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江苏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教育法复习资料.doc_第1页
2011江苏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教育法复习资料.doc_第2页
2011江苏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教育法复习资料.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依法治教与教育的法治化依法治教的目的是要实现教育的法制化。(1)教育法制化是将国家对教育的管理与治理建立在民主、理性的法律规则之上,教育领域主体的任何活动都要严格依法进行,不受任何个人意志的干预和阻碍;同时法律保障公民、组织的教育权和受教育权。(2)教育法制化的要求:A、主体合法。凡是参与教育活动的国家机关、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其主体资格要有法律的明确授予。B、内容合法。教育行政机关的管理活动内容,应符合相关规定。C、程序合法。要求各个教育法律关系主体活动内容合法,还应遵循法定的程序要求。D、救济有道。当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合法权益遭到不法侵害时,国家能为受害主体提供相应的救济渠道,以惩罚不法者的教育侵权行为,维护受害者的合法权益。(3)教育法制化的主要内容:教育立法是从我国国情出发,学习与借鉴国际教育立法的经验,加强我国的教育立法工作,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教育行政执法是通过教育法律、法规的具体实施,维护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保障教育活动顺利开展。教育司法是惩治不法的教育侵权行为,为受害者提供法律救济渠道,维护和保障各种教育法律法规的顺利实施。教育法制监督是依法监督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各种活动。2、教育法律法规的意义:(1)有利于增强教育法律意识(2)有利于加强我国的教育法制建设(3)有利于提高教育行政管理水平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4)有利于繁荣和发展法学和教育学学科3、教育法的概念:国家拥有教育立法权的专门机关在其职权范围之内,依据教育立法的程序制定或认可的调整教育法律关系,规范社会主体的教育行为,规定社会主体教育权利和教育义务的法律规范的总称。4、教育法的本质:是教育法的内在规定性,是教育法作为特殊法律现象的内在依据,是教育法内部的必然性联系。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教育法作为现代法律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与社会主义法律本质具有一致性;二是教育法又必然体现社会主义的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活动的特有规律。三个方面:(1)教育法是统治阶级关于教育的意志体现,我国的教育法是以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关于教育的意志和利益的体现。(2)教育法具有社会性(3)教育法的内容是由一定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对教育活动的需要所决定的。5、教育法体系的基本原则依法治教的原则;提高全民族素质,推进人的现代化的原则;依法保障教育主体合法权益的原则;公民教育权利平等原则;教育活动应当符合社会公共利益原则;推进教育改革,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原则;增加教育投入保障教育经费稳定来源和增长的原则。6、教育活动应当符合社会公共利益原则:(1)教育应当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必须造就社会主义事业的有用人才和接班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2)不与公共利益相抵触具有广泛的内容,即包含不得违背国家基本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也包含不侵害国家、社会和公民其他合法权益,还包括不违背国家所确立的基本教育制度和教育原则。(3)教育不得以营利为目的。7、法的渊源:是法律原则和法律规范的效力的源泉,包括法的创造方式和法律法规的外部表现形式。 8、教育法的渊源:指教育法的形式渊源,即教育法律规范的效力来源。9、我国教育法的主要渊源:宪法关于教育的法律规范。教育的法律。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教育的行政法规和军事法规。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行政规章。地方性教育法规。地方性教育规章和教育规范性文件。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有关教育法的司法解释,我国政府加入的及其与外国政府缔结的有关教育的国际公约和条约。10、教育法律体系是教育法作为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系统结构,是指一国现行教育法律规范所构成的完整的、内部协调一致的、有机联系的教育法律的整体系统。11、法律部门是法律体系的构成单位。12、我国的教育法体系子部门A、教育根本法(宪法规定的教育法律规范)、B、教育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C、教育主体法(教师法等)D、教育行为法。13、教育基本法:是仅次于宪法的基本法律,是国家制定的用于调整教育活动中产生的教育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1995年9月1日实施。特点:(1)全面性和针对性相结合(2)原则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3)规范性和导向性相结合。14、教育法:直接以宪法为依据,以中国境内的各种教育关系为调整对象,全面系统地规定教育的基础地位、我国的教育方针、教育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15、教育法的立法宗旨 “为了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意义:(1)为实现“科教兴国”战略,实现教育优先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2)为保证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提供了法律依据(3)为维护教育主体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法律保障。16、教育法的作用、地位、重要性:教育法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要地位。教育法是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调整对象是社会教育关系,是综合运用行政的民事的经济的刑事的等多种法律手段,对社会教育权利义务关系进行法律调整的法律部门。17、教育法与社会主义道德(论述题)道德与法律都是属于社会调整整体系的范畴,他们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社会主义道德是教育法法规定的我国教育的重要内容 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和规范贯彻于教育立法之中,是教育立法的道德基础 社会主义道德是教育法得以实现的伦理道德基础 教育法的顺利运行和高效实现,对于社会主义道德目标的实现、推动社会主义道德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8、教育法与政策:(论述题)(1)党和国家的教育政策是我国教育法的精神内核和灵魂,对教育法具有指导作用(2)教育法是党和国家教育政策的规范化和法制化(3)具体的教育政策应当符合教育法的基本原则和规范的要求。19、教育法的基本原则:坚持思想道德教育原则;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历史文化传统与吸收人类优秀成果相结合的原则;教育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原则;教育和宗教相分离原则;公民受教育机会平等原则;一方面确保公民有平等受教育的权义,不受侵犯和剥夺,另一方面在义务教育阶段体现为教育机会、条件、效果平等,在非义务教育阶段体现为入学机会平等、竞争条件均等。教育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原则;表现为:A、教育要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B、要及时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进行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发展;C、要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教育以汉语言为基本教育语言的原则;扶持和发展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和残疾人教育事业的原则。20、教育法的适用范围: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全部范围内,是我国教育制度内的各级各类教育,各级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各类教育包括根据不同的教育分类标准所划分的不同类别的教育,如普通教育和高等教育两种教育,全日制学校、半工半读学校和业余学校三类学校等。21、教育制度是指由国家性质所决定的一国教育活动的各种机构体系和运行规则的总和。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它是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衔接关系的制度。22、职业教育制度种类:是对学生进行的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包括职业学校教育、职业培训和职业预备教育。23、教育评估制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或经认可的社会组织、依据一定的教育标准,对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价和估量评估种类:合格评估、办学水平评估和选优评估。24、教育投入的含义:是指国家对教育领域的经费投入。25、教育投入的体制:我国在教育投入上实行的是国家、社会、集体和公民个人分担教育投入责任的体制。26、教育投入增长机制:(1)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提高(2)全国各级财政支出总额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提高(3)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财政拨款增长应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4)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5)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27、教育经费的筹措途径:拨款、税收、社会投资、个人投入28、教育条件保障:指国家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行政部门对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在基本建设;教材和教学设备以及发展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方面给予优先;优惠和扶持的政策。29、学校基本建设条件保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行政部门必须把学校的基本建设纳入城乡规划,统筹安排学校的基本建设用地及所需物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行优先优惠政策30、对外交流合作的基本原则:(1)独立自主平等互利相互尊重原则(2)不得违法中国法律原则(3)不得损害国家主权、安全和公共利益的原则。31、对外交流合作的形式:(1)人员交流(2)物资交流(3)信息交流(4)开展国际教育合作项目32、法律责任概念:指行为人不履行法律义务或侵犯他人合法权益时所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类型:民事法律责任;行政法律责任;刑事法律责任和违宪法律责任33、法律责任构成要件:(1)责任主体(2)违法行为(3)损害结果(4)因果关系(5)主观过错34、违法教育法的法律责任含义:是行为人实施的教育违法行为所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特征:(1)是以行为人实施违法教育法律、法规的行为为前提(2)承担责任方式三种,教育刑事法律责任教育民事法律责任教育行政法律责任(3)承担教育违法责任的主体是有行为能力的自然人,也可是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4)教育违法责任性质既有惩罚性又有补偿性。35、侵犯教师的法律责任教育法规定“违反本法规定,侵犯教师、受教育者、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失、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 民事 责任。”36、教育制度是指由国家性质所决定的一国教育活动的各种机构体系和运行规则的总和。37、我国教育的基本制度:国家实行学校教育制度;学校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国家实行职业教育制度和成人教育制度;国家实行国家教育考试制度;国家实行学业证书制度;国家实行学位制度;国家实行扫除文盲教育制度;国家实行教育督导和教育评估制度。38、法律责任的概念及构成要件:法律责任是指行为人不履行法律义务或者侵犯他人合法权益时所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要件责任主体违法行为损害结果因果关系主观过错。39、教师法的立法宗旨:为了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建设具有良好品德修养和业务修养的教师队伍,促进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制定本法。1993年10月31日通过。40、教师法的特征:(1)是教育主体法(2)是职业法(3)是教育法的基本法41、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责任,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的专业人员。权利: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的权利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的权利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的权利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的权利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的权利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的权利。义务: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权利与义务的特点:教师的权利,往往也就是另一方的义务教师的权利与义务具有相对性特征教师的权利与义务具有转换性特征,教师行驶权利过渡,可能会带来相应的义务教师的权利与义务是同时发生的,教师在取得权利的同时,也承担相应的义务。42、教师的两种身份:普通公民、从事教育工作的专业人员43、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特定的职业资格许可制度,包括教师资格考试制度和教师资格认定制度。44、高等学校教师的聘任制度就是高等学校与符合一定条件的教师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按照教师职务所确立的职责、条件和任期来聘请具有一定条件的教师担任相应的教职的一项制度。高等学校教师的聘任合同:是高校校长与受聘教师本人签订的聘任合同。包括聘任期限、聘期工作内容、工作条件、聘期内工作报酬、违反聘任合同的责任等内容,采用格式合同的形式。45、我国高校设立的最终决定权是由教育部 掌握。46、教育法对学校的两个基本管理:(1)设立学术委员会,审议学科、专业的设置,教学科研计划方案,评定教学科研成果等有关事项。()(2)设立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依法保护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47、国家对高校评估形式:合格评估;办学水平评估;选优评估48、学生对处分有异议的,在接到学校处分决定书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向学校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诉。49、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对学生提出的申诉进行复查,在接到书面申诉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作出结论告之申诉人。50、学生对复查决定有异议,在接到决定书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向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申诉,省级部门在30个工作日内应答复。51、专科3年,本科4-5年,硕士2-3年,博士3-4年.52、教师职务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岗位设置及各级岗位任职条件和取得该岗位的程序等内容的规定。53、教师职务任职条件:具备各级各类相应教师资格;遵纪守法,具备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具备相应的教学水平、学术水平和理论知识,能全面熟练履行现任职务职责;具备学历学位要求;身体健康能正常开展工作。54、教师聘任制度:是遵循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录用的原则,学校和教师之间就任职期限、任职条件及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等达成协议,而形成特殊任职服务关系的制度。55、教师资格许可制度:教师资格要素(1)国籍要素(2)道德要素(3)业务要素(4)学历要素56、教师资格认定程序普通高等学校教师资格由国务院或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或者由其委托的学校认定。申请认定教师资格程序: (1)申请者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2)有关部门依法受理审核(3)颁发证书57、教师资格的限制:因具有法律规定的事由而对教师资格取得加以限制。剥夺政治权利、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教师资格的丧失:已取得教师资格,因规定事由的出现而引起教师资格的取消。弄虚作假,骗取教师资格的、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被撤销教师资格之日起5年内不得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参加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作弊者3年内不得参加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师资格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撤销其教师资格:一是弄虚作假,骗取教师资格的;二是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自撤销教师资格之日起年内不得重新申请教师资格,其教师资格证书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收缴。58、违反教师法的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行政法律责任、刑事法律责任。59、违反教师法的行政法律责任:包括教师如故意不完成教学任务,不当体罚学生,严重影响教师形象的违法行为,学校或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可将其解聘或行政处分。60、教师聘任制度的特点1)教师聘任关系平等2)聘任关系表现为合同形式3)教师聘任形式多样化,聘任过程实行双向选择和择优机制。61、教师聘任制度包括 招聘、续聘、解聘、辞聘 等形式。62、承担违反教师法民事法律责任的具体方式:停止侵害、排除妨碍、返还财产、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训诫、具结悔过。63、高等教育法立法宗旨:高等教育法第1条规定:“为了发展高等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和教育法,制定本法。”包括三个方面:为了发展高等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为了依法治教,规范高等教育活动;为了加快高等教育改革的步伐。64、我国高等教育性质是社会主义性质65、我国高等教育的基本原则:高等教育事业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原则;采取多种形式发展高等教育事业原则;推进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原则;对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实行帮扶原则;公民依法享有接受高等教育权利原则;保障高等学校中科研、文艺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原则;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民主管理原则;鼓励高等学校与社会、高校之间在国内外的协作交流和合作活动原则。66、为什么说我国的高等教育是社会主义性质?首先我国高等教育是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密不可分的,是由社会主义社会性质所决定的;其次高等教育的指导思想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一致的;再次高等教育的一切活动都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最后高等教育性质决定了我国高等教育必然要坚持三个代表的主义重要思想。67、我国高等教育的方针是我国教育的基本方针在高等教育事业中的直接体现。第5条: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德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68、我国高等教育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69、高等教育学制: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包括高等教育的层次,各类高等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等。70、高等教育的学业证书制度:接受高等学历教育的学生,由所在高等学校或者经批准担任研究生教育任务的科学研究机构根据其修业年限、学习成绩等发放相应学历证书或其他证书71、学业证书制度种类和颁发条件:毕业证书、结业证书、肄业证书三种。结业证书:在高等教育教育阶段,对于学完规定的全部课程,但是有一些课程不及格,没有达到毕业水平的,可以获取结业证书。对于虽然具有正式学籍,但是未完成整个阶段的学习任务而中途退学者,只能获得肄业证书。72、学位:是评价专门人才学术水平或专业技术水平的一种尺度,是由国家批准或许可的学位及其他教育机构颁发给相关人员的一种凭证。73、学位制度:是国家赋予其学位授予权的单位对达到一定学位水平或者专业技术水平的人员授予一定的学位,并向其颁发相应的学位证书的制度。74、学位分为:学士、硕士、博士三个等级75、学位学科门类分为: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11类76、学位管理工作由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负责;学士学位由 国务院授权的高等学校授予;博士、硕士由国务院授权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授予;学位授予单位应当设立学位评定委员会,组织有关学科的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 。77、高等教育主要分为两大类: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78、高等学校设立的条件1)有组织机构和章程 2)有合格的教师 3)拥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4)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79、高等学校设立的总体要求高等教育法第24条规定:“设立高等学校,应当符合国家高等教育发展规划,符合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不得以营利为目的。”80、高等学校的法人资格:高等学校自批准设立之日起取得法人资格,高等学校的校长为高等学校的法定代表人81、高校的内部管理机制: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82、高等教育法对高等学校的民主管理和监督:设立学术委员会,审议学科、专业的设置,教学科研计划方案,评定有关学术事项。设立教职工代表大会,依法保护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维护合法权益。评估形式:合格评估;办学水平评估;选优评估。83、高等学校的权力:1、招生权2、专业设置权3、教学自主权4、科研与服务自主权5、海外交流自主权6、学校内部人事管理的自主权7、财产管理自主权83、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利以及相关其他权利1)高等学校的招生权2)专业设置权3)教学自主权4)科研与服务自主权5)海外交流自主权6)内部人事管理的自主权 7)财产管理自主权84、高校教师聘任的原则、高等学校必须是合法设立的学校,受聘教师应当具备高等学校教师的教师资格和任职的基本条件。订立聘任合同必须遵守平等自愿的原则。聘任合同的内容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的有关规定,尊重合同双方的权利,明确合同双方的义务。订立聘任合同的形式必须合法。85、高校教师职务制度的等级: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86、高校教师权利除了享有教育法和教师法所规定的基本权利外,还享有(1)必须得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的权利;(2)参加培训提高业务素质的权利;(3)开展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的权利;(4)接受公正考核的权利。学生的权利(1)参加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项活动,使用学校提供的教育教学资源(2)参加社会服务、勤工助学,在校内组织、参加学生团体及文娱体育等活动(3)申请奖学金、助学金及助学贷款(4)在思想品德、学业成绩等方面获得公正评价,完成学校规定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历证书、学位证书(5)对学校给于的处分或处理有异议的,向学校、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职工侵犯其人身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依法提起诉讼(6)其他权利87、高等学校学生的处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1)第53条规定:“纪律处分的种类分为: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开除学籍。”2)第54条规定:“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学校可以给予开除学籍处分:违反宪法,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破坏安定团结、扰乱社会秩序的;触犯国家法律,构成刑事犯罪的;违反治安管理规定受到处罚,性质恶劣的;由他人代替考试、替他人参加考试、组织作弊、使用通讯设备作弊及其他作弊行为严重的;剽窃、抄袭他人研究成果,情节严重的;违反学校规定,严重影响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生活秩序以及公共场所管理秩序,侵害其他个人、组织合法权益,造成严重后果的;屡次违反学校规定受到纪律处分,经教育不改的。”3)第55条规定:“学校对学生的处分,应做到程序正当、证据充分、依据明确、定性准确、处分适当。”4)第56条规定:“学校在对学生做出处分决定之前,应当听取学生或者其代理人的陈述和申辩。”5)第57条规定:“学校对学生做出开除学籍处分决定,应由校长会议研究决定。”6)第58条规定:“学校对学生作出处分,应当出具处分决定书,送交本人。开除学籍的处分决定书报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7)59:“学校对学生作出的处分决定书应当包括处分和处分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学生可以提出申诉及申诉的期限。”8)第60条规定:“学校应当成立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受理学生对取消入学资格、退学处理或者违规、违纪处分的申诉。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应当由学校负责人、职能部门负责人、教师代表、学生代表组成。”9)第61条规定:“学生对处分决定有异议的,在接到学校处分决定书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可以向学校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诉。”10)第32条规定:“学生在学校规定年限内,修完教育教学计划规定内容,未达到毕业要求,准予结业,由学校发给结业证书。结业后是否可以补考、重修或者补作毕业设计、论文、答辩,以及是否颁发毕业证书,由学校规定。对合格后颁发的毕业证书,毕业时间按发证日期填写。”11)第33条规定:“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学位授予单位应当颁发学位证书。”12)第34条规定:“学满一学年以上退学的学生,学校应当颁发肄业证书。”88、开除学籍的条件:(1)违宪,反四、破坏安定团结、扰乱社会秩序(2)触犯国家法律,构成刑事犯罪(3)违法治安管理规定受到处罚,性质恶劣(4)代考,替他人参加考试、组织作弊、使用通讯设备作弊及其他作弊行为严重的(5)剽窃、抄袭他人研究成果,情节严重的(6)违法学校规定,严重影响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生活秩序以及公共场所管理秩序,侵害其他个人、组织合法权益,造成严重后果的(7)屡次违法学校规定受到纪律处分,经教育不该的。学校在对学生作出处分决定之前,应当听取学生或其代理人的陈述和申辩学校对学生作出开除学籍处分决定,应当由校长会议研究决定处分,应当出具处分决定书。89、高等学校依法承担相应责任的几种情形:设施不安全;安全管理混乱;食品、饮用水不符合标准;教学活动未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学生有特异体质或特定疾病,不宜参加某种教学活动,学校应当知道但未予以必要注意的。90、高等学校教师违反高等教育法的法律责任: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行政处分或解聘)、高校教师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解聘、行政处分、行政处罚、撤销高校教师资格)、高等学校教师弄虚作假的行为(行政处分,民事刑事责任)91、职业教育是相对于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而言的,指国家为实现以初中后为重点的不同阶段的教育分流,通过开办或允许开办各级各类的职业教育学校和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的劳动素质,增加劳动者的就业渠道,为社会输送大量专业型、技术型和应用型人才的一种教育活动。92、职业教育法的立法宗旨“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制定本法。”93、我国实施高等职业教育的学校有:普通本科院校设立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职业大学、部分高等专科学校、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重点中学专业学校的高职班等。94、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职责: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宏观管理。职业教育经费的筹措体制:职业教育经费应通过各级政府财政拨款,行业组织、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用人单位合理承担,举办者自筹,受教育者缴费等多渠道筹集。师资队伍建设要求双师型。95、建立职业教育体系的原则1)实施有计划、有重点的教育分流的原则 2)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的原则 3)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互相沟通、协调发展的原则各级各类学校、有关机构应当依据开放性原则,相互沟通,具备兼容性。不同类型的学校应建立相互沟通,相互衔接的教育体制和相互选拔、相互吸纳人才的有效机制,为毕业生提供继续深造学习的机会。各类学校教学内容和方法也可相互交流、相互渗透、相互借鉴、相互补充。职业教育和其他教育的沟通还体现在教育整体结构的调整方面。各类教育体系有各自的培养目标,并根据各自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方针策略。96、职业教育学校有哪些? 职业教育法规定:“职业学校教育分为初等、中等、高等职业学校教育。初等、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分别由初等、中等职业学校实施;高等职业学校教育根据需要和条件由高等职业学校实施,或者由普通高等学校实施。其他学校按照教育行政部门的统筹规划,可以实施同层次的职业学校教育。”97、职业培训是以就业、专业或提高职业技能水平为目的的非学历职业教育活动,是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职业学校教育所无法替代的。98、职业培训的形式:职业教育法规定:“职业培训包括从业前培训、专业培训、学徒培训、在岗培训、转岗培训及其他职业性培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分为初级、中级、高级职业培训。”99、职业教育实施的原则 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原则2)实行产教结合原则3)建立终身学习体系 4)重视农业、科技和职业教育紧密结合、协调发展的原则100、义务教育的概念国家用法律形式对一定年龄的儿童实施的某种程度的学校教育,免费教育。特征:强制性,全面性,权利性和公共性。性质是一种公共服务,一种政府行为。101、义务教育法立法宗旨:为了发展基础教育,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和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法。立法依据:宪法和我国现实情况。102、义务教育法颁行的重要意义:为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提供了法律保障。总结了我国普及教育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对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作了一系列切合实际的规定,并从经费、师资、法律责任等方面为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提供法律保障。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战略性措施。标志着我国教育开始走向依法治教的轨道。103、民办教育法立法宗旨: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民办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维护民办学校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根据宪法和教育法制定本法。民办教育的性质:民办教育属于公益性事业,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民办教育的法律地位: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国家保障民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民办教育归类:民办非企业单位。104、民办教育的基本原则:公益性原则。(重点)教育不得以营利为目的是我国教育法的基本规定,民办教育法作为教育法的下位法,不得与教育法相抵触,否则无效。“民办学校在扣除办学成本,预留发展基金及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其他必要的费用后出资人可以从办学节余中取得合理回报。”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相应主体平等原则。鼓励保护原则。民办教育规范有序发展原则。民办学校举办者权利:有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权利和依据协议获得合理回报的权利。类型:捐资办学;集资投资办学。105、教育侵权行为概念是指行政主体、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违反教育法律、法规的一般规定,直接或间接剥夺其他主体的教育权和受教育权,使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而应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违法行为。特征:违法前提特殊性;违法主体多样性;违法性质双重性;救济方式综合性(教育申诉、教育行政复议、教育行政诉讼、民事诉讼)。民事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违法行为的存在;损害事实的发生;违法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行政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在实施侵权行为时,违法行驶了其手中掌握的国家行政职权;该行为侵害了法律保护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而无须考虑行政主体主观上有无过错。106、法律救济概念一是指为权利受到损害的受害者提供法律上的补偿,使受损害的权利得到恢复和补救;二是指通过救济受害者,使被扭曲、破坏了的社会关系得以矫正和恢复,从而使个别的法律主体仍然可以在恢复正常的法律关系中正当地享有权利。特征:事后性;权利性;恢复性与弥补性。107、教育权法律救济:当学校、公民的教育权和受教育权受到行政主体、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不当行为的侵害时,由法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的程序予以矫正、恢复或补救,使之能正当享有教育权与受教育权的法律活动108、我国教育权法律救济的基本原则:事后救济的原则。教育权法律救济行为均发生于教育实体法所赋予的权利遭到侵害之后。换言之,只有侵害教育权益的不法行为发生之后,受害的当事人才能寻求相应的教育权法律救济,一般不存在事前救济或事中救济。救济主体法定的原则。有权进行法律救济的国家机关要由法律明文规定,不是任何国家机关随心所欲就可以实施教育权的法律救济行为。正当程序原则。法定的国家机关在进行教育权的法律救济,矫正和分配社会正义的过程中,必须遵循法律规定的程序。109、我国教育权法律救济体制主要是由以下各项制度构成的:教师申诉制度、学生申诉制度、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教育权法律救济的最后最有力的渠道: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我国的法律救济方法主要是两种:行政救济和民事救济110、教育申诉制度是指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对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政府有关部门作出的影响其利益的处理决定不服,或者在其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依法行使申诉权,向法定的国家机关声明不服、申诉理由、请求复查或重新处理的一项法律制度。特点:1,由教师申诉制度和学生申诉制度两部分组成;2,是一项正式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