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和亚洲的电影风格.doc_第1页
欧洲和亚洲的电影风格.doc_第2页
欧洲和亚洲的电影风格.doc_第3页
欧洲和亚洲的电影风格.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数码时代下的艺术思考高晓松访谈录文/江晓白图/向小琴 1969年生于北京高级知识分子家庭。 1988年考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雷达专业本科。 1991年从清华大学退学进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研究生预备班学习电影。 1994年出版校园民谣I,以同桌的你获当年度几乎所有流行音乐奖之最佳金曲,最佳作词,最佳作曲。 1995年以恋恋风尘,蕾等歌曲获得当年各种金曲词曲奖。 1996年出版个人作品集青春无悔。 1997、1998年完成小说写在墙上的脸、剧本那时花开等许多文字。 1999年拍摄处女作那时花开 2000年3月底出版小说写在墙上的脸。 2001年4月17日出任新浪网文化事业战略顾问。 2002再版个人作品集青春无悔,拍摄影片我心飞翔获得法国里昂亚洲文化电影节 “新亚洲电影”单元的最高奖走过同桌的你那少年轻狂的年龄,又走过青春无悔告别年轻的怀旧岁月,坐在我们面前侃侃而谈的高晓松尽管还流露着当年的一些叛逆,和骨子里的那份文化优越感,却也已经在岁月中积淀出成熟的风格气质。采访高晓松的过程令我们感觉轻松自然。如果说高晓松的词曲带给大家的是一种感悟生活的情怀,他的言谈倒更像是笑看人生的调侃,带着自信和诙谐,以及文化人对事物特有的思考。作为一个现代音乐和电影制作人,高晓松深知电脑技术对艺术产生的影响,在编曲、剪辑等方面,电脑及软件已经被普遍应用到他的工作中。我们还了解到,苹果电脑已经逐渐成为中国影视音乐界的普遍配置,这不能不让我们这些苹果的拥趸感到欣慰。表现主义风格电影更多的人知道高晓松是由于他的音乐,而其实他在大学里真正学的却是导演,刚出道时亦是以拍广告片、短片谋生。近几年,在音乐上功成名就的高晓松捡起了老本行,以一部由他本人自编自导,周讯,夏雨,朴树,田震主演的故事片那时花开拉开了自己导演生涯的帷幕,这部影片曾被媒体誉为“中国最美丽的城市电影、最新锐的探索电影”的称号却被雪藏三年后才在公众面前亮相。他导演的第二部电影作品,由李小璐和陈道明主演的我心飞翔成功的以一种超现实的唯美风格赢得了法国里昂亚洲文化电影节的 “新亚洲电影”单元最高奖。高晓松的电影如他的音乐一般散发出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也没有清晰明了的故事,而是以节奏和气氛的渲染唯美化的表达出影片的内涵。有人很直接的用一个“飘”字来概括他的电影风格,而高晓松自己亦专业的将其划归为表现主义风格。说到自己的电影风格在国内外的不同反响,高晓松认为自己的电影在目前阶段更适应欧洲市场,他谈道:“从马路天使到第五代第六代,中国都是以现实主义风格电影作为主流电影,表现主义风格电影算实验电影。欧洲正好相反,是以表现主义风格作为主流电影,现实主义风格是非主流电影。比如50年代形成了一个现实主义电影的风潮,欧洲就需要新给它起一个流派名,最后叫新现实主义电影”。“我的电影在中国算比较另类的。在中国觉得我电影好的人,是觉得风格好,觉得很新奇,而当我在欧洲放映这个电影时,观众的表现是哭,看懂了。风格对他们没有读解障碍,不会觉得风格很新奇,越过了读解风格的阶段,他们看到更多的是内容。在中国看我电影,很多人也非常喜欢,但是没有哭,因为还没有完全看到内容中去”。对于如何形成自己的这种风格,高晓松认为一方面与在大学时候学“欧洲电影出身”有关,另一方面“每个人的风格都是与生俱来的”,而自己把握电影的感觉更倾向于表现主义风格。 各国对艺术的理解不同对于中西电影风格的差异,高晓松认为是各国人对艺术的理解不同造成的。“欧洲人更多的认为艺术是贵族的事,是伯爵夫人的传统,把艺术当作一个独立的事情去作。美国是平民社会,一切为人民服务,所以美国电影也完全是“一切为人民服务”的电影。中国目前的概念还比较模糊,但今后可能会彻底分成两种,因为中国跟欧洲和美国毕竟还是不一样,中国的艺术传统是贵族艺术传统,除了元朝的时候,自古以来的艺术没有贫民作的,作艺术的最小的官也是一个太守,比如宰相写的诗,皇帝写的诗词,始终都是这种传统。而美国是彻底从开始就是贫民作艺术,所以中国想像美国那样作到真正为人民的艺术是比较难的。因为中国艺术家骨子里还是有士大夫那种优越感,这种优越感导致了最终还是要把艺术独立出来做,但是中国今后经济发展以后,贫民的力量会巨大,所以可能会分成一部分人作纯艺术的东西,另一部分人是专为 “人民服务”,像美国电影业,不叫艺术,叫娱乐吧。像香港一样,香港的娱乐就做得很彻底。”电子科技给了更多人搞艺术的机会如果说谈论艺术对于高晓松“没有任何理解障碍”,而对于电子科技他也依然阐发出一番独到的见解。他认为“电子科技给了更多的人搞艺术的机会,因为社会的进步,最后将变成搞艺术的人越来越多。”他打比方说:“现在这个社会搞艺术的远比2000年前多一百万倍,2000年前可能只就3个人搞艺术,现在在中国就有300万人搞艺术。随着社会越来越进步,为人提供生活资料的人越来越少,可能再过500年,全中国1000个人操纵机器就够吃够喝了,剩下的人可能就全搞艺术了。过去科学家才用电脑,现在人人都用电脑,以后艺术家就做些探索性的工作,剩下的事人人都能干。电脑就像汽车一样,解放了人太多太多。科技的发展越来越解放人的思想,人的四肢可以少了很多事。也许未来的人类就只剩下三个器官,一个硕大的头用来思考,一个手指用来敲击最简单实现各种操作的按钮和一个生殖器。”电脑的普及使创意和灵感变为关键对于电脑普及的今天,高晓松从自己作为一个艺术人的视角阐释了电脑对于艺术的影响。他指出过去搞艺术需要先花很长一段时间学习如何将想法变为现实的技艺,现在用电脑可以很快的实现这个过程,所以既给艺术创作者更多的思考时间,也给艺术爱好者更多的涉足艺术的空间,甚至从小孩开始,就已经有培养其艺术技艺方面的软件,“以后人人都可以拍电影,每个人都可以做音乐,那么真正成为家的就在于拼他的创意,以及经验和调动资源的能力。当真正实现全民搞艺术的氛围以后,称为“家”的人的水平就会高很多,因为从概率角度讲,100个人搞艺术就没有100万个人搞艺术出来的那个“家”要好,如果大家都搞艺术,就会出现大师。电脑科技给了人类巨大的空间,你几乎可以完全用来思考。过去你思考一件事,需要漫长的时间把这个思考实证,而现在用电脑很快就可以实现,当这个过程缩短以后,灵感和创意就成为作艺术的关键。” 高晓松进一步从自己熟悉的音乐的角度进行了阐释:“我的音乐也可以都拿电脑做,除了极少数乐器是电脑还做不到的,比如吉他和钢琴,但可能有一天也会代替。电脑实现的音色已经不是问题,现在采样的音色和打出来的没有什么区别,而且采样的也都是大师打的,它不像Midi,Midi当年是音色太难听了,今天的科技已经不是Midi的时代了,而且比如它是不是模拟的,音色是不是温暖,电脑基本做到的差不多,我觉得主要还是你的创意和风格。我自己写的歌也可以都用电脑作,但电脑作还原出来的是那种木乐器的音色,只不过木乐器更注重在演奏,而不注重在气势,如果更注重演奏还是演奏家更重要一点,如果注重气氛,就像电子乐,比如传统摇滚乐特别重视吉他,贝斯,尤其是主音吉他的表现力和色彩,它的现场表现力是最好的,还是没法拿电脑做。但是电脑能代替很多唱片工业的工序,至于真正到现场演出了,那它还是有很多问题,因为演出有表演性在里面,就算你的音色做的一样,但是没有一个人甩着头在那表演也不行。”使用苹果的人代表着专业在音乐创作上,高晓松坦言自己作词曲还是习惯用传统的方式,而当他做制作人时则会用到电子技术。不过从制作人的意义上讲,他更关注的是电子技术已经发展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因为制作人主要是指挥一个专业音乐创作团队进行专辑制作。一般情况当他听到一张先进的唱片中可以用电子技术模拟出一种他需要的声音时,他会在制作过程中要求他的手下用专门的软件进行实现。而谈到他手下使用的专门软件,高晓松告诉我们了一个令人兴奋的业内实情,“我的手下使用苹果电脑进行电子音乐制作的人很多,使用苹果的人代表着专业,他们认为用PC的就不对了,这已经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