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10QC型合成催化剂升温还原总结.doc_第1页
A310QC型合成催化剂升温还原总结.doc_第2页
A310QC型合成催化剂升温还原总结.doc_第3页
A310QC型合成催化剂升温还原总结.doc_第4页
A310QC型合成催化剂升温还原总结.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A310QC型合成催化剂升温还原总结刘肇庆(山东恒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郯城276100)1 前言我公司有两套合成氨系统,一台为NC1000二轴一径型合成塔;一台为1000的三套管型合成塔,年生产能力为18万吨醇氨。今年四月份停车大修时,同时更换了两炉触媒,系郑州九龙催化剂有限公司生产的A310QC型催化剂,触媒升温还原后运行效果较好,收到预期效果。现对1#合成系统(二轴一径合成塔内件)总结如下。2 1#合成塔概况 1#合成塔为NC1000二轴一径合成塔内件,触媒容积6.17m3,电炉功率700Kw。TC620-32-12型透平机两台;DZW-3.5/285-320型、ZDZ-5.5-1.6/285-320型循环机各两台。(正常生产时2#合成使用循环机,1#合成使用透平机)3 内件安装及触媒的装填3.1此次内件的安装和触媒的装填同时进行,先装径向筐触媒9810Kg,装完径向筐催化剂后,吊入层间换热器,找正使其中心与内件中心一致,然后装填二段触媒5370Kg,再吊入菱形分布器。但由于层间换热器的冷管及热电偶套管以被触媒固定,致使组装菱形分布器变得很困难。经过调整,问题得以解决。3.2考虑到触媒升温还原后触媒层的阻力问题,在菱形分布器上下各10厘米之间装填大颗粒,从而减少合成塔阻力,以保证塔器安全运行。3.3 此次共装填A310QC型触媒18.99吨,触媒装填规格及装填量见表1:表1 触媒装填规格及装填量4.7-5.5mm180kg一轴3.3-4.7mm2880kg4.7-5.5mm750kg3.3-4.7mm3000kg二轴4.7-5.5mm 2100kg 5.5-6.7mm 270kg 5.5-6.7mm 210kg径向 3.0-4.0mm 9600kg合计:18.99吨3 触媒的升温还原根据内件特征及A310QC型触媒的特点制定了升温还原方案(见表2),采用分段还原的方法使热点逐步往下移动。在上层进行还原时用冷气控制下层触媒在出水温度以下。待上层还原完毕,加大空速,加大电炉功率,再利用氨反应热将下层触媒温度提起来,使底部触媒逐渐还原,并确保触媒还原彻底。还原轴向层时,首先把零米温度尽快提到490以上,把轴向层上段彻底还原,然后逐步关小冷激阀还原轴向层二段。当轴向层触媒还原好后加大空速,并逐步关小层冷阀,利用轴向层反应热将热点移到径向层。还原径向层时,充分利用还原好的轴向层反应热,必要时提压降低循环氢,尽可能加大循环量,把大量还原水汽带到塔外。具体升温还原过程如下:此次升温还原于2007年5月7日14点开电炉加电升温,升温至120试放物理水,5月8日1:00T2升温至345试放化学水,5月10日4:00一段还原结束,二段进入还原主期,5月11日17:30二段还原结束,转入三段还原,5月12日18:00三段还原结束,转入全塔末期的还原,13日6:00降温后转入轻负荷生产。各阶段的还原数据见表3。1#合成塔触媒从开始升温至还原结束历时136小时,由于受电炉调压器能力的限制,电炉功率偏低,导致升温还原时间超计划11个小时,但从升温还原的效果看,还原的比较彻底,升温还原质量达我厂历年最好水平,从加满负荷实际运行看,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表2 触媒升温还原方案阶 段时间h累计时间( h热点温度()升温速率/h氨冷温度( 系统压力(MPa)循环氢(%)水汽浓度g/Nm3全塔升温期8常温-3404010-05.075还原期一段430(t=36h)二段开始还原4340-38010-155.0-6.07520490恒温二段430(t=59h)三段开始还原4340-380104380-40051559400-430215430-4602-155.0-6.07520490恒温三段还原8340-4008-156.0-9.0702.030400-460210460-4903全塔末期2490-5005-159.0-15.0651.0-0.116125500恒温降温期-5轻负荷4815.060表3 各阶段的还原数据压力/MPa触媒层各点温度水汽浓度g/m3初期5.0中期6.0末期12.816.0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326 316 316 292 292 273 264 186 186 224 226 209412 406 409 340 359 343 358 293 299 329 335 323452 459 463 382 399 381 399 321 324 363 370 357480 492 493 412 439 415 431 305 270 359 360 349481 494 495 423 451 424 447 301 276 360 364 353480 493 495 433 453 429 454 326 299 380 381 369477 483 483 464 469 462 459 350 331 399 403 383415 467 494 483 493 491 494 415 371 450 451 435406 424 430 425 426 438 443 409 376 446 454 456415 446 474 498 500 503 498 467 449 489 490 467419 446 470 507 509 515 511 488 474 508 507 487421 487 503 510 510 511 507 494 493 505 505 5001.332.242.862.713.944.113.743.122.322.541.210.124 操作控制及运行情况4.1操作控制触媒层温度主要是由各层气量大小分配来调整。正常调节触媒层温度的手段有系统近路阀、冷副阀、冷激阀、层冷阀。炉温可分段调节,生产控制时为充分利用上段触媒,控制轴向层温度比径向层高5。第一轴向层温度由冷副阀调节;第二轴向层温度由冷激阀调节;径向层温度由层冷阀调节。在正常生产时,当冷气阀门及塔内温度调整好后,在负荷没有大的变动时,一般不经常调节冷气阀门,而用系统近路阀来调节触媒层温度。近期的操作的数据列于表34.2运行情况触媒升温还原后运行效果较好;合成系统压力由原来的29.5MPa左右降到目前的27.0MPa左右,运行压力降低2.5MPa;氨净值11%左右。运行操作数据见表4表3 合成塔触媒层操作温度时间测温点温度/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0: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380 427 472 399 442 414 486 405 423 466 438 466378 423 466 395 443 405 487 405 420 465 437 466377 423 472 396 439 410 486 408 425 423 437 464380 426 470 399 442 415 487 385 422 437 439 466378 423 467 399 443 415 484 384 416 468 438 463381 426 472 406 448 420 489 396 429 468 437 466381 425 472 402 447 422 486 392 425 467 437 466380 427 473 399 448 423 487 399 418 468 438 467381 426 472 405 447 422 487 402 419 466 437 466说明:由于层间换热器列管有泄露,8点温度偏低。表4 合成系统操作数据时间温度/气体体积分数/%压力/MPA一进 一出 二进 二出H2 N2 CH4 进、出口氨透平机进、出口0: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42 295 164 29541 295 162 29841 296 162 29542 296 162 29642 297 161 29541 296 162 29841 297 162 30042 296 162 29642 295 162 29661 22 13.0 61 22 13.0 2.6 13.260 23 13.060 23 13.062 21 12.561 22 12.561 22 12.5 2.5 13.060 23 13.0 60 23 13 24.5 27.1 24.5 27.1 24.6 27.2 24.5 27.1 24.5 27.2 24.5 27.2 24.7 27.3 24.5 27.2 24.6 27.35 问题分析及经验总结5.1 存在问题:(1)组装内件时,由于层间换热器的冷管及热电偶套管以被触媒固定,致使组装菱形分布器变得很困难,延误了装填时间。(2) 还原主期触媒出水快且量比较大,电炉功率小,循环量加不上,导致水汽浓度偏高。(3)还原末期因提压和加循环量过快,床层温度超过500以上。(4) 由于受检修时间的限制,层间换热器在打压实验时发现泄露,未来得及处理彻底,致使T8、T9两点温度低,T7点温度高。(5)升温还原过程,受到前工况波动一次,以及电炉供热不足等问题,造成还原时间较长。5.2 经验总结(1)在装填一、二段触媒时应注意内件的组装顺序,应在装好层间换热器后接着装菱形分布器,然后再装填第一段触媒,防止层间换热器的冷管及热电偶套管以被触媒固定,给菱形分布器的组装带来困难。(2)在菱形分布器上下各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