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助听器攻略——换机记.docx_第1页
配助听器攻略——换机记.docx_第2页
配助听器攻略——换机记.docx_第3页
配助听器攻略——换机记.docx_第4页
配助听器攻略——换机记.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配助听器攻略换机记换机记之前奏我的听损和老机佩戴史 在我给大家讲述我的换机经历之前,先报上我的听损,方便大家参考,文中我总结了些自己配机时的体验和经验,有些关于戴机的经验或许对跟我听损相近的人较有参考价值。250 500 1000 2000 4000 8000(HZ)左耳606565 55 50 75(dB)右耳6570 80 80 70 65(dB) 从听力图上看,我的左耳比右耳略好,但实际上我自我感觉左耳听力比右耳强多了。裸耳时,若堵上左耳,我什么也听不清,声音一片朦胧,右耳听到的声音我都觉得特神经质。 我的助听器佩戴史:起先是左耳单耳戴了四年(西门子的music模拟机),后来又配一新机(西门子数字机phoenix pro),本着好马配好鞍的原则,我把新机给左耳戴,老机重新做个壳换给右耳(差耳)戴。如此一来,我左耳戴了8年,模拟机数字机都尝试过;右耳戴机才4年。 从佩戴史中,我得出的教训是,双耳佩戴比单耳佩戴效果强多了。尤其是在嘈杂环境下听人讲话,单耳佩戴听话时要吃力得多。而且长期的单耳佩戴,使我那个不戴助听器的差耳变得更迟钝了。(虽然听损没下降,但是差耳变迟钝了)。另外,从模拟机换到数字机,起初非常非常不适应,但是适应之后慢慢体会到数字机比模拟机听得更清楚些。换机记之二初上阵,从草率订机到狼狈退机今年年初,想给自己换新机,我踏上了漫漫的配机之旅。第一站,就栽了个大跟头,非常非常草率地订了机,最后狼狈地退了机。具体经历我就不一一罗列了,在这里附上我对此次经历所做的深刻反省。(1)准备工作没做足事前没有在助听器知识方面多多充充电。虽在网上认识一些配过机的朋友,知道一些在网上名声不错的验配师,却没有在配机之前尽量多向他们咨询一下,仅仅问了一两个人就匆忙去配机了。这是个非常大的失误。 我在草率地订了机子,交了订金之后,潜意识里觉着后悔,事后才去咨询了部分朋友,查了些资料,全是马后炮,只会越来越让自己不安,后悔。也为后来的退机埋下了隐患。 教训之一 三思而后行,准备工作做足了再行动,马后炮万万要不得。你在助听器方面的知识越贫乏,在与奸商做斗争中就越处于下风。(2)不要盲目听信别人的推荐,也不要盲目给别人推荐你道听途说的店或验配师教训二 对朋友的信任对他介绍的商家也应该赋予一样的信任。商家毕竟是商家。(3)盲目的配机心理百害无一利配机时,和商家(验配师)谈及自己的一些情况时,不能太天真。当然若是碰上特负责任,有良心的商家或商人则另说。你说的私人情况越多,商家越容易抓住你的心理弱点,更容易牵着你的鼻子走。比如我,商家(验配师)就清楚地知道我是因为找工作面试不顺,迫切地想换助听器,期望以此方式来改善目前的困境。在商家的巧舌下,我居然没有试听就预定了一对极贵的机子,尽管机子价钱也超出了自己当初的预算。(交了订金之后,在网上向另一验配师咨询时,也说出了自己的这种配机理由,这个验配师当时就指出我的配机心态不对,说如果仅仅为了面试,暂时调高现有助听器的音量就可以)。这种盲目的配机心理,不能不说是我被商家轻易俘虏的最最主要的原因。虽然去店里前,一朋友已经给了我很多忠告,自己也从心里接受了他的建议,决定要坚持三个基本的配机原则(不要盲目追求高档机;先只配一只,效果好再继续加配;多多试听)可一到店里,商家(验配师)几句话就把我俘虏了。连最起码的多多试听机子的要求(仅仅只试听了下笛听),在被商家(验配师)委婉的拒绝之后,我竟然也放弃了,没有试听就非常草率地接受了商家推荐的这一对极贵的机子,甚至当天就取钱交了订金。(当时我脑子一定坏掉了)。如此草率的订机,没有货比三家,没有多多试听事后我自己都大吃一惊。 教训三 盲目的配机心理更容易让自己丧失理智,再遇上不够厚道的商家(验配师),走火入魔是必定的结局。(4)小结 机子取来之后,佩戴效果超级不满意,对商家(验配师)也失去了最初的信任,我最终退机了。总而言之,一定要从硬件(助听器知识、验配知识),软件(配机目的,配机心态,观察验配师)两方面全面武装自己。除非你能碰上一个优秀的验配师,那么不用武装自己,把自己的耳朵放心交给他。换机记之三新一轮的配机之旅,不断试听,再次订机退机之后,我暂时停止配机,稍做歇息,深刻反省自己,调整自己的配机心态,在助听器知识方面恶补了一番,也询问了不少听障网友和一些验配师,从他们那里获取了丰富的经验。老实说那段时间对配机失败念念不忘,我很烦恼、痛苦,但是收获也是巨大的。在这里,先把朋友对于选机子和试听机子的宝贵建议写下来,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启迪。选机方面:首先是根据听力来配,而不是根据你要什么样的目标(比如找工作,面试什么的。当然工作、生活环境得考虑)来配助听器。往往后者的话,验配师比较推荐贵的助听器。大部分是根据经济能力选配助听器,其实这非常不对,应该根据听力情况来选配。可以配一个现在比较成熟的机器,注意试听效果,不要为他人言语所动。新机型上市都有个不成熟的原因,比如有的新机技术缺陷还未呈现、验配师不熟悉新机型的调试呀等等,容易出问题。试听方面:我试听时,有诸多问题,比如短暂的试听会有效果吗?怎样从短暂的试听中体会出各助听器的差别呢?很多地方的验配师都是调试一下,然后跟你说说话,并没有给你播放各种模拟噪音来协助你试听,这种情况下,听障者试听时有什么好办法帮助自己体验试戴效果吗?试听时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请看朋友的建议:不要局限于室内,在室内好机器与一般机器是听不出区别的;试戴助听器时不要和验配师过多交流,当然对方和你说话,你可以认真听。不过,不管他说什么效果比不带要好很多,你不要管。验配师天天接触听障者,他们知道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让听障者感觉戴上去有明显的效果。如果对方说话少,你引导对方。戴着助听器谈话时,不要围着听力去谈听,很多听障者都有这个毛病。这是因为,当谈话有个中心思想时,我们不会认真听就能明白大概意思,而且如果我们处于主动发问的角色时,我们感觉我们的听力影响不大。(不过试戴时,验配师很少谈及听力以外的问题。咱自己可以试着找话题。呵呵,挺遗憾,这点我也没做到。)总之,如果你没有在这两种情况下去侧面观察助听器的效果,即使买了很贵的助听器,到了真实场景中,可能会觉得怎么找不到当初试听时立竿见影的效果了。 做了充足的准备之后,我做了两决定,(1)放弃了当初盲目追求高档机,智能机的心理,决定给自己配个性价比较高的中档机。(2)耐着性子慢慢地试听,慢慢地挑,通过试听挑选验配店,挑选验配师,挑选机子。(退机之旅,让我不敢再轻易相信别人推荐的店、验配师、或者机子。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呵呵)。 我首先把目前知名品牌中大家所推荐的高性价比机子,笛听400,元素4,爱多,plus5,天空,一一查出相关资料,对比了下厂家宣传的各个技术参数,官方价格,然后开始找店一一试听。说到这里,我想就对比各机型功能描述方面,提个问题。各机子的性能参数里都提到通道或频段。比如“笛听400”和“元素4”都是4通道8频段;plus5和爱多、天空都是6通道;我还专门查了下通道和频段的定义,我很纳闷,既然通道是硬件层面的概念,可编程频段是软件层面的概念,那么频段数多于通道数能有什么实际意义呢?应该是通道数和频段数一样才对吧?(参考资料详见:/ . RootID=9180&id=9180) 鉴于我没能在同一个技术优秀验配师的调机下,一一对比试听我所备选的机子,而是跑了多家店遇到多个验配师,各个机子试听的详细感觉,我就不一一罗列了。而且我觉得,对于听障者来说,只有自己的耳朵最有发言权。不同的听损不同的验配师的调机,所得出的效果是因人而异的,何况这里涉及到听障和验配师两个人呢。 我曾试着在不同的店试听同一款机子,为了体验下不同的验配师调机的差别。在这里,再次特别提下试听时,我对音质的体验。各品牌的音质都不太一样。我最习惯的,自然是我佩戴了多年的西门子助听器的音质。但是,通过试听,我发现,对我而言,尽管是不同的音质,习惯也好,不习惯也好,我都能听清对方谈话。音质的不同不影响我的听话效果。不管是否喜欢那种音质,是否习惯那种音质,只要能听清,就行。适应都是迟早的事情。而且,技术好的验配师能把原本不太相同的音质调得更接近你原来所习惯了的音质。 我尽量遵循着朋友给的建议去试听。下面总结下我的试听心得。我的老机子打电话效果不好。因此,我每次试听时都会用手机给我的朋友们打电话体验效果。因此试机时,用了渐进排除法。先是根据室内听话效果选出我喜欢的几款机子,然后再根据打电话的效果,缩小集中再继续挑。比如,有次试听plus5时,给朋友打电话,除了话语听得蛮清楚外,我居然很意外地听出朋友周围的些许杂音(我打电话时身处安静的调机室),问朋友是不是在办公室外面,果然是如此。这让我很开心。(因为以前听电话效果实在不好。)我在店里试听完自己备选的各个机子后,还尽可能地去打听配了相应机子的网友在现实生活中的佩戴感受,重点问问她体会到什么不足之处否。我觉得有些问题在短暂的试听过程中是感受不到的,那么已配此机的网友在真实环境中的感受是可以作为参考的。比如,我在试听爱多时,其实感觉蛮不错,但是,我亲自询问了一位配戴此款机型的网友,她发现爱多的自动切换不自然。她说某天从安静的办公环境走进嘈杂的食堂时,真切的感觉到了它切换很不自然。当然,她是在拿爱多跟她那极高档助听器的自动切换来比,也许你觉得拿中档机的切换来跟高挡机的自然切换相比没有可比性,可是我还是很介意这个特点,既然它有此缺点,那我何不尝试下带有手动切换功能的中档机呢。 最终,我尽量依着自己试听的主观感觉,综合考虑验配师的调机技术,店的设施(可有各种声效场景的模拟,可有验配后评估等等)和价格,选了家店,选配的是一对瑞声达深耳道式的plus5,带有两个聆听环境的那个机型。 小结:对我而言,音质不重要,听得清晰,能适应就行;试听时,不妨试试“渐进排除法”,通过室内谈话,室外对话,听马路噪音,打电话等等,对备选机子一一评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多多给试听创造对比条件;试听后不妨多打听下,亲自问问配了相关机子的网友在实际中的佩戴感受,如果他们能说出此款机子的某个缺点,你不妨在再次试听时给自己创造条件体会下。换机记之四新机佩戴体验中订机之后没几天,瑞声达Plus5的机子就取到手了。我开始在现实环境中对助听器进行自我评估。一边细细体验,一边记下感受,定期跑店里反映情况,调试机子。到现在为止,新机才体验了20来天,几次调机跑下来,先写几点我自认为对大家有用的总结。(1)关于助听器啸叫问题的看法。经常看到论坛上有人抱怨,电话靠近机子太近了,或者偶尔大笑,拥抱时会有啸叫。有验配师会说这算正常现象。这次我要说,未必。一定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你的听力损失情况,你所选配的机型在防反馈方面的功效,机壳的制作等等都会决定发生啸叫这一情况的轻重与否(可能还有其它因素,不过目前我只知道这些)。我戴plus5时发现,右耳的机子在我咧嘴笑时,偶尔会有啸叫,按照某些验配师的说法,这算正常现象吧。但是,为什么仅仅是右耳偶尔有啸叫呢,在相同的情况下,左耳的机子,无论我脸部如何变形都从未啸叫过。戴着这个疑问,我专门去了趟门店。第一个验配师,找技术员给我稍稍修改了下外壳(好像是稍稍加厚了外壳?),然后我再次戴上,在店里不停的龇牙咧嘴,给啸叫创造“生长土壤”,发现右耳仍然偶尔有啸叫。然后另一个验配师,重新给我右耳的机子反复做了几次反馈初始化,这次偶尔出现的啸叫声终于得到了完美解决。这回即使我用手向外拽拉右耳的耳廓,它居然都不啸叫了。嘿嘿。小结:不要因为有人说过什么情况下的啸叫是正常的,就认为这是真理。一定要针对自己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疑惑就一定要坚决提出,然后,配合验配师寻找具体的解决方案。(2)对一些小小功能的体验,有些次要功能要了还不如不要换机前,查看各款备选机型时,我反复看了它们各自的功能描述。特别中意那些功能较多的机型。总觉得既然是同价位的中档机,那么选那种功能多多的机子岂不更赚啊。可是开机延时瑞声达plus5的开机延时是10秒。就是从你关上电池舱门那刻起,它会“滴,滴,滴”响10秒后才进入正常工作状态。这种声音当然比戴机时产生的啸叫声悦耳。然而我戴了多年机,早就熟练了,三、四秒内就能把机子戴好。然后就静静地等待“滴,滴,滴”等待它进入正常工作状态。要求验配师把延时时间缩短到3秒。但是plus5的这个延时时间是固定的,不可调。我觉得麻烦,用了几天,就把这一功能关掉了。开机延时或许对初次戴机,或手脚不便的人有好处。但是若你戴机熟练,它反倒显得画蛇添足了。低电量提示以前对这一功能挺向往,能自动提示更换电池多好啊。可是,用了一阵后,我发现,电池快没电时,它会发出“滴,滴,滴”音提醒我,提醒完了后,电池还是能用一阵子。过了不一会儿,它又发出提示声,可电池仍然能用,搞得我不胜其烦。后来干脆找验配师帮我把这一功能也关掉了。关掉这些对我来说没啥用处的功能后,应该能节省些电池。目前我只知道,这两功能都启用时,我用至力长声电池能用8天。现在把这两功能关掉后电池使用时间还有待观察。小结:写我对这两个次要小功能的体验,是在想,是否可以从这些小功能的实际使用效果里得到些启发,就是大家在对待机子宣传手册上的功能描述时,不要光看产品宣传上罗列了多少多少功能,看得眼花缭乱,到底哪些功能才是对我们最最实用的呢?为了抵抗宣传(其中不乏虚假宣传),我们如何分辩出哪些才是对自己而言最最实惠的功能呢?(plus5的宣传手册里在功能描述上写的算是精简,如实了,有些助听器的宣传手册写得言过其实,宣传某功能怎么怎么好,其实则不然的情况一定不少见。)总体来说,目前我对新机还是比较满意的,首先打电话比以前听得清楚了,反啸叫也比老机子好多了(这种对比,对西门子真不公平,毕竟我是在拿新机机子和多年前的老机子比较),听人讲话也比以前稍清楚些。不过仍然有些问题,我正在摸索中。海龙前辈在配机功课里讲过,“调试阶段最难点就是无法“准确”反映试听感觉,已到了临门一脚的程度,效果就是差口气。在调试过程中听障者和验配师相互之间的作用是三/七开,你的三分发挥越充分,验配师的调试过程越快,反之,调试过程越长。”而这,正是我目前努力的目标,仔细体会,争取准确反映佩戴感觉,协助验配师调机,让自己听得更好。那么,目前在准确反映佩戴感觉上,我存在的问题是:我已习惯了使用一个模式在所有场景下聆听,现在要根据安静和嘈杂环境分别使用两个模式,我还未适应。在嘈杂环境下,使用模式二时感觉到周围的噪音比使用模式一时稍小了点,但是,就听清讲话效果而言,我没觉得在嘈杂环境下用模式二比模式一听得更好,两者效果几乎差不多。这样一来,我的问题是,有必要非要两个程序吗?还是继续细调?我的差耳(右耳)虽然已戴了四年机子,但是双耳佩戴的这四年,差耳戴那个模拟机只是起个平衡听力的作用(假如仅用差耳戴助听器听,还是听不清别人说话,试听机子时仅用差耳试听根本区别不出各机子的差异)。现在我想多多刺激差耳,让助听器尽量对差耳也发挥出应有的功用。验配师给我调完机,每次问我,两边感觉音量一样吗?我总是答不上来。只要两边音量没大的差别,我就觉得两边音量差不多。既然对于差耳,我的主观感觉不灵敏,那么有什么好方法没?我最近的一次调机回来,似乎觉得两边音量不太一样。某天晚上,一个巧合,让我发现了一个客观评估方法。我利用的是闹钟的走针声。我把闹钟放在离两耳距离相同的地方,戴着助听器认真地听,能听到规律地走针声。然后,摘掉右耳的助听器,继续听,仍然能听到。再戴回右耳机子,摘掉左耳机子,此时却听不到走针声了。所以我认为右耳音量有待调高。打算下次调机时提出。不知对于有一耳反映特迟钝这一情况,大家可有什么好办法,帮助自己准确定位、反映试听感觉?换机记之五助听新世界 此次机缘巧合,我非常幸运地体验到大名鼎鼎的海风专家的调机技术。经过海风专家的调机,从此我踏入了一个助听新世界。海风专家调机效果和我以前体验过的验配师们的调机截然不同。刚调完时,我觉得助听器的响度整个上去了,所有的声音都变得很响亮,很大。老实说刚开始心里有点担心,这么大的声音,会不会过于刺激我的听力了?专家说我要是信得过他的话,坚持戴上一两个月,会发现自己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去听。 我还记得调机时,海风专家问我,你想不想听清别人站在远处跟你讲话,想不想听清别人站在你身后说话,想不想听清办公室环境下的小声交谈,当时我回答说,从来没想过。调机之后第一晚的体验大声:坐车时,马路上的公交车,喇叭鸣笛,就餐时食堂餐具车推过时的声音,餐具的咣当声,凳子被人碰来碰去时发出的声音,人们的喧闹声等等都特别吵。小声:回到宿舍,听到了写字时发出的沙沙声,发手机短信时的按键声,鼠标的点击声,原来细微的小声是这个样子的。交谈:去找天天厮混在一起的老友聊天,发现她的声音好响,响得我不时皱皱眉,听倒是能听清楚,就是声音太大了。聊天期间她接到老家打来的电话,用河南方言跟对方聊,我坐在她身后大概1米远,居然也听懂了个大概。这是我第一次这么认真地听人家用方言打电话,原来河南方言是这个样子的。回到自己宿舍,舍友正躺在上铺床上看书,我坐在自己书桌前,离她大概2、3米远,并不刻意抬头去看她,尝试着这样子和她聊了几句,基本能听清。开心,这是我头回尝试远距离交谈。之后隔壁同学来串门,我们三个一起聊天。两个坐在下面,一个躺在床上,我基本能听懂,还不时插话参与侃大山。她们都说我今晚说话怎么这么怪,那么小声,想学淑女啊。我大笑,说新调了助听器,不敢像原来那么大声说话了,自己听着会太吵了。还和同学做了个小测验,让她走到我身后2、3米远,随便跟我讲些话,基本听清。临睡前,另一个说话向来特轻柔的舍友回来了,她们两个不时聊聊,我埋头写着笔记,偶尔听听,能听懂些她们的只言片语。现在觉得说话轻柔的舍友声音听着最舒服了。第二天的体验 这天需要去总部见导师,讨论论文,签字。我犯了个大迷糊,坐车坐了一个小时了才猛然发现自己竟然忘记带待签文件了!于是又往回坐,取了文件再次出发。就这样,我今天在公交、地铁上总共耗了5个小时!在这么嘈杂的环境下,长时间体验新调的机子,挺累的。此环境下的总体感觉,吵死了。各种声音像炸开了锅一样冲进我的耳朵。公交上:公车上人声喧哗,不听也得听。突然想起海风专家说过,要自己多多练习方向定位。于是,我开始在公交上听声寻人。每次听到某个大声嚷嚷的语声,我依着自己的判断扭头查看,总能找到声源,试了几次,基本判断准确。每次偏右侧的声源定位正确时,格外能唤起我对右耳(差耳)的信心。恰巧赶上公交自动报站喇叭未开启,售票员在我前方大概2米开外报站。十来个站名,我听清了3个。车上人越多我越听不清,担心错过站点,我曾向身边两个人打听过到站详情,交流基本顺利。在车上接到同学打来的电话,趁机向他问清了导师办公室的具体地点以及目的地的走法,重要信息都听清了。很开心。我以前在电话里一般是听不清办公室编号,如何到达目的地之类的信息。尤其是男生的声音,又何况是在如此在嘈杂的环境下听的电话。回校时,和同学在公交上交谈,似乎觉得不论是男同学还是女同学,嗓音都尖了点。地铁上:自动报站广播、车门的开关声都太吵了。我继续练习方向定位。有次一直觉得右侧远处有男声不时传来,可扭头望去,并未见到有任何人在张口讲话。后来待挡住我视线的两人下车后,才发觉右侧远处确实有个坐着的小伙子正兴高采烈的打着电话,侃侃而谈。在地铁上接到另一同学打来的电话,前几句都听清了,就在那时,地铁自动报站广播在头顶响起来了,我就什么都听不清了,只好挂断手机。马路边:问了两次路,非常顺利。导师办公室:和同学在安静的办公室等候导师时,为了消除紧张感,小声地聊了会儿天,基本听清。后来和导师讨论论文细节,听得也很清楚。觉得安静环境下用平常音量讲话,听来舒服多了,不像在外面人人都大嗓门时那么吵。校园:终于回到安静的校园,双耳清净了许多。赶上校园正在播放广播,我边走边继续练习方向定位,听声寻喇叭。原来校园的路边布置了不少喇叭呢。宿舍:不时能听到外面走廊有动静,有时还能听到敲门声,好几次都以为是在敲我宿舍的门,但都不是。近十多天的体验 海风专家刚给我调完机时,我时不时总有新发现的兴奋感已消失。最近的体验渐渐趋于平稳,我已习惯了公交环境下的吵闹,听自动报站时也不再觉得声音刺耳了,总体来说已习惯、接受这种嘈杂了。 新的发现是,在多人大环境下,听得比以前好些。比如前天那次9人大聚餐,我虽没怎么说话,但是对于大家聊的话题我是能听个模糊的大概。(以前碰到这种大聚餐,基本上连大家在聊什么话题都听不出来,只好埋头吃,或傻笑)。 电话方面,有次接听老友打来的电话时,我甚至听清了老友转头询问身边人时,他们的商量话语。 还有次走在路上,我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居然听到了同学在3、4米开外连连喊我名字。 还听了一次讲座,我非常、非常认真地听下来,大概听清了7080。这个效果和以前比起来要好不少。讲座开始前,身边有陌生人和我搭话,非常小声地交谈,很顺利。讲座结束时,我甚至听清了身后不远处一听众向演讲者提出的问题,真意外,这是我头回听清听众的提问。 答辩那天,就听得非常不好了。自我判断,和当天的情绪关系非常大。那天16个人围着会议室的大圆桌依次坐开,我们轮流答辩,导师们不时地提问、发表意见。听其它同学答辩时,我耳边虽总是传来声音,却怎么也听不进去。导师们讲话时,我使劲儿听,稍稍听懂了点,有个导师说话方言味儿好浓啊(据说是江苏一带的方言),真难听懂。我答辩完时,太紧张,导师问了我几个问题我竟然都没听明白。换机记大总结有感于验配师的极端重要性 换机一路,磕磕绊绊走来,在这篇大总结里,我很想就自己曾遇到过的形形色色的商家、或验配师们,写点什么。关于种种不好行径就不说了。这里只是想就调机技术方面,用我的亲身经历,对照突出前人一直强调的“验配师的极端重要性”。 回顾下,我以前的一对西门子老机是在同仁医院配的,由同仁医生给调的机。后来为了换机,我又不停地试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