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语在英语学习中的迁移作用.doc_第1页
母语在英语学习中的迁移作用.doc_第2页
母语在英语学习中的迁移作用.doc_第3页
母语在英语学习中的迁移作用.doc_第4页
母语在英语学习中的迁移作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母语在英语学习中的迁移作用心理学家把“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广义地定义为迁移。凡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都叫正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抑制作用,都称负迁移。中国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常常受到母语(汉语)的影响,这种影响的过程被称作“语言迁移”。母语对二语习得(包括外语学习在内)的影响,是心理语言学及二语习得研究探讨的重要问题之一。对此,各种理论提出的假设不同,看法不一。行为主义理论认为语言是一种人类行为,而不是一种思维现象,错误是第一语言习惯干扰外语习得的结果。“对比分析”假设认为,外语学习的心理过程与儿童母语习得不同,儿童母语习得不受任何其他语言干扰,而外语学习者在学外语之前,已经养成了一套母语习惯,这些习惯对外语学习有很大的影响,当外语和母语有相同的语言成分时会产生正迁移,反之,则出现负迁移,出现语言错误。以后的研究发现,语言错误并不都出现在两种语言的差异之处,恰是在母语和目的语结构相似之处更容易出现习得困难,有些语言错误为发展性偏误,是语言过程中的必然现象,与自然习得顺序相关,并非都是母语干扰的结果。基于上述情况,笔者认为在教学中要正确看待母语的迁移,根据具体教学内容、教学对象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克服负迁移,充分利用母语正迁移。1 正确看待母语对英语学习的负迁移,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促进英语学习母语对英语学习的负迁移指学习者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受到母语表达方式以及语用知识的影响,但是这种表达方式或语用知识不同于英语中已经存在的语用知识,从而对新的英语语用知识的获得或应用产生阻碍作用。负迁移在英语学习者的初学阶段尤为明显。由于初学者缺乏足够的英语知识,在用英语的表达过程中往往更多地依赖母语知识。母语对学习的负迁移主要表现在语音、词汇、句法及文化四个方面。笔者就这四个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对比,希望能引起英语学习者的注意,对其学习有所帮助。1.1语音负迁移研究表明学习者的第一语言对另一语言的发音系统有着很大的影响。专家发现,第一语言到第二语言的转变最主要的麻烦出现在语音上,也就是说母语的语音对英语的语音学习有着很大的阻碍作用。另外,汉语和英语属于两个不同的语系,所使用的发音器官和发音部位不尽相同。其重音、节奏和语调的特点也存在着许多差异。有些发音相似,有些发音差别很大。有些音汉语中有而英语中无,有些音汉语中无而英语中有。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语音时常犯的错误有:长短音不分,双元音读不到位,没有口形的变化,清浊音不分,有吞音加音的现象,甚至用汉语标注英语发音等。因此,在初学习语音时一定要多模仿,注意发音。不要用汉语中的某个音去代替英语发音,一旦发现错误要及时纠正。这样才能学到纯正的英语。1.2词汇负迁移汉语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词汇负迁移主要表现在词汇误用和混用上。学生在学习英语词汇时受汉语影响,习惯在英汉词汇间建立对应关系,而英汉词汇完全对应是很少的。如:英语中表示“一些”可用many、much,表示“拿”可用bring、 take、fetch、carry,表示“在里”既可用in也可用at、on,表示“一”的概念时可用a、an、one等,而这些词的用法是有区别的。有些汉语词汇在英语中的顺序是相反的。如“东北”英语中译作“northeast”。另外,汉语依字为基本成分,由更多的字组成词,而英语以词(word)为基本成分,再由词构成词组或短语。如:有些学生常把“小偷”译作small thief,把“大人”译作big people,把水牛译作water bull等。英语名词分可数、不可数,有单复数之分,代词分主格、宾格、所有格还有数的变化,动词有各种时态的变化等等。这些都是英语学习的难点。因此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要多进行对比,在比较中总结出一些规律,从而促进英语学习。1.3句法负迁移汉语和英语在语法结构上存在较多差异。汉语中的语法关系通常由词序表示主要通过意义达成连贯。汉语陈述句和疑问句的语序基本相同,不使用连贯词,也没有动词的时态和语态变化,定语的位置通常在被修饰词之前,而英语句子则是通过各种衔接手段达成连贯。因而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有许多汉语式的不得体的英语表达。如:“you already eat lunch?”“he ask me go where?”“yesterday my mother very kindly to my one friend .”“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等等。要使学生克服在英语句法学习中的干扰,笔者认为,教师应要求学生背诵时态、语态变化和有代表性的典型句子等,在英语学习中一定量的背诵是必要的。在教学中讲解、分析句子成分及语法、句法结构,调整学生的定势思维,区分英汉句法的不同,反复做一定量的句型练习,转换练习和翻译练习,从而克服干扰因素。“1.4文化负迁移英汉两种文化的差异也是干扰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有些学生由于不了解说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往往套用汉语的表达方式,不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如:当回答“your dress is very beautiful” 时,中国学生常会用“no, its just so-so.”,只因中国人以谦虚为美德, 岂不知说英语国家的人喜欢别人的赏识和认可, 对别人的赞美应回答“thank you.”中国人见面常问“吃了吗?”“上班去?”“忙着呢?”“回来了?”等, 而英语国家的人常以谈论天气来打招呼。如:“its fine day today, isntit ?”“its terrible weather today.”等。再如,汉语习惯以个人职务、头衔或职业加上姓氏来称呼一个人,而英语中除doctor, professor, captain等少数词可以这样用以外,通常使用mr, mrs, miss, ms加姓氏。所以中国学生甚至有些老师称“李老师”“王校长”为“teacher li”“headmaster li”均为中国式英语,是错误的。另外,学生在电话用语和服务用语中也常出错,在一些含有西方文化背景的短语及句子的翻译上文化负迁移作用也很明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注重语言知识技能的讲解,还应让学生了解说英语国家的一些文化,风土人情等。2 在日常的英语学习和教学中,不能完全排斥母语,应恰当地使用母语,充分发挥母语的正迁移作用尽管母语在英语语音、词汇、句法和文化等方面有着很大的负迁移作用,但在日常的英语学习和教学中,不能完全排斥母语。不仅如此还应恰当地、适时地使用母语,充分发挥母语的正迁移作用。语言是思想的外衣,语言与思维不可分离,中国学生学习英语,尤其在学习的初级阶段,大多是用母语进行思维的用大量的母语词汇去帮助非英语词汇,把母语当作了学习英语的“桥梁”。杜诗春先生(1985:246)的看法很有道理:二语习得和外语学习不是零起步,而是以母语为起点。母语知识是外语学习的有利因素,从一方面看,母语提供了一个必要的前提。试想,如果没有母语的正迁移作用,中学生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达到能读懂、听懂相当难度的语篇吗?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针对学生的具体学习程度,因材施教,选用全英或双语教学,充分发挥母语的“桥梁”作用。笔者是在一个幼儿师范学校执教,学生的英语水平较差,虽然现在全英教学很“时尚”,但笔者还是采用了双语并用教学。简单的日常用语、课堂用语用英语说,讲解语法、课文时采用汉英结合,因为若用全英教学,学生根本听不懂,也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当然,母语除了帮助理解思维之外,对英语学习的正迁移作用还有很多,如:当英语中的词汇与汉语对应时,就易记;当英语中句子成分与汉语一致时不容易犯错;英语中陈述句语序与汉语一致等等。综上所述,在英语学习和教学过程中,要正确看待母语的迁移作用。既不主观地排斥负迁移,过分强调语言的差异使学生在学习英语时产生心理压力、紧张和焦虑的情绪;也不过多“借用”母语,用母语进行思维,而出现“汉语式英语”。要对英汉两种不同语言系统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对比分析,使学习者牢固掌握,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克服语言负迁移。合理利用母语的知识和经验,使语言正迁移发挥作用,使学习和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参考文献:1ellis,r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2郭铭华论母语在外语课上的作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3贾冠杰外语教育心理学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