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宿豫中学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5单元第1讲 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强化作业.doc_第1页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中学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5单元第1讲 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强化作业.doc_第2页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中学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5单元第1讲 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强化作业.doc_第3页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中学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5单元第1讲 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强化作业.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走向高考】2015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5单元第1讲 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强化作业 岳麓版必修3一、选择题1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这首诗歌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是()a提倡维新变法b鼓励人们向西方学习c宣传科学救国 d劝导国人放弃天朝观念【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变化,考查信息解读能力。自古以来,中国人大都认为“天圆地方”,中国处于世界的中心,是“天朝上国”。鸦片战争,惊醒了中国人的迷梦,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解世界,摒弃“天朝”观念,学习西方。本题材料“中国并不在中央”就是要劝导中国人放弃天朝观念。因此正确答案选d项。a、b、c各项在题干诗歌中未能体现。本题易错选a项,部分学生会受题干时间干扰而忽视诗歌主旨。2著名历史学家蒋廷黻先生撰文指出:“林则徐仅仅只是旧时代的精英。”这一观点意在说明()a林则徐仍然是“闭关锁国”的忠实代表b林则徐的思想主张基本属于旧时代范畴c林则徐是主张向西方全面学习的思想家d林则徐是清末资产阶级思想家中的精英【答案】b【解析】材料强调林则徐维护旧时代的意义,林则徐主张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维护落后的封建制度,其思想主张基本属于旧时代范畴。3一位传教士将“他”描述为“一个彻头彻尾的中国人”。对他来说,“没有一个国家比得上中国,没有人比得上中国人,也没有宗教比得上儒学。虽然他创办了许多的现代化事业,但他从不提倡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和道德教化。”这位传教士所描述的“他”应该是()a林则徐b郑观应c张之洞 d康有为【答案】c【解析】“信奉儒家”“创办了许多的现代化事业,但他从不提倡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和道德教化”应该是指地主阶级改革家即洋务派代表张之洞。林则徐并没有创办“现代化事业”。4清光绪年间编订刑事民事诉讼法,张之洞对之大力抨击,认为该法规所定父子异财、兄弟析产、夫妇分资及妇女到堂作证的内容,“万不可行”。结果该法案不了了之。这表明当时的中国()a开始向西方学习历程b.尝试建立起平等社会c提出中体西用的主张 d近代化实践阻力重重【答案】d【解析】考点:近代化的进程。材料反映了近代的法律文献在中国出现却难以贯彻执行的问题,说明了政治制度上近代化是何等的艰难。a项开始于鸦片战争前后的林则徐魏源;b项未体现;c项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51897年,一代经学大师俞樾对生徒慨叹:“最近三年中,时局一变,风气大开,人人争言西学。”此时“人人争言西学”侧重于()a学习科学技术 b仿行西方制度c倡导实业救国 d创办新式教育【答案】b【解析】注意材料中的“1897年”这一信息,“最近三年”指甲午战争后的三年。这一时期,维新变法运动兴起和发展,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故选b项。6王韬说:“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犹有中国三代以上之遗意焉。”从中可以看出他()a.坚持“中体西用”观念b主张实行君主立宪政体c.积极参加维新变法运动d.维护儒家纲常伦理道德【答案】b【解析】“中体西用”反对“君民共治”类的观点,排除a项;王韬没有参加维新变法运动,排除c项;d项明显不符合题意,排除;王韬是早期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其“君民共治”的观点体现了他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7西方某史学家在评论近代中国的某一派别时说:“他们印刷了一系列小册子,重新解释了儒家思想,为帝国体系下发生的巨变进行辩护。”该派别应是()a洋务派 b资产阶级维新派c资产阶级革命派 d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答案】b【解析】注意材料的关键信息是通过重新解释儒家思想以促进变革的中国近代政治派别,这体现了资产阶级维新派托古改制的特点。8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下列哪一口号呼应了上述观点()a师夷长技以制夷b打倒孔家店c须知今后的世界,变成劳工的世界d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答案】b【解析】“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体现了思想解放的要求,与之相关的是新文化运动,与其相关的口号包括题中的“打倒孔家店”,故选b项。9中国的京剧始于18世纪末,外国话剧公元前好几百年那会儿就有了,但新文化运动时期仍然把京剧称为旧戏,把话剧称为新戏。这主要是()出于反封建专制的需要有利于传播西方的各种观念京剧只为帝王将相服务对中西文化认同存在绝对化倾向a b.c d【答案】d【解析】京剧也适应了市民阶层等老百姓的需要,故排除含的选项即可确定d项符合题意。10鲁迅在坟灯下漫笔中说:“它让中国老百姓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马克思也称它使人不成其为人。”材料中的“它”是指()a世袭分封 b军功授爵c封建礼教 d君主专制【答案】c【解析】新文化运动中鲁迅对旧礼教、旧道德的抨击最为猛烈,他利用文学作品深刻揭露专制制度和纲常礼教的黑暗。“让中国老百姓暂时做稳了奴隶”等信息体现了礼教对中国人精神的毒害。11新青年创刊时即大力提倡民主与科学,但其后十余年间所发表的专门论述民主与科学的文章并不多。尽管如此,“民主”与“科学”仍然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基本口号。这主要因为民主与科学是()a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b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c西方兴起的历史经验d倡导文学革命的需要【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意在考查考生正确理解历史概念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尽管新文化运动时期专门论述民主和科学的文章不多,但其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利用民主和科学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所以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基本口号。b、c、d各项与题干要求不符。12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 发展资本主义 b救亡图存c反抗外来侵略 d反对专制统治【答案】b【解析】近代中国思想界向西方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深化的过程,从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到学习西方的制度、文化。近代后期又向苏俄学习,其共同目的是救亡图存,实现中华民族的振兴。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自(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凡谈时务、讲西学者,无分朝野,皆不出“中体西用”之一途李鸿章在派学生出洋的“应办事宜”中说:“考查中学西学,分别教导,将来出洋后,肄习西学,仍兼讲中学,课以孝经、小学、五经及国朝律例等书,随资高下,循序渐进。宣讲圣谕广训,示以尊君亲上之义,庶不至囿于异学。”陈旭麓论中体西用材料二所谓君者,代众民任此公共保全安乐之事,为民众之所公举,即为民众之所公用。民者如店肆之东人;君者乃聘雇之司理人耳。民为主而君为客,民为主而君为仆,故民贵而君贱易明也。康有为孟子微材料三新青年和新潮以及包括每周评论在内的许多其他杂志,对传统主义的堡垒旧文学、旧道德、旧式人际关系和儒家发动了全面攻击他们津津乐道于科学、民主、科技、不可知论、实用主义、自由主义、议会制度和个人主义。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倡导“肄习西学,仍兼讲中学”的直接目的和根本目的。(2)材料二中康有为阐述了我国古代哪一思想家的什么主张?其中反映了康有为思想的什么特点?(3)材料三对传统思想的态度与材料一、二有何不同?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传统文化?(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近代主流思想演变的趋势。【答案】(1)直接目的:坚持中体西用;维护封建伦理道德;避免被西方文化同化。根本目的:维护清朝统治。(2)思想家及主张:孟子,“民贵君轻”。特点:借助儒家思想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3)不同:从维护到完全否定。批判继承(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避免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等。(4)趋势:从传统儒家思想向民主思想演变。14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是近代先进中国人的不懈追求。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王韬认为:“形而上中国也,以道胜;形而下西人也,以器胜。”“器胜取诸西国,道则备当自躬。”王韬在1883年出版的弢园文录外编中指出:“论者徒夸其水师之练习,营务之整顿,火器之精良,铁甲战舰之纵横无敌,为足见其强;工作之众盛,煤铁之充足,商贾之转输负贩及于远近,为足见其富,遂以为立国之基在此,不知此乃其富强之末,而非其富强之本也!英国之所恃者,在上下之情通,君民之分亲,本固邦宁,虽久不变。”(1)依据材料,指出王韬思想主张的变化。材料二梁启超在上陈宝箴书论湖南应办之事中指出:“今之策中国者,必曰兴民权。兴民权斯固然矣,然民权非可以旦夕而成也。权者生于智者也,有一分之智,即有一分之权。是故权之与智,相倚者也。昔之欲抑民权,必以塞民智为第一义;今日欲伸民权,必以广民智为第一义。欲兴民权,宜先兴绅权;欲兴绅权,宜以学会为之起点。绅权故当务之急矣,然他日办一切事,舍官莫属也。故开官智又为万事之起点。”(2)依据材料,概括梁启超的政治主张及实现步骤。材料三陈独秀在敬告青年写道:“自人权平等之说兴,奴隶之名,非血气所能忍受”。世界称近世欧洲历史为解放历史。破坏君权,求政治之解放也;否认教权,求宗教之解放也”(3)依据材料陈独秀的思想主张,说明其主张的历史意义。【答案】(1)19世纪60年代,王韬主张以中国正统思想观念为根本,学习西方的近代科学技术,即“中体西用”。19世纪80年代,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2)梁启超主张兴民权,开民智。并提出了兴民权的具体步骤:先是开官权、兴官智,再是开绅权、兴绅智,最后实现开民智,兴民权。(3)陈独秀强调普通民众的权力,否定君主制,批判儒家思想。意义:抨击专制制度,有利于促进人民的思想解放。【解析】(1)王韬前期属于洋务派,其主张侧重于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