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纸制浆造纸废水处理工艺设计实践与思考.pdf_第1页
废纸制浆造纸废水处理工艺设计实践与思考.pdf_第2页
废纸制浆造纸废水处理工艺设计实践与思考.pdf_第3页
废纸制浆造纸废水处理工艺设计实践与思考.pdf_第4页
废纸制浆造纸废水处理工艺设计实践与思考.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废纸制浆造纸废水处理工艺设计实践与思考.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l 技术报告 废水处理 作者简介 刘鹏飞先生 硕士 工程师 主要从 事制浆造纸废水处理的 相关工作 废纸制浆造纸废水处理工艺 设计实践与思考 刘鹏飞 中国中轻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 1 0 0 0 2 6 摘要 介绍了某纸业集团有限公司采用I c 反应器 活性污泥法组合工艺处理废纸制浆造纸废水的情 况 工程实践表明 该工艺处理效果良好 吨纸排水量约4 6m 3 C O D c 和s s 去除率分别达到9 8 2 和9 8 6 出水指标达到 制浆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 B 3 5 4 4 2 0 0 8 的排放标准 关键词 废纸制浆造纸废水 I C 反应器 活性污泥法 中图分类号 T S 7 9 3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0 2 5 4 5 0 8 x 2 0 1 0 0 7 0 0 4 4 0 6 E x p e r i e n c eo ft h eW a s t e w a t e rT r e a t m e n ti naR e c y c l e dP a p e rM m L I UP e n g f e i C h i n aB C E L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E n g i n e e r i n gC o L t d B e i j i n g 1 0 0 0 2 6 E m a i l l i u p f h e e l c n c o r n A b s t r a c t T h i sp a p e rr e p o r t st h ee x p e r i e n c eo far e c y c l e dp a p e rm i l lt ot r e a tt h e i rw a s t ew a t e rb yu s i n gI Cr e a c t o r a c t i v a t e ds l u d g es y s t e m s a t i s f a c t o r yr e s u l t si n c l u d i n g4 6m 3 tp r o d u c te f f l u e n td i s c h a r g e 9 8 2 a n d9 8 6 r e m o v Mr a t e so fC O D c a n dS Sr e s p e c t i v e l ya r e a c h i e v e d a n dt h ed i s c h a r g ee f f l u e n ti si nc o m p l i a n c ew i t l lt h er e g u l a t i o no fG B 3 5 4 4 2 0 0 8 K e yw o r d s r e c y c l e dp a p e rm i l lw a s t e w a t e r I Cr e a c t o r a c t i v a t e ds l u d g es y s t e m 随着造纸工业的迅速发展 造纸工业废水成为水 环境主要的污染源之一 与其他工业废水相比 制浆 造纸废水具有排放量大 含有大量的木质素和纤维素 等难降解的大分子有机物 含生产过程添加的各种化 学品 浓度高 耗氧量大等特性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 部统计 2 0 0 8 年造纸工业废水排放量为4 2 5 亿t 占全国工业废水总排放量的1 9 2 排放废水中 C O D c 为1 5 7 4 万t 占全国工业废水C O D 总排放量 的3 4 7 如何有效处理制浆造纸废水成为备受关 注的热点之一L 1 1 1 工程概况 某纸业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外商独资企业 该企 业以国废O C C 与3 号美废混合废纸作为原料 年产 8 0 万t 高档包装纸 该项目始建于2 0 0 7 年初 2 0 0 8 年3 月建成投产 为了节约水源 保护环境 遵守国 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该企业对废水进行集中处理后 达标排放 1 1 原水及出水水质 原水及出水水质设计指标分别如表1 和表2 所 4 4 示 由表2 可知 该企业设计出水水质符合 制浆 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 B 3 5 4 4 2 0 0 1 的排 放标准 表l 原水水质设计指标 注温度为斜筛回收纤维后废水的温度 p H 值为车间排放废水的 p H 值 C O D c 浓度为初沉后废水的C O D c 浓度 可视作溶解性 C O D c s s 浓度为斜筛回收纤维后废水的s s 浓度 表2 出水水质设计指标 磐 i磐55篓置pH值 排m3水量 d mgL rngL n a gL md 一l 一l 收稿日期 2 0 1 0 0 3 1 5 修改稿 C h i n aP u l p P a p e rV o L2 9 N o 7 2 0 1 0 万方数据 一 技术报告l I 里 收纤维 fl P A C f P A M l 掣雹四一匝巫蕈卜吨巫 塑回遮 剩余污泥lff L 面丽西药F 一 调节p H 值 加N P 图1 废水处理的工艺流程 1 2 废水处理工艺流程 废纸制浆造纸废水中主要含有半纤维素 无机酸 盐 细小纤维 无机填料 油墨及染料等 半纤维素 等主要形成废水中的C O D 和B O D 细小纤维 无 机填料等主要形成废水中的S S 油墨及染料等主要 形成废水的色度和C O D 所以此类废水所反映出的 综合特征为C O D 和s s 指标均较高 本工程结合国 内外相关项目设计运行经验及自身水质特点 确定废 水处理工艺流程 见图1 1 2 1 预处理工艺 废水预处理系统包括格栅 斜筛 初沉池 冷却 塔 调节池及事故池等设施 预处理的主要目的是为 后续的废水生化处理系统提供一个良好的废水水质环 境 有助于废水生化系统的顺利进行旧J 从厂区排水沟收集的废水进入废水进水渠 进水 渠设置5m m 的机械格栅 去除较大块的杂质以避免 造成废水提升泵损坏和管道堵塞等问题 之后废水依 靠重力流入斜筛以回收纤维 由于该地区地形的原 因 可以实现由进水渠至斜筛的废水重力流 经斜 筛去除纤维的废水自流人混凝反应池中 混凝反应池 分3 格 其水力停留时间 H R T 为2 0m i n 第一格 为快混区 混凝剂在此投加 采用板式搅拌器 二 三格为慢混区 絮凝剂在此投加 采用框式搅拌器 混凝反应后的废水自流入初沉池 初沉池的表面负荷 约为0 7 0m 3 m 2 h 废水中的s s 在初沉池中依靠 重力下沉 初沉池主要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和不溶性 C O D 前端设置混凝反应池可强化初沉池的处理 效果 废水经初沉池处理后溢流入调节池 调节池的有 效容积为3 8 0 0m 3 H R T 约3 5h 中温厌氧适宜的 生化反应温度3 0 4 0 而原水水温最高可达4 7 为了获得稳定的生物反应运行效果 需设水温调节装 置 调节池中装有液位 温度计 以连续监测其液位 和温度并控制冷却塔供料泵的启停 当水温高于某个 特定值时 废水由冷却塔供料泵提升至冷却塔降温后 中国造纸 2 0 1 0 年第2 9 卷第7 期 依靠重力自流人预酸化池 为了减小事故废水在异常情况下对整 个废水处理系统的影响 处理系统中设有 一座5 0 0 0m 3 的事故池 可用于贮存约 4h 事故废水 两台事故泵可将事故废水 均匀地泵入调节池或混凝反应池 1 2 2 厌氧处理 高浓度废水需经两级厌氧处理 废水 在第1 级厌氧处理 预酸化池 被部分 预酸化 在第2 级厌氧处理 I C 厌氧反应器 中 大部分有机污染物最终被转化为沼气 1 预酸化池预酸化池的主要作用是使废水 发生适度的预酸化 为随后进行的厌氧反应提供良好 的环境 冷却后的废水进入有效容积为3 6 5 0m 3 的预 酸化池 预酸化池中装有液位 温度计以监测其液位 和温度并控制I C 供料泵的启停 为了保证废水进入 I C 反应器所需要的p H 值 根据预酸化池内的p H 计 在线监测反馈回的池内p H 值情况 通过控制投加 N a O H 来调节p H 值 生化反应所需要的N 和P 通过 营养盐投加系统进行投加 预酸化池中装有潜水搅拌 器 可以使预酸化池废水与所加药品充分混和 并防 止固体颗粒沉淀 2 I C 反应器I c 反应器是厌氧废水处理理论 与工程实践相结合而产生的第三代超高效厌氧反应 器 体现了厌氧工艺自身发展的要求 I C 反应器具 有容积负荷高 节省投资和占地面积 抗冲击负荷能 力强 内部自动循环不需外加动力 出水稳定性好等 优点旧J 在制浆造纸废水处理中 I C 反应器设计 C O Dc r 容积负荷率最高可达到2 0 3 0k g m 3 d M j 本工程I C 反应器采用荷兰P A Q U E S 公司设备 西 1 2 5m H 2 4m 有效容积2 9 0 0m 3 设计C O D c 容积负荷率约1 6k g m 3 d 废水由预酸化池通过 I C 供料泵进入I c 反应器 出水溢流进入曝气池且对 出水的p H 值和温度进行连续监测 3 厌氧污泥罐I C 反应器去除的C O D D 中约 2 将转化为有接种价值的颗粒污泥 在正常运行条 件下 可定期用厌氧污泥泵将颗粒污泥抽出I C 反应 器并保存于厌氧污泥罐中 厌氧污泥罐容积设计为 2 9 0 0m 3 以储存I C 反应器一次启动种泥量作为安全 备份 依靠可正反运转的厌氧污泥螺杆泵在I C 反应 器和厌氧污泥罐间实现颗粒污泥的输送 4 沼气处理系统沼气处理系统包括沼气收 集器 沼气稳压柜 冷凝水箱以及火炬等 沼气理论 产量一般为0 3 0 4m 3 k gC O D c r o 万方数据 5 废气处理系统由于厌氧处理过程会产生 心s 等废气 故厌氧系统的水池都应该加盖 废气通 过废气风机收集 采用涤气塔 用碱液进行洗涤 处理 1 2 3 好氧处理 经厌氧处理后的I C 反应器出水进入后续的活性 污泥系统进行好氧处理 本系统由选择池 好氧曝气 池和二沉池组成 1 选择池和好氧曝气池I c 反应器出水自流 进入选择池 选择池容积为6 3 0m 3 好氧曝气池设 计为推流式 总容积约为2 4 4 0 0m 3 采用N o p o n 公 司潜水曝气方式进行曝气 好氧曝气池有效水深为 8 3m 好氧曝气池末端安装溶氧仪以监测废水中的 溶解氧浓度 以便对好氧曝气池内的溶解氧进行 控制 2 二沉池来自于好氧曝气池的混合液经过 好氧曝气池末端的配水堰流入一座直径5 4m 的二沉 池 设计表面负荷约为0 4 7m 3 m 2 h 二沉池通 过重力沉降和泥层的过滤作用将污泥与处理后的出水 分离 出水溢流至二沉池出水井达标排放 1 2 4 污泥处理 初沉池污泥和经污泥浓缩池浓缩后的二沉池污泥 一起进入污泥混合池 经带式脱水机脱水处理后外 运 污泥脱水处理产生的滤液自流入调节池 1 3 主要设备及规格 主要设备及规格见表3 表3 主要设备及规格 注罗茨风机数量为4 台 其中使用3 台 备用1 台 4 6 2 运行情况 该工程于2 0 0 8 年1 1 月启动 经一段时间的调试 后可稳定运行 由于采用了先进的工艺 废水排放量 最初只有1 7 0 0 0m 3 d 左右 为保证I c 反应器保持一 定的上升流速 I C 反应器出水的1 3 回流至预酸化 池 2 0 0 9 年3 月的出水水质检测平均数据如表4 所 示 从表4 可看出 2 0 0 9 年3 月 废水处理系统对 C O D 和s s 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 6 9 和9 7 5 出 水C O D 除个别数据有波动外 绝大部分稳定在9 0 m g L 以下 表42 0 0 9 年3 月出水水质平均数据m g L 随着生产的进行 造纸工艺进一步优化 回用水 比例增多 导致废水排放量继续减少 2 0 0 9 年6 月 后 废水排放量稳定在1 1 0 0 0m 3 d 左右 I C 反应器 出水的5 0 回流至预酸化池 2 0 0 9 年7 月初的一周 内出水水质平均数据如表5 所示 从表5 可看出 废 水排放量减小后 由于排出污染物的总量基本保持不 变 导致有机物浓度成倍增长 但出水各项指标去除 率略有增长 C O D 和S S 去除率分别为9 8 2 和 9 8 6 二沉池出水C O D c r 大部分稳定在9 5m g L 左 右 s s 稳定在4 0m g L 以下 其出水水质均达到 制浆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 B 3 5 4 4 2 0 0 8 的排放标准 表52 0 0 9 年7 月初的一周内出水水质的平均数据m g L 3 废水处理的工艺特点 3 1 预处理工艺 制浆造纸生产中不可避免地有很多纤维浆料流 失 可用斜网或微滤机回收纤维并用于造纸 如果采 用过细的网孔虽然能够回收更多的细纤维 但在抄纸 过程中这些细纤维可能还会重新流失排到废水处理 场 导致经斜筛处理后的废水s S 仍然较高 本工程 采用1 0 0 目的斜网 纤维浆料对废水处理系统的影响 分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可能会堵塞微孔式曝气设备的 C h i n aP u l p P a p e rV o l 2 9 7 2 0 1 0 万方数据 一 技术报告l 微小膜孑L 增加空气阻力 使膜孑L 破损或堵塞 从而 导致空气短路或部分废水溶解氧不足 增加设备的故 障发生率和维护成本 影响废水处理效果 本工程采 用潜水曝气方式 斜筛回收的纤维主要用于出售 因 此不存在这个问题 另一方面 纤维浆料可作为微生 物的载体 使微生物菌团变得粗壮 有利于提高废水 处理效果 纤维浆料与菌胶团的紧密结合也可提高污 泥脱水性能 使生物污泥更易于处理 此外 进入厌氧反应器的废水s s 浓度一般都要 求较低 如果大量的s s 进入厌氧反应器 它们会聚 集在颗粒污泥中 使污泥的产甲烷菌活性降低 同时 水中的纤维易形成絮状污泥上浮 造成污泥流失 因 此 本工程废水在初沉池前先经过混凝反应池处理 可大大提升初沉池的处理效果以去除S S 从表5 可 看出 水量调整后 进水S S 浓度虽然超出了设计范 围 但S S 去除率仍然达到8 5 以上 3 2 厌氧处理工艺 水解酸化是兼氧厌氧技术 兼性菌 主要是产 酸菌 在缺氧或厌氧条件下 将废水中主要的大分 子有机物如纤维素等分解成小分子中间产物 有机 酸和醇类 乙酸 丙酸 乙醇等 同时 部分有毒 物质及一些带色基团的分子键被打开 降低了废水中 有毒物质的浓度 有利于后续好氧工序降解有机物 部分有毒物质 如有机卤化物 A O X 在厌氧条件 下 能以适当的有机物为共基质分解而解毒 可以提 高有毒物质的去除速率 I C 反应器主要由混合区 颗粒污泥膨胀床区 精处理区 内循环系统和出水区组成 I C 反应器通 过两级三相分离器来实现S R T 污泥龄 H R T 获 得高污泥浓度 通过大量沼气和内循环的剧烈搅动 使废水充分混合 获得良好的传质效果 以保证I c 反应器高效运行 据报道 内循环流量可达进水流量 的0 5 5 0 倍po 由表4 数据可以看出 初沉池出水在经过厌氧组 合工艺处理后 C O D o 去除率达到7 8 8 以上 相应 I C 反应器容积负荷率约为1 7k g m 3 d 由表5 数 据可以看出 初沉池出水在经过厌氧组合工艺处理 后 C O D 去除率达到7 6 9 以上 相应I c 反应器 容积负荷率约为2 6k g m 3 d 进一步验证了I C 反 应器抵抗冲击负荷的优越性 3 3 好氧处理工艺 好氧工艺采用传统的活性污泥法 表4 和表5 显 示好氧处理C O D 去除率分别达到8 5 和9 2 传统 活性污泥法对有机物和悬浮物有很高的处理效率 是 中国造纸 2 0 1 0 年第2 9 卷第7 期 当前制浆造纸废水处理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处理技术 之一 但实践证明 传统活性污泥法也有诸多缺陷 如不能较好适应水质 水量冲击负荷 占地面积较大 等 与厌氧反应器组合应用虽然可以保证出水水质 但由于高效的厌氧反应器大多需要从国外进口 导致 一次性投资过高 因此笔者认为 加强造纸废水处理 工艺的研究与实践经验的总结 针对不同的水质选用 更加经济实用且符合中国国情的组合处理工艺已刻不 容缓 4 经济指标 本工程总投资约为0 9 亿元 运行设备电耗费用 为0 7 0T c t 废水 消耗的自来水费不到0 0 1 形t 废 水 药剂费用0 3 0 形t 废水 包括盐酸 氢氧化 钠 尿素 磷酸二氢氨等 人工费用0 0 2 形t 废 水 根据工程投资对设备折旧和维修折合运行费用为 0 8 0 形t 废水 对上述发生费用进行汇总 折合运 行费用为1 8 3 形t 废水 5 存在问题及思考 本工程设计水量 2 6 0 0 0m 3 d 与实际运行水 量 1 1 0 0 0m 3 d 存在较大差异 废水处理场长期 在此水量下运行势必造成工艺的浪费 虽然造成此差 异的原因是采用先进造纸工艺技术 回用水比例增加 等 从整体角度上看还是节约了成本 但是如何采取 有效措施 最大程度弥补局部的劣势成为当前第一个 急需解决的问题 此外 制浆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 B 3 5 4 4 2 0 0 8 自2 0 0 8 年8 月1 日实施后 排放 废水水质指标越发严格 现有制浆造纸企业要在 2 0 1 1 年6 月3 0 日前升级改造完毕以执行新的排放标 准 如何利用现有条件 最大限度地节约整改投资与 运行费用 成为第2 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5 1 初沉池 初沉池的设计表面负荷约为0 7 0m 3 m 2 h 2 0 0 9 年3 月和2 0 0 9 年7 月后的水量所对应的表面负 荷分别约为0 4 6m 3 m 2 h 和0 3 0m 3 m 2 h 全 流程相应的S S 去除率分别为9 7 5 和9 8 6 沉淀 效果略微变好 初沉池在如此低的负荷下运行 初沉 污泥含水率理论上有一定程度的降低 可依据运行情 况减少初沉污泥的排放量 此外 还可将二沉池剩余污泥全部回流至初沉池 内成为初沉污泥沉淀下来 活性污泥对原水中有机物 有吸附絮凝作用 可提高废水中悬浮物的沉淀性能 4 7 万方数据 已有工程实践证明 利用二沉池剩余污泥回流可将 C O D 去除率提高2 0 左右 强化初沉池的处理能 力 提高出水水质 且剩余污泥作为初沉污泥沉淀下 来 含水率低 提高了污泥的脱水性能 5 2 预酸化池 厌氧反应器的正常运行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 如 温度 p H 值和营养物质等 从预酸化池进出水 C O D 指标来看 废水经预酸化池后的C O D D 值基本 不变 表4 和表5 初沉池与预酸化池C O D 的差值是 I c 反应器出水回流至预酸化池后混合作用的结果 由于现场测定B O D 条件有限 导致无从证明废水经 预酸化池后可生化性改善的效果 从处理工艺本身来 看 由于预酸化池没有污泥回流 废水在有限的停留 时间内不可能维持足够的污泥浓度 虽然I C 反应器 出水回流带入一部分污泥 且实际检测到废水经预酸 化池后s s 含量有所增加 见表4 和表5 数据 但 其含量依然很少 污泥量的不足很可能会影响预酸化 池改善废水生化性的效果 笔者认为 预酸化池的作用实际为I C 反应器的 一道屏障 在此通过调节温度 p H 值 投加营养 盐等使废水满足I C 反应器正常运行的条件 且当 废水预酸化度较高时 I C 反应器内难以形成颗粒污 泥 使出水S S 含量偏高 导致I C 反应器运行失败 此外 I C 反应器除满足容积负荷率在一定范围 内以外 也要保证一定的上升流速以保证工艺正常运 行 此数值一般保持在6 8m h 之间 本工程现在 运行水量只有11 0 0 0m 3 d 按此水量其上升流速只 有3 7m h 常规解决办法是在I c 反应器附近设一个 外循环罐 加大循环量以保证上升流速 本工程将 I C 反应器出水的5 0 回流到预酸化池使其替代了外 循环罐的作用 5 3 好氧曝气池 好氧曝气池在设计水量下 H R T 约为2 2h 但 在2 0 0 9 年3 月的运行数据下 H R T 达到了3 4h 到 2 0 0 9 年7 月甚至超过了5 3h 单从H R T 上讲 此好 氧曝气池已经完全成为一个延时曝气池 从C O D 去 除率分析 2 0 0 9 年3 月的C O D 平均去除率为8 5 2 0 0 9 年7 月却达到了9 2 以上 造成C O D c r 去除率 提高的原因与H R T 的延长有直接的关系 活性污泥在如此长的曝气时间下 可充分再生 吸附功能得到恢复和增强 当废水进入好氧曝气池 时 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吸附更多的有机物 然后在 好氧条件下将有机物降解 这也就解释了表4 和表5 中C O D 去除率的差异 4 8 从另一个角度上讲 在延时曝气条件下 活性污 泥微生物在池内长期处于内源呼吸状态 微生物的增 值速率逐渐降低直到低于自身的氧化速率 微生物开 始在营养物质不足以维持生命活动的条件下大量代谢 自身的细胞物质 导致剩余污泥量少且稳定 理论 上 延时曝气系统是不产生污泥的 但实际上仍有少 量污泥产生 主要是一些难于生物降解的微生物内源 代谢的残留物 如细胞膜和细胞壁等 但是如果控制 好溶解氧等运行参数 好氧曝气池理论上可以成为一 个存在好氧 缺氧 厌氧微环境相结合的系统 造成此 类微环境的原因可以是由于污泥絮体内存在溶解氧梯 度 也可以是好氧曝气池局部曝气不均匀等 此微环 境的存在可以使好氧曝气池完全能够实现可动态水解 酸化 好氧分解功能 延时曝气的好氧曝气池内由于 污泥解体等产生一系列难以降解的有机物等 可利用 此动态水解酸化 好氧分解功能使废水中难以降解的 有机物水解为易于生物降解的小分子 从而提高了 B O D C O D 的比值 改善了废水的可生化性 保证了 良好的处理效果 5 4 二沉池 二沉池的设计表面负荷约为0 4 7n 1 3 m 2 h 2 0 0 9 年3 月和2 0 0 9 年7 月后的水量所对应的表面负 荷分别为0 3 1m 3 m 2 h 和0 2 0m 3 n 1 2 h 相应 的出水s s 平均值分别为5 0m g L 和3 6m L 同初 沉池一样 二沉池长期在如此低的负荷下运行 污泥 含水率理论上有一定程度的降低 本工程的二沉池沉降区常常受到池底上升气泡的 影响 引起出水的悬浮物浓度偏高 这是由于二沉池 沉淀时间过长 污泥中含有的大量有机物B O D 进行 厌氧反应产生气体所致 5 5 污泥处理 污泥脱水后所产生的滤液可进入集水井 这样可 减少混凝反应池内絮凝剂的添加量 提高絮凝剂的利 用率 提高初沉池沉淀效果 5 6 升级措施 从表5 的运行数据可看出 本工程现在的运行效 果与G B 3 5 4 4 2 0 0 8 中表2 的水质指标相比 相差不 大 采用适当措施 如气浮 脱色 后即可达标 二沉池出水井中的水通过气浮池供料泵进入气浮 系统 在供料泵前的管段上投加混凝剂 在供料泵之 后投加絮凝剂 混凝气浮可以去除二沉池出水中大部 分s S 和部分不可生物降解的C O D 气浮出水自流 进入脱色池 在此投加N a C I O 进行脱色反应 脱色 后废水的C O D 浓度将可达G B 3 5 4 4 2 0 0 8 中表2 的 C h i n a 凡f p P a p e rV o L2 9 N o 7 2 0 1 0 万方数据 标准 5 7 设计角度 由于造纸废水排放量的不确定性 废水处理场主 要构筑物的设计应采用模块化方式 如沉淀池 好 氧曝气池等分两组建设 此举虽然增大了初期投 资 但在实际运行中 可依据排水量灵活运行 大大 减少运行费用 6 结论 6 1 采用I C 反应器一活性污泥法处理废纸制浆造纸 废水 工程实践表明 该工艺处理效果良好 C O D 和s s 去除率分别达到9 8 2 和9 8 6 其出水水质 均达到 制浆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 B 3 5 4 4 2 0 0 8 的排放标准 6 2 本工程在低水量条件运行下 进水C O D 浓 度成倍增长 但I c 反应器在容积负荷率达到约 2 6k g m 3 d 时 C O D 去除率仍然达到7 6 9 以上 进一步验证了I C 反应器抵抗冲击负荷的优 越性 参考文献 1 中国造纸协会 中国造纸工业2 0 0 8 年度报告 J 中华纸业 2 0 0 9 3 0 9 1 2 林雪芬 制浆造纸废水生化处理工程应用 J 中国造纸 2 0 0 8 1 3 4 3 张忠波 陈吕军 胡纪萃 I c 反应器技术的发展 J 环境污染 与防治 2 0 0 0 2 2 3 3 9 4 苏振华 厌氧处理在制浆造纸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J 国际造 纸 2 0 0 8 2 7 3 3 5 5 P e r e b o o mJHF V e r e i j k e nTLFM M e t h a n o g e n i cg r a n u l ed e v e l o p m e n ti nf u l ls c a l ei n t e m a lc i r c u l a t i o nr e a c t o r s J W a t S c i T e c h 1 9 9 4 3 0 8 9 1 c P P l 责任编辑 陈丽卿 消息 C h i n aP a p e r2 0 1 0 国际造纸技术报告会 将于9 月1 4 日在上海召开 由中国造纸学会 美国克劳斯公司 芬兰工程师 学会联合主办的 2 0 1 0 国际造纸技术报告会 将于 2 0 1 0 年9 月1 4 日在上海召开 报告会为期一天 报告 会将邀请国内外造纸专家在会上做专题报告 详见下 表 欢迎广大造纸工作者及相关行业人员参加 会议日期 2 0 1 0 年9 月1 4 日 会议地点 上海扬子江万丽大酒店三楼碧涛厅 会议内容 2 0 1 0 国际造纸技术报告会 会议主题 中国造纸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0 9 0 0 0 9 1 5 开幕式致欢迎词 0 9 1 5 0 9 4 5 十二五期间中国造纸工业发展 的宏观环境 李平处长 国家发改委 0 9 4 5 1 0 1 5后金融危机时期全球纸业发展 趋势 I l k k aK u u s i s t o P o y r y 芬兰 1 0 1 5 一l O 4 5 高速增长的风险 1 0 4 5 1 1 0 0休息 1 1 o o 1 1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