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_第1页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_第2页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_第3页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_第4页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8分)(2010浙江教育考试院)早第三纪,中国副热带地区气候干燥,形成沿纬向分布的红色碎屑岩系。由于印度洋板块向北漂移与挤压,青藏高原隆起,改变了区域大气环流格局。读图,回答12题。1西北地区在早第三纪所处的温度带和纬度分别是( )A温带,35N45NB热带,5N15NC寒带,35N55N D亚热带,25N35N解析:根据题中信息,我国西北地区有红色碎屑岩系的分布,说明它当时所处的纬度是亚热带。答案:D2青藏高原隆起后,下列区域的气候变化正确的是()A柴达木盆地变冷、变湿 B四川盆地变暖、变干C青藏高原以东地区变冷、变湿 D塔里木盆地变冷、变干解析:青藏高原隆起对亚洲气候影响突出,它使塔里木盆地变干变冷,故选D。答案:D(2010天津一中)中国古代先哲“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通过实践、思考和感悟,建立了人与自然协调、因地制宜发展的理想信念。回答34题。3图中最适宜夏季外出旅游搭建露营地的是()ABCD解析:夏季外出旅游搭建露营地不要在河滩、河床及河谷地带,以防被突如其来的洪水冲走。扎营也不能扎在悬崖下面,一旦山上刮大风时,有可能将石头等物刮下,造成伤亡事故。营地选在山脊上较为安全。图示为峡谷,为山脊,为悬崖下面,故选。答案:B4河流凹岸不适合辟为住宅用地,是因为()岸陡水急,不利于安全和取水是侵蚀岸,不利于泥沙沉积,土地形成洪涝灾害频繁水急浪大,不利于船舶靠岸A B C D解析:河流凹岸,岸陡水急,不利于安全和取水,且由于水流速度快,造成水中搬运沙土的能力大增,不仅水中泥沙不易沉积该处,而且对沿岸还有侵蚀与冲刷的作用。故选A。答案:A(2010河北衡水中学调研)2009年10月17日,马尔代夫总统在水下6米召开了世界首次“水下内阁会议”,他们头戴水下呼吸器,在塑料板上签署一份“SOS”文件 ,泡沫不断地从面罩上汩汩而出。回答56题。5解决这个重大环境问题,需要世界所有国家()A加强健康教育 B减少温室气体排放C减少城市热岛效应 D控制人口增长解析:马尔代夫位于印度洋,是一个珊瑚礁岛国,大多数岛屿海拔在1米左右,受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影响极大。答案:B6解决该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有()植树造林使用天然气加强国际合作提高能源利用率A B C D解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可以减少能源的使用量,进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答案:D(2010北京西城模拟)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19542002年气温与年降水量变化示意图”,据图回答79题。7华北地区降水量年际变化的最大值约为()A300毫米 B450毫米 C650毫米 D350毫米解析:读图可得。答案:A82000年华北地区的年降水量低于350毫米,原因可能是()A夏季风强,向北推进快 B夏季风弱,向北推进慢C气温高,蒸发量大 D雨季开始早,结束晚解析:夏季风弱,北进缓慢(雨季开始晚)、南撤提前(雨带结束早),导致北方降水减少。答案:B9华北地区气温变化趋势带来的可能影响有()缩短农作物的生长期减少植物病虫害减少供暖的能源消耗加剧水资源的供需矛盾A B C D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华北地区气温升高明显,冬季取暖期缩短;蒸发增多,水资源矛盾加剧;由于冬季气温升高,越冬虫、菌增加,病虫害增加。答案:B(2010无锡调研)读下图,回答1011题。10该岛铁路形状为“环形”,说明其最主要的地形是()A平原 B山地 C高原 D盆地解析: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轮廓分析,图为日本本州岛的一部分,该岛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铁路围绕该岛呈环形分布,主要是受到地形的影响。答案:B11甲和丙之间的铁路没按图中虚线修建,最可能的原因是()A虚线处是鞍部 B虚线处是河谷C虚线处等高线稀疏 D虚线处等高线密集解析:虚线处虽然直线距离近,但没按此线修建的最大可能的原因是其地势陡(等高线密集)不适宜铁路选线。如果是鞍部,则该线处地势较低,可修建铁路线;如果是河谷,其海拔较低,修建铁路线工程量比较小,适合修建铁路线。如果是等高线稀疏,则坡度小,也可以修建铁路线。答案:D(2010山东滨州)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公路沿河分布。据图回答1214题。12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图中河流的基本流向是()A东北向西南流 B东南向西北流C西北向东南流 D西南向东北流13图中路基最可能被侵蚀、冲毁的路段是()A甲 B乙 C丙 D丁14下列四地中,最容易受到泥石流影响的是()AW BX CY DZ解析:本题组考查判读等高线及其应用的能力,是一组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应用型经典考题。河流流向与等高线的凸出方向相反,结合图中指向标,可判断河流流向;丙处在河流的凹岸,受河水冲刷严重,易被洪水冲毁;Z在地形上属于山谷,其他三地属于山脊部位。答案:12.C13.C14.D二、综合题(共22分)15(14分)(2010安徽联考)在2009年9月25日匹兹堡闭幕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美国和中国这两个全球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的立场最受瞩目,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温室气体危害比重数据。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氟氯烃危害比重69.612.415.82.2材料二:二氧化碳浓度变化与大气平均温度偏差的相关性(甲图)。材料三:乙图是造成地球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在台湾岛、关岛、南极大陆三个地区从1993年4月到2002年12月浓度变化图。(1)简要说出材料一中四种温室气体危害比重最多和最少两种气体的人为来源。_(2)简要叙述二氧化碳的保温作用原理。_(3)材料二中、两条曲线中表示平均温度差的是_,总结归纳两条曲线变化的特点及其相关性。_(4)材料三中,最可能是南极大陆地区二氧化碳浓度的是_,解释其理由。_解析:二氧化碳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并把能量以大气逆辐射方式返还地面,这是其保温的根本原因;二氧化碳一般呈渐变趋势,而温差则呈波动变化趋势,由二氧化碳的保温作用可知二者有高度的相关性;二氧化碳的浓度高低变化,与排放量正相关,同时与消耗二氧化碳的绿色植物多少、生长状况呈负相关。答案:(1)二氧化碳人为来源:燃烧矿物燃料;氟氯烃来源:冰箱、空调、电子产品、灭火器材、烟草、泡沫塑料、发胶、杀虫剂等产品。(2)对流层中的二氧化碳对太阳的短波辐射的吸收非常少,但对地面辐射吸收的比较多,把地面辐射的热量储存到近地面的大气中,并通过大气逆辐射返还给地面,从而起到了保温作用。(3)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加大,平均温度偏差呈现波动性上升,平均温度偏差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不断上升。(4)丙在南极大陆,由于几乎没有植物,所以二氧化碳浓度的季节变化小。16(8分)(2010北京)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断增加。目前,碳排放已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问题。下图是21世纪初某年世界部分国家碳排放状况分布示意图。据图回答下题。(1)在美国、俄罗斯、法国、印度四国中任选一个国家,指出该国相对于中国的碳排放特点。_(2)说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_解析:(1)图中碳排放的特点从排放总量和人均排放量两方面与中国进行比较说明即可。(2)该题涉及大气的热力作用知识。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地面长波吸收作用增强,大气逆辐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