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新一代天气雷达故障汇总.doc_第1页
广州新一代天气雷达故障汇总.doc_第2页
广州新一代天气雷达故障汇总.doc_第3页
广州新一代天气雷达故障汇总.doc_第4页
广州新一代天气雷达故障汇总.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故障汇总表站名:广州雷达站 型号:CINRAD/SA一、发射机部分1.发射机功率陡降1.1故障现象描述及发生时间在2008年3月之前一段较长的时间里,广州雷达发射机系统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发射机峰值功率保持在700kw左右,符合国家局大气探测中心不低于650kw的要求。3月15日,发射机峰值功率突然从原来的700kw掉到600kw左右,通过调整可变衰减器勉强达到630kw后再也调不上去,并且功率的波动幅度也明显大于前期,偶尔出现“LIN CHAN TEST SIGNALS DEGRADED”的报警信息,除此以外,雷达系统没有其它故障报警指示,脉冲重复频率等一系列指标也无异常。1.2故障分析思路结合实际故障现象分析,可以初步判断:故障出在全固态调制器的几率不大。因为故障一旦发生在全固态调制器,加在速调管阴极的脉冲调制将出现紊乱或无法提供脉冲变压器初级所需的24002750V的脉冲高压,从而导致脉冲重复频率等指标出现异常,或者使速调管的输出功率降得很低甚至没有输出,而不会像此次现象,功率依然能稳定在630kw这样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上。1.3排除方法由上述分析可知,故障发生在高频放大链的几率较高,所以故障检测的重点应放在高频放大链上,根据高频放大链的信号流程,进行跟踪检测、故障隔离。1.3.1 高频输入信号的检测高频输入信号是来自频率源J1口的RF DRIVE(射频激励信号),该信号频率为2.73.0GHz(广州雷达站的发射频率为2.885GHz),通过一条电缆直接馈入到高频激励器,作为射频载波。拧开电缆与J1的接口对射频激励信号进行测量,测得峰值功率为10mW,脉冲宽度约为10us,说明高频输入信号正常。1.3.2 高频激励器的检测高频输入信号经激励器内部的MMIC放大器以及PH2731-20M、PH2731-75L功放管进行放大,用于驱动高频脉冲形成器。用功率计测得激励器实际输出信号为48w,示波器测得输出波形如图1.3.2.1,输出的驱动脉冲波形几乎完美,再结合输出功率可以判定,高频激励器性能良好。图1.3.2.1高频激励器输出波形1.3.3 高频脉冲形成器的检测高频脉冲形成器主要是输出功率、波形、频谱符合要求的高频脉冲,要求输出高频峰值功率大于15w,输出窄脉冲1.570.1us,宽脉冲4.55.0us,输出脉冲前后沿0.12us。用示波器测量低仰角时的窄脉冲信号,如图1.3.3.1,由实际波形可以看出,输出窄脉冲的上升沿中部出现了一个“拐点”,脉冲宽度为1.4us,明显小于标准输出脉宽的1.57us。由此,我们基本可以判定,故障出在高频脉冲形成器3A5上。图1.3.3.1高频脉冲形成器输出波形脉冲形成级的原理框图如图1.3.3.2所示,功率分配器将高频输入信号一分为二,两只调制器分别对两路信号进行脉冲调制。其中,下面一路高频脉冲较上面一路在时间上略有延迟,相位经过移相器后也略有滞后,时间延迟和相位滞后的目的是为了补偿速调管放大器在脉冲前后沿的相位失真,而脉冲形成驱动器负责对脉冲形成级的两个调制器进行控制。根据以往的维修经验可知,驱动器电路中JLQ-7 9504和JLQ-7 9507两块芯片的老化、损坏以及电路中没有添加滤波电容都会容易造成上升沿的“拐点”现象。从功率计算方面分析,因为上升沿出现了“拐点”,其占有的时间相对较多,导致脉宽减小,脉冲信号的占空比D(D(/T)*100%=(*f)*100%,f为脉冲重复频率)也随之减小。无论是功率计还是雷达系统机内的功率参数显示,都与占空比成正比例关系,占空比的减小必然导致发射功率的下降。 调制器 RF IN 隔离器 RF OUT 移相器 调制器 功率分配器 功率合成器 高频取样信号图1.3.3.2高频脉冲形成级原理框图1.3.4 其他部件的故障检测及排除可变衰减器,由功率计、示波器检测可知,调节可变衰减器,峰值功率以及发射脉冲包络的波形跟随着改变,由此说明可变衰减器性能完好;速调管放大器,一旦损坏,发射功率就会降得非常的低甚至没有输出,所以此次出现的这种现象,故障肯定不会是由速调管引起的;电弧/反射保护组件,起监测高频电弧及高频反射检波包络幅度的作用,如果超限,将立刻切断高压,而不会出现发射功率陡降但仍有部分输出的情况。1.4 故障排除更换高频脉冲形成器3A5,重新测量输出波形,上升沿“拐点”消失,脉冲宽度为1.57us,用功率计测得发射峰值功率为710kw,大于要求的650kw,拷机48小时,输出功率稳定,故障排除。1.5 更换器件名称高频脉冲形成器3A52. 开关组件芯片烧坏导致无法加高压2.1 故障现象描述及发生时间2008年5月31日21:22,广州雷达突然死机,具体报警信息为:FILAMENT POWER SUPPLY OFF、STANDBY FORCED BY INOP ALARM、KLYSTRON FILAMENT CURRENT FAIL、TRANSMITTER RECYCLING、FILAMENT POWER SUPPLY VOLTAGE FAIL。同时,速调管灯丝电压表头指示读数为零,灯丝电源故障灯亮,雷达无法运行。2.2 故障分析思路由报警信息和故障现象可以初步判定,故障应该发生在灯丝电源上。对灯丝电源进行全面检查,发现保险丝熔断,其它芯片、元器件等均无发烫或烧焦迹象。更换保险丝后重新开机,“速调管灯丝电流故障”报警解除,但发射机高压仍加不上,并伴随有“发射机过压”和“回授充电器故障”两个新的报警产生。对灯丝电源进行测量,ZP2、ZP3、ZP4输出端口对应的+5、+28、+15电源输出正常,ZP5、ZP6、ZP7等其它几个典型测试点的输出波形均正常。综合测量结果和新产生的报警分析,更换保险丝后,灯丝电源上的报警已经解除,且输入输出信号正常,则故障源很可能出现在灯丝电源下级的模块上,因为下级模块的损坏导致瞬时电流过大,从而烧毁了上一级灯丝电源的保险丝。由发射机局部的原理框图可以看出,灯丝电源下级的模块是灯丝中间变压器、高压脉冲变压器、灯丝变压器、充电变压器、充电开关组件、调制组件等等。根据经验,一般变压器损坏、烧毁的几率都是比较小的,除非是变压器里面的绕组因为受热熔化了漆包线等原因造成短路。而事实上,高压脉冲变压器、灯丝变压器、充电变压器全部浸泡在油箱中,油箱具有良好的循环散热系统,变压器油具有良好的介电强度(不小于20/2.5),同时现场也没有浓烈的烧焦气味,所以基本上也可以排除变压器烧毁的情况。最后,结合报警信息“发射机过压”和“充电故障”,大概可以将故障定位在充电开关组件上。2.3 排除方法2.3.1 充电触发信号首先,对开关组件的充电触发信号进行测量。充电触发信号是一个幅度为1015,脉宽为10的被延时了的矩形波,由开关组件的ZP1测试点输出,用示波器测量,没有任何信号输出,进一步可以确定故障就在开关组件上。查看充电控制板3A10A1的原理图,先检查充电触发信号。充电触发信号从XS1接口的12针、31针输入,经过接收器N3和TTL/CMOS电平转换器N4(4504),再送至D1(CD4049UBCN)的第5脚后由ZP1测试点输出。经示波器测量,N3的1脚、2脚波形正常,说明从XS1接口12针、31针送过来的输入信号没有问题;N3的3脚、N4的2脚输出信号也正常,但ZP1测试点没有充电触发信号输出,说明故障极有可能出现在D1上。更换D1后再用示波器测量,ZP1测试点输出一个脉宽为10.87,幅值为14.00的标准触发信号。重新开机,仍出现“发射机过压”、“充电故障”的报警,限制加高压。2.3.2 故障检测信号针对充电触发信号已经正常,但仍有报警限制加高压的现象,考虑到有可能是因为故障检测电路的损坏导致报警的死循环,所以检查充电故障的检测信号。查看故障检测信号原理图,充电故障检测信号从XS1接口的5针、24针输入,经过D15(CD4049UBCN)、D16(CD4049UBCN)后进入检测电路。更换D15和D16后重新开机,高压仍然加不上,但“发射机过压”、“充电故障”两条报警信息已经消除,说明D15、D16确实已经损坏。2.3.3 充电使能信号最后查看充电使能信号。根据其原理图,充电使能信号从XS1接口的15针、34针输入,经过光电耦合器N9(TLP521)、二输入与门D2(CD4081)和反向缓冲器D3(CD4049UBCN)后由测试点ZP2输出。经测量,没有使能信号输入。使能信号没有输入的原因有两个,一个可能是主控板根本就没有把使能信号送过来,第二个可能是因为N9、D2、D3芯片烧毁,拉低了使能信号的电平。先测量主控板上输送过来的使能信号,输出正常。再更换开关组件电路板上的N9、D2、D3芯片,重新开机,无报警信息,加高压,雷达运行正常,连续拷机48小时,无任何异常情况,故障彻底排除。2.4 更换器件名称4504芯片、CD4049UBCN芯片、光耦P521芯片3.调制器真空开关漏气3.1故障现象描述及发生时间2002年8月1日-2003年6月15日,广州CINRAD/SA雷达发射机系统平均每个月发生一次大面积烧坏控制信号平衡发送/接收芯片的故障,造成发射机加不上高压或没有发射功率。 故障报警信息:每次故障发生首先报警TRANSMITTER HV SWITCH FAILURE,有时伴随出现FLYBACK CHARGER FAILURE。如果高频激励放大器3A4或脉冲形成器3A5等主放大链故障则出现与功率相关的报警,如TRANSMITTER PEAK POWER LOW、ANTENNA POWER BITE FAIL、LIN CHAN RF DRIVE TST SIGNAL DEGRADED等。严重时,还可能烧坏其它控制电路的接口芯片,这时则会出现报警XMTR/DAU INTERFACE FAILURE、TRANSMITTER INOPERATIVE等。发射机故障指示灯显示:发射机过压、发射机不可操作等故障指示灯亮;高压打火严重时,28V电源会自动保护,则出现发射机故障显示面板灯全亮的现象。表头指示异常的有:人工线电压表头指示为0,但低压电源、灯丝电流、聚焦线圈电流的表头指示却正常。异常性能参数包括:RFD1、RFD2、RFD3实测值显示异常(均为-33),天线和发射机的峰值功率异常低,平均功率为0。3.2 故障分析思路基本分析步骤是:首先,用示波器检测触发控制信号,包括充电触发信号MOD CHARGE TRIG放电触发信号 MOD DISCHARGE TRIG以及高频驱动触发信号RF DRIVER TRIGD等,注意测量时要掌握信号的传输路径,即从硬件信号处理器(HSP)输出端,再到发射机主控板输出端,最后到达发射机各功能模块的触发信号接收端口,逐一测量上述触发信号是否正常到达。然后,处理人工线电压为零的问题,原因通常出在调制器系统的充电开关组件3A10和触发器组件3A11。最后,处理功率异常的问题,在确保人工线电压正常后,原因基本集中在主放大链的高频激励放大器3A4和脉冲形成器3A5。3.2.1 控制信号异常的分析与处理 发射机系统的外接信号主要分为以下四类:RF驱动信号的输入信号脉冲形成后的采样测试输出信号从信号处理器过来的触发信号和从DAU过来的高压通断信号,以及发往DAU的状态(故障)监测信号。以上四大组件的触发控制信号均需要通过主控板中转,其中故障发生率较高的芯片有:从信号处理器HSP板接收充、放电触发信号(MODCHRG TRIG、MODISCHRG TRIG)的平衡接收芯片D24(26LS33),充、放电触发信号的平衡发送芯片D32(26LS31),如图3.2.1.1,以及发往调制器真空开关的脉宽选择光耦N5(2601)。从几次故障处理来看,有时直接烧裂26LS33,甚至烧坏光耦,说明肯定有高电压大电流的冲击,所以首先想到可能有发射机高压打火。图3.2.1.1 主控板控制信号发送芯片信号输入输出图上述控制触发信号由信号处理器产生,可以在RDA信号接口板5A16处测量HSP板输出的充、放电触发信号,测试点标明有MODCHG TRIG、MODISCHG TRIG,正常时MODCHG TRIG波形应该为3V左右的正脉冲频率,并与选择发射的脉冲重复频率相同,MODISCHG TRIG应该是与MODCHG TRIG信号差分输出端相似的波形,如发现异常可更换HSP B板的U6(26LS31)芯片,再重复以上测量可得到正常波形。注意测量时示波器的输入负载应选择1M档。3.2.2 人工线电压为0的分析与处理充电变压器3A7T2充电开关组件3A10电容组件 3A9整流组件 3A23相380VAC 充电定时信号调制组件 3A12后充电校平 3A8触发器 3A11脉冲变压器3A7T1放电定时信号 调制脉冲输出 校平定时信号 油箱 3A7 图3.2.2.1 发射机高压调制脉冲形成电路方框图调制器组件3A12的基本原理:如图3.2.2.1,三相交流电380V输入,经整流组件3A2及电容组件3A9整流、滤波,转换为约510V直流电,输入充电开关组件3A10。充电开关组件接收到充电触发信号后,进入回扫充电周期,通过充电变压器(在油箱中)为调制组件的人工线充电。充电结束后,人工线电压达到某一精确的设定值。这时触发器收到放电触发信号,并立即输出放电触发信号,控制调制器的可控硅组件导通放电,人工线上储存的能量经脉冲变压器升压,输出可供速调管放大使用的高压(约60KV左右)调制脉冲。分析高压脉冲形成电路框图分析其工作原理,故障主要存在于给调制器人工线充电的充电开关及放电的触发器,而且经过实际测试可知,问题就出在上述两模块的冲放电触发信号的平衡接收芯片,方法可以直接用示波器检测该芯片的输入输出管脚的波形是否正常。3.2.3 功率异常的分析与处理当确保人工线电压正常后,如果功率仍无输出,这时问题基本上就出在主放大链的高频激励放大器和脉冲形成器上,而且问题往往存在于上述两模块的触发信号的平衡接收芯片。检查发射机系统的包络和输出功率,如果根本没有输出,则检测高频激励放大器控制板的N7(26LS33)芯片的输入输出是否正常;如果有输出但是太小,则需要检查脉冲形成器;当输出功率明显偏大,可能是脉宽控制电路有问题,即脉冲宽度不可控制,窄脉冲仍然用的是频综送过来的8.3m宽的脉冲,导致功率陡增,这时需检测脉冲形成器控制板的N3(26LS33)输入输出是否正常。3.3 排除方法3.3.1 发射机调制器的处理 调制组件元器件的重新布局,特别是比较长的高压电容和电阻器件。更换所有高压线缆,把高压线与地线和机壳分开走线,避免高压线漏电打火。拔除调制组件控制板多余的芯片,实际上调制器A12A9控制板上除一光耦外其它芯片均可剔除,主要也是考虑平衡接收芯片可能影响信号发送芯片26LS31。3.3.2 电源线接地电缆的处理 最初的电源线接地电缆的接线方式是:发射机柜、接收机柜、RDA机柜一齐直接联到线槽接地点,配电柜没接地线。怀疑这种不共地的地线联接方式,可能造成市电浪涌烧坏芯片的可能。 2003年5月22日,电源线接地电缆的接线方式改为发射机柜、接收机柜、RDA机柜一齐联接到配电柜,再由配电柜联到线槽接地点。之后发生两次烧接收机电源和伺服+28V电源的故障,进一步证明发射机系统存在严重的高压打火。 目前的接地电缆的接线方式是:发射机柜、接收机柜、RDA机柜、配电柜一齐直接联到线槽接地点。3.3.3 调制器真空开关处理经过近一年来的摸索,排除其它可能因素后,问题归结到调制器真空开关(3A12A10),如图3.3.3.1所示,与真空开关相连的有“脉宽选择”等其它控制信号,该处打火造成的瞬间尖峰冲击,击毁相关的控制信号传输芯片。经生产厂家测试,发现真空开关的真空度严重下降,已经达不到继续使用的指标要求了。更换真空开关后,到目前为止没再出现类似故障。图3.3.3.1 调制组件的真空开关(3A12A10)3.4 更换器件名称真空开关4.零漂偏大导致的报警4.1 故障现象描述及发生时间报警信息:ANTENNA PEAK POWER LOW、XMTR/ANT PWR RATIO DEGRADED,一般是由于功率头零点漂移偏大引起的,以及发射机或者天线功率探头损坏,导致检测功率输出不稳定甚至为零,也会使上述报警频繁出现。4.2 排除方法首先,检查是否因DAU面板电位器零漂引起的,步骤如下:(1)用万用表测量电位器的电压值:“天线功率调零”电位器中间抽头端为“+”,“声音报警开关”中间抽头端为“-”,其参考值为“-160mv”。(2)用钟表一字螺丝刀插进“天线功率调零”中调节,顺时针减小,逆时针增大,跳到“-160mv”即可。(3)开机观察,性能参数表中Transmitter 1项,XMTR PK PWR和ANT PK PWR的功率比值,以及XMTR PWR METER ZERO和ANT PWR METER ZERO的值,如果在10.0左右视为正常。如果做完上述动作,仍不见改善,则很可能是功率探头损坏的原因引起的,先检查发射机和天线的两个探头接口有无松动,排除接触方面的原因后,更换探头,再作进一步观察。5.安装质量方面的原因导致发射机油温过高5.1 故障现象描述及发生时间广州雷达站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发现油温一直偏高,油无法循环,循环抽油制冷收效甚微5.2 故障分析思路发射机油箱3A7中,因脉冲变压器及充电变压器发热使油温升高。通过油泵循环将油从油箱抽出,经散热器返回油箱,机柜风机对散热器实施风冷,使油达到降温的效果,确保油温不高于85。5.3 排除方法在一次油箱换油过程中发现,一条类似产品保鲜膜一样的塑料薄膜在油箱底将油泵的进油口堵死了,导致油箱里的油根本无法循环。估计是变压器外层的包装膜,在安装时忘记撕掉,被油泡开后将进油口堵死,清除干净后,制冷效果得到明显的改善。6. 发射机充电开关故障6.1 故障现象描述及发生时间故障报警:进入汛期以来,广州雷达一直处于加高压连续运行状态,5月31日21:22,UCP监控软件显示雷达发射机出现以下报警信息:FILAMENT POWER SUPPLY OFFSTANDBY FORCED BY INOP ALARMKLYSTRON FILAMENT CURRENT FAILFILAMENT POWER SUPPLY VOLTAGE FAIL故障指示灯:发射机状态面板指示灯丝电源(SP1组件)故障灯亮,显示灯丝电源存在故障。表头显示:速调管灯丝电压没有,人工线电压为0。从以上故障现象分析:表面看来是灯丝电源故障,导致发射机系统不能正常工作,但是什么原因造成灯丝电源故障,是否还有其它组件故障,问题有待进一步检查分析。 根据故障报警信息(Alarm Message),结合性能参数 (Performance and Maintenance data)和故障指示灯及表头显示,初步判断发射机灯丝电源肯定有问题,检查发现其保险已经熔断,更换后起初的有关灯丝电源的报警信息消除,但发射机系统无法工作,故障指示灯显示发射机“充电故障”。以下是充电开关组件故障的处理过程分析。6.2 故障分析思路6.2.1 控制信号检查图6.2.1.1 控制信号电路图(局部)经示波器测量发现A10的ZP1测试点的充电同步控制信号波形没有输出,说明同步控制信号没有正常接收和处理,经查找电路图(图6.2.1.1)发现ZP1测试点是从反向缓冲器芯片D1(CD4049)四脚输出,而其来源是控制电路A3的充电触发信号,经过充电控制板A10A1的线接收器N3和TTL/CMOS电平转换器N4后送至D1的5脚,经示波器逐步测量N3的输入端1脚、2脚,N3和N4的输出端3脚和2脚波形均正常,于是可以断定ZP1无输出波形应该是芯片D1故障引起,更换芯片D1后ZP1波输出正常,但发射机状态显示板仍然显示“充电故障”和“发射机过压”报警。6.2.2 故障检测电路检查图6.2.2.1 检测信号电路图(局部)为了排除检测电路自身故障的可能,用示波器逐级检查充电组件的充电控制板A10A1(如图6.2.2.1)相应部分电路, 发现检测电路输出“充电过压”信号和“充电故障”信号的芯片中的D15(CD4049)和D16(CD4049)输出信号异常,更换后,“充电故障”、“发射机过压”报警消失,但高压仍加不上,人工线电压仍然为零。6.2.3 使能信号检查用示波器检测ZP2测试点,发现并无驱动控制脉冲波形,说明使能信号控制部分电路没有正常工作,检查确认信号处理器和发射机主控板输出充电使能信号均正常后,于是可以确定问题出在A10组件的充电使能电路本身(如图6.2.3.1),更换负责“充电使能”信号的光电耦合器N9(TLP521)、二输入与门D2(CD4081)和反向缓冲器D3(CD4049)后,测试点ZP2波形恢复正常,同时发射机可以加高压工作,但系统开机运行30分钟后灯丝电源再次报故障。更换新的灯丝电源备件并调整输出电流至速调管标称值后,整机系统恢复正常运行。图6.2.3.1 使能信号电路图(局部)6.3 排除方法综上所述,由于充电开关组件中的控制电路、使能电路和故障检测电路等均有芯片损坏,导致发射机系统调制器充电故障。且损坏的芯片均为CD4049(六反相缓冲/变换器),其原因可能是由高压打火产生的高电压、电流尖峰串至充电开关组件所引起。灯丝电源也同时被烧坏,可能也是相同的原因,所以如果日后再出现相同的问题或汛期后雷达维护时,可通过仔细检查维护调制器高压线路部分电路来进一步查找原因,以便彻底排除故障隐患。当然也不排除是干扰引起的偶发故障,具体原因则有待进一步检查和长期考机后方可确认。针对高压打火可能对发射机系统造成致命危害,需要加强对高压线路和模块组件的重点维护,目前发现早期CINRAD/SA雷达产品的发射机调制器组件中高压线路存在隐患,建议更换和调整相应布线。机务人员日常维护注意做好电路板和元器件的清洁,避免积尘,尤其在湿度大的雷达站。由此也能总结得出CINRAD/SA雷达故障的基本检修思路(如图1所示),即根据故障报警信息,查找性能参数表和检查适配数据,再结合故障指示灯和表头显示异常,借助基本的测试仪表,可以实现模块级的故障隔离和定位。掌握信号流程,逐级排除电原理图的控制信号、使能信号和检测信号等故障因素,实现片级的故障检修。6.4 更换器件名称光电耦合器N9(TLP521)、二输入与门D2(CD4081)和反向缓冲器D3(CD4049)7.灯丝电源故障7.1 故障现象描述及发生时间5月31日21:22,雷达发射机故障报警:FILAMENTPOWER SUPPLYOFF,STANDBYFORCEDBYINOPALARM,KLYSTRONFILAMENTCURRENTFAIL,TRANSMITTERRECYCLING FILAMENTPOWERSUPPLYVOLTAGEFAIL。速调管灯丝电压无,SP1组件故障灯亮,雷达不能工作。7.2 排除方法3A10更换D1(CD4049)后三角波正常,但“充电故障”、“发射机过压”仍报警,3A10组件的充电控制板,更换D15(CD4049)、D16(CD4049)后,“充电故障”、“发射机过压”报警消失,但高压仍加不上,3A10组件更换N9、D2(CD4081)、D3(CD4049)后,可以加高压,更换灯丝电源,系统恢复正常工作。7.3 更换器件名称D1(CD4049)、D15(CD4049)、D16(CD4049)、N9、D2(CD4081)、D3(CD4049)、灯丝电源组件8.发射机功率降低8.1 故障现象描述及发生时间2009年9月9日8时记录运行参数时发现发射机及天线峰值功率开始变低。9月15日凌晨更换方位电机后,发射机峰值功率低至561kw,天线峰值功率298kw。8.2 排除方法发现功率偏低后,留心记录发射机性能参数变化,12日记录发射机各电气参数只发现聚焦线圈电压异常(40V,正常为44V)。16日经敏视达公司维护人员检测后,初步确认此现象与频率源输出功率变低有关。18日21:30-22:24,更换频率源后数值恢复正常。8.3 更换器件名称频率源4A19.地物抑制性能参数变差9.1 故障现象描述及发生时间出现以下报警信息:LINCHANGAINCALCONSTANTDEGRADED,LINCHANKLYOUTTESTSIGNALDEGRADED,TRANSMITTERPOWERBITEFAIL,ANTENAPOWERBITEFAIL。除了上述报警信息,性能参数异常的还有:噪声温度超400,地物抑制能力前后只有三十多,SYSCAL超过21;另外KD2(6.3/11.5)KD3(-5.7/11.0)。9.2 排除方法检查后发现发射包络正常后,重点排查接收通道故障。由频综直到接收通道前端(天线座内),检测发现接收机保护器衰减过大,多衰减了3dB,更换后,一切恢复正常。9.3 更换器件名称摘除3dB的衰减器10.波导漏气10.1 故障现象描述及发生时间XMTRPOSTCHARGEREGREQUIRESMAINT,TRANSMITTERPOWERBITEFAIL,ANTENNAPOWERBITEFAIL,WAVEGUIDEHUMIDITY/PRESSUREFAIL,上述报警多次出现,估计均与波导压力下降有关。10.2 故障分析思路空气压缩机低压表头显示不足1(正常应为2.5),所以应该是波导漏气。10.3 排除方法逐级隔离波导漏气,首先排查空气压缩机,其次排查机房段波导,最后排查天线座段波导,问题归结到方位旋转关节和俯仰旋转关节之间。10.4 更换器件名称方位旋转关节和俯仰旋转关节二、接收机部分1. IF数控衰减器老化1.1 故障现象描述及发生时间回波图上出现“大饼”的现象1.2 故障分析思路IF数控衰减器(4A8)使用时间过长,逐渐老化,导致性能下降,造成产品失真,回波图上出现“大饼”的现象1.3 排除方法一般情况下更换IF数控衰减器问题就会得到解决。据统计,接收系统故障率最高是系统噪声系数升高,严重时淹没回波信号,出现“饼状”。导致噪声升高的最大可能模块是IF数控衰减器、自动增益控制(AGC)和相位检波器。1.4 更换器件名称IF数控衰减器、自动增益控制(AGC)和相位检波器三、天线伺服部分1.俯仰插销啮合报警导致强制待机1.1 故障现象描述及发生时间雷达在长期运行过程中偶尔会出现俯仰插销啮合的报警,导致RDASC程序退出,强制雷达待机,具体报警为:ELEVATION STOW PIN ENGAGED;PEDESTAL UNABLE TO PARK。即使重启RDASC程序,雷达在运行不久后又会重复出现上述故障。1.2 故障分析思路原因是天线在长期转动过程中将俯仰插销震松了1.3 排除方法爬上天线座俯仰仓,重新紧固俯仰插销,故障即可排除。2. 天线座动态错误报警2.1 故障现象描述及发生时间出现“PEDESTAL DYNAMIC FAULT”的报警,雷达强制待机。2.2 故障分析思路出现天线座动态错误报警的原因有两种,其一是天线伺服系统未能按照控制系统指令到达指定位置,其二是天线虽然能在误差容许范围内到达指定位置,但超出了要求的时间规定。出现类似这种影响系统正常工作的故障时,系统将会自动保护,强制雷达系统处于待机状态,只能通过重启RDASC程序进行恢复。2.3 排除方法天线座动态错误的故障定位牵涉到伺服系统中的每个模块,根据经验,定期清理汇流环、炭刷中堆积的炭粉,检查各模块的接口,给天线做好维护,对减少天线座动态错误的出现的次数有一定的作用。3.天线座输入/输出状态出错3.1 故障现象描述及发生时间观察发现,长时间开机的情况下偶尔会出现“PEDESTAL I/O STATUS ERROR”报警,一般通过重启程序或计算机即可恢复。3.2 故障分析思路出现这个报警,主要是因为天线状态信息没有正确传输到HSP板上,有可能是天线状态信息没传出,也有可能是信息传出了但HSP板没收到。3.3 排除方法如果报警频繁相当频繁,首先检查伺服系统各模块的接口处是否存在接线松动的现象,在排除了接触不良方面的原因后再考虑更换DCU数字板和HSP板。4.天线伺服系统轴角箱多次故障4.1 故障现象描述及发生时间广州雷达自2001年6月投入业务运行以来,由于轴角箱造成的雷达故障先后发生了5次。俯仰环节出现轻微问题时,系统报警:Elevation Encoder Light Failure,相应性能参数表Antenna/Pedestal页EL ENCODER LIGHT项显示为Fail,严重故障时系统将无法工作;如果方位环节出现轻微问题时,则报警:Azimuth Encoder Light Failure,相应性能参数表Antenna/Pedestal页AZ ENCODER LIGHT项显示为Fail,故障严重时,主用户处理器(PUP)终端显示的产品将出现蜘蛛网状回波。4.2 故障分析思路手工推天线,观察轴角角码显示是否连续,没发现有跳跃现象,从而排除滑环故障。手动开关上光端机和伺服供电开关,如果每次轴角显示的角度值相同,但与天线实际位置之间存在较大误差,这可能是光纤通信环节故障所致;如果每次轴角显示角度值不同,而且不稳定有角码跳动现象,则多半是由于轴角编码系统故障所致。如果轴角箱本身部分器件性能退化,或者如果传输线路(包括光端机)受到干扰,则可能把正确的角度4.3o结果读成另一个角度值3.9o,导致过冲太大或轴角显示在抖动。天线用模拟程序Emulater代替,保留雷达整机系统的其它分系统,系统运行正常,说明故障存在于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