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会议简介和评价.ppt_第1页
哥本哈根会议简介和评价.ppt_第2页
哥本哈根会议简介和评价.ppt_第3页
哥本哈根会议简介和评价.ppt_第4页
哥本哈根会议简介和评价.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 哥本哈根会议正式名称为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 于2009年12月7日至18日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 1992年 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全球首脑会议上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 哥本哈根会议是加入这一公约的各方所举行的第十五次会议 世界各国领导人将齐聚丹麦首都哥本哈根 商讨 京都议定书 第一个承诺期 2008年 2012年 结束后 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道路何去何从 为后京都时代定下行动的基调 考虑到协议的实施操作环节所耗费的时间 如果各方不能达成共识 那么在2012年 京都议定书 第一承诺期到期之后 全球将没有一个共同文件来约束温室气体的排放 这将导致人类遏制全球变暖的行动遭到重大挫折 影响我们赖以生存的空气 水 土地及食物 也因为这个原因 本次会议被广泛视为是人类遏制全球变暖行动最后的一次机会 它将决定人类和地球的未来 气候博弈 从 希望哈根 哥本哈根谈判的启动美国退出 京都议定书 后的国际气候合作进程低谷带来了一线曙光 全球对其充满了巨大期待 到 无望哈根 哥本哈根协议 没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 它相对于 京都议定书 的制定方式在四个关键方面存在严重缺失 一是没有法律约束力 亦无防范不履约的条款 二是无法保障各国二是无法保障各国的行动具有可行性 三是不能保证各国承诺的总和足以实现避免升温2 的集体目标 四是 这只是一个部分国家而非全体认可的协议 将对经历了近20年的国际谈判进程构成危害 其实 哥本哈根会议对谈判进程的推动也并非没有贡献 国际排放贸易协会归纳了三点 第一 国家元首们参加了谈判 气候谈判不再仅仅是环境部长或环境工业部长们的事 而是上升为各国领导人的认定议题 第二 世界上最大的排放体正在倾向于成为未来谈判的主要行为体 第三 也是最重要的是 就像发展中大国提出国内减排行动一样 发达国家开始将严肃的资金问题摆在桌面上 双方现在都意识到没有吸引对方的其他方式 因此都以气候行动而非承诺来向前推进 这是一种重要的推进举措 政治形势 从 三足鼎立 伞形集团欧盟七十七国集团加中国 到 中美共治 首先 中美两国谈判地位鹤立鸡群 成为主要焦点 其次 欧盟推动谈判进程的能力和意愿都有所下降 最后 三大集团内部或多或少出现了不一致的声音 美国 一是以中国为挡箭牌抵挡国际舆论压力 二是以中国为诱因减少国内的政治抵制 三是维护美国在全球议题上日益削弱的领导力 四是牵制中国的崛起步伐 中国 第一 中国将可能被要求承担过多的减排责任 第二 中国将被当前所处谈判集团成员视为异己 第三 根本上而言可能会使中国遭遇发展瓶颈 温家宝总理提出 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愿意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绝不谋求霸权 一两个国家或大国集团不可能解决全球的问题 多极化和多边主义是大势所趋 人心所向 有人说 世界将形成中美共治的格局 这是毫无根据的 也是错误的 合作前景 从 责任安排 到 落实行动 首先 量化了长期合作目标 从 公约 到 京都议定书 其长期合作目标都是比较模糊的 不可量化的 而在 哥本哈根协议 中 IPCC报告所建议的CO2被确定为长期合作的最低目标 这相对 公约 和 京都议定书 而言是一个较大的进步 然而 就温室气体排放来说 CO2仍然是一个不够具体的目标 有待于转换成与温室气体排放有关的量化指标 如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 其次 具体化了资金供给额度 在哥本哈根会议之前 发达国家通过气候变化特别基金 最不发达国家基金等机制也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定的资金援助 但这种援助无论在额度上 或是资金用途上 还是在资金来源方面 都不够充分和完善 哥本哈根协议 则是第一次通过缔约方大会决议的形式确定了资金供给的额度 用途和来源 尽管其额度尚远未足够 用途仍比较狭窄 来源规定也比较模糊 而且协议本身也不具备法律约束力 但是 这至少是一种积极的转变信号 即未来的就资金问题的谈判将越来越具体 再次 确定了技术机制的建立 技术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动力 这是自 公约 谈判启动以来各方的普遍共识 技术开发与转让问题困而也成为谈判的一个长期内容 然而 受制于专业性和复杂性等多重原因 关于技术开发和转让问题的谈判多年来一直进展缓慢 虽然每次会议各方都积极主张 但却鲜有突破性的进展 哥本哈根协议 明确提出建立技术 TechnologyMechanism 以加快技术研发和转让 支持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行动 虽然尚未细化技术机制的规则 但该机制的提出就已经是向前迈进了一步 最后 明确了市场机制方向 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是美国为首的伞形集团国家在 京都议定书 谈判期间提出的 在美国的强烈坚持下 京都议定书 确立了联合履约 清洁发展机制和排放贸易三个市场机制 在最初引进时 虽然包括欧盟在内的不少国家对市场机制心有疑虑 但经过几年的实行 市场机制得到了广泛接受和认可 其中 欧盟最为推崇排放贸易机制 发展中国家则更为青睐清洁发展机制 而在 哥本哈根协议 中 市场潜力更大的碳交易市场得到强化 也意味着它将成为未来谈判的一个争夺焦点 各国行动 欧盟一直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倡导者 积极推动国际温室气体减排 2000年以来 欧盟相继制定了一系列法律 政策 机制和行动计划 推动其成员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包括 欧洲气候变化计划 ECCP 欧盟排放交易体系 EUETS 欧洲新能源政策 等等 特别是2008年 欧盟委员会提出了 气候变化行动与可再生能源一揽子计划 提出3个20 目标 即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减少20 能效提高20 可再生能源比重提高20 并将低碳经济作为国际合作的核心要素 极力输出其碳交易规则和碳市场管理做法 旨在带动欧盟经济向高能效 低排放的方向转型 并以此引领全球进入 后工业革命 时代 美国对国际气候合作虽然态度消极 但这并不表示其在推动自身低碳发展方面也无动于衷 2003年 美国出台的 能源部能源战略计划 把提高能源效率上升到能源安全战略的高度 2006年 美国公布新的气候变化技术计划 推动在新一代清洁能源技术方面的研发与创新 尤其是资助碳捕捉与封存技术 2007年 美国宣布将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 到2013年可再生电力在美国电力消费量中的比重要达到7 5 2009年 美国众议院通过 清洁能源安全法案 规定到2020年和2050年温室气体排放比2005年水平分别减少17 和83 此外 奥巴马政府把新能源产业作为摆脱经济衰退 创造就业机会 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重要战略产业 日本提出 低碳社会 概念 倡导在低碳排放和气候安全的条件下建设富裕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并实施一系列相关政策措施 2008年 福田蓝图 提出把Et本打造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低碳社会 并选定了13个城市作为 环境模范城市 即低碳城市 除了在能效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之外 日本多年来一直积极开发太阳能 风能 核能等新能源 利用生物发电 垃圾发电 地热发电以及制作燃料电池作为新能源 特别是对太阳能的开发利用寄予厚望 经过多年发展 太阳能在日本已逐渐普及 很多家庭都购买了太阳能发电装置 2009年 Et本政府实施税收减免优惠 提高燃油税等鼓励新能源车消费的刺激政策 推动日本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印度强调保障能源供应 努力降低能源使用的碳强度 采取的政策举措包括促进可再生能源发电 提高电厂发电效率 强制能源审计制度和能效标识制度 出台节能建筑法规 以及加快利用清洁发展机制引进清洁能源技术等 巴西致力于发展可再生能源 并加强森林管理 在可再生能源发展和节能领域 巴西提出将继续推进实施国家乙醇燃料计划 国家生物柴油生产和使用计划 替代能源发电扶植计划 国家节约用电计划 油气及其衍生品合理使用计划 促进资源的回收和循环利用 墨两哥重点提高能源效率 并强化林业和土地利用管理 将减缓重点放在 能源生产和使用活动 以及 森林 土地利用变化和农业活动 两个主要领域 其中与能源活动相关的减缓措施包括 提高能源效率 在水泥 钢铁 制糖等行业发展热电联产 用天然气替代燃油发电和发展可再生能源等 墨西哥还考虑首先在石油和电力部门分阶段试行碳排放交易制度 对于排放能力和排放潜力巨大的中国而言 发展低碳更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有助于提升中国国际地位 促进技术创新能力和催生低碳能源转型 2007年6月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提出要发展低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从能源开发利用的角度阐述低碳发展模式 同年9月 胡锦涛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首次提出中国要发展低碳经济 加强研发和推广节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