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率查验证附表说明.doc_第1页
接种率查验证附表说明.doc_第2页
接种率查验证附表说明.doc_第3页
接种率查验证附表说明.doc_第4页
接种率查验证附表说明.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转发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1年全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和疫苗管理工作检查的通知各地级以上市卫生局、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佛山市顺德区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局,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现将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1年全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和疫苗管理工作检查的通知(卫办疾控函2011269号)转发给你们(附件1),为推动我省扩大免疫规划深入开展,我厅决定于2011年5月16-20日在全省范围内以市为单位开展循环互查工作,并提出如下要求,请认真贯彻执行。一、成立检查组。全省共成立20个检查组。由各地级以上市卫生局疾控科(处)负责人(组长单位)、疾控中心领导及免疫规划科负责人(本组联络人)各1名、免疫规划专业人员2-3名(可抽调辖区县区专业人员)组成。其中东莞、中山并1组,东莞为组长单位;佛山市和顺德区并1组,佛山为组长单位。请各组长单位于5月15日前,将各市的检查组人员名单(包括姓名、单位、职务或职称、联系方式)等报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二、检查方式和时间安排。本次检查采用分片区循环互查方式。全省分为一片区和二片区各10个被检查单位,互查安排见附件2。全省集中互查安排在5月16-20日,如因特殊情况需要调整的,可由检查双方商定,但必须在5月31日前完成。未被抽查的县(市、区),由各地级以上市卫生局按本通知要求安排自查。省将组织专家参与各组的检查工作。三、检查范围和内容。每个检查组各抽查2个县,由省根据全省20062010年麻疹平均发病率水平抽取。每个县抽取5个乡镇,每个乡镇各抽查3个行政村,共计15个行政村开展接种率入户调查;在样本乡镇中各抽取2个接种单位进行综合调查(附件3)。同时,每个县共抽查公立和私立幼儿园小学各2所,中学1所,共计5所学校,检查托幼机构和学校查验接种证工作开展情况(附件4)。请各市于5月15日前,将辖区各县各乡的行政村从县城所在地开始由里到外按顺时针方向排序,并根据2009年底人口资料,列出各乡、各村人口数和累计人口数(见附件3-表2)报省疾控中心。尽量抽取公立、私立幼儿园各一,公立、私立小学各一,中学1个,共5个。四、其他事项。各检查组成员差旅费回原单位报销。检查总结报告和各地级以上市自查报告请于6月15日前一并报省疾控中心。联系人:张吉凯、谢莘,电话传真:020-841852133,Email:。附件:1.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1年全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和疫苗管理工作检查的通知2.2011年全省扩大免疫规划和疫苗管理工作互查安排3.2011年全省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接种率调查方案 4.2011年全省托幼机构及小学中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工 作检查表 二一一年四月 日附件22011年全省扩大免疫规划和疫苗管理工作互查安排(一)一片区 (二)二片区潮州汕头深圳东莞中山揭阳珠海汕尾惠州河源梅州 阳江云浮广州佛山湛江江门韶关肇庆茂名清远 附件3 2011年全省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接种率调查方案一、目的了解贯彻落实卫生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财政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关于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通知(卫疾控发2007305号)情况,掌握各地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实施情况,总结经验,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督促落实相关政策,推动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可持续发展。二、调查方法(一)抽取调查单位。1.县级单位抽取。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以市为单位,将全市各县按2006-2010年5岁以下麻疹发病率从低到高顺序排列并分成两层,用单纯随机法在两层中各抽取1个县。顺德区、东莞市和中山市为必查的县级单位,佛山市抽查1个县。2.乡级和村级单位抽取。调查组从抽中的县级单位中按人口容量比例抽取5个乡镇;在抽中的乡(镇、街道)中按人口容量比例抽取3个行政村(居委会)。(二)儿童接种率调查。按照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各省共调查40个县(市、区)、200个乡(镇、街道)、600个村(居委会)、6000名适龄儿童。每个行政村调查10名2008-2009年出生的儿童(2008年、2009年各5名)。如在调查中遇到连续居住满3个月以上的外省、外市、外县儿童也应调查,户籍填外地。未接种需填原因。(三)调查内容。1.儿童建卡率、建证率、首针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2.基础免疫:每个抽查单位调查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和各单苗卡介苗、脊灰、百白破、麻风(含麻疹成分)、乙肝、乙脑、A群流脑(第一针)、甲肝疫苗基础免疫合格接种率、“八苗”接种率和合格接种率。卡介苗、脊灰、百白破、麻风(含麻疹成分)、乙肝、乙脑、A群流脑(第一针)单苗基础免疫合格接种要求在儿童12月龄内完成,甲肝疫苗合格接种要求在儿童18-24月龄内完成。3.加强免疫:调查百白破、麻腮(含麻疹成分)、乙脑疫苗加强免疫合格接种情况。百白破、麻腮(含麻疹成分)疫苗加强免疫合格接种要求在儿童18-23月龄内完成,乙脑疫苗加强免疫合格接种要求在儿童24-35月龄内完成。三、调查要求 (一)采用现场调查等方法,并填写相应调查表。(二)接种情况调查须查阅卡片和接种证,并填写儿童预防接种入户调查表(见附表1)。接种判断以接种证、接种卡为依据判断。四、质量控制(一)抽样调查应严格按照随机的原则进行。(二)各种表格均须经过预调查(三)接种调查表上报前均应经过2人以上审核。(四)计算机录入数据进行双录入。附表:1. 儿童预防接种入户调查表2. 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每个个案入户数划正字,附表1 儿童预防接种入户调查表请在横线或表格内填写或对选择项打, 右边的方括号由审核者填写, 供计算机录入时用.一、编号1. 县国标码 (6位) 2. 村编号 (2位) 县A 115 县B 1630 号3出生年份 (4位) 4. 儿童编号 (2位) 二、基本情况5. 调查地类型:1 市区 2 县城 3 镇 4 乡 5 村 6. 被调查户住址: 省_地(市) 县_乡_村 7. 被调查人姓名:_8. 与被调查儿童的关系: 1 母亲 2 父亲 3 祖父母/外祖父母 4家庭其他成员(请注明)_ 5 其他人(请注明)_ 9.母亲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高中和中专、大专及以上10.父亲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高中和中专、大专及以上三、儿童情况11.姓名: _12性别: 1 男 2 女 13 民族: 1 汉族 2 藏族 3 回族 4 蒙族 5 壮族 6 其他 14 在哪儿出生? 1 医院 2 家中 15. 是否本地户口? 1 是 2 否 3无户口 16如非本地户口,何时来到本地?_年 月_日 /17是否有儿童预防接种证? 1有 2有,但不在现场 3有,已丢失 4 无 5说不清楚18. 是否有儿童预防接种卡片?(乡卫生院或村医提供) 1有 2 无 19出生日期(公历)_年_月_日 /四、接种情况(未接种的在相应的接种月日年处全部填“0”。)20. 接种疫苗记录依据: 1 接种证 2 接种卡 3 两者都有 4 两者都无(跳到22题) 21. 接种记录: 种 类次 数接种时间 年/ 月/ 日接种证、卡日期1 相符 2 不相符疫苗类型未接种原因卡介苗 / / 第1或第2类脊灰疫苗第一剂次 / / 第二剂次 / / 第三剂次 / / 第四剂次 / / 第五剂次 / / 百白破疫 苗第一剂次 / / 第二剂次 / / 第三剂次 / / 第四剂次 / / 麻疹疫苗第一剂次 / / 第二剂次 / / 第三剂次 / / 第四剂次 / / 乙肝疫苗第一剂次 / / 第二剂次 / / 第三剂次 / / 第四剂次 / / 流脑疫苗第一剂次 / / 第二剂次 / / 第三剂次 / / 第四剂次 / / 乙脑疫苗第一剂次 / / 第二剂次 / / 第三剂次 / / 第四剂次 / / 甲肝疫苗第一剂次 / / 第二剂次 / / 水痘疫苗未接种原因:1、接种单位未预约或通知2、因接种禁忌,接种单位不予接种3、接种单位无疫苗4、监护人忘记要接种疫苗5、监护人不信任预防接种或害怕异常反应6、接种服务不方便(接种点太远、接种时间不合适、无人带孩子去接种)7、儿童等待时间太长,未接种8、接种单位搭配接种二类收费疫苗,拒绝接种9、孩子无户口或户口在外地,不让接种 10、孩子生病,或有有接种禁忌 11、其它 22. 是否有卡介苗疤痕? 1 有 2 无 3 孩子不在家五、预防接种相关情况23. 您是否知道你的孩子需要接受预防接种? 1 是 2 否(跳到24题)跳至结束24. 你是从什么地方知道的?(单选) 1 广播 2电视 3报纸 4宣传画、标语 5 预防保健机构6 亲戚、朋友、邻居 7 其他 25. 您知道您的孩子出生时需要接种什么疫苗?乙肝疫苗 1是 2否 3不知道 卡介苗 1是 2否 3不知道 其它疫苗 1是 2否 3不知道 26. 您的孩子平常去哪儿接种疫苗? 1 预防接种门诊(乡级) 2 本村卫生室 3 到别的村的卫生室 4 医生到家接种27.您的孩子进行预防接种是否方便?1.非常方便 2.较方便 3.不方便28.您的孩子进行预防接种花了多少钱?29.您的孩子在接种时,接种人员的态度如何?1. 礼貌 2.淡漠 3.一般30.您的孩子在接种时,接种场所是否干净有序?1.干净有序 2.不是很好但可以接受 3.不能接受31.每次接种平均等候时间多长?10-15分钟 2.15-30分钟 3.30分钟以上32.您的小孩接种后出现轻微的不良反应几率?1每次都有 2.经常 3.偶尔 4.极少 5.没有33.您认为儿童预防接种后出现轻微的不良反应几率?1每次都有 2.经常 3.偶尔 4.极少 5.没有调查员 调查日期 _年_月_日 /复核员 复核日期 _年_月_日 /免疫规划审评儿童预防接种入户调查表填表说明儿童预防接种入户调查表左侧为问卷问题,调查时,有选项的问题可直接在选择项上打“”,需要填写数字的问题在相应的空格内填写正楷阿拉伯数字。右侧方格为计算机录入时使用,调查现场请不要填写,调查后由复核员填写。为便于说明问题,下面的分段和符号均与相应表中的分段和符号相同。走访户数登记表:以村为单位,按寻找调查户的顺序,记录走访过的每一户情况,以划“正”字的方式记录走访户数。走访1户作1次记录,直至找到适龄儿童为止。已经废弃的房屋或无人居住的待出租房屋不计入。寻找下一名儿童时,走访的调查户重新计数。并小计每种情况下走访的户数。 一、编号1、县国标码:统一提供各接种率调查县的国标码。2、村编号:为参加接种率调查的30个村的编号3、出生年份:以4位数字表示。如2002年出生的儿童填写“2002”。4、儿童编号:在某村级单位,对每一出生年份调查儿童按照1-10的顺序编号。非本地户口且居住未满3个月的适龄儿童从11开始进行编号。注意:每一出生年份的儿童应该单独编号。二、基本情况5、调查地类型:市区指地级以上城市,其它按所在地填写,兵团、独立厂矿按所在地对等级别填写。6、被调查户住址:请尽量详细填写,省、县、乡、村(城市、区、街道、楼、户、号)等等。7、被调查人姓名:如实填写。本项目主要用于调查的复核。8、与被调查儿童的关系:“家庭其他成员”系指该儿童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以外的其他亲戚,如姑、姨、叔、舅等。“其他人”指无亲属关系的儿童监护人等。在调查时如果遇到适龄儿童的父母虽在家,但是有特殊情况不能回答调查问题(如该儿童的父母均为聋、哑人,或是精神异常、有病或监护人为无法回答问题的老人等)可由知情的家里其他人或邻居提供儿童接种情况和其他有关情况,同时结合户口册和接种证,登记卡的情况填写调查表,并在调查表“其他人”中注明。 三、儿童情况9、姓名:应按照接种证或户口册填写儿童的姓名。12、在哪儿出生:医院是指乡卫生院及其以上医院。13、本地户口:户藉在本县的儿童。15、预防接种证:由家长提供。16、预防接种卡片:从乡卫生院或乡(村)医生提供的接种登记册中查找。17、出生年月日:以母亲主诉为主,出生年月日均以公(阳)历时间为准。若提供者说的是农历,请转换为公(阳)历再填写。在实际调查中,遇到父母之外的其他监护人所提供的适龄儿童出生年月日,可能略有偏差或不符合时,均以户口册登记的为准。审核员在填写此表时,要按照月日年的格式将出生日期填写在相应的格子内,所有涉及到日期的均以月日年的格式填入相应格子内。 四、接种情况18、接种疫苗记录依据:同一个儿童接种疫苗只能以一种接种凭证(接种证或接种卡)为准,不能一种疫苗接种以卡为准,另一种疫苗接种以证为准。同时有接种证和接种卡的,以接种证为准。接种证和接种卡均没有的,作为没有接种记。乙肝疫苗第一针接种日期与出生日期相差在一天,就认为是及时接种。19、接种记录:接种时间:所有的表中各项,将接种证/接种卡中的疫苗接种相应时间用正楷阿拉伯数字填入格内。“年”必须填写4位数,如“1997”,“2000”;“月”必须填写2位数,如3月填“03”,11月填“11”;“日”必须填写2位数,如5日填“05”,28日填“28”。按照年月日的格式。若没有接种过,或不知道具体日期均在接种年月日栏中填入“00月00日0000年”。注意:1、除常规免疫外,强化免疫或其他特殊免疫也一并在表格中按照接种时间先后顺序填写。接种证、卡接种日期是否相符:接种证、卡接种日期一致,判断为“相符”;否则判断为“不相符”未接种原因:选择按表下的原因,填如相应数字。若情况提供人同时说了几种原因,由调查者判定哪种是最主要的原因,填入格内。已经接种的不填。20、卡介苗疤痕判别标准:以肉眼可见为准。如有争议时,以调查组多数成员判定为准。附表2 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1.抽样原则顺德市、东莞市和中山市为必查的县级单位,顺德市并入佛山市,除顺德市外,佛山市再抽查一个县;其余的地级市采取按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以市为单位,将全市各县按2006-2010年5岁以下麻疹发病率从低到高顺序排列并分成两层,用单纯随机法在两层中各抽取一个县。以县(市、区)为单位,将全县各乡的从县城所在地开始由里到外按顺时针方向排序,并根据2009底人口资料,列出各乡人口数和累计人口数,审评组从抽中的县(市、区)中按人口比例抽取5个乡镇,每个乡1个备选抽样单位。将调查乡的从乡镇所在地开始由里到外按顺时针方向排序,并根据2009底人口资料,列出各村人口数和累计人口数,每个行政村为1个备选抽样单位,每个乡(镇、街道)按人口比例抽取3个村(居委会)。抽中的村级单位中,按预先确定的年龄组(2008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出生的儿童),随机确定10名适龄儿童进行调查。按照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各省共调查40个县(市、区)、200个乡(镇、街道)、600个村(居委会)、6000名适龄儿童。2.抽样程序各县提前将人口数提交省级,调查组在调查前提前按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5乡级、15个村级单位,用封条封住到达县级时方可拆开。具体步骤如下:2.1 各县应提前将全县各乡的行政村从县城所在地开始由里到外按顺时针方向排序,并根据2009年底人口资料,列出各乡、各村人口数和累计人口数,做好抽样准备工作。2.2 每1个乡为1个备选抽样单位,从乡镇所在地开始由里到外按顺时针方向排序,并根据2009底人口资料,列出各乡人口数与累计人口数,制“乡级抽样单位选定表”。每1个行政村为1个备选抽样单位,列出各村人口数与累计人口数,制“村级抽样单位选定表”。乡级抽样单位选定表(示例)乡级编 号乡级名称人口数累计人口数选定抽样单位24002400350059004000990013900138006700205005900264002470031100630037400354004280054900376300村级抽样单位选定表(示例)村级编号村级名称人口数累计人口数选定村级抽样单位12400240023500590034000990014390013800567002050065900264002747003110086300374003954004280019849003763002.2.3 抽样间距K全县人口数/5(乡级)或3(村级)(如除不尽,应取整)审评组专家随机取1张人民币以随机号码尾数多于抽样间距K两位的数字H作为被抽取县的抽样随机数;H/K取余数乘以K作为R。与表中累计人口数比较,包含R的单位作为第1个抽样单位。第2个抽样单位为累计人口数包含RK的单位,第3个抽样单位为累计人口数包含R2K的单位,余类推,最终抽取所有调查单位。2.2.4调查组抽取所有15个村进行现场调查,每个村每个年龄组调查10名儿童,调查结束后上报。2.3 第三阶段 确定调查户以该村2010年底户口登记册中的户号为序号,随机取1张人民币,用其与该村户数位数相同的尾数作为该村本次调查的第1个调查户。如抽取人民币的与该村户数位数相同的尾数大于该村户数,则用该尾数除以户数的余数,作为该村本次调查的第1个调查户,从第1个调查户寻找第2个调查户时,以前门之间的步行距离计算,哪一户最近即为第2个调查户。而不要按户口登记册中的下一户去找。如果2户距离相等不能判断时,可出门向右转选取第2户。若有3、4户等距亦采取此方法。如果某户的前门相距最近的户已调查过,应另外寻找下一户。又如在一死胡同内寻找了每个调查户后,还需继续寻找时,则应返回胡同口,在胡同口寻找没调查过的距前门(院门)最近的户作为下一个调查户。如果在城镇进行调查,调查区域为楼群,为寻找方便可按门牌号顺序由楼下到楼上,挨门挨户作为调查户。如某户为该楼的最后一个单元的住户,出楼之后寻找下一个步行距离最近的单元的第一个住户。无论下一个单元序号是大是小。若与两边的单元距离相等,与上述原则一样向右转的单元为下一个调查户。2.4第四阶段 确认调查对象2.4.1调查户中所有的适龄儿童均为调查对象。被抽到的调查户中如有适龄儿童即为调查对象,并应调查该户内所有符合调查年龄组要求的全部儿童(即遇到什么年龄组儿童就调查什么年龄组的儿童),然后继续按照方案要求的方法走访第2户、第3户,直到每一个年龄组调查满10名儿童为止。5名2.4.2在调查时,如果被调查户家中确实无人,应作为空白户处理,记录走访户数后放弃对该户的调查,特别是农村有套院或有看门狗护院的住户,应仔细核查被调查户中是否有人,不能马虎过场。作为空白户处理的调查户,无论家中是否有适龄儿童,都不再进行回访。2.4.3 如1个行政村的不足10名适龄儿童,应继续在本乡内确定1个距该行政村最近的1个行政村为下1个村级调查单位。按上述方法继续查找,直至每个年龄组调查满10名儿童为止。5名2.4.4最后1个调查户有1名以上适龄儿童则均应调查。例如:但查到某村的第10名适龄儿童,该户是双胎(或3胞胎);或1名适龄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