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东胜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_第1页
2006年东胜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_第2页
2006年东胜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_第3页
2006年东胜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_第4页
2006年东胜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6年东胜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东胜区统计局(2007年3月31日)二六年是我区实施“十一五”计划的开局之年,区委、区政府紧紧围绕“四个领先、两个率先”的目标,以“创城、迎会、办节”为契机,全力打造城市核心区。坚持“抓城市建设就是抓经济建设”的理念,走以城市化带动工业化,促进产业化的路子,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绝大部分指标全面超额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呈现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协调、城乡发展相对协调、三次产业发展相对协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科学发展格局。一、综合(一)经济总量经济总量迅速扩大,产业结构继续优化。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始终引领自治区县域经济发展,在全国县域百强中的位次由2005年的第56位跃升至第25位。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86.89亿元,同比增长23.7%。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61亿元,同比下降3.2%;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73.56亿元,同比增长25.3%;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11.70亿元,同比增长23.1%。全区生产总值中一、二、三次产业比重为0.9:39.3:59.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2389元。(二)财政收入经济实力显著增强,财政收入大幅增长。我区在煤炭开采及运输、建筑、房地产开发等强势产业的带动下,全年实现财政收入50.48亿元,位居全区101个旗县区之首,同比增长71.6%。其中:完成地方财政收入30.28亿元,增长127.0%。主要税源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分别完成16.30亿元、4.50亿元、10.44亿元和2.23亿元,分别增长20.4%、33.3%、19.6%和122.1%。在全部财政收入中,来自第二产业的财政收入为13.41亿元,占总收入的27.0%,来自第三产业的财政收入为37.07亿元,占总收入的73.0%。(三)物价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温和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2.50%,其中:非食品价格指数为102.02%,服务项目价格指数为105.08%,扣除鲜菜鲜果价格总指数为101.83%,消费品价格指数为101.80%;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为101.24%。二、农业农业生产稳步、协调发展。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2.72亿元,完成农业增加值1.63亿元。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10万亩,全年种植温室大棚蔬菜0.08万亩,年内完成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0.81万亩,同比增长5.3%。粮食、油料、蔬菜产量分别达到21653吨、1002吨、29222吨,食用菌、花卉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当年完成食用菌种植面积0.04万亩,食用菌总产量2034吨。种植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粮、经、草种植比例为58.1:11.4:30.5。畜牧业生产形势喜人。畜牧业向优质、高产、高效方向稳步发展,畜牧业已成为农村经济中的主导产业。牧业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上升,牧业年度牲畜存栏头数达30.96万头(只),同比增长1.4%。日历年度牲畜存栏头数预计为20.51万头(只),同比下降7.4%。牲畜出栏头数明显增加,日历年度出栏牲畜15.87万头(只),出栏率达71.7%,全年实现肉类总产量5072吨,奶类总产量11591吨,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4.2%。(农畜产品产量和牲畜存栏数见附表一)生态建设继续加强。全区呈现出绿色满野的喜人景象。全年完成造林面积6.85万亩,建骨干坝2座,淤地坝90座,新建和完成人畜引水解困工程9处,解决了4900人、3600只牲畜的饮水困难和3个移民村的供水问题。生态环境由不断恶化向整体遏制、局部改善转变。植被覆盖率达85.0%,森林覆盖率达28.2%。农村基础设施和农牧业生产条件得到有效改善。年末实有耕地面积34.66万亩,其中:保护地面积0.15万亩。年末农牧业机械总动力14.30万千瓦,当年转移农村人口2631人,其中:转移劳动力1842人。扩镇移民100户,361人。三、工业与建筑业全年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3.56亿元,同比增长25.3%。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工业经济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市场竞争能力有所增强。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62.31亿元,同比增长20.0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54.51亿元,同比增长18.1%;规模以下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7.80亿元,同比增长30.2%。在规模以上工业中,煤炭开采业、纺织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材制造业分别完成增加值28.53亿元、12.86亿元、4.58亿元和0.5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52.3%、23.7%、8.4%和1.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上年的76户,增加到104户,其完成的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87.5%。工业企业效益水平创历史新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158.12亿元,同比增长20.1%,实现利税54.57亿元,同比增长12.0%,实现利润27.61亿元,同比增长2.7%。综合经济效益指数达226.0%, 同比提高6.0个百分点,其中资产负债率为52.1%,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产销衔接较好,产销率达105.7%。(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见附表二)富兴工业园区、沙棘工业园区、万利工业园区、康巴什工业园区建设初见成效。香港中溢煤制甲醇、北京现代华泰汽车制造、优质浮法玻璃、北京王致和天骄沙棘加工等一批大型项目纷纷在园区落地。这些都为东胜经济持续发展,工业化水平提升,产业链条延伸以及资源深加工利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建筑业生产迅猛增长。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75.02亿元,占全市建筑业总产值的74.5%,同比增长62.8%,实现利润总额9.15亿元,增长32.2%。建筑业完成税收2.74亿元,占财政收入的5.4%。当年在建工程施工面积454万平方米,竣工面积202万平方米。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11.25亿元,同比增长75.0%。四、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东胜区是鄂尔多斯市的核心城市,发展的潜力在城市,发展的重点也在城市。在城市建设中全面实施“拉大、补欠、崛起”战略,突出城市的唯一性,建设活力城市、文明城市、花园城市、和谐城市。集中力量建设了一批与城市特色相协调、城市定位相一致的重大项目和标志性工程,全年共投入资金26.86亿元用于城市建设。长达41.3公里的环城公路建成通车,有效缓解了市区的交通压力;东康快速干道两侧、四大出入口和市区的绿化工程,城市主题雕塑和节点的建设,大大增添了城市的色彩。城市绿化规模迅速扩大,绿化率不断提高,达到32.0%。全年二级以上优良天气天数达到325天,全年遭遇沙尘暴、扬沙、浮尘等恶劣天气7次,其中沙尘暴1次。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3.1%,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95.0%。五、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硕果累累,成效显著。年初确定新建和改建的“两大”公园基本完成,今年我区共有5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255个,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0.42亿元,同比增长75.8%。其中城镇以上投资完成109.25亿元,农村非农户投资完成1.17亿元。从投资用途看:用于一、二、三产的投资分别完成0.41亿元、34.18亿元、75.83亿元,分别占投资完成额的0.4%、31.0%、68.6%。在全年111.55亿元资金来源中:国家预算内资金为1.83亿元,国内贷款7.74亿元,企业自筹资金99.54亿元,分别占资金来源总额的1.6%、6.9%、89.2%。全年共引进国内资金43.3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0.5%,引进国(境)外资金4363万美元,同比增长69.8%。房地产开发投资火热。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8.75亿元,同比增长185.5%,增速快于固定资产投资109.7个百分点。在建商品房施工面积 370.21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128.25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153.76万平方米,实现商品房销售收入33.67亿元,分别增长153.3%、290.6%、97.6%和140.8 %。商品房平均售价2189元/平方米,较上年上涨了392元/平方米,增长21.8%。六、国内贸易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4.03亿元,同比增长16.4%。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完成82.31亿元,增长15.5%,农村消费品零售额完成1.72亿元,增长86.1%。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零售额75.23亿元,增长13.9%,餐饮业零售额8.16亿元,增长15.0%,其他行业零售额0.64亿元,下降13.5%。分大类看,主要商品全面增加。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单位大类商品零售额增幅排在前五位的是:汽车类仍居首位,同比增长55.3%;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次之,同比增长23.2%;食品、饮料、烟酒类第三,同比增长21.4%;石油及制品类第四,同比增长16.3%;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第五,同比增长15.8%。七、对外经济对外贸易大幅增长。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32965万美元,同比增长53.5%。其中:出口完成24303万美元,同比增长26.0%;进口完成8662万美元,同比增长296.1%。在全部出口商品中,纺织品出口为22005万美元,占90.5%,其他产品为2298万美元,占9.5%。八、交通运输、邮政、电信和旅游业交通运输业增势平稳。全年完成公路货运量5718万吨,货运周转量468876万吨公里,完成公路客运量820万人,客运周转量62063万人公里,分别增长11.0%、14.2%、4.1%和5.0%。邮政、电信业平稳增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8.19亿元,同比增长38.3%,其中:邮政完成0.21亿元,下降5.8%,电信完成7.98亿元,增长38.9%。年末拥有固定电话用户11.99万户,移动电话用户39.84万户。旅游业快速发展。年末东胜区有10家星级饭店,24家旅行社,其中:国际旅行社2家,国内旅行社22家,旅游定点购物商店3家。全年共接待游客98万人,全年实现旅游收入7.30亿元,创汇235万美元,接待人数、旅游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25.6%和92.0%,旅游收入位居全市第一。九、金融和保险金融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为189.50亿元,同比增加31.61亿元,增长20.0%。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87.85亿元,增长7.2%。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225.22亿元,同比增加61.03亿元,增长37.2%。年末金融机构现金收入1147.07亿元,现金支出1132.5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4.3%和33.4%,收支相抵,货币净投放量14.51亿元,同比增长194.9%。保险业稳步发展。全年实现保费收入4.93亿元,同比增长31.9%。其中:财产险实现保费收入3.21亿元,同比增长41.3%;人身险实现保费收入1.72亿元,同比增长17.2%。全年保险赔款支出1.43亿元,同比增长42.3%。其中财产险赔款支出1.38亿元,同比增长44.4%;人身险赔款支出0.05亿元,同比增长2.4%。十、教育教育改革稳步推进。2006年新建成学校4所,其中:小学3所,初中1所。年末我区有成人高校1所,招生216人,年末在校学生492人;有中等专业学校8所,其中:教育部门办5所,招生2537人,年末在校生8324人;职业中学6所,其中:教育部门办4所;有普通小学23所,其中:教育部门办22所;有普通中学14所,其中:教育部门办10所,有高中7所,其中:教育部门办4所,有初中7所,其中:教育部门办6所;特殊学校2所;幼儿园11所,其中:教育部门办4所。高中招生4603人,年末在校生13189人,专任教师723人;职业中学招生1051人,年末在校生1741人,专任教师 187人;初中招生4452人,年末在校生13916人,专任教师764人;普通小学招生4680人,年末在校生26473人,专任教师1092人;特殊学校招生12人,年末在校生137人,专任教师47人;幼儿园入园人数2626人,在园人数6341人,专任教师326人。小学入学率100%,初中入学率100%,小学升学率100%,小学辍学率0%,初中辍学率0%。十一、文化和卫生文化新闻事业快速发展。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所在,也是城市的魅力所在。2006年,鄂尔多斯市成功举办“一会两节”,使东胜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在此期间共有18支国内外文艺团体进行了180多场精彩的文艺表演。投资30亿元建设的“七大标志性文化建筑基础工程”已在康巴什新区启动,投资5000万元的大型电视连续剧千古一道正在紧张的筹拍过程中,自治区县域经济中第一个文化产业规划东胜区文化产业20062010年发展规划已编制完成。同时,区委、区政府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经费不断增加,全年共投入300万元用于文化建设。年末有艺术表演团体3个,文化馆2个,图书馆2个,体育场馆1个,新闻出版单位1个,广播电台1个,广播人口覆盖率 100.0%,电视台1个,电视人口覆盖率100.0%。卫生工作健康、快速发展。年末全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9个,其中包括私立医院10所。其中:综合医院7个,专科医院8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2个,妇幼卫生机构2个,乡镇卫生院7个。个体医疗诊所260个。年末拥有病床1882张,卫生技术人员2207人,其中医生1165人。平均每万人拥有医院病床53张,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62人。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根据公安局的报表统计,2006年末全区户籍人口23.73万人,增长2.9%,其中:男性人口11.98万人,非农业人口16.47万人。全年出生人口2399人,人口出生率为10.1,死亡人口341人,人口死亡率为1.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7。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2006年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28103元,增长26.9 %。据调查资料显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91元,比上年增加2272元,增长19.2%;人均消费支出11370元,增长27.8%;其中交通和通讯、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娱乐服务人均支出分别达1596元、523元、1782元,分别增长17.7%、25.1%、21.6%,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25.8%(城镇居民每百户耐用品拥有量见附表三)。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430元,比上年增加714元,增长15.1%。其中:工资性收入为238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3.8%,同比增长27.8%,成为我区农民增收的一大亮点。另外,家庭经营性收入为2480元,比上一年增加了127元,牧业收入占家庭经营性收入的比重高达34.8%。以宏业人造板、天骄沙棘为龙头的林沙产业持续发展,促进了农民林业收入的大幅增加,全年林业收入达到250元,比上年增加114元,增长83.2%,由于国家加大对农民的补贴,使得人均转移性收入达434元,比上年增加212元,同比增长95.92%。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184元,同比增长30.7%。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2.0%(农村居民每百户耐用品拥有量见附表四)。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3.42平方米,农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7.70平方米。劳动就业保持基本稳定,社会保障和福利事业进一步完善。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员52861人,同比增长5.2%。全年安置就业人员5609人,其中下岗人员398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9%。年末参加失业保险的职工39886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45093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68249人,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的有52042人。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有5163人,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