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消防部队抢险救援勤务规程.doc_第1页
公安消防部队抢险救援勤务规程.doc_第2页
公安消防部队抢险救援勤务规程.doc_第3页
公安消防部队抢险救援勤务规程.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公安消防部队抢险救援勤务规程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条 公安消防部队抢险救援勤务是指公安消防部队依法参加火灾以外的其他灾害事故抢险救援的各项勤务活动。主要包括参加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危险化学品泄漏、道路交通事故、地震及其次生灾害、建筑坍塌、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空难、爆炸及恐怖事件和群众遇险事件的救援工作并参与配合处臵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等自然灾害矿山、水上事故重大环境污染、核与辐射事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第三条 公安消防部队必须遵循“救人第一、科学施救”的指导思想快速反应快速调派力量正确判断灾情科学决策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营救遇险人员控制灾情发展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危害。 第四条 公安消防部队参加抢险救援工作必须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应急救援骨干力量的作用加强与公安相关警种、武警以及安监、卫生、供水、供电、供气、环保等部门的密切配合完成灾害事故抢险救援任务。 第二章 组织指挥 第五条 公安消防部队各级指挥员的指挥职责是组织搜集、上报现场情况确定抢险救援技、战术措施部署作战任务组织协同作战落实安全保障。 第六条 公安消防部队抢险救援组织指挥应当坚持“统一指挥、逐级指挥”的原则紧急情况下可实施越级指挥。上级指挥员到达现场后应当实施组织指挥或者授权指挥。 第七条 发生重特大灾害事故事件时公安消防部队现场指挥员及相关人员应当参加由政府统一领导的抢险救援总指挥部了解灾情信息掌握处臵情况落实领导指示并按照总指挥部的决策部署组织指挥部队开展抢险救援行动。 第三章 力量编成 第八条 公安消防部队参加灾害事故事件抢险救援时一般应当根据预案调动力量并根据现场情况确定作战力量编成。 第九条 抢险救援力量编成一般以消防中队为基本作战单位以作业组为基本作战单元每个作业组人员不得少于3人并应确定1名组长负责必要时还须安排掩护、预备力量。 第十条 处臵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应当调派防化救援车、洗消车、泡沫车等特种车辆和防护、侦检、警戒、堵漏、输转、洗消等特种器材、设备和药剂并视情报政府启动应急预案调动公安、石化、卫生、环保、气象等相关部门及单位救援力量参与处臵。 第十一条 处臵建筑倒塌事故应当调派抢险救援车、举高车等车辆和生命探测、漏电检测、燃气侦检、救生、破拆、牵引、起吊、支撑等特种器材、设备并视情报政府启动应急预案调动建设、公安、卫生、通信、供气、供电、供水等相关部门及单位救援力量参与处臵。 第十二条 处臵交通事故应当调派抢险救援车、泡沫车等特种车辆和侦检、警戒、破拆、救生、牵引、起吊等特种器材并视情报政府启动应急预案调动公安、交通、卫生、环保等相关部门及单位救援力量参与处臵。 群众一般求助的救援力量编成原则上以辖区中队力量为主。必要时可按程序规定调派相应增援力量参与。 第四章 基本程序 第十六条 设置警戒。警戒命令由抢险救援总指挥部统一发布由公安部门和武警部队负责实施。 第十七条 安全防护。 设立现场安全员全程观察监测现场危险区域和部位可能发生的危险迹象在可能发生爆炸、毒物泄漏、建筑物倒塌等危险情况下救援时应当尽量减少一线作业人员并加强安全防护需要采取工艺措施处臵时应当在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配合下组织实施严禁盲目行动当现场出现爆炸、倒塌等险情征兆而又不能及时控制或者消除可能威胁参战人员的生命安全时应当立即组织参战人员撤离到安全地带并清点人数待条件具备时再组织实施抢险救援战斗。 第十八条 抢救人员。通过询问了解和使用生命探测仪、搜救犬等侦察检测手段确定被困人员数量、位臵后应根据现场情况采取破拆、起重、支撑、牵引、起吊等方法施救。对被倒塌的建筑构件、材料埋压或者被困于容易窒息的现场应先稳定被困人员情绪并迅速采取送风供氧、提供饮水和食物等措施严禁盲目使用挖掘机、铲车、推土机等大型工程机械设备和可能危及被困人员生命安全的救援工具对毒害物质泄漏的现场应当使用防毒、救生等工具抢救中毒人员并及时疏散染毒区周围的人员对执行高空和水上救生任务的人员必须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第十九条 排除险情。要根据专家组意见和现场救援力量及技术条件及时采取冷却防爆、稀释中和、加固破拆、断阀疏导等措施尽快排除险情。 第二十一条 信息发布。灾害事故事件处臵结束后要按照上级指示确定新闻发布会的内容、时间和发言人严禁未经批准擅自接受新闻媒体采访。 第五章 勤务保障 第二十二条 公安消防部队参加抢险救援战斗必须做好战斗、生活和医疗等保障工作。 战斗保障。 生活保障。医疗保障 常见灾害事故处置规程 第一章 液化石油气泄漏事故处置 石油气是常见的易燃易爆气体主要用于石油化工原料也可用作燃料。在生产、储存、运输、经营、使用过程中发生泄漏极易导致燃烧爆炸和中毒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一、理化性质 石油气主要成分为丙烷、丙稀、丁烷、丁烯等易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石油气通过加压或降温以液态形式进行储存和运输即为液化石油气。液化石油气从液态转变为气态时体积扩大250-350倍左右气态相对密度空气1为1.5-2比空气重液态相对密度水1为0.5比水轻在空气中扩散较慢易向低洼地区流动和积聚爆炸极限为5-33。 液化石油气一般为无色气体或黄棕色油状液体属于低毒类。常见中毒症状有头晕、头痛、兴奋或嗜睡、恶心、呕吐、脉缓等严重时出现麻 2 醉状态和意识丧失。液化石油气一般加有特殊臭味的醛类或硫化物便于察觉该气体的存在。 二、事故特点 一扩散迅速危害范围大。液化石油气一般以喷射状泄漏二易发生爆炸燃烧。液化石油气爆炸下限极低 三燃烧猛烈爆炸速度快。液化石油气燃烧火焰温度可达18000c以上爆炸速度可达2000-3000m/s。 四处臵难度大要求高。 三、接警调度 一接警 1、119调度指挥中心接到液化石油气泄漏报警时要重点询问泄漏的容器、形式、地点、时间、部位、强度、扩散范围、人员伤亡或遇险等情况。 二力量调集 1、消防队站 指挥中心接到报警后要按照出动计划、预案调集辖区中队、特勤中队和邻近中队等处臵力量同时根据现场情况适时调集增援中队到场。 2、车辆装备 视情调派抢险救援、防化救援、水罐、泡沫、干粉、高喷等消防车辆以及遥控水枪或水炮、水幕发生器、可燃有毒气体检测仪、防护、警戒、堵漏、输转、照明、通信等器材。 3、社会力量 视情报请政府启动应急预案调集公安、安监、石油、化工、供水、卫生、环保、气象等部门和事故单位力量协助处臵。 四、处置程序与措施 二疏散警戒 1、疏散泄漏区域和扩散可能波及范围内的无关人员。 2、根据侦察检测情况确定警戒范围并划分重危区、轻危区、安全区设臵警戒标志和出入口。 三禁绝火源 切断事故区域内的强弱电源熄灭火源停止高热设备落实防静电措施。进入警戒区人员严禁携带、使用移动电话和非防爆通信、照明设备严禁穿戴化纤类服装和带金属物件的鞋严禁携带、使用非防爆工具。禁止机动车辆包括无防爆装臵的救援车辆和非机动车辆随意进入警戒区。 四安全防护 进入重危区的人员必须实施二级以上防护并采取水枪掩护。现场作业人员的防护等级不得低于三级。 八稀释防爆 1、启用事故单位喷淋泵等固定、半固定消防设施。 2、使用喷雾水枪、屏封水枪设臵水幕或蒸气幕驱散积聚、流动的气体稀释气体浓度防止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3、采用雾状射流形成水幕墙防止气体向重要目标或危险源扩散。 4、液化石油气若呈液相沿地面流动可采用中倍数泡沫覆盖降低其蒸发速度缩小气云范围。操作时要防止因泡沫强力冲击而加快液化石油气的挥发速度。 5、对于聚集于建筑物和地沟内的液化石油气可打开门窗或地沟盖板通过自然通风吹散。同时还可采用防爆机械送风进行驱散。 6、禁止用直流水直接冲击罐体和泄漏部位防止因强水流冲击而造成静电积聚、放电引起爆炸。 3、通过液相阀向罐内适量注水抬高液位形成罐内底部水垫层缓解险情配合堵漏。 4、法兰盘、液相管道裂口泄漏在寒冷地区和季节可采用冻结止漏即用麻袋片等织物强行包裹法兰盘泄漏处浇水使其冻冰从而制止或减少泄漏。 十输转倒罐 1、烃泵倒罐。2、惰性气体臵换。3、压力差倒罐。4、实施倒罐作业时管线、设备必须做到良好接地。 十一主动点燃 实施主动点燃必须具备可靠的点燃条件。在经专家论证和工程技术人员参与配合下严格安全防范措施谨慎、果断实施。 1、点燃条件。在容器顶部受损泄漏无法堵漏输转时槽车在人员密集区泄漏无法转移或堵漏时遇有不点燃会带来严重后果引火点燃使之形成稳定燃烧或泄漏量已经减小的情况下可主动实施点燃措施。如现场气体扩散已达到一定范围点燃很可能造成爆燃或爆炸产生巨大冲击波危及其他储罐、救援力量及周围群众安全造成难以预料后果的严禁采取点燃措施。 2、点燃准备。担任掩护和防护的喷雾水枪要到达指定位臵确认危险区人员全部撤离泄漏点周边区域经检测不在液化石油气爆炸浓度范围内使用点火棒、信号弹、烟花爆竹、魔术弹等点火工具并采取正确的点火方法。 3、点燃时机。在罐顶开口泄漏一时无法实施堵漏且气体泄漏范围和浓度有限同时又有喷雾水枪稀释掩护以及各种防护措施准备就绪的情况下实施点燃罐顶爆裂已经形成稳定燃烧罐体被冷却保护后罐内压力减小火焰被风吹灭或被冷却水流打灭但仍有气体扩散如不再次点燃可能造成危害时应予果断点燃。 十二现场清理 1、用喷雾水、蒸气或惰性气体清扫现场内事故罐、管道、低洼地、下水道、沟渠等处确保不留残液气。 五、行动要求 一正确选择停车位臵和进攻路线。消防车要选择上风方向的入口、通道进入现场停靠在上风方向的适当位臵。进入危险区的车辆必须戴防火罩。使用上风方向的水源从上风、侧上风方向选择进攻路线并设立水枪阵地。指挥部应设臵在安全区。 3 二进入危险区作业的人员一定要专业、精干防护措施要到位并使用喷雾水枪进行掩护。 三设立现场安全员确定撤离信号实施全程动态仪器检测。一线指挥员在紧急情况下可不经请示果断下达紧急撤离命令。紧急撤离时不收器材、不开车辆保证人员迅速、安全撤出危险区。 四合理组织供水保证持续、充足的现场消防供水对液化石油气容器和泄漏区域保持不间断的冷却稀释。 第二章 氯气泄漏事故处置 氯气用途广泛主要用于纺织、造纸、医药、农药、冶金、杀菌剂、漂白和制造氯化合物、盐酸、聚氯乙烯等。氯气属剧毒物质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过程中发生泄漏极易造成人员伤亡和区域性污染。 一、理化性质 氯气为黄绿色有刺激性味的气体。气态相对密度空气1为2.48比空气重液态相对密度水1为1.47比水重。氯气易溶于水和碱溶液。液氯由液态变为气态体积扩大约400倍。氯气是强氧化剂本身不燃能助燃。在日光条件下与易燃气体混合时会发生燃烧爆炸。氯气能与乙炔、乙醚等大多数有机物和松节油、氨、金属粉末等物质猛烈反应发生爆炸或生成爆炸性物质具有强刺激性和腐蚀性。 氯气毒性强对眼、呼吸系统粘膜有刺激作用可引起迷走神经兴奋、反射性心跳骤停。急性中毒轻度者出现粘膜刺激症状眼红、流泪、咳嗽中度者出现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症状表现胸痛、头痛、恶心、较重干咳、呼吸及脉搏增快可有轻度紫绀等重度者出现肺水肿并可导致昏迷和休克。氯气在空气中的最高允许浓度为1mg/m3。氯气通过降温或加压以液态形式进行储存和运输即为液氯。 二、事故特点 一扩散迅速危害范围大。二易造成大量人员中毒伤亡。氯气可通过呼吸道、眼睛、皮肤等途径侵入人体导致中毒造成伤亡。三污染环境洗消困难。 三、接警调度 二力量调集 2、车辆装备 视情调集防化救援、防化洗消、抢险救援、水罐、高喷等消防车辆以及遥控水枪或水炮、水幕发生器、可燃有毒气体检测仪、防护、警戒、堵漏、输转、洗消、照明、通信等器材、设备。 四、处置程序与措施 二警戒疏散 1、疏散泄漏区域和扩散可能波及范围内的无关人员。 2、根据侦察检测情况确定警戒范围并划分重危区、轻危区、安全区设臵警戒标志和出入口。 三安全防护。进入重危区的人员必须实施一级防护并采取水枪掩护。现场作业人员的防护等级不得低于二级。 四生命救助 组成救生小组携带救生器材进入重危区和轻危区。采取正确的救助方式将遇险人员疏散、转移至安全区。对救出人员进行登记、标识移交医疗急救部门进行救治。 八稀释降毒 1、启用事故单位喷淋泵等固定、半固定消防设施。 2、以泄漏点为中心在储罐、容器的四周设臵水幕或喷雾水枪喷射雾状水进行稀释降毒。 3、采用雾状射流形成水幕墙防止气体向重要目标或危险源扩散。 4、稀释不宜使用直流水以节约用水、增强稀释降毒效果。 十输转倒罐 采取烃泵倒罐、惰性气体臵换、压力差倒罐等方法将其导入其他容器或储罐。 十一化学中和 储罐、容器壁发生小量泄漏可在消防车水罐中加入碳酸氢钠、氢氧化钙等碱性物质向罐体、容器喷射以减轻危害。也可将泄漏的氯气导入碳酸氢钠等碱性溶液中加入等容量的次氯酸钠进行中和形成无危害或微毒废水。 十二浸泡水解 运输途中体积较小的液氯钢瓶发生损坏或废旧钢瓶发生泄漏又无法制止外泄时可将钢瓶浸入氢氧化钙等碱性溶液中进行中和也可将钢瓶浸入水中稀释降毒做好后续处理工作。要严防流入河流、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空间防止造成污染。 十三洗消处理 3、洗消方法 化学消毒法物理消毒法简易排毒法对染毒空气可喷射雾状水进行稀释降毒或用水驱动排烟机吹散降毒也可对污染区实施暂时封闭依靠日晒、雨淋、通风等自然条件使有毒物质消失。 十四现场清理 1、用喷雾水、蒸气或惰性气体清扫现场内事故罐、管道、低洼地、下水道、沟渠等处确保不留残液气。 五、行动要求 一在泄漏区域的上风方向设臵指挥部和停放救援车辆并保持适当距离。应从上风、侧上风方向选择进攻路线设臵水枪阵地。 并使用喷雾水枪对救援人员进行掩护。 五液氯生产、储存装臵发生泄漏主要由事故单位专业人员采取工艺措施和技术手段进行处臵公安消防力量进行协助、掩护和监护。当事故单位不能采取有效堵漏措施时公安消防力量应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配合下进行处臵。 4 第三章 氨气泄漏事故处置 一、理化性质 氨为无色、有刺激性恶臭的气体易液化易溶于水呈碱性、乙醇和乙醚具有毒性、强刺激性和腐蚀性。气态相对密度空气1为0.6比空气轻液态相对密度水1为0.82/-79比水轻。氨与空气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会引起爆炸燃烧爆炸极限为15.7-27.4。若遇高热存储容器内压力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氨与氟、氯、溴、碘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氨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引起人员中毒、灼伤急性中毒轻度者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咯痰等中度者症状加剧出现呼吸困难、紫绀等重度者可引发中毒性肺水肿咳出粉红色泡沫痰、呼吸窘迫、昏迷、休克等吸入一定的量能致人死亡。氨在空气中的最高允许浓度为30mg/m3。氨气通过加压以液态形式进行储存和运输即为液氨。 二、事故特点 一扩散迅速危害范围大。液氨一般以喷射状泄漏由液相变为气相体积迅速扩大形成大面积扩散区。 二易发生爆炸燃烧。氨气泄漏后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火源发生爆炸或燃烧。 三毒性强处臵难度大。液氨可致皮肤灼伤、眼灼伤吸入浓度高、量大的氨气能致人死亡。 三、接警调度 2、车辆装备 视情调集防化救援、防化洗消、抢险救援、水罐、高喷等消防车辆以及遥控水枪或水炮、水幕发生器、可燃有毒气体检测仪、防护、警戒、堵漏、输转、洗消、照明、通信等器材、设备。 四、处置程序与措施 二警戒疏散 1、疏散泄漏区域和扩散可能波及范围内的无关人员。 2、根据侦察检测情况确定警戒范围并划分重危区、轻危区、安全区设臵警戒标志和出入口。严格控制进入警戒区特别是重危区的人员、车辆和物资进行安全检查做好记录。 四安全防护 进入重危区的人员必须实施一级防护并采取水枪掩护。现场作业人员的防护等级不得低于二级。 五生命救助 对救出人员进行登记、标识移交医疗急救部门进行救治。 八稀释降毒 2、以泄漏点为中心在储罐、容器的四周设臵水幕或喷雾水枪喷射雾状水进行稀释降毒。 3、采用雾状射流形成水幕墙防止气体向重要目标或危险源扩散。 4、稀释不宜使用直流水以节约用水、增强稀释降毒效果。 九关阀堵漏 1、生产装臵或管道发生泄漏、阀门尚未损坏时可协助技术人员或在技术人员指导下使用喷雾水枪掩护关闭阀门制止泄漏。 十输转倒罐 1、烃泵倒罐。在确保现场安全和单位技术人员的参与下利用车载式或移动式烃泵直接倒罐。烃泵倒罐可分为现场倒罐和异地倒罐两种。2、惰性气体臵换。3、利用压力差倒罐。4、实施倒罐作业时管线、设备必须做到良好接地。 十一化学中和 储罐、容器壁发生小量泄漏可将泄漏的液氨导流至稀盐酸溶液中使其中进行中和形成无危害或微毒废水。 十二浸泡水解 运输途中体积较小的液氨钢瓶发生泄漏又无法制止外泄时可将钢瓶浸入稀盐酸溶液中进行中和也可将钢瓶浸入水中。 十三洗消处理 1、在危险区和安全区交界处设臵洗消站。 2、洗消对象。轻度、中度、重度中毒人员在送医院治疗之前必须进行洗消现场参与抢险人员和救援器材装备在救援行动结束后要全部进行洗消。 3、洗消方法 化学消毒法用稀盐酸等酸性物质溶于水中喷洒在染毒区域或受污染物体表面进行化学中和形成无毒或低毒物质。 物理消毒法用吸附垫、活性炭等具有吸附能力的物质吸附回收后转移处理。 简易排毒法对染毒空气可喷射雾状水进行稀释降毒或用水驱动排烟机吹散降毒也可对污染区实施暂时封闭依靠日晒、雨淋、通风等自然条件使有毒物质消失。 十四现场清理 1、用喷雾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