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钢材品种的产需状况.doc_第1页
未来钢材品种的产需状况.doc_第2页
未来钢材品种的产需状况.doc_第3页
未来钢材品种的产需状况.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未来关键钢材品种的产需状况分析1前言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我国钢材需求将发生变化,消费结构将继续保持多层次、多样化,并逐步向高层次演化。未来关键钢材品种板带材的消费量及比例保持较强的增长势头,长材的消费比例将逐步下降,但消费量仍会保持一定的增长。2热轧薄板带的产需状况热轧薄板带的主要用途为供冷轧原料和商品热轧薄板卷,商品热轧薄板主要用于集装箱、气瓶、铁路车辆、汽车、农机、机电设备制造等。2001年我国普通热轧薄板消费1182万t,普通冷轧薄板消费2153万t,约折热轧薄板2219万t,合计热轧薄板消费量为3401万t,考虑窄带钢和叠轧薄板消费量1200万t,则热轧薄板消费量约为4601万t。目前我国热轧薄板带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品种、质量还不能满足需求。我国现有热轧宽带钢轧机13套,设计生产能力2798万t,加上目前热轧宽带钢在建和已批准改造建设项目,建成后将新增生产能力1665万t,届时合计总产能可达到4463万t。按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及近几年商品热轧薄板带占钢材总消费量的构成比例测算,预测2005年我国热轧薄板带需求量约5215万t,其中热轧商品薄板需求量约1250万t,热轧窄带钢需求量950万t,供冷轧料3015万t。再就3个热轧关键品种管线用钢板、集装箱板和汽车用热轧板的市场需求分析如下。2.1管线用钢板目前国内生产厂家主要是宝钢、武钢、攀钢3家。随着我国西部开发的启动,我国的管道业进入新的快速增长时期。据石化管道局规划,在未来10年内各项拟建的管道项目的合计长度将达到26600km,其中,输油管线7000km,管径为610920mm;输天然气管线14500km,管径为4261420mm,成品油输送管线5100km,管径为426720mm,还有输煤管线,管径为508820mm;油田内部集输管线管径219mm,城市热力管线等等。这些管道耗用钢材总量预计约1500万t,年均用钢约150万t。2.2集装箱板集装箱板作为现代运输的重要手段,不仅在海运中得到广泛的运用,而且随着公路运输和航空运输的发展,各种公路集装箱、铁路集装箱、航空集装箱钢也显示出其勃勃生机。同时,各种冷藏集装箱钢、移动办公室、移动住房的发展势头也势不可挡。目前国内生产厂家主要是宝钢、武钢、鞍钢和珠钢,太钢、本钢、邯钢等企业也少量供应。近年来我国作为世界第一大集装箱生产、出口国,集装箱板消费量增长很快,年需求量180220万t,约占世界消费量的70%。预计到2005年,国内集装箱需求达20万标准箱,对外出口量达150万标准箱,我国集装箱总产量将达到170万标准箱,对集装箱板的需求量约250万t。2.3汽车用热轧板汽车行业所用中板主要用于制造载重汽车和客车的纵梁、横梁、车厢底架纵横梁、保险杠,以及轻、微型客车和轿车滚压成型车轮轮辐。客车平均单耗中板247kg,载重汽车平均单耗566kg,用户要求以酸洗状态的钢卷交货为最好。预计2005年需求量为76万t。3冷轧薄板带的产需状况冷轧薄板带主要包括冷轧商品薄板、镀锌板、彩涂板、镀锡板、冷轧不锈薄板、冷轧窄带钢、硅钢片等高附加值钢材品种。冷轧薄板是目前我国缺口最大、进口量最多、供需矛盾最为突出的钢材品种。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特别是汽车、家电、轻工和建筑等相关产业发展的带动,国内冷轧薄板带消费增长较快。2001年我国冷轧薄板钢生产1156.57万t,进口为1053.34万t,出口为57.79万t,表观消费量2153.32万t,市场占有率53.72%,仍无法满足市场消费需求,只能大量靠进口。由此可以看出,涂镀层板和薄规格未镀层冷轧薄板是我国进口板带材的重点,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冷轧薄板及涂镀层板生产能力不足造成的。同时我国冷轧薄板出口量极少,与进口相比不成比例,其原因主要是我国冷轧薄板短缺,没有富余的产品供出口,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冷轧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不强。目前我国共有冷轧薄板生产企业16家,拥有冷轧薄板生产能力926万t/a,其中宽带钢冷连轧机8套,生产能力722万t/a;单(双)机架可逆式轧机18套,生产能力约204万t/a。一些规模小且原料不能自给的单机架可逆轧机生产能力受到限制,有的已处于停产状态。除此以外,尚有窄带钢冷轧机约100台,生产能力约160万t/a。我国目前冷轧薄板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生产规模小,数量不能满足需求;装备水平低,产品质量不高,高附加值品种少,产品规格不适应市场需求。冷轧薄板从用途划分主要是两部分,一部分是商品板,另一部分是为涂镀层板(镀锌板、镀锡板、涂层板、覆膜板等)生产提供原料的薄板。从近几年冷轧薄板消费情况来看,一方面随着我国汽车、家电、建筑、轻工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对冷轧产品需求呈快速增长的趋势,但另一方面,随着热连轧技术的发展,热轧薄板最小厚度规格已减小到1.0mm甚至0.8mm左右,对于表面质量、尺寸精度和机械性能等没有很高要求的普通薄板或普通涂层薄板用户,使用热轧薄板或热轧酸洗板替代传统冷轧薄板可降低成本,故冷轧薄板需求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减少趋势。综合两方面因素分析,预计2005年冷轧薄板的需求数量为4085万t左右。3.1镀锌薄板镀锌薄板主要用于建筑、轻工、家电、汽车、储运包装等,其消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商品镀锌板和供彩涂用基板。目前我国镀锌板生产厂家主要有武钢、宝钢、本钢、攀钢、大连、张家港和顺德镀锌板厂等共17条生产线。设计生产能力为249万t,其中热镀锌板生产能力为209万t,电镀锌板的生产能力为40万t。2001年我国生产镀锌板225万t,进口镀锌板218.37万t,出口9.63万t,表观消费量433.74万t,自给率51.9%左右,可见我国生产镀锌板供给严重不足,每年需大量进口镀锌板。国内镀锌板带不仅在数量上有缺口,而且从品种来看,目前汽车、家电用的高质量的镀锌板更是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据有关资料介绍,高强度IF镀锌板(电镀或热镀)集高强度、高耐蚀和良好的深冲性能于一体,成为轿车用板的发展趋势。轿车用热镀锌板深冲性能要求DQ级以上占总用量的94.9%;镀锌板表面要求光整锌花(无锌花)占总用量的90.7%,小锌花占2.7%,普通锌花占6.6%,仅此两项性能要求而言,国内现有热镀锌机组均达不到上述要求。我国镀锌板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生产能力不足,品种不全,现有镀锌板卷产品设计厚度规格为0.253.0mm,实际生产中厚度小于0.5mm和大于2.0mm的产量很低,尤其是厚度大于3mm镀锌板卷国内目前还不能生产;原料自给率低。根据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历年消费量以及各消费领域消费构成情况,预计2005年镀锌需求量为575万t。3.2镀锡薄板镀锡板主要用于轻工、化工、食品等行业作为包装材料。目前我国镀锡板生产厂家主要有武钢、宝钢等及数家合资企业共10条生产线,生产能力约有167万t。2001年生产镀锡板115.7万t,进口30.97万t,出口14.22万t,表观消费量132.45万t,生产供需基本平衡。我国镀锡板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镀锡原板需大量进口,质量与国外先进水平比有较大差距;一些现有镀锡设备尚需进一步配套完善;镀锡板品种规格单一,质量不稳定。综合分析认为,我国未来镀锡板消费量不会增长太快,不可能达到前几年的增长率,估计维持现状,或略有增长,预计到2005年消费量达到140万t左右。3.3彩涂薄板近几年来,我国彩涂钢板生产发展十分迅速,目前我国已建38条彩涂板生产线,总设计产能为245.4万t。拟建及在建的彩涂板生产项目共有23项,总设计产能为317万t,2003年将新增179万t的产能,达到424.4万t。到2005年,我国将建成64条彩涂板生产线,总设计产能达到562.4万t。然而,目前中国高档次、高科技含量的彩涂钢板缺口很大,远远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所以对于国产彩涂钢板来说,开发彩涂钢板的品种和新品,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提高附加值是面临的一项亟待研究和攻关的课题。在国外,具有多种用途功能的彩涂钢板也正在研发之中。如澳大利亚BHP公司现在正在开发的几种有特殊功能的彩涂钢板,如:防静电彩钢板、抗菌彩钢板、CRP彩钢板等。这些高科技含量的高档次彩涂钢板使用期在15年内,不会产生因锈蚀而导致穿孔现象;10年内不会产生明显的起皮、粉化褪色现象;5年内彩涂层还不会因灰尘粘附而导致色差现象。据业内人士分析预测,这类高档次、多功能和特殊用途的彩涂钢板在中国的潜在市场很大,很有发展前景。但在我国还没有开发,几乎是空白,外商正下功夫占领中国这一彩涂钢板领域市场。我国彩涂板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品质量不稳定、尺寸精度较差、涂层附着力不足;不能批量提供高档建筑和家电等用彩涂板;价格高于进口产品,售后服务较差。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实力的增强,彩涂板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趋势,预计到2005年需求量将达到600万t以上。建筑行业仍将是彩涂板的主要用户,占80%以上;轻工行业的消费量将会明显增长;家电业的消费量也将增加,但主要使用的仍然是覆膜板。3.4不锈钢薄板我国目前生产不锈钢热轧板卷的企业只有太钢1家,生产冷轧不锈钢板卷的企业主要有太钢、宁波宝新不锈钢公司、江苏张家港浦项不锈钢公司3家,预计到今年底生产能力可达88万t。2001年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不锈钢消费国,已占世界不锈钢消费总量的10%,进口量占世界出口量的15%。过去3年里中国不锈钢产量增加3倍,2001年已达到65.8万t,其中生产不锈钢薄板46.8万t,此外进口不锈钢薄板160.85万t,出口不锈钢板3.42万t,表观消费量204.23万t,自给率22.9%。我国不锈钢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品钢种单一,品种规格不全,产品质量差,且数量满足不了需求;工艺技术、装备水平落后;不锈钢冶炼、热轧能力严重不足;能耗高,金属收得率低,生产成本高,产品竞争力差;由于我国不锈钢生产大都不具备规模冶炼、连铸和热轧的能力,导致供冷轧的坯料严重短缺,从而导致不锈钢热轧薄板(3mm以下)进口数量增多。进口材中直接用于国内消费量最大的仍然是冷轧不锈钢板带,这是不锈钢最终制成品的产品结构及用途所决定的。在进口的冷轧板带中,厚度在0.51mm之间的量占57%,小于0.5mm的占16%,因此表明,冷轧板中从进口和国内生产消费来看,1mm以下的厚度都是我们极缺的。据统计,世界不锈钢在钢产量中的比重为3%,而我国只有0.55%,按人均消费,世界为3.7kg/人,而我国仅有2.3kg/人,预计2005年我国的不锈钢消费将超过400万t,其中不锈钢薄板消费量约350万t。3.5硅钢片硅钢片分为无取向硅钢和取向硅钢两类材料。从生产工艺分为热轧硅钢片和冷轧硅钢片。热轧硅钢片是用叠轧薄板轧机生产,工艺落后,劳动强度大,成材率低,产品质量差,而且污染十分严重;冷轧硅钢片一般用多辊冷轧机生产。我国目前生产硅钢片的企业有14家,其中生产热轧硅钢片的有11家,生产冷轧硅钢片的有3家;武钢、太钢和宝钢。2001年生产硅钢片共计168.26万t,其中热轧硅钢片81.58万t,冷轧硅钢片86.68万t,进口85.11万t,出口3.5万t,表观消费量249.87万t。我国是电工钢消费大国,随着机电行业及家用电器的发展,硅钢片的需求不断增长,国产硅钢片远远不能满足国内用户需求,仍需大量进口,年进口量占消费总量的近三分之一,且仍呈增长态势。我国硅钢片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国产冷轧硅钢产量低,不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国产冷轧硅钢片质量不高,不能满足国内大型变压器厂供货要求;产品规格不全,一些高质量冷轧硅钢片目前尚不能生产,目前我国大量生产的是国外已逐渐淘汰的0.35mm厚度规格的普通冷轧取向硅钢片。根据目前电力工业发展情况,预计2005年冷轧硅钢片需求量为220万t左右。4专用中厚板的产需状况专用中厚板主要品种为造船板、海洋平台板、管线板、锅炉板、压力容器板、桥梁板、汽车大梁板、耐候板和高强度结构板等。2001年,专用中厚板生产量为327万t,进口46万t,专用板消费量为373万t。预计2005年专用中厚板需求量为650万t而现有专用板生产能力约500万t,供需差距较大。4.1造船板我国造船业发展迅速,1995年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造船国家。2000年全国造船舶吨位为500万吨位,需船板约190万t。而目前全国船板生产能力约130万t,缺口量为60万t。国内大量生产一般强度的A、B级船板,少量生产D、E级,至于高强度级船板(32kg、36kg级)只有少数厂家能生产,40kg级的还不能生产。而船板需求中的30%是高强度级(AH32-EH36)船板。国产船板宽度大多2250mm,而大吨位船舶建造需用30004000mm宽的船板。4.2桥梁钢板目前,长江上已架设了10座铁路和公路大桥,到2005年将达20座。黄河上铁路、公路桥规划拟建桥梁也相当多。这些大桥的建设必将消耗大量桥板。同时因桥梁跨度加大,对桥梁钢板的需求不断提高。从公路桥梁建设来看,较多采用2400mm板宽的桥梁板桥面倍尺设计(少数采用30003800mm),板厚1012mm(最厚达25mm),板长12m以上。其它梁与构件使用不同宽板拼焊而成。从高速铁路建设来看,也需要架设大量钢桥,对桥板的冲击韧性要求很高。5冷镦钢与钢帘线的产需状况我国是线材生产大国,但高线比仅约50%,因此高技术、高质量、高附加值的线材仍然供不应求。5.1冷镦钢线材冷镦钢线材国内供不应求,目前国内约需150万t,现国内仅能生产30万t,缺口120万t。5.2钢帘线这种产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