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目鱼》在多维时空中的偶然邂逅.doc_第1页
《比目鱼》在多维时空中的偶然邂逅.doc_第2页
《比目鱼》在多维时空中的偶然邂逅.doc_第3页
《比目鱼》在多维时空中的偶然邂逅.doc_第4页
《比目鱼》在多维时空中的偶然邂逅.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比目鱼在多维时空中的偶然邂逅比较诗歌学的立意角度与思维方式 十品一个夏天的午后,晴天的阳光让许多人慵懒而失去妖媚,快节奏的都市生活总是让观察成为一种奢求。我们这个世界太没有智慧了,说话办事都在从众的阴影下变的苍白无力。在书店里寻找一些我的遗忘了的脚印或者笑纹,可是书是越来越多了,看书的人越来越少了,书的数量越来越多了,有思想和有文化素质的越来越少。仿佛在水中投石,相似的涟漪一圈一圈地散开、一圈一圈地消失,并且没有任何关系地反反复复,实在令人乏味。比目鱼在这个时候出现在我的眼前,黑色的封面上凸显出白色的“比目鱼”三个字,我敏感于这本书的个性,在茫茫的书海中只有这一叶小舟上下起伏地漂到我眼前。作者署名为维庸,从未见过,甚至未在诗界友人中听说过。道是日前的不久研读欧洲田园诗起源时,读过一个法国史上第一位最重要的诗人维庸的遗言集,名字如此相同,而确是两个不同的人,这让我惊讶不已。我略翻了这本书的前后和几页文字,没有作者介绍和小传,没有序言和后记,更没有诗界名宿的推介和评语,什么都没有,只是诗歌的集中营,但我毫不犹豫地买下,我知道我得到了一个宝贝。 比目鱼是诗集比目鱼中打头的开篇之作,我知道作者的态度。我便细读这首只有九行的小诗: 嘲笑死神,用忍耐和顺受的方式 就可以办到。消化天空到海底的层层压力 改变世界就是改变自己。而改变 视角,就是改变命运。原本直立的身体,如今躺倒 原本躺倒的身体,如今压扁。原本怀疑的眼神 如今淡定的冷瞰四方。怎么样 欲望压制到虚无的限度,不还能继续游动吗 视角和思想改变了,世界和自己改变了 死神要问话,也必须身体躺下这样一首短诗。作者还用隐印字体印在这本书的黑色封面上,大小不一、错落无序,在封底处又完整地印出全诗。一首小诗不仅在诗集中领头,还反复地印过三次,可见作者也是重视和偏爱这首小诗的。没错,捧读比目鱼没有失望,真切地感到诗歌才气飘悬在每一个活着的人的头顶上,随时都在提醒生死的问题,死神总是这样来无踪去无影的,死神很忙碌。小诗的开始与结尾都有“死神”出现,“嘲笑死神”和“死神要问话”可都不是随意之笔,这里面隐含着与我们平行的世界也在一天一天地与我们共同过日子,只是我们看不见他们,而他们却能看得见我们。冥冥之中暗示着我们与死神之间存在着并不遥远的距离。从第二行到第八行是一系列逻辑推理:“消化天空到海底的层层压力/改变世界就是改变自己。而改变/视角,就是改变命运。”对人类来说改变世界和改变命运是永恒的话题,只要还在生存着,谁都会面临着命运问题,命运的好坏往往并不随着人愿,反而常常逆行、曲折、磨砺,常使人自叹命不如人。不过也从来没有谁认为自己一生的命运又是多么地好的。深究下去,属心理学的从属观了。法国哲学家、文学家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概念里认为“存在先与本质”;“人的出生没有道理,人的死亡也没有道理”;“人的存在本身就是个罪恶”。面对现实社会的冷酷和无奈,诗人维庸的想法是改变自己而改变世界。“直立身体”不行就“躺倒”,躺倒还不行就“压扁”,一切都从自己开始,挑战命运也是改变命运最好的方式。任何人都有自己的命运,任何命运都会不尽相同,在对各自命运时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有人不相信命运的固有性,偏要打破常规与命运抗争,用自己的双手和能力改变和创造出自己的崭新的命运,而有的人却承认命运的强大,顺从屈服于命运的安排。不同的命运就会有不同的精彩,而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命运。用比目鱼的存在原则来比喻人类的命运态度让我们从一个独特的视角看到精神的光芒是怎样穿过森林的枝叶,抵达死神尚未涉足的地方。与死神有关的诗比比皆是,在维庸的比目鱼出现之前庞余亮也曾写过一首比目鱼的诗,这首诗的副题为“致海子”,一首不长却很疼的诗: 你死去,你永远年轻。 我活着,我不断衰老。 诗歌之兔已被复制成小说之肉 我以被复制成我们 相同的生活,相同的人在死去。 在拥挤的浑浊的车厢里,十一年一晃而过。 父亲的火车锈迹斑斑 而制度的铁轨永远锃亮 作为苟活者,我们眺望。 作为眺望者,我们眼疼。 作为眼疼者,我们是风干了的比目鱼。庞余亮的这首诗写在海子去逝后十一年,也就是2000年的春天。所有的诗人都不会忘记海子,他为诗歌的心跳停止了,而无数个读海子而心跳的诗人站起来了,正如诗中“父亲的火车锈迹斑斑/而制度的铁轨永远锃亮”海子已死去十一年了,而是他死在铁轨上的,“铁轨”在这里则象征着多重复杂的含义,这个世界,这片土地依然没有什么改变,而管理国家的制度和机器却被磨砺的“锃亮”。想念一个人总是会想念他留下的最让人记忆的东西。海子就是诗歌,海子的诗歌就是那些独步天下的长诗和堪称绝唱的太阳七部书。我们肯定地讲庞余亮的喜爱海子是非同寻常的,甚至深入到骨头,否则他不会有如此疼痛之感。站在生死两个世界说话,自然有些不平等,但这种距离隐含着多少积郁成山的重压。“作为苟活者,我们眺望作为眺望者,我们眼疼作为眼疼者,我们是风干了的比目鱼。”到此嘎然而止,“眺望”是眼,“眼疼”是眼,“比目鱼”还是眼,所有的眼睛都汇集在一起,所有的眼睛都如比目鱼一般地睁着,看这个世界的两面在如何地变迁。 死亡是个永恒的话题,庞余亮的诗中,直到最后一句才涉及比目鱼这个形象的存在,而比目鱼永远睁大的眼睛是无法抹灭的,更是象征着死不瞑目的隐痛。也许我们的生命在这个世上如流星一般一闪而过,甚至连一闪都没有就过去了,但我们珍惜生命的态度都是不容忽视的。与死亡共存,在死亡的刀口上翩翩起舞,绚烂多彩,这样才是我们希望看到并肃然起敬的样子。也在公元2000年的春天,我也曾写给过一首比目鱼,手稿记录这首诗的写作时间为3月17日,估计与庞余亮的比目鱼属同时期的前后写下的: 死亡是人类最后的绝症而生命 却是长在比目鱼眼睛中的小花一朵可怜的小花 一朵自豪的语言 梦游在大海的边缘 成为一个民族的象征你的路很远吗你走过了很多年 就这么不停地走着 一个军队的阵容一个有着性快乐和恋父情结的部落 呐喊声一浪高过一浪血腥不断地靠近沉默的珊瑚 静听着人类的脚步声在自己身体的一边集中了所有的光芒 连心脏也不例外 只是为了抵御死亡可是连生命都不能呵护连女人都不能呵护比目鱼的骨头随着海浪不停地走着而海浪又随着冲动在人类的诗行中死亡2000.3.17.我的这首诗共23行,比维庸的9行和庞余亮的11行都要长一些。同样也是关于死亡这一命题,我的思考就与两位诗人大相径庭。还是从比目鱼开始,从比目鱼外在的形象去理解比目鱼之所以引人关注的理由,海洋只是一个舞台或者仅是一个可以展示个性的平台,生命就是一种生存,并且应环境的需要而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的生存,所以才有我的“血腥不断地靠近沉默的珊瑚 静听着人类的脚步声”的暗示。人类出现以后,对于世间万物就是噩梦,尤其是与人类活动较近的生命。因此,世界上的生命物种每年都在惊人的速度消亡,这种消亡的就意味着种群的毁灭,并且永不再生。我的本意并非对人类的文明和发展进行贬责,而是在文明发展的背后有多少负面结果出现,作为一种能够巧妙地顺应环境而改变自己,调整自己的比目鱼,确实是一个非常出色的生命群体。达尔文的“适者生存”的生命起源理论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阐释。诗歌毕竟只是文学作品,不可能以超越问题的本身基点来表达,诗歌在以诗的角度与比目鱼对视,“在自己身体的一边/集中了所有的光芒 连心脏也不例外 只是为了抵御死亡可是连生命都不能呵护连女人都不能呵护”。情感的纠结在诗中永远是无法回避的元素。现代人文思想的核心词是“生命”,并且有着多重理论支撑,在哲学界和思想界已形成各自独立的理论体系。如爱默生的生命主义致力于开掘生命的超验意义,主张生命的完整与诗话;尼采的生命主义强调生命的沉醉,主张生命意志的张扬;柏格森的生命主义强调生命的创造冲动,主张人在无线绵延的诗意瞬间中体认诗意创造的情感。现代人文思想继承浪漫主义的传统,在唯美主义、象征主义、印象主义、现代主义等思想文化运动中,强调诗是人类生命实践的本质核心,是人类恢复本真自由的必经之路,是世界的终极意义所在。因此,我把比目鱼写成这样就不难理解了。只是我要阐明的是生命与死亡是一对无法拆开的孪生兄弟,然而,对于每一个自然人来说都将面临着终极拷问。从个体演绎为世界,甚至世间万物,他的意义就将上升为一种哲学和美学的认识论观点。诗中灵感忽然涌入:“你走了很多年 就这么不停地走着 一个军队的阵容一个有着性快乐和恋父情结的部落 呐喊声一浪高过一浪”的神来之笔,这也完全超出我的想象。诗意的表述是一种完美主义的旋律,当一群寂寞而高傲的白鹤从洁净的水面腾空而起,悠然翩翩地向远方飞去时,万类仰首,目光追随着它们的身影,仿佛也飞向那遥不可及的神秘的远方。无限时空与无限生命的萌生之地,被伟大的诗意之光照亮的历史,生生不息的永恒。比目鱼是一种生活在海洋中的鱼类,仅由于它的两只眼睛生在一侧,便显得与众不同了。其实,浩瀚的海洋真有无限的容纳,在数以万计的鱼类里,比目鱼也是一大类的。据资料记载,有包括鲆科、鲽科、鳎科等多科的鱼类。鲆科中常见的有“牙鲆”、“斑鲆”、“花鲆”;鲽科中常见的有“高眼鲽”、“石鲽”、“木叶鲽”、“油鲽”;鳎科中常见的有“舌鳎”等。在比目鱼名录中有3亚目9科约118属538种,大都栖息在浅海的沙质海底,捕食小鱼虾,特别适于在海床上的底栖生活。由于它们的身体扁平,双眼同在身体朝上的一侧,这一侧的颜色与周围环境协调变得相对一致,而身体的朝下一侧为白色。比目鱼从卵膜中刚孵化出来的幼体完全不像它的父母,并且跟普通鱼类的样子相似。两眼分别长在头部两侧,生活在水的上层,当比目鱼的幼体长到一厘米的时候,它的一侧眼睛开始移动,通过头的上缘逐渐向对面的一侧移动,直到与另一只眼接近时才停止。比目鱼眼睛的移动使它的体内构造和器官也发生了变化,不适应漂浮生活,而逐渐成为底栖鱼类了。比目鱼的鲽科和鳎科两眼位于身体右侧,而鲆科的两眼均在身体的左侧,无论眼睛在左侧还是右侧,嘴巴是不变的。比目鱼的奇特形象给文学家和诗人带来了无限的遐想空间。古人在缺乏科学的年代里认为需要两鱼并肩而行才能看清前方,由此称它们为“比目鱼”。鱼游双双,那就意味着男女双双了,于是给比目鱼赋予了爱情的形象。在天可有比翼鸟,在水就是比目鱼,出双入对形影相随,比目鱼就是一种美好爱情的象征了。清代著名戏剧家李渔曾著有一部很出名的描写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戏剧,其名就叫比目鱼,并且流传甚广。诗写比目鱼的古人也有不少,只不过有些只是提及一下这三个字,而不是引用比目鱼的形象、特性和引申意而独立成篇的。这时我想到康德一句很著名的话:“任何通过概念来规定什么是美的客观鉴赏规则都是不可能的。因为一切出自这一来源的判断都是感性的,就是说,它的规定根据是主题的情感而不是客体的概念。”这句话的深刻之处在于感性缺乏的空间无法获得情感的支撑和丰富。美国一位曾获得2007年普利策诗歌奖的女诗人娜塔莎特斯维也写过一首叫比目鱼的诗,看她是怎样演绎比目鱼这一文化意义的元素和生命与死亡的永恒话题的:过来,她说,把这个戴在头上。她递给我一顶帽子。你和你爸一样白,而且会一直这样白。糖糖阿姨把尼龙袜卷到两只瘦瘦的脚踝上,我也把我的白色长统袜卷下来,两只瘦腿荡来荡去,在水面上画着圈,银背小鱼在光斑和阴影间来回穿梭。你要这样拿着钓竿,才能把鱼线直直地甩出去。现在,你把虫子穿到钩子上,然后甩出去,等着吧。她坐下来,把烟草色的唾沫吐到一只咖啡杯里。感觉到鱼咬钩子的时候,她蹲下来,向上猛拉鱼竿,摇线圈,猛拉那条鱼,鱼儿扭动着想挣回去。一条比目鱼,她说,之所以能看出来,是因为它的一侧是黑色的。另一侧是白的,她说。它重重地跌到地上。我站在那里看着那条鱼扑腾着,它每跳一次,就把身子翻过来一次。(张文武 译)很显然娜塔莎特斯维的诗十分写意,描述的是钓鱼的生活场景,没有使用一些比喻和象征的技巧,写实而且具体,钓到的鱼从出水前就黑白翻滚,到上岸来仍是停地蹦跳,正反黑白明显,这也是比目鱼的主要特征。诗歌语言清晰,口语化的表达亲切而真切。这是美国诗人的对于比目鱼的诗意认识,与中国诗人比有着非常不一样的感受。有这种不一样感受的语言和思维方式外,更重要的是文化背景不同,差异多才更能说明其各自的丰富性和独立性。近来看到一本韩国的List文学杂志其中有一首诗的名字也叫比目鱼“我知道她已见不到死亡之外的世界我看到她的一只眼已向另一只眼空朦地靠去我只是左摇右摆地游移并排躺在她的水域她用氧气机吸入水泡静静打湿我干涸的身体”。这首诗很干净,写的是韩国一个金泉医院的一个6人间病房的302号,在氧气罩下与癌症抗争的两个像比目鱼一样的病人。这里也是面对死亡的主题,但写的如梦如幻,写到比目鱼眼睛的游移,写到了“水域”和“氧气机吸入水泡”,更写到了两个生命相互依存,相互扶助和遥望鼓励,弥留之际的生命有着无限可塑的空间。回到前面,维庸、庞余亮和我的三首比目鱼,从诗人的立意角度和来看没有优劣之分,只有视角、思维方法和写作时间上的不同,而所表现的内容和诗人的内心世界、文化背景、个人学养、现场灵感等都有着诸多关系。庞余亮直接思考着诗的感伤,并且融入对诗人海子的深深怀念,情浓而低沉,有压抑和承载精神的重量。维庸的视角很高,文人气和才子气俱佳。就着比目鱼的一两处特征深挖下去,直到流出水;流出石油;流出岩浆。同样与死亡有关,却行文潇洒,带着调笑,带着鄙视,带着不屑一顾,而骨子里透着一种与命运抗争,与死亡同行的宗教气息。我写的比目鱼是面对大海的,因此诗中有着大量的信息存在,在死亡的主题下,我看到更多的是生命的光芒和荣耀,我看到那些艰难的生存远远大于欢乐,不断地超越的前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