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县陈集镇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 12 桃花源记导学案(无答案) 北师大版.doc_第1页
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县陈集镇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 12 桃花源记导学案(无答案) 北师大版.doc_第2页
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县陈集镇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 12 桃花源记导学案(无答案) 北师大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桃花源记教师寄语:不要学花儿把春天等待,要学燕儿把春天衔来。【学习目标】 1、理清课文思路,掌握课文内容2、背诵课文,领悟文章优美、简洁、精炼的语言特色3、体会作者对“世外桃源”的理想社会的描述,认识其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和追求。【预习导航】(一)、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握好朗读节奏。缤纷( ) 豁然开朗( ) 平旷( ) 俨然( )阡陌( ) 怡然自乐( ) 诣( ) 垂髫( )(二)、学生再读课文,完成下列练习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1)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 (2)率妻子( )邑人来此绝境( )。(3)不足( )为外人道也。(4)乃不知有汉,无论( )魏晋。2、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积累以下字词的含义。(1)通假字:便要回家:(2)一词多义: 捕鱼为业 便舍船 处处志之为 舍 志 不足为外人道也 屋舍俨然 寻向所志寻向所志 渔人甚异之 遂与外人间隔寻 之 闻之 遂寻病终 处处志之 遂迷3、翻译句子:a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b具答之,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 c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d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e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f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4、读课文完成下面题目。(1)桃花源记的作者是 (朝代)著名诗人。(2)从文中理出“渔人”的行踪,在空格处填入短语。发现桃花源( )( )(3)第二段中表现桃花源优美环境的句子是( , , ;)(4)表现村人热情好客的句子是( )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是 ( )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 )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是( )(三)根据“自学导题”,理解课文内容。1、渔人是怎么发现桃花源的?2、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3、渔人是如何进入桃花源的?4、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源的生活环境的?5、桃花源中的人是如何对待这位不速之客的? 6、桃花源人为什么来到桃花源村?哪些语句写出了桃花源人与世隔绝的久远?7、陶渊明把桃花源写得这么美,这地方存在不存在?为什么?8、作者为什么要虚构这样一个世外桃源呢?【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认定目标。学生齐读目标。二、感知文本,我会读。1、展示及交流预习导学内容。2、朗读展示。小组展示朗读成果。 全班齐读。 3、疏通文意 要求: 小组内合作疏通文意;把预习中不会的进行讨论交流,教师适时解疑点拨。4、问题探究(1)、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每段写了什么内容?读后完成下题:第一部分(第1节):写 。 第二部分(第23节):写 。 第三部分(第45节)写 。(3)研读第三部分,突破难点。渔人既然“处处志之”,但“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是否矛盾?作者这样写用意何在? 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最后一节写刘子骥是否多余? 九年级语文桃花源记导学案(第二课时)教师寄语:不要学花儿把春天等待,要学燕儿把春天衔来。【学习目标】 1、背诵课文,领悟文章优美、简洁、精炼的语言特色2、体会作者对“世外桃源”的理想社会的描述,认识其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和追求。三、走进文本,我品析。(一)想像桃源之“美”。 桃花源风景真是美不胜收,你头脑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请选一个景点,用“这里的 美,你看”的句式给大家描绘一番。 这里的土地美,你看, 这里的屋舍美,你看, 教师小结:听着大家的描绘,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桃源是美丽的,它美在环境幽雅,美在风景秀丽,美在资源丰富,美在静谧祥和。 (二)理解桃源之“乐”。 桃花源是美丽的,也是充满欢乐的,文中哪些人能感受到桃花源的“乐”? 学生小结:(三)评读桃源之“奇”。 桃花源的美丽欢乐令人神往,桃花源的离奇神秘更是引人入胜。那么,桃源“奇”在何处呢?请你以“ 奇,那是因为 ”的句式阐述一下自己的认识,要尽量用原文的句子回答。学生讨论,交流。 (四)练习反馈:朗读并背诵课文(五)学习了本文,你还有哪些疑问?质疑、交流。四、走出文本,我运用。生活在东晋时期的陶渊明描绘了这样的美好境界,却是并不存在的,那么,生活在现在的我们,已经拥有了幸福美好的今天,一定对明天有着更为美好的憧憬。你希望自己生活的未来社会是什么样的呢?请用美丽的语言加以描绘。五、达标测评。(一)1桃花源记作者 , (朝代)著名诗人。2文中描写桃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体现祥和安乐的社会环境的句子是 。3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字渔人甚异之 ( )具答之( ) 复前行,欲穷其林( ) 欣然规往( ) 诣太守 ( )未果,寻病终( )(二)阅读语段,答文后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缘: 俨然: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语句。渔人甚异之: 林尽水源: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指出这段文字中的三个成语1 2 3 4末句中“黄发垂髫”用的修辞方法是( )a 比喻b 夸张c 借代d 对比 5第段中,作者从哪几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了描写? 6这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