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安罗盘制作技艺.doc_第1页
万安罗盘制作技艺.doc_第2页
万安罗盘制作技艺.doc_第3页
万安罗盘制作技艺.doc_第4页
万安罗盘制作技艺.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万安罗盘制作技艺 罗盘是广泛运用于天文、地理、军事、航海和占卜,以及居屋、墓葬选址的重要仪器,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的沿续和发展,是在指南针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传统实用民俗工艺品。万安罗盘是现存的全国惟一以传统技艺手工制作的罗盘,因其诞生、生产地为安徽省休宁县万安镇万安老街而得名。 早在1915年,吴鲁衡毓记罗盘、日晷就已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奖;而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的珍品展柜中,珍藏着一只万安吴鲁衡罗经店生产的清代二十六层木质水罗经。现在,万安罗盘已成为海内外游客喜爱的旅游纪念品。溯源 万安罗盘制作业至迟兴起于元末,在明代得到发展,清代中叶进入鼎盛时期。但中国罗盘的制作史却可上推到宋朝或者更早些。因为在北宋科学家沈括的梦溪笔谈中,就已经记载了四种罗盘的样式。而后来郑和下西洋的船队里用以指示航海方向的,就是更早些出现的沿海型中国罗盘。 倘若说沿海型中国罗盘是因为航海指向的需要而兴起的话,那么,徽州休宁的万安罗盘等内地型中国罗盘,则是因为辨方乘气、风水堪舆和宅基、墓道的测定等需要而兴起。民谚云:生在扬州,玩在杭州,吃在苏州,葬在徽州,这或许可作万安罗盘诞休宁的注脚,当时东南民间把死后葬在徽州当成人生的一大幸事。 而徽州本地人对于房屋建筑、墓穴选址等的风水更是非常讲究。清初休宁县万安人赵吉士在其著作寄园寄所寄就写道:风水之说,徽人尤重之,其平时构争结讼,强半为此,足见徽州风水的盛行。而这种对于风水的追逐,无疑为罗盘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在此情势下,万安罗盘业应运而生。 万安罗盘业最早的名店,是在明清时期闻名全国罗盘业界的方秀水罗经店。罗经是风水先生对于罗盘的敬称。随后,相继诞生的名店有胡茹易、胡平秩和吴鲁衡等。而真正让万安罗盘风靡全国、扬名天下的,则是曾在方秀水罗经店里学艺的小学徒吴鲁衡。创办于清雍正年间的吴鲁衡罗经店坚持时间最长,并将吴鲁衡做成了中国罗盘业的知名品牌。其所制作的罗盘、日晷等产品,既秉承古法,又有所创新,以质量上乘、精密度高而畅销各地,远的甚至已销售到朝鲜、日本等国家。 万安罗盘制作业清末一度衰败,民国初年重振辉煌并延续至20世纪60年代初,停顿近20年后,1982年又恢复生产。近年,又有胡茹易、方秀水和万安古镇老罗盘店店铺等相继开业。 制作技艺制作工序万安罗盘继承了中国传统的罗盘制作技艺,在长期生产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对技艺流程和技艺手法有严格的要求。制成一具罗盘,一般要经过六道工序,分别为:制坯、车圆磨光、分格、书写盘面、上油、安装磁针。 1、要精选特等木料虎骨树(学名重阳木); 2、锯成罗盘毛坯; 3、将毛坯车圆磨光并挖好装磁针的圆孔; 4、分格、书写盘面,在盘面画格和书写,按太极阴阳、八卦二十四爻、天干地支、二十四向至、二十四节气、十二生肖、二十八宿分野和365周天依次排列,据秘藏图谱刻画书写; 5、接着熬炼桐油并往罗盘上上油; 6、安装磁针是最后也是最关键的工序,由店主在密室内单独操作,其工作包括磁化钢针、测定磁针重心、装针等。 关键工序其中,最神秘的工序,是分格与书写盘面,它要求罗盘制作技工依照不同型号和盘式的秘藏图谱,用毛笔蝇头小楷,依各种盘式书写分格的内容,须严谨细心,端正无误。 而最关键的工序,则是第六道安装磁针。要先将特制钢针置放在天然磁石上经半个月的磁化,然后再精密地测定磁针的重心并牢固地安在圆孔里的支点上,并保证指针实现无阻力自由转动。 只有亲眼看过万安罗盘制作的人,才会知道小小一只罗经盘,其中多少苦和累。且不说那用作材料的虎骨树的木质有多坚硬,难车难刻难磨光,也不说那密密麻麻布满盘面的1000多个蝇头小字(最小的字还不到一毫米),硬是用微尖毛笔一笔一画楷书写成有多艰巨,光是那密如蛛网的圆线和直线的分格刻线,每只罗经盘就要耗去一整天时间,且不能有任何失误,否则将前功尽弃。 万安罗盘的种类万安罗盘的种类,按盘式分,主要有三合盘、三元盘和综合盘三种;按直径分,则有从2.8至18.6寸共11种规格。 技艺特点万安所产罗盘设计独特、选材考究、制作精良、品种齐全,被奉为罗盘正宗,享有徽罗、徽盘的美誉。1915年,万安罗盘和日晷曾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展出,获得金奖。 吴鲁衡罗经店在万安罗盘业内,有一条清规戒律,这就是:为保证万安罗盘的制作技艺不被外传,安放磁针这道工序必由店主亲自在秘室里安装,旁人不得窥视偷学;并且传媳不传女。而其它五道工序,也是各守其位、不得旁骛。技工年少进店,老死出店。诸多学徒即便后来成了师傅,顶多也只能掌握前五道工序。 吴鲁衡罗经店第七代传人吴水森2 但吴鲁衡却创造了奇迹。据吴氏家谱记载,吴鲁衡祖居歙县十七都五图歙坑(今徽州区潜口附近),族人以山居砍柴为生,后迁居到休宁万安。吴鲁衡十二三岁就被送到了方秀水罗经店当学徒,由于天资聪颖、嘴甜腿勤,很快就赢得了店主的信任和赏识,进而拥有了更多的学艺机会,包括能自由走动偷学。 清雍正年间,大约是在1723年和1735年之间,吴鲁衡离开方秀水罗经店,集徽盘、粤盘、闽盘之精华,扬徽盘之特色,在万安上街创办吴鲁衡罗经店。凭借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制作态度,吴鲁衡制作出的罗盘很快就在市场上超越了方氏罗盘。而他并不满足,又独具匠心地开发出日晷、月晷和指南针盘等产品,成为国内罗盘制作界之翘楚。 关于吴鲁衡罗经店的传承,吴国柱之后,其子光煜(字涵辉)继承父业,之后,光煜又再传洪礼、洪信。吴氏罗经取涵辉的涵字,和光煜的煜字的谐音毓字,而分为涵记和毓记两支。涵记由洪礼传肇坤、传詹文成、传詹子章再传詹运祥;毓记由洪信传肇瑞、传毓贤再传慰苍。 在古风犹存的万安古镇老街上,老吴鲁衡罗经店那苍劲的店招题字出自著名书画家黄澍教授之手。虽然店铺已是旧址上的新建之物,然而依然恪守着前店后坊的徽商传统格局,让每位海内外游客和顾客不但可以挑选各种罗经盘,而且可以亲眼目睹到罗经盘的生产过程。 老吴鲁衡罗经店于1960年由吴肇坤的詹姓外甥詹文成接手经营,詹文成传詹子章,再传詹子章的孙子詹运祥,詹氏业此亦已三代了。现在詹运祥带领其妻、女、婿及两个雇工合力生产经营,六道工序各执一技:一雇工负责精选坯料、另一雇工负责车圆磨光、女儿负责分格划线、女婿负责书写盘面、妻子负责上油涂漆、老詹本人负责安装磁针及技术指导与监制。 传承意义万安罗盘承载着中国古代天文学、地理学、环境学、哲学、易学、建筑学等方面的文化信息,传承着磁性指南技术及相关技艺,为研究中国古代科技史、社会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