的符合公正 要求的制度体系则被是为制度公正。养老保障制度设计体现了公正,也就可以说 这一种正义的制度。” 56某种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被认为是一种正义的制度,也就 是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公平的观念。 在我国现阶段的养老保障制度出现的城乡之 4 黄楠森人学理论广西人民出版社 2000 年版 第 201 页 5 宋增伟 制度公正与人的全面发展 人民出版社 2007 年 第 36 页 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8 间老保障权的差距,是违背公平观,一旦城乡之间养老保障权益差异的扩大, 制 度的道德合法性就遭到质疑,制度设计的最初的伦理理念就毫无意义。 2.群体差异,养老保障权出现“多元分化” 我国养老保障制度目前还在处于发展阶段中, 对于最初设计环节出现的问题 就越发的明显, 尤其是在不同老龄群体当中, 养老保障权失衡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以养老金为例,在身份差异的条件下人们的领取养老金的差别十分悬殊,如在城 市中男性享受养老金数就比女性高出 40%,城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 的人均养老金数比城市集体企业的高出 144%,东部地区比西部地区高 23%,城镇 非农业户人均养老金数额比农业非农户高 20%。同样在城市,非农业户口老龄人 人均养老金比农业户口老龄人竟高出 110%。在我国 2006 年实施城镇基本养老保 障制度新模式,主要的内容是调整养老金的计发的办法及个人账户的规模。基本 养老金主要有基本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主组成调整为 “以上当地上年度在岗 位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 缴费每满一年 发给 1%”;“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计发月 数根据职工退休时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本人退休年龄,利息等因素确定” 同 时,个人账户规模统一由本人缴费工资的 11%调整为 8%。在上述资料表明,由于 女性退休年龄平均早于男性, 女性发放养老金在新调整的模式中比旧调整的模式 有所下降,而对于男性变化则不大,由此就可以看出养老金的发放水平的性别差 距将会在不断的扩大。社会养老金制度是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 设计的环节有悖于公平观的缺失。 从目前看来我国的养老保障制度是按群体来设计的, 不同的社会群体之间的 享受的养老保障制度有所不同, 并且在不同的保障制度之间也没有做到有效的衔 接。养老保障制度设计环节公平观的缺失造成老龄群体在缴纳费用,待遇支出等 方面存在着极大的差异,从而就会引出分配结果的不公平。突出的表现为机关事 业单位与企业单位退休人员在差距, 一部分老龄群体特别是偏远农村地区的与机 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退休老龄群体之间的差距, 甚至可以有些相比较起来是有 无的问题。养老保障制度在老龄群体之间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建立有序的公平的 社会养老保障制度, 不仅为维护社会公平而且对于维护老龄群体的社会保障权起 当代中国养老保障制度的伦理思考 9 着重要的意义。现阶段的养老保障制度的设计起点体现更多的是效益,激发年轻 一代的活力,激发年轻一代的竞争力,为自己往后的老龄生活创造更好的条件。 但是强调竞争力激发斗志时不能忽视养老保障制度的公平。 古今中外大量的事例 表明,一种制度严重的不公平,就会造成社会成员,社会群体及社会阶层之间的 利益关系失衡矛盾的激化,严重造成社会的无序,引发的各种社会矛盾,效率就 无法提高。养老保障制度的设计从制度伦理的维度地上看,效率与公平都是其不 可或缺的,主要的问题是效率与公平有很大的相对性,而在养老保障制度中要做 到两者真正的平等,是不可能实现的,任何一种制度都不可能做到将两者平等的 划分。所以养老保障设计的要么就是效率大于公平,要么公平大于效率,但是不 能过于两级化。但目前从我国现阶段的老保障制度而言更多是体现的是效益, 而 对于公平的问题是有所忽略。 这也就是在老龄群体之间, 养老保障权失衡的原因。 (二)养老保障制度运行环节存在的问题 1.政府价值取向的偏离 养老保障制度的伦理设计是养老保障制度运行的前提, 只有养老保障制度本 身符合正义的要求才能使制度保障制度在运行过程中符合正义的要求, 引向善的 目标。但养老保障制度运行环节的正当与否,并不只是依靠养老保障制度设计环 节所提供正义的伦理价值为更本。如有的学者认为“制度本身的正义性与制度运 作的正义性不是一码事:前者只需要遵循普遍正义的政治原则来进行制度的设 计,制度选择,和制度安排,而后者则还需要政治权利的公共运行(政府运作), 公共管理者的制度化行为示范和对社会非正义结果的合理有效的社会校正机制 等实践资源或条件。换而言之,正义制度本身并不能确保社会正义的普遍实现和 持久实现。” 7在这里强调的是正义的制度如果没有制度运行的正义,那么正义 的制度就毫无意义,再正义,公平的制度也是白费的。养老保障制度也是如此, 养老保障制度要实现其最初设计伦理的价值理念, 就要保证在运行环节中的合理 性的安排。养老保障制度的实施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公共权力机关对养老 保障制度的伦理的运作,要求做到程序公正。公共权力只有做到公平,公开的运 7 刘喜珍 老龄伦理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9 年 第 86 页 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0 行养老保障制度,才能保证其的价值目标变成现实,保障老龄群体的权利。第二 方面是个体自觉的遵守养老保障制度,要求个体现忠实的原则。个体只有自觉的 遵守养老保障制度并且将制度的相关的规则内化并指导自身的行为, 那么养老保 障制度的规则才能落到实处。养老保障制度的运行在这两个方面能落到实处, 那 么最终能使制度的伦理价值得以实现。 而养老保障制度最初的伦理价值得以实现 就有利于社会和谐健康发展,也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贡献。 目前我国政府的相关公共权力机关, 并未看到养老保障制度的和谐所带来长 远的利益,而是只注重当前的经济的发展而忽视了德政的发展。建国以来,经济 的发展是我们的首要任务,特别是与发达国家相比,经济的差距就给我们带来更 大的压力, 这就使得我们政府过分的看重了经济发展的指标, 而忽视德政的发展, 特别是在养老保障这方面,在养老保障制度的设计政府价值观的偏离主要表现 为:目前尚未建立全国统一的养老保障制度,政府还在回避建立农村养老保障制 度的责任,农村的养老保障制度一直是在城乡分治的两种体制下进行的,在加上 政府政策的变动性,非延续性,临时性,使得政府在这个问题上的态度就显得更 加的随意。因此在建立全国性的养老保障制度公平的保障全体老龄群众的权利, 这样的制度理念就成了一文空纸。 在养老保障制度的运行中政府价值观的偏离还 体现在,有些政府官员安于现状,对自身的本职工作并没有尽到责任,对于养老 保障制度的缺陷问题没有足够的重视,主要以财力不足为理由,所以就盲目的提 出大搞经济建设,而无视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目前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口老龄趋 势在不断的在加重,如果养老保障问题没有恰当的解决那么就会激化社会矛盾, 进而也会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政府在发展经济建设的同时,也要重视社会 保障的发展,特别是养老保障的发展,只有在样才能缩小社会的差距,实现社会 和谐的发展。 2.赡养行为的伦理失范 我国老龄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家庭,变成了这样“四二一” 的 家庭模式,即是两位年轻的抚养一个自身的子女和四位家里的老父母,这样就无 形加重了年轻这一代的负担,由此就忽略了父母老一辈的养老问题。通常我们所 认为对老龄群体的赡养的行为包括经济的保障,生活的照料保障,医疗的保障, 当代中国养老保障制度的伦理思考 11 等各方面的物质保障,很少注意到精神方面的保障。精神的慰藉是精神赡养方面 比较高的层次的精神方面的精神赡养的方式,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养 老保障事业的不断的发展壮大,人们的社会养老保障覆盖率在不断的加深扩大, 在老龄群体中自养的能力在不断的加大, 精神赡养的在老龄群体的赡养体系中就 显得更加的突出。“精神赡养问题构成了老龄问题的深层挑战”。 8老林群体在 能够满足自我生活照料的情况下, 那么对于其精神上的需求就是老龄群体现在唯 一所需要的。对老龄群体的赡养问题是我们现代青年所必须要重视的,据报道在 北京市的 2000 年的 6000 件民事纠纷案件中有 600 件是涉及老龄人的生活的, 其 中精神赡养的问题最多。 从这里就可以反映出老龄群体对子女精神慰藉是十分的 渴望,对子女的精神赡养行为是十分的关注的。对于老龄群体而言如果生活的硬 指标是物质方面的赡养, 那么就可以说对于老龄群体而言生活的软指标就是精神 赡养。在现代的经济生活中,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年轻一代的子女在对老年一 代的赡养行为更多只是注重物质的赡养, 而对精神的赡养就有所忽略。 近些年来, 老龄群体患有心理疾病及精神疾病的数量在不断的上升,天津市某家医院对 3000 多名,55 岁以上的老人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对于丧偶之痛,退休后的压 抑感,不被重视无奈感,生病时的无助感,及年对死亡焦虑感这些都是老龄群体 患精神问题的主要原因。 从这些情况上年轻子女这一代对老龄群体这一代在精神 赡养方面是做的不足的,在养老保障制度当中应该要加以完善。老龄群体的精神 赡养只要表现为家庭亲情的精神的慰藉,家庭的伦理关怀,而且要体现对老龄群 体的尊重, 帮助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 让老龄群体感受到 “爱老” 的伦理情怀。 穆光宗认为,精神赡养的实质是满足老龄人的精神需求,包括“自尊的需求, 期 待需求和亲情的需求”, 9“与此对应的满足是人格的尊重、成就的安心、和情 感的慰藉。” 10这三中需求和满足都是精神赡养的内容及目标,是年轻一代在做 到赡养行为平衡的关键。年青一代子女赡养行为的伦理失范,主要表现为忽略对 老龄一代的精神赡养,认为单纯的物质赡养就可以使老龄一代安享晚年,但是随 着我国经济发展,在不断满足老龄群体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其精神的需求也是 11要不断满足的。目前所出现的独居老龄人员越来多,老龄的单身户在不断的增 8穆光宗 老龄人口精神赡养问题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 年第 4 期 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2 加,这就容易造成老龄人员“独巢”的情况,在面对这样的家庭形式,由于许多 老龄人员就形成了家庭养老的模式,也就意味着这部分老龄群体,在获得子女的 经济赡养的同时,就必须要求子女进行精神的赡养才能满足其需求,而有些子女 由于自身工作压力,家庭压力,等各方面的原因只是在和了老龄群体的经济的问 题,而忽略了精神的赡养,缺少亲情的慰藉,家庭的温暖,提供再好的经济条件 也是徒劳。 由此就可以看出我国目前的养老保障制度在这方面的完善还是需要做 出努力的,老龄群体要获得更高的幸福指数,就必须物质赡养和精神赡养同时并 进。 3.社会服务功能的缺失 社会服务功能的缺失主要是包括社会养老的服务的功能和居家的养老服务 的功能。社会养老功能主要是指社会养老机构的服务功能,公共养护设施,及相 关的社会养老机构的服务人员的工作态度。 社会养老服务功能按照硬件功能来区 分就包括社养老院的构建,社会老龄福利院的构建,从软件服务功能上看的话, 就是相关社会服务员工的自身的服务素质,很工作精神态度。目前以我国的养老 机构为例,养老机构的床位数量是十分的短缺的, “我国的一千个老人中所拥有 的养老机构的床位数是 11.6 张左右,即是最多只有 1.16%的老人能够到养老机 构服务,而其余的 98.84%的老龄人不管是否有足够的经济能力,都必然在家里 养老。” 12从这些资料数据的显示,我国养老机构的硬件设施不是很完善,这与 国家所提倡的和谐社会的“老有所居“的理念有所差距的。社会养老服务功能的 硬件设施是老龄群体社会保障的权的关键, 构建相应的养老机构是符合现实的实 际的要求的,它能满足在家庭无法照料和生活无法自理情况下的老龄人员的需 求,然而目前的养老机构的情况是令人担忧的。社会养老服务功能还包括了养老 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的自身的服务素质。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的加剧,家庭养 老是服务功能弱化,社会养老服务就成为许多老龄人员的重要的选择,虽然近些 年来社会养老福利机构得到了发展,相关的管理和工作人员工作素质也由所提 升,但是与社会的需求,老龄群体的许需求还差甚远。主要普遍存在着养老机构 的管理者的管理思维的狭窄,行动滞后,和提供服务人员的态度的不稳定性和参 12 阎青春 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研究新闻发布稿 当代中国养老保障制度的伦理思考 13 加工作的偶然性,社会养老服务制度的内容及服务的对象不相符合,地区之间的 服务制度缺乏连贯性等,这些都是现阶段社会养老服务功能确缺失的表现。因此 养老保障制度在社会养老服务功能的这方面的规定中还存在着不足, 对于养老机 构的监管有所缺乏,对于社会养老的服务的质量和服务的内容还不够完善。社会 养老服务功能的缺失就会致老龄群体养老保障权的缺失, 至此也导致养老保障制 度的不合理性,最终会影响社会养老道德心态的絮乱,从而削弱人们对养老保障 制度的信心, 削弱人们对现代养老生活的信心。 作为这一种典型的社会公开服务, 社会养老服务功能是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正当性的表现形式, 从道德思维的角度 看,社会养老服务功能的缺失是社会养老责任感缺失,是社会养老道德的失范, 公共所期望的社会会养老服务功能被各种投机的行为所代替, 造成社会养老道德 资源的流失。 (三)养老保障制度存在问题的原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