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教案设计.doc_第1页
国学经典教案设计.doc_第2页
国学经典教案设计.doc_第3页
国学经典教案设计.doc_第4页
国学经典教案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字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诵读三字经原文“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一段,理解其义,达到熟读成诵。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德才兼备的人才能被世人称颂。3、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教学重点:实践中达到朗读成诵。教学难点:知道德才兼备的人才能被世人称颂。教学准备:课前了解“三王”的故事。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1、师:这几天,我们这儿都是阴雨绵绵,给我们上学和生活带来很多的不便。但是在海南省,从上月底开始已经连续下了9天大暴雨,范围波及15个市县,受灾人口达164.8万,海南万宁特大暴雨中心区致经济损失约5亿元,是1951年海南省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大暴雨过程。水灾如此严重,我们不得不说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治水。早在夏朝就有一个君主对治水很有办法,他就是大禹。你听说过他治水的故事吗?2、是啊,大禹是一位很好的君主,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得到了百姓的拥戴,孔子论语泰伯篇中说:“禹,吾无闲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闲然矣”!意思是:对于大禹,我没有什么好批评的,为什么呢?因为他自己吃的很差,但是把祭祖先祭神的祭品办得非常丰盛;自己穿得很差,但是把祭服,祭祀时穿的衣服做得很华美;他住得也很简陋,不住好房子,但是却把力量完全用在水利建设上。对于禹,我没有什么好批评的。这是孔子的原话。这就足以证明在孔子的心目中大禹的地位是多么崇高。我们的三字经就把大禹这个有名的人物编了进去。你想读一读吗?二、大声诵读、品读解意1、初读感知。(1)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2)指名读。(3)教师领读,学生跟读,初步感受语言的韵律美。2、品读解意,边读边试解释内容。(1)从这四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夏、商、周是中国历史上的三个朝代,夏统治了四百年,商朝统治了六百年,周朝统治了八百年。禹、汤和武王指的是三个君主。(2)你听说过他们的故事吗?学生分小组说说各自收集的故事。再每组推举一名代表来介绍故事。(3)小结:从这些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你认为他们为什么能得到世的人尊敬?(4)是啊,商汤、周武王和大禹一样,也是非常善良、仁爱、开明的国君,所以这段经文的意思是:夏朝的开国君主是禹,商朝的开国君主是汤,周朝的开国君主是武王。这几个德才兼备的君王被后人称为三王。 (5)让我们带着崇敬的心情再次诵读,学生齐读。3、各种形式朗读(1)学生练习朗读(2)男生、女生赛读(3)小组比赛读4、背诵比赛A、重点字空留记忆 夏( ) 商( ) 周() 称三王B、主句缺失记忆 夏有禹 () 周武王 ()5、理解“称三王”(1)这里的“王”字,不是指哪一个具体的帝王,而是特指“王道”。王字是“三画而连其中”,三画表示天地人三才,中间是顶天立地的一竖代表道,即孔子所谓“吾道一以贯之”。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王,天下所归也”。王既然是垂示于天地间的大道,它在人间的首席代表天子人王,也应该顶天立地,成为人群的典范和样板。王道指的是先王之道,即夏商周三王的统治方法。三王的统治用的是仁义道德,其结果就是无为而治,天下太平,这种政治体制是王道。历史上描绘这个时期,是五日一风,十日一雨,万民乐业,天下太平。三、联系实际,感悟升华如果你长大后,做了市长,甚至是国家主席,你会怎么做呢?四、课堂小结,提出希望说说本节课的收获。板书设计:夏有禹,商有汤,周武王,称三王三字经综合复习课活动目的:1、阅读三字经片断,学习三字经里介绍的知识,了解其中的人文故事,懂得勤奋学习的道理。2、激发学生阅读中华经典的兴趣,培养学生感悟经典内容的能力。活动过程:课前谈话:交流读过的好书和自己知道的读书名言。一、谈话导入,整体感知三字经很高兴和大家一起读书。经常读书会使我们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我们学校今年举行了第七届读书节。谁知道这届读书节的主题吗?(亲近中华母语,诵读百家经典。)这次活动,学校向我们每位同学推荐了三字经这部经典。三字经可谓是家喻户晓,上到70岁的老人,下到几岁的孩子,都能背上几句。你们会背吗?这样吧,我一句,你们一句。师生接背:那关于三字经这部书,你知道哪些呢?(作者、书的内容等)师随机评价,简介三字经:三字经流传到现在,已经八百多年了,版本可多了。虽然版本有所不同,但主要结构都没有改变。全书虽只有一千多个字,但内容非常丰富,其中包括了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道德、名人故事等各方面的信息。三字经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财富。专家们对三字经也非常推崇,他们说三字经是“千古一奇书”,如今,三字经被翻译成好几个国家的文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有意思的是,我们浙江和广东两省还为三字经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起了争执。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走进这部奇书,读读三字经。二、读三字经,讲人文故事1、三字经这本书让我们认识了很多名人,而且这些名人的故事也已经成为千古佳话。能不能告诉大家,你从三字经里认识了哪些人?指名学生说。2、相信你一定知道这些人这些句子中讲到的人你熟悉吗?你知道他们的故事吗?(学生讲故事)出示填空:_,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zh)。(做父母的真是用心良苦啊,听了你的故事,我知道了孟子之所以能成为大学问家,跟母亲的严格教育分不开。)_,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这就是那个成语“五子登科”的出处呢。)_,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真是个有孝心的孩子,百善孝为先,孝顺父母是做人的准则。)_,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我想问问孔融,你怎么会这么做呢?能友爱兄长、友善对人,也会感受到他人的温暖的。)3、让我们再读读他们的故事。指导读。书可以怎样读呢?指导配乐个性化朗读。齐读。4、小结:读三字经,让我们了解了许多名人故事。这些名人故事都是在告诉我们如何学会处事做人。相信你们读了之后,一定会明白其中的道理。三、读三字经,学史地知识说三字经是一部奇书,不仅让我们知道了那么多名人故事,而且,我们读三字经,还可以从中读到各种各样的知识。1、出示片断:(1)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2)稻粱菽(sh),麦黍(sh)稷(j)。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sh)。此六畜,人所饲。2、这里有好多的生字,你能读准吗?自己读一读。指名读。齐读(有滋有味地读一读)读得声音响亮精神饱满。3、了解知识:这两段话里,藏着许多知识呢,接下来我们分两队进行PK,问题的答案都在这两段话里面,好好地读一读,读完还可以与同桌议议。宣布比赛规则:分两队竞答,答对一题得十分,答错就给对方加上十分。答题之后,再为对方选题。给对方选题的时候要有礼貌,“请问,什么是?”比赛之前,咱们先来热热身,用朗读来给自己鼓鼓劲,看哪一队士气更旺。(两队读课文,比谁声音洪亮精神饱满。)胜者决定自己先答还是先给对方选题。比赛过程中随时点拨知识要点:什么叫三才?什么叫三光?(天空中有日月星辰以及雷、电、风、雨,大地有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鱼虫百兽,而我们人又是万物之灵。)三纲?(君王与臣子的言行要合乎义理,父母子女之间相亲相爱,夫妻之间和顺相处。这跟我们现在提倡的构建合谐社会的做法不谋而合哪。)四时?(春去夏来,秋去冬来,如此循环往复,永不停止。)四方?(东、南、西、北,这叫作“四方”,猜猜,老师由这想到了了什么?提示我们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我们的祖先最早用铁发明了“罗盘”,也就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从而使确定方位变得十分简便,尤其在航海中指南针的作用太大了。我们的老祖宗真了不起。)五行?(金木水火土,这五行可真复杂,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推算出来的,真了不起。现在知道闰土名字的来历吗?)六谷?(稻粱菽麦黍稷,就是我们现在说的五谷杂粮,这些是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食品。)六畜?(马牛羊鸡犬豕,这所谓豕的是什么东西呀?)4、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一下子知道了这么多知识。知识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看来我们很有必要把这两段含金量极高的话背下来。试背,指名背(老师学生合作背,生生合作背),齐背。(不能背的可以跟着读。)这些知识还比较浅显易懂,三字经里还有更多的知识,等着我们去发现。四、读三字经,明勤学道理1、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奋好学的民族,至今流传着许多名人勤奋好学的故事。请仔细看图,你知道图上说的是谁的什么事呢?逐一出示名人勤奋读书图片,请学生说故事。(路温舒披蒲编、车胤囊萤、孙康映雪、孙敬悬梁、苏秦刺骨)师随时点评引导:哪一点令你特别受感动?车胤囊萤:就着萤火虫的光看书,能看清吗?(这样微弱的亮光,看书时间一久就会眼睛发酸,甚至会头昏脑胀的。)孙康映雪:他不冷吗?(天寒地冻,别说跑到屋外边了,即使在屋里头也是很冷的,连买灯油的钱都没有,哪来别的取暖的东西呢?)多冷啊!得受多大的罪啊!可没有苦,哪来的甜呢?路温舒编席抄书:为了读书,真是绞尽脑汁。孙敬悬梁:这倒真是一个克服困意的好方法。可惜我们男孩子没有机会了,姚老师倒是可以一试,女孩子也可以试试哦。苏秦刺股:那是尖锐的锥子啊,疼吗?2、这么多感人的故事,老祖宗用了最精练的语言,记录在三字经里。你能找到这些句子吗?(出示)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头悬梁,锥(zhu)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chu)。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自由读。在这些话里,找到刚才我们讲的故事了吗?还有什么故事没有讲过?你知道吗?学生不了解的故事点击课件,听录音。没有书读,就借来抄在蒲席上,刻在竹简上;没有灯油,就抓萤火虫照明,就着雪光读书;读书困了,头悬梁锥刺股,不惜伤害自己的身体;没有时间读书,就在打柴、放牛的间隙,利用一切时间读书。他们的故事感动、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怀着这份感动,带着这份敬佩,我们再来读读他们的故事。(齐读。)3、写话听了看了读了那么多故人勤学的故事,同学们,你们想过没有,是什么让他们能够这样想方设法找到读书的办法呢?(如果没有逼迫自己惜时如金、刻苦读书的强烈愿望,他们都不可能这样做的。)如今我们不再需要囊萤映雪,也不用学悬梁刺股,这样的方法显然已经过时了,但什么是永不过时的呢?(勤奋学习的精神)我知道,此时此刻,你心里一定有许多话儿想说,但不忙着说,拿起笔,把它写下来。学生交流。4、同学们说得真好,虽然表达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声音是一样的,那就是珍惜时间,勤奋学习。老师这儿要送你们一份礼物,借用三字经中的两句金玉良言送给你们。“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指名读。齐读。五、背诵经典结语: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近经典,读了三字经的部分内容。虽然只是部分,但却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三字经真是一个丰富的宝藏,有那么多的史地知识,那么多名人故事,那么多教育我们为人处事的深刻道理。正如专家评价的那样,三字经真是“千古一奇书”,值得我们去看,去想,去品味,去研究,最好能够背下来。弟子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熟读弟子规入则孝部分。2.通过讲解及活动体验,培养学生的孝心。教学重点:1.熟读成诵,感受孝心的魅力。2.联系实际,抒发孝心。教学过程:一、课前热身,弟子规知识抢答赛。老师知道,同学们都可以背诵弟子规,甚至可以倒背如流。关于弟子规的知识,你知道的有多少呢?让我们一起进入知识抢答赛。1.弟子规的作者是谁?2.弟子规分为几个部分?3.弟子规的作者是谁?4.弟子规的意思是什么?二、热情诵读,齐诵弟子规入则孝。1. 读书的要求有那些?你能做到吗?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2. 齐诵入则孝部分。3. 小组比赛读。三、进入主题,讲解“亲有疾不离床”部分。讨论:1. 怎样做才是孝顺的好孩子呢?2生病的感觉是怎样的呢?生病的时候你最希望身边的人怎么照顾你?3. 父母生病的时候会怎样想,他们希望我们做子女的怎样做呢?4. 古时候,孝顺的儿女是这样做的(出示PPT: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有谁知道这句话的意思?(生说,教师补充)5.感动你的地方是哪里?(药先尝,不离床)父母心中会怎样想呢?四、情景体验,感悟孝道。古时候子为父母尝药,是为了为父母试探药的温度。可是现在我们不能为父母尝药,因为乱吃药是危险的。当父母生病的时候,我们可以怎样做呢?小组讨论后请一个小组到讲台上表演。(一个扮演生病的母亲,一个扮演儿子)请大家给出建议和意见。给予鼓励。五 、积极讨论,解决问题。1.我们班的同学们都很聪明,现在有一个小朋友遇到了一个难题,你们能帮他解决吗?2.讲述故事:“小明想跟妈妈学家务,可是妈妈说只要专心学习就好了。小明要怎样做?”同学发言。3.你们真是有礼貌的孩子。你们觉得说服妈妈要注意哪几点?(礼貌,有道理,恭敬)4.如果妈妈仍然坚持自己的看法呢?你该怎么办?(找机会再和妈妈讲)六、情景表演,小组活动。如果遇到下列问题的时候,你会解决吗?讲述:小明的爸爸随手把垃圾扔到车窗外,小明该怎么劝说呢?小组活动,然后展示。七 、总结升华,神情寄语。孝心是最美的品质,孝顺的孩子是最可爱的孩子。让我们从小事做起,做一个孝顺的孩子!齐诵入则孝部分,结束本课。弟子规第二十课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话题揭义1、创设情境,导出话题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一个字,这个字大家都很熟悉。大家看看,它是怎么写的?2、请同学们认真看一看,用心想一想,我们的祖先造字时为什么这样写?它包含怎样的意思呢?(人说话要讲信用)3、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弟子规第二十课,从古人的“信”的行为要求中,学学为人处事的真诚与智慧。(二)字正腔圆,诵读成韵1、字正腔圆,读通韵文A、弟子规是古代韵文,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文之美在于字正腔圆,首先把韵文中不认识的字,找出来,看着注音读几篇后,再自行把韵文试读两遍。B、集体朗读韵文,提出诵读要求:读书贵有三到:即眼到、口到、心到;诵读精神饱满,咬字吐音清晰。(教师相机引导)2、轻重缓急,读出韵味A、读文之美在于轻重缓急能入韵。再次播放音频,让学生找出诵读的停顿节奏,按韵文节奏读文。现在请同学们先试行打节奏。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刻薄|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B、读文贵有轻重缓急,根据诵读的需要,找出韵文中轻读与重读的字,按节奏读出韵文,(全班同学集体读,小组读,个别读)适时指导,相机激励。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刻薄|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C、学生集体诵读,进一步强化诵读的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韵文表达的是怎样意思。(为故事诠释,读文明义的这一环节做铺垫)(三)故事诠释,读文明意1、释文结合,读文知意书读百遍,其意自见。通过刚才的几轮诵读,同学们对照韵文再读读译文,想想古人对待“信”是怎么要求的?(交流汇报)(引导学生把握信的行为准则:出言信为先,惟其是)2、故事引路,据文辨义下面,我们一起听听孟信卖牛的故事,看看获得怎样的启示。 孟信卖牛 教师生动讲述 说一说1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用心想一想,贫穷的孟信为什么赢得大家的尊重?(诚实、守信)孟信的行为符合弟子规的哪些要求呢? 2 点评:虽然孟信家里穷,经常连饭都吃不饱,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用病牛去换粮食,他的这种行为赢得了别人的尊重,这种道德修养也是道德智慧。3、情境插入,依理明义看动画短片男孩和金斧头的故事说一说:你认为故事中的两个小朋友谁做得对?谁做得不对?分别符合弟子规中的哪句话? 议一议评析:老师根据学生的思考与辩论,相机引导,1紧扣“信为先,惟其是”先自行思考,然后同桌交流,鼓励学生结合韵文要求,针对小男孩和邻居的行为进行辩论,在辩论中明义。(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只有诚实守信,待人真诚,品质崇高,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帮助。) 2紧扣“诈与妄,奚可焉”从邻居的贪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