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麒麟镇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麒麟镇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麒麟镇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麒麟镇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麒麟镇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2016学年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麒麟镇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b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尺面c误差是由于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而引起的d某人的拇指长度约为50mm2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图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abcd3以下几个实验现象中,能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实验现象是()a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走一些以后,铃声明显减小b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c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d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内,然后放入水里,人们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4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和发展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如城区汽车禁鸣、主干道路面铺设沥青、住宅区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等这些措施的共同点是()a绿化居住环境b减弱热岛效应c减少噪声污染d减少大气污染5下列关于声和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和光传播都需要介质b声传播需要介质,光传播不需要介质c光速和声速一样大d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m/s6我国民间有句谚语:“水缸穿裙子,天就要下雨、”其中,“水缸穿裙子”是指盛水的水缸外表面出现了一层密密麻麻的小水珠、小水珠是由()a水缸中的水蒸发形成的b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c水缸中的水汽化形成的d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7利用火箭把催化剂播放到云中实现了人工降雨,催化剂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了小冰粒,小冰粒在下降过程中变成了雨滴,水蒸气变成冰粒,冰粒变成雨滴的物态变化过程分别属于()a凝华、熔化b升华、熔化c凝华、液化d升华、液化8下列现象中,属于光折射现象的是()a平静的河面能清楚地映出岸上的景物b潜水艇中的潜望镜c汽车司机所用的观后镜d从岸边看游泳池内水的深度变浅9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和蜡烛放在光具座上,位置如图所示则在光屏上()a成倒立放大的实像b成倒立缩小的实像c光屏上不会得到像d像距大于10cm小于20cm10冬天,常看到室外的自来水管包了一层保温材料,是为了防止水管冻裂,水管被冻裂的主要原因是()a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密度变大b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质量变大c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d水管本身耐寒冷程度不够而破裂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3分)11小明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如图所示,他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物体的长度是121997年5月12日,我国成功地发射了一颗“东方红”三号通信卫星,现已定点在赤道上空此卫星相对于地球来说是的,相对于太阳来说是的13有一种新型声纹锁,只要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就能把锁打开,如果换了其它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这种声纹锁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14多媒体教室中的投影银幕是用粗糙的白布做成的,如图所示,其优点在于:一是利用使教室里各座位上的同学都能看到画面;二是白布能反射颜色的光,使同学们能看到色彩正常的画面15右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面层中的水不断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成小水滴或成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云中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了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就形成了雨(填物态变化的名称)16水具有反常膨胀的特性如图所示为水的密度在010范围内随温度变化的曲线根据图象可知,温度等于时,水的密度最大;在04范围内,水具有(填“热胀冷缩”或“热缩冷胀”)的性质17地球上的物体被宇航员带到太空后,质量变化(填写“会”或“不会”)三、作图与实验(18题4分,19题8分,20题10分,共22分)18一束光从水中斜射到水中和空气的界面时,同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请作出反射光和折射光的大致方向19某组同学在研究小车沿斜面运动时的速度变化,实验装置如下左图所示,把小车放在斜面的顶端(1)实验时把金属片放在斜面的底端,用测出斜面的长s1=0.90m,又用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达底端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6s,那么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1=m/s(2)把金属片移到斜面的中点,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到中点处的时间t2=4s,那么小车在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m/s(保留两位小数)(3)斜面的作用是(4)金属片的作用是(5)在测量过程中,发现小车下滑时间较难测出,可采用的措施是20小明用天平、量筒和水(水=1.0g/cm3)等器材测干燥软木塞(具有吸水性)的密度时,进行了下列操作:用调好的天平测出软木塞的质量m1;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中,读出水面对应的示数v1;用细铁丝将软木塞浸没再装有水的量筒中,过段时间后,读出水面对应的示数v2;将软木塞从量筒中取出,直接用调好的天平测出其质量m2(1)指出小明操作中的不规范之处:(2)如表中是小明实验中没有填写完整的数据记录表格请根据图中天平和量筒的读数将表格中的数据填写完整物理量m1/gv1/cm3v2/cm3m2/g干燥软木塞的密度木/gcm3测量值6370(3)对具有吸水性物质的体积测量提出一种改进方法四、计算题(21题7分,22题8分,共15分)21某测量员站在两平行峭壁间某一位置鸣枪,经过1.005s第一次听到回声,又经过0.505s再次听到回声,则两峭壁间的距离为多少?(已知当时声速为340m/s)22有一铜球,体积为60cm2,质量为356g,问该球是实心的还是空心的?若是空心的,在其中空心部分注满铝,则该球的总质量为多少?(铝=2.7103kg/m3,铜=8.9103kg/m3)2015-2016学年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麒麟镇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b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尺面c误差是由于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而引起的d某人的拇指长度约为50mm【考点】刻度尺的使用;长度的估测;误差及其减小方法【分析】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使用前:做到三看,即零刻度、量程、最小刻度值使用时: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尺的刻面必须紧贴被测对象观察时视线与刻面垂直由此可以判定,a、b不符合题意,而d的估计是合理的,c的说法是错误的因为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即使遵守操作规则也会产生误差【解答】解:由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可知a、b不符合题意;c的说法是错误的因为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即使遵守操作规则也会产生误差故c符合题意;d的估计是合理的,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大纲要求正确使用刻度尺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了解误差产生的原因,有利于我们改进实验方法,减小误差2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图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abcd【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专题】图析法【分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和时间的图象就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由此可知a和b都是错误的;由题干中的图可知:甲和乙同时同向运动,相同的时间内,乙运动的路程长,乙的运动速度就大;我们可以在c和d的图象中,找出相同的时间,看谁运动的路程长,从而得出甲和乙的正确图象【解答】解:由题干中的图象可知:乙比甲运动的速度大a、图象表示,随着时间的增长,运动的路程是不变的,表示甲乙是静止的,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b、图象表示,随着时间的增长,运动的路程是不变的,表示甲乙是静止的,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c、在横轴上找一点,表示时间相等;做纵轴的平行线,可以发现甲的运动路程长,说明了甲运动快,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d、运用上面的方法,可以发现:在相同的时间内,乙的运动路程长,速度大,故d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图象的分析能力,尤其是路程与时间图象中物体速度的判断,这是一个难点,需要突破3以下几个实验现象中,能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实验现象是()a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走一些以后,铃声明显减小b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c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d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内,然后放入水里,人们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考点】声音的产生【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声音产生的原因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的音调是由物体的振动频率决定的【解答】解:a、放在玻璃钟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把玻璃钟罩内空气抽去一些后,钟声明显减弱,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不符合题意;b、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说明声音的音调和空气柱振动的频率有关不符合题意;c、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说明音叉发声是由音叉振动产生的,符合题意;d、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放入水中,人们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说明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4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和发展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如城区汽车禁鸣、主干道路面铺设沥青、住宅区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等这些措施的共同点是()a绿化居住环境b减弱热岛效应c减少噪声污染d减少大气污染【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专题】声现象【分析】噪声的减弱办法有三个: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逐个分析选择项的内容,找出它们的共同目的【解答】解:a、汽车的禁鸣与绿化居住环境没有关系故a错误b、城区汽车禁鸣、主干道路面铺设沥青、住宅区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这些措施与缓解“热岛效应”无关故b错误c、禁止汽车鸣笛;安装隔音板;铺设沥青路面都是减小噪声的办法故c正确d、城区汽车禁鸣、主干道路面铺设沥青、住宅区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这些措施与减少大气污染无关故d错误故选c【点评】噪声污染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四大污染之一,应该了解一些生活中减弱噪声的常识,并且知道在什么途径中减弱的噪声5下列关于声和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和光传播都需要介质b声传播需要介质,光传播不需要介质c光速和声速一样大d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m/s【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专题】声现象;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传播最慢(2)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真空中光速最大,是3.0108m/s,在空气中比这个速度略小,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这个速度的,在玻璃中是这个速度的【解答】解:(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b正确(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也不同,声音和光在同种介质中传播速度也不同光在真空中光速最大,是3.0108m/s,在空气中比这个速度略小,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这个速度的,在玻璃中是这个速度的故c、d都错误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声、光传播的认识和了解,属于识记性内容,比较简单6我国民间有句谚语:“水缸穿裙子,天就要下雨、”其中,“水缸穿裙子”是指盛水的水缸外表面出现了一层密密麻麻的小水珠、小水珠是由()a水缸中的水蒸发形成的b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c水缸中的水汽化形成的d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分析】从水缸外表面小水珠的形成去入手分析即可得到答案【解答】解:a、水缸中的水蒸发会形成水蒸气跑到空气中,不会以液体的形式吸附在水钢壁上故a错误b、水缸外面的水珠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水缸液化而形成的故b正确c、水缸中的水汽化会形成水蒸气跑到空气中,不会以液体的形式吸附在水钢壁上故c错误d、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是固体冰,不会是液态的水故d错误故选b【点评】从水缸外壁上水珠来源去分析是此题的突破口7利用火箭把催化剂播放到云中实现了人工降雨,催化剂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了小冰粒,小冰粒在下降过程中变成了雨滴,水蒸气变成冰粒,冰粒变成雨滴的物态变化过程分别属于()a凝华、熔化b升华、熔化c凝华、液化d升华、液化【考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专题】应用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液化,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凝华【解答】解:水蒸气变成冰粒,是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属于凝华;冰粒变成雨滴,是从固态变成了液态,属于熔化故选a【点评】分析物态变化时,首先确定变化前后的状态,再根据定义确定物态变化名称8下列现象中,属于光折射现象的是()a平静的河面能清楚地映出岸上的景物b潜水艇中的潜望镜c汽车司机所用的观后镜d从岸边看游泳池内水的深度变浅【考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专题】应用题;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解答】解:a、平静的河面能清楚地映出岸上的景物,属于光的反射现象,b、潜水艇中的潜望镜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应用;c、汽车司机所用的观后镜属于光的反射的应用;d、从岸边看游泳池内水的深度变浅,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生活中光现象原理的判断,这是我们光现象中的重点,是中考时必考的一个知识点9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和蜡烛放在光具座上,位置如图所示则在光屏上()a成倒立放大的实像b成倒立缩小的实像c光屏上不会得到像d像距大于10cm小于20cm【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专题】应用题;实验题【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道当物距处于1倍和2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且像距大于2倍焦距掌握物距的概念,知道物距是从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解答】解:由图知,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是16cm,焦距为10cm,物体处于凸透镜的1倍和2倍焦距之间,所以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像距大于2倍焦距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要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的特点与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同时考查了物距的概念10冬天,常看到室外的自来水管包了一层保温材料,是为了防止水管冻裂,水管被冻裂的主要原因是()a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密度变大b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质量变大c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d水管本身耐寒冷程度不够而破裂【考点】密度与温度【专题】密度及其应用【分析】水在凝固时,质量是不变的,但由于冰的密度比水小,因此体积会变大,所以会把水管冻裂【解答】解:寒冷的冬天温度较低,此时水会由于发生凝固现象而结冰,凝固前后质量不变,而冰的密度比水小,所以结冰后体积会变大,因此能够把水管冻裂;故选c【点评】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知道凝固的现象,并且明白冰和水的密度不一样导致体积不一样,而质量是不变量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3分)11小明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如图所示,他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物体的长度是3.65cm【考点】刻度尺的使用【专题】应用题【分析】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起始端没从0开始,把6.00cm处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6.00cm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解答】解:图示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为1mm;末端刻度值为9.65cm,物体长度为9.65cm6.00cm=3.65cm;故答案为:1mm;3.65cm【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有两个:一是刻度尺的正确使用和读数;二刻度尺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121997年5月12日,我国成功地发射了一颗“东方红”三号通信卫星,现已定点在赤道上空此卫星相对于地球来说是静止的,相对于太阳来说是运动的【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分析】物理学中的运动指的是物体位置的变化,判定卫星这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就看其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改变由此入手来分析此题【解答】解:卫星已定点在赤道上空,相对于地球而言,位置不再变化,所以是静止的由于地球在绕着太阳旋转,所以,卫星也随着地球一起绕太阳旋转即卫星相对于太阳的位置不断变化,故其相对于太阳是运动的故答案为:静止;运动【点评】同一物体处于同一状态,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其运动状态也一般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13有一种新型声纹锁,只要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就能把锁打开,如果换了其它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这种声纹锁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音色【考点】音色【专题】声现象【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解答】解:不同人声音的音色不同,区别出谁在说话,是因为音色不同的原因,声纹锁主要是依据声音的音色来辨别主人的故答案为:音色【点评】此题主要考查音色,属于基础知识,比较简单14多媒体教室中的投影银幕是用粗糙的白布做成的,如图所示,其优点在于:一是利用光的漫反射使教室里各座位上的同学都能看到画面;二是白布能反射各种颜色的光,使同学们能看到色彩正常的画面【考点】漫反射;物体的颜色【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解答此题从以下知识点入手:光线照到粗糙不平的物体表面,物体表面发生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这种反射是漫反射白色物体能反射所有的色光【解答】解:投影屏幕使用粗糙的白布做成,表面粗糙的白幕布,表面因为粗糙,利用漫反射,能使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能进入各位同学的眼睛,使同学们都能看到屏幕上的像屏幕是白色的,白色能反射各种的色光,能使同学们看到多彩的画面故答案为:光的漫反射;各种【点评】多媒体教室里,我们能看到屏幕上的画面,这个过程应用了很多的物理知识,凸透镜成像规律、白色而粗糙的屏幕、光的直线传播等等,我们要敢于提出问题,正确回答问题此题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是一道好题15右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面层中的水不断汽化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云中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了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就形成了雨(填物态变化的名称)【考点】水的三态变化【专题】应用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根据物态变化的概念与特点分析答题,联系生活实际,提出节水措施;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解答】解: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为水蒸汽是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珠的变化是气态变为液体,是液化;水蒸气变成小冰晶是气态变为固态,是凝华故答案为:汽化;液化;凝华【点评】本题考查了物态变化,知道物态变化的概念、知道物态变化前后物质所处的状态,即可正确解题16水具有反常膨胀的特性如图所示为水的密度在010范围内随温度变化的曲线根据图象可知,温度等于4时,水的密度最大;在04范围内,水具有热缩冷胀(填“热胀冷缩”或“热缩冷胀”)的性质【考点】物质的物理特征【专题】压轴题;图析法【分析】在图象中找出密度最大的位置,看对应的温度是多少;根据图象找出04水密度的变化情况,得出结论【解答】解:有图象可知,在4时水的密度是最大的;在04范围内,温度升高时水的密度是逐渐变大的,体积就是逐渐变小的,所以是热缩冷胀故答案为:4;热缩冷胀【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图象的分析能力是一道重点题17地球上的物体被宇航员带到太空后,质量不会变化(填写“会”或“不会”)【考点】质量及其特性【专题】应用题;质量及其测量【分析】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质量是物体本身的属性,不随着形状、物态、位置的改变而改变【解答】解:地球上的物体被宇航员带到太空后,位置发生了改变,但物体的质量与位置没有关系,所以质量不会改变故答案为:不会【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质量是物体属性的理解,是一道基础题,比较简单三、作图与实验(18题4分,19题8分,20题10分,共22分)18一束光从水中斜射到水中和空气的界面时,同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请作出反射光和折射光的大致方向【考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作光的折射光路图【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分析】过入射点做出法线,然后利用光的反射规律和光的折射规律做出对应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解答】解:首先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的右侧,水面下做出对应的反射光线;然后根据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在法线的右侧,空气中做出对应的折射光线如图所示:【点评】做光路图时,要注意实线和虚线,光线要画箭头等细节,若告诉了入射角的大小,一定要标出反射角的大小19某组同学在研究小车沿斜面运动时的速度变化,实验装置如下左图所示,把小车放在斜面的顶端(1)实验时把金属片放在斜面的底端,用刻度尺测出斜面的长s1=0.90m,又用秒表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达底端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6s,那么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1=0.15m/s(2)把金属片移到斜面的中点,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到中点处的时间t2=4s,那么小车在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0.11m/s(保留两位小数)(3)斜面的作用是为了让小车获得动力自由滑下,做变速直线运动(4)金属片的作用是能够使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便于测量时间(5)在测量过程中,发现小车下滑时间较难测出,可采用的措施是使斜面的坡度再小(或缓)一些【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专题】测量型实验综合题【分析】(1)探究小车速度变化的实验原理是:速度公式v=;实验需要测量路程的刻度尺和测量时间的秒表,由图示求出小车全程的运动时间,然后由平均速度公式求出小车的平均速度(2)把金属片移到斜面的中点,小车经过的路程就是斜面长度的一半,已知时间,根据v=就可以计算出小车在上半段路程的速度(3)小车放在斜面上就可以自主的由静止变为运动,使斜面上的小车获得动力;(4)在斜面的同一位置放置金属片,小车就可以在同一位置停下来,使小车运动的路程相等(5)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所用的时间长些,所以斜面坡度要小一些【解答】解:(1)实验原理是:速度公式:v=,用刻度尺测量路程,用秒表测量时间;由秒表知,小车从开始端到终点的时间为6s,小车在全路程是全程的平均速度:v1=0.15m/s,(2)把金属片移到斜面的中点,小车从斜面顶端滑到中点处的时间t2=4s,路程s2=45cm=0.45m;小车在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0.11m/s(3)在该实验中,小车放在斜面上,松手后小车在重力的作用下就会由静止变为运动,设置斜面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小车获得恒定的动力,能够自由滑下,使小车做变速运动;(4)在斜面上放置一个金属片的目的就是让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来,便于测出小车行驶相同路程的时间(5)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保持斜面较小的坡度故答案为:(1)刻度尺;秒表;0.15;(2)0.11;(3)为了让小车获得动力自由滑下,做变速直线运动;(4)能够使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便于测量时间;(5)使斜面的坡度再小(或缓)一些【点评】本题考查了实验原理、实验器材、求平均速度、判断小车的运动性质等问题,由图示停表求出小车的运动时间是求小车平均速度的关键20小明用天平、量筒和水(水=1.0g/cm3)等器材测干燥软木塞(具有吸水性)的密度时,进行了下列操作:用调好的天平测出软木塞的质量m1;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中,读出水面对应的示数v1;用细铁丝将软木塞浸没再装有水的量筒中,过段时间后,读出水面对应的示数v2;将软木塞从量筒中取出,直接用调好的天平测出其质量m2(1)指出小明操作中的不规范之处:将潮湿的软木塞直接放到天平上称量(2)如表中是小明实验中没有填写完整的数据记录表格请根据图中天平和量筒的读数将表格中的数据填写完整物理量m1/gv1/cm3v2/cm3m2/g干燥软木塞的密度木/gcm3测量值6370(3)对具有吸水性物质的体积测量提出一种改进方法将吸水性物质放入水中,吸足水后,再放入装有水的量筒中测体积【考点】固体的密度测量实验【专题】实验题;压轴题【分析】这一题考查固体密度的测量,初中阶段要求较高,故考题灵活多样托盘天平在使用规则中提到“潮湿物品不能直接放入托盘秤量”;固体体积的测量多种多样:有的用压入法或悬重法、多的微小物体可直接放入量筒使上面为平面来测体积、吸水性的多用排油法或排沙法,若用排水法,需算吸水的体积等(本题就要考虑吸水体积)【解答】解:(1)用天平时,潮湿的物品和有腐蚀性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托盘上,应在两盘上放同样的白纸或同样的烧杯故答案为:将潮湿的软木塞直接放在天平上称量(2)量筒读数平视凹液面最低处,读400ml=400cm3天平读数为砝码质量加游码对应刻度值,所测吸水后软木塞的质量m2=10g+5g+1g=16g软木塞吸水的质量m吸=m2m1=16g6g=10g,被吸的水体积v吸=10cm3,吸水前软木塞体积v木=400cm3370cm3+10cm3=40cm3,干燥软木塞的密度=0.15g/cm3故答案为:400,16,0.15(3)软木塞放入水中后,因其具有吸水性,导致液面下降,所测体积偏小,为避免这一影响,测体积前应让软木塞吸足水故答案为:将吸水性物质放入水中,吸足水后,再放入装有水的量筒中测出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