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诗词中的云南普洱茶.doc_第1页
论诗词中的云南普洱茶.doc_第2页
论诗词中的云南普洱茶.doc_第3页
论诗词中的云南普洱茶.doc_第4页
论诗词中的云南普洱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从茶诗中看云南普洱茶 余红莲 05级中文一班 S005014126【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云南普洱茶在经过较长的历史发展,在云南多民族的澜沧江流域和茶马古道,使普洱茶融入了多民族的古朴民风,带有民族的特殊性。本文写作的目的在于探究赞美普洱茶茶诗的内容,反应了云南少数民族与普洱茶的深层内涵,文章从普洱茶茶诗分析少数民族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状况;社会历史背景对民族精神的促进作用及对中国民族文学发展的影响,从这三个方面来揭示了普洱茶在当今社会不是一时兴盛,而是有悠久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普洱茶文化所体现出来的社会生活状况和人们精神文化追求的进步,让我们看到普洱茶不仅是一种文化传承的渠道,更是民族文化遗产的宝藏。【关键词】 普洱茶 诗词 文化影响 社会意义 普洱茶兴于东汉、商于唐朝、胜于宋朝、繁荣于清朝,如今普洱茶作为驰名中外的名茶,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无论是历史文人生活中的“琴棋书画酒诗茶”,还是平民百姓生活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人们的生活都离不了茶,当时人们就借普洱茶来歌咏生活、爱情等。从古至今普洱茶就与诗词结下了不解之缘,涉及普洱茶的诗词记载也比较早,数量算不上太大,但质量上乘。这些作品已成为我国文学宝库中研究民族文化,人们社会生活状况,及它所衍生出来的文化现象的珍贵资料。一、 普洱茶诗词对文学发展的影响。 普洱茶是国内外茶学界和茶叶消费国公认的中国十大名茶,云南两大名茶之一,在国内外的许多文学作品中都有普洱茶的记述,在一些记述普洱茶的书中都提到过普洱茶,例如在战争与和平红楼梦等世界名著中都有关于普洱茶的论述,其中只是粗略的提到了普洱茶的功效和流传,却忽视其中的文学价值,在第六十三回中查夜和林之孝家就曾交代袭人等人,沏些普洱茶给宝玉消食,听宝玉已吃过女儿茶才放心,这里说的女儿茶,乃是普洱茶中的极品。小说所载形形色色的饮差方式,丰富多彩的名茶品目,珍奇精美的茶具,以及讲究非凡的沏茶用水,是我过古代文学作品中记述和描绘最全的,故有人说:“一部红楼梦,满纸茶叶香”。在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的诗词中飘的满是茶香味,她们的饮茶作诗,打破了“饮酒”作诗的单一局面,文中“沏些普洱茶给宝玉消食”,让普洱茶随文化的历史,随红楼梦一书流传,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以茶为喻体,借茶传情述志,体现出普洱茶在小说中的艺术魅力。宋代诗人王禹写了一首赞美普洱茶的诗歌:香于九畹芳兰气,圆如三秋皓月轮;爱惜不尝惟恐尽,除将供养白头亲。这首诗的大概意思是:普洱茶的香胜于九畹之兰,其形圆如三秋之月,美轮美奂,让人乡情袅袅,如此人间绝品,产于天边茶国,手头无多,自己怎么能独享呢?只有家中的白发亲人才有资格品尝,“圆如浩月”说的就是普洱紧团茶。此诗写的闲适,表达了作者对普洱茶的珍视和思乡之情,其中也表现出了普洱茶的珍贵。诗中“供养白头亲”,表现出了普洱茶的一种民族文化及“敬茶”这一茶风茶俗。孔子也有着“孔子茶道”的言说,他主张“先难而后获,先苦而后甜”这是一道吃苦的茶,没有开始的“苦茶”,就没有以后的“甘茗”,年轻志于学时不吃苦努力,老大只有徒伤悲,有人言“名人茶道,孔孟遗踪,德茶”,在红楼梦中妙玉用隔年的雨水和多年梅花上的雪水泡茶之意韵,金陵十二钗耐人寻味的谈吐,怎么不想到正如普洱茶的香,其用水之“净”引出了脱俗人格,即“德茶”。茶与诗的结缘,一个深层的原由:“诗清都为饮差多”,徐玑此句,道出了古今多少诗人的共同感受,宋王十朋说:“搜我枯肠欠诗卷,饮君清德赖诗情,清女词人吴苹香则说茶本来就是“诗料”“临水卷书帷,格竹支茶灶;幽绿一壶寒,添入诗人料”清著名诗人阮元竟然说:“寄语当年汤玉茗,我来也愿种茶田。”茶,竟然令诗人们如此倾倒,而诗人们的这些佳作恰恰推动着文学题材的多样性发展。在从文学视角审视诗词时,可以看出普洱茶随文学的发展和进步,而在不同的文学作品中出现,茶诗、茶歌亦潜移默化进入人们的心中。茶诗、茶歌作为中国茶文化与中国诗文化结合的产物,表达中国人一种理想的人生境界,茶为国饮,人与茶融,茶与诗合,寄托了中国人古雅澹泊、宁静自然的人生态度和审美情趣,而诗人的歌咏,正是中国文学发展的传播媒介。说到普洱茶与中国文学,那么就不得不谈一谈“山高皇帝远”的云南民族民间文学。普洱茶是需要的,记述它的诗词更需要用心去阅读,一读就可以让你读到深山马帮铃声,一串串锈蚀的铃声掷地有声,散落在滇西南的古驿道中,留下一些印在青石板上的岁月的脚印,斟满风霜雨雪的沧桑,现在我们可以看一下清代普洱府志卷之十九“艺文志“中载有清代诗人吟咏”茶庵写道“的诗六首,其中:其一,清代宁洱教渝杨七律茶庵写道诗日:崎岖道仄写能飞,得得寻芳上翠微。一径寒云连石栈,半天清磐隔松扉。螺盘侧髻峰岚合,羊如回肠屐迹稀。扫壁题诗投笔去,马蹄催处送斜晖。从上述诗中,可以看出普洱茶马古道的茶庵写道之险,马帮行人之难,诗人感叹说出了亲历者的心声。普洱县城东北12.5公里处的古代“茶庵塘驿道”是茶文化文物遗迹之一,也是研究民族民间文学重要遗迹,明末清初以来,是普洱至磨黑,往北到省城昆明,上京进贡“普洱茶”的官道,南下通思茅,易武普洱区运茶的一条茶马古道,茶庵塘有寨子设店卖茶卖饭,接待过往马帮商旅,因山高路险,故有“茶庵写道”之称,历史悠久。普洱茶在民间甚或“开门七件事”中是少不了的一件,清代宁洱贡生舒熙盛在普中春日竹枝词十首之四写到普洱差,诗日:鹦鹉檐前屡唤茶,春酒堂中笑语话;共语年来风物好,街头早卖白棠花;从这些诗中可以看出普洱茶所表现出民族独特畅旺的生命力,以前普洱地区相对封闭,封闭客观上带来了保护,虽然包括怒族在内的一些民族没有文字,但通过口耳相传的形式,民族文化世代流传下来了,直接或间接反映少数民族的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民间文学是先民智慧的流露,其中包括着丰富的社群地狱色彩,和传统社会民俗背景,负载着地域性和乡土特色,在这里普洱茶以一种特殊的载体把民俗文化融于一身,让人们品着它的茶香,品着它所流露出来的民族文化。普洱茶传递着一种民族理念,并与古老的文明传统相吻合,通过哲理的感悟,融入当代人的心灵,普洱茶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充满了智慧的思辨,它通过茶的滋润来打动人心,诗词和品茶雅俗共赏,表现出更多的亲和力,更利于人们对这种民族文化的吸收,从而推进文学的发展,更为民族民间文化提供有力的证据。二、 普洱茶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世人自古崇尚普洱茶,清王府点名要它做“岁岁贡品”,达官贵人的豪派,文人骚客的风雅,仙道僧尼的脱俗,平民百姓的解渴,几乎让普洱茶独领风骚,世人崇尚普洱茶,张口闭口“不识普洱枉喝茶”。云南思茅一带的某些土著民族,每届春茶采摘时节,村村寨寨的人们,包括茶农、茶工、茶商,以及本地的乡绅、官员都会扶老携幼,并且带来茶、米、酒、果等供品,聚集在各自崇奉的茶王树下顶礼膜拜,祈祷大茶王保佑他们的茶山兴旺,茶园丰收,家家户户都平安吉祥。于是大家一起唱涌祝祷之歌:手捧三炷香,敬献大茶王;众生福缘好,全靠大茶王;百姓衣食住,都赖大茶王;茶寨大丰收,仰仗大茶王;万户吃穿用,依托大茶王;手捧三炷香,叩谢大茶王;从这首祝诵之歌中可以看到,在过去人们的生活状况并不理想,当时少数民族最频繁的祭祀活动便是茶祭仪式,诸如图腾崇拜的祭祀等,在遥远的图腾时代,每当一年几度举行茶树图腾祭祀仪式之时,先民们即在大茶山麓下设下祭坛,施以庄重的祭茶之礼,大家诵唱赞美茶树神灵的祝寿之歌,以此来深情地谢其养育之恩和庇佑之恩。大家都知道云南思茅一带盛产普洱茶,由这首诗歌中便可以推断出“民以茶为天”的生活状况,“茶”成了原始先民赖以生存的条件。由于自然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原始农业生产相对落后,人们在大自然面前软弱无知,尤其是实行“刀耕火种”的云南原始农业生产时期,在很大程度上仍然赖于自然界。诗人因嗜茶而赞美普洱茶,是由诗而歌,而对于远古的人们则因生活而赞美普洱茶,是由歌而诗。两者的结合正是人们生活状况的全面展现,这对当今云南原生态文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普洱茶成为歌咏,是由茶叶生产.饮用这以主体文化逐渐派生出来的,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随着文化进化而自然形成了他们的茶风茶俗,这些都是生活在云南思普茶树原生地一带的原始人类留给后世的不朽文化,这证明缔造我国原始咏茶的主体民族,对后来的歌咏普洱茶的推进和发展作出了非凡的贡献。这一非凡的贡献在我收集资料的过程中不断的表现出来,,普洱府志有详细的记载:“二月间采,蕊极细而白,谓之毛尖,以作贡。贡后方许民间贩卖,采而蒸之,揉为团饼。其叶之少放而嫩者名芽茶,采于三、四月者名小满茶,采于六、七月者名谷花茶。大而紧者名紧团茶,小而圆者名女儿茶。女儿茶为妇女所采,于雨前得之,即四两重团茶也。其入商贩之手,外细内粗者名改造茶。将揉时预择其内之劲黄而不卷者名金月天。其固结而不解者名疙瘩茶,味极厚。难得种茶之家,芟锄备至,旁生草木则味劣难售,或与他物同器,则染气而不堪饮矣。”曾任景东郡守的黄炳堃专门写过一首采茶曲,对普洱茶的采摘进行了动情的描述:正月采茶未有茶,村姑一队颜如花。秋千戏罢买春酒,醉倒胡麻抱琵琶。二月采茶茶叶尖,未堪劳动玉纤纤。东风骀荡春如海,怕有余寒不卷帘。三月采茶茶叶香,清明过了雨前忙。大姑小姑入山去,不怕山高村路长。四月采茶茶色深,色深味厚耐思寻。千枝万叶都同样,难得个人不变心。五月采茶茶叶新,新茶还不及头春。后茶哪比前茶好,买茶须问采茶人。六月采茶茶叶粗,采茶大费拣工夫。问他浓淡茶中味,可似檀郎心事无。七月采茶茶二春,秋风时节负芳辰。采茶争似饮茶易,莫忘采茶人苦辛。八月采茶茶味淡,每于淡处见真情。浓时领取淡中趣,始识侬心如许清。九月采茶茶叶疏,眼前风景忆当初。秋娘莫便伤憔悴,多少春花总不如。十月采茶茶更稀,老茶每与嫩茶肥。织缣不如织素好,检点女儿箱内衣。冬月采茶茶叶凋,朔风昨夜又前朝。为谁早起采茶去,负却兰房寒月霄。腊月采茶茶半枯,谁言茶有傲霜株。采茶尚识来时路,何况春风无岁无。清代景东郡守的黄炳堃的采茶曲四十八句,情感真切,生动明快,语言流畅,朗朗上口,地方特色突出,特别是写出了景东十二个月不同的采茶令和茶叶生长特点,写出了采茶人、拣茶人、买茶人、饮茶人不同的情感及其心理状态,诗中既有纪实之,又有哲理之言,“秋千戏罢”写出了采茶人的闲情逸致和欢乐的采茶生活。“不怕山高村路长”“ 负却兰房寒月霄”写出了采茶人不畏山高路远和险阻的精神,道出了茶农的朴实生活和困苦,它为以后人们研究景东地区人们生活状况提供了宝贵资料。三普洱茶的社会历史意义普洱茶的社会历史意义包括茶业的物质生产流通活动和人类各种饮茶方式的精神内涵,业包含了有关茶领域其他的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普洱茶以诗词为载体传播着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反映社会一定时期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诗歌是社会社会的反映,普洱茶的兴盛为诗人拓展了创作领域,而诗人对茶的欣赏与赞美,不仅为饮茶活动推波助澜,而且将茶引向了一个精神层面的发展,在次我就不对普洱茶的物质文明作阐述。清宫生活,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说:“夏喝龙井,冬喝普洱,拥有普洱茶是皇室地位的标志。”在这句话中“皇室的标志”这就说明了普洱茶的饮用具有阶级性,既然有阶级性就必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阶级矛盾。自古就有诉说茶农凄苦生活的茶诗:“种茶辛苦甚种田,耘锄采摘与烘焙,谷雨届期处处忙,两旬昼夜眠餐废”,“布裙红出俭梳妆,茶事将登蚕事忙。玉腕黛炉香茗洌,可怜不是采茶娘。”在赞美普洱茶的诗词也有诉说茶农凄苦生活的:清光绪普洱府志卷之四十八艺文志中,载有宁洱儒生许廷勋的长诗普洱吟,共四十八可说是当年普洱茶历史的文化记录,对于社会阶级矛盾使人民处于水生火热中的社会背景研究,具有重要史料价值,其诗曰: 山川有灵气盘郁,不钟于人即于物。 蛮江瘴岭剧可憎,何处灵芽出岑蔚。 茶山僻在西南夷,鸟吻毒闵纷胶葛。 岂知瑞草种无方,独破蛮烟动蓬勃。 味厚还卑日注从,香清不数蒙阴窟。 始信到处有佳人,岂必赵燕与吴越。 千枝峭茜蟠陈根,万树槎芽带余蘖。 春雷震厉勾渐萌,夜雨沾濡叶争发。 绣臂蛮子头无巾,花裙夷妇脚不袜。 竞向山头采拮来,芦笙唱和声嘈赞。 一摘嫩蕊含白毛,再摘细芽抽绿发。 三摘青黄杂揉登,便知粳稻参糖核。 筠蓝乱叠碧燥燥,楹炭微烘香馞馞。 夷人恃此御饥寒,贾客谁教半干没。 冬前给本春收茶,利重逋多同攘夺。 土官尤复事诛求,杂派抽分苦难脱。 满园茶树积年功,只与豪强作生活。 山中焙就来市中,人肩浃汗牛蹄蹶。 万片扬簸分精粗,千指搜剔穷毫末。 丁妃壬女共薰蒸,笋叶腾丝重捡括。 好随筐篚贡官家,直上梯航到官阙。 区区茗饮何足奇,费尽人工非仓卒。 我量不禁三碗多,醉时每带姜盐吃。 休休两腋自生风,何用团来三百月。其中一个“苦字道出了人们生活的艰辛,在社会阶级压迫下只能“强作”生活。清代汗廷勋的这首普洱吟写出了普洱山的奇特环境,茶叶生长的特点,种茶民族的习俗,采摘茶叶的过程,加工茶叶的方法,茶商的重利盘剥,土官的重重压榨,苛捐杂税的苦难,人市卖茶的情景,精选贡茶的情形,茶鲜酒醉的功效等等。内容丰富,情感真切,诗句凝练深沉,艺术概括精妙,既有艺术性,又有真实性,可以说是一首部多得的介绍普洱茶对当时社会生活具有影响的好方法。在这样社会阶级矛盾中可以看出上层人士对茶的精神审美追求,他们追求的是品茶时带来的精神享受,却忽略普洱茶对茶农的精神束缚。 当代作家雷平阳在编著普洱茶记时写过一首诗,最后一句这样写道:“一蓬草,在石缝中死去,一根马骨,插在路上,像根带血的笛子。”这句话深刻的揭示了普洱茶的文化历史,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带血的历史,是茶农用血汗在种植、采摘,而又是人们用血汗通过条条险峻的古道在“岁岁进贡”。据普洱府志记载,清代后期,由于苛捐杂税太重,普洱茶开始衰落,茶农受损,茶商无利,以至“普洱产茶,颇为民害”。而这种“民害”而并非普洱自身的原因,而是社会所造成的。 在阶级矛盾的激化中,普洱茶的精神作用似乎是消极的,但对于普洱茶的引用它却有着积极的一面,茶农的艰辛生活换来了更多品赏普洱茶的人。“平生于物原无取,偏爱山中茶一杯,”上等的普洱茶要常泡之而独酌,普洱茶已经不单纯的只是一种饮料,它代表着一种文化,一种价值取向,同时也代表人们对感情、对生命的态度,有着更深层次的精神境界。倘若一个人对茶有品位,也就对自己的人生有着深度的理解。 茶仙陆羽说茶;“茶有九难:一曰造,二曰别,三曰器,四曰火,五曰水,六曰炙,七曰莫,八曰煮,九曰饮。”从造到饮,过程之“完美绝不是败失走卒的豪饮可以与之相比的,习茶有道:“每一程序,皆因俗而俗,因雅而雅,步步玄机。品茗陈年普洱茶,它要求有着更高精神追求,它不是单一的品茶,而是品味漫漫人生,来来往往的功名利禄,沉沉浮浮的荣辱炎凉,争一时之名利有悖普洱茶的本意,泡一壶普洱茶,平心静气听一听古茶那古朴优雅的韵律: 千年寂寞风干成一捻古茶,谁能分辨归上茶叶哪是茶花,也许心有灵犀的人才能看透它,这心有灵犀的人在哪? 千里寂寞风干成一捻古茶,泡开它需要多少春秋冬夏,或许万种柔情方能泡开它,这万种柔情自谁家? 也罢,不想不泡也罢,泡得开唐诗宋词,泡不开秦砖当瓦,不泡也罢,不泡也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