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哲学底蕴下艺术品的精神特性——瞬间与永恒.doc_第1页
浅析哲学底蕴下艺术品的精神特性——瞬间与永恒.doc_第2页
浅析哲学底蕴下艺术品的精神特性——瞬间与永恒.doc_第3页
浅析哲学底蕴下艺术品的精神特性——瞬间与永恒.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析哲学底蕴下艺术品的精神特性瞬间与永恒彭晓希(浙江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摘要艺术哲学作为艺术理论研究的基础,思考与解决了艺术理论本身所不能思考的东西,是解读艺术和艺术品的思想保证。无论是西方艺术结晶还是中国传统艺术精华,其某种艺术特性在一定程度上都达到了高度的统一:瞬间与永恒正如“生”与“死”、“动”与“静”一样在艺术领域成为被关注的话题。艺术成就的体现与哲学观念有密切的内在联系,是艺术发展的精神基础与思维原则。哲学观念内蕴的审美观念,直接引导艺术的存在与进程。关键词艺术品;瞬间;永恒;无限性 中图分类号 J607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3-3653(2008)03-0000-00 收稿时间 2008-03-25作者简介彭晓希(1985),女,吉林市人,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07级油画研究方向研究生。哲学作为艺术发展的思想底蕴,是艺术发展本体在艺术进程中的思想脊梁和精神脉络。无论是西方艺术结晶还是中国传统艺术精华,其艺术成就的体现都与哲学观念有密切的内在联系,是艺术发展的精神基础与思维原则。哲学观念所内蕴的审美观念,直接引导了从古希腊艺术到现当代各艺术流派的存在与艺术潮流的形成。它思考了艺术理论本身所不能思考的东西,是解读艺术的思想保证。艺术创造总是要尽量拓展形式和形象的外延和内涵,乃至将“形”引向极至有形中寓无形,有限中见无限,瞬间即永恒,从而构成穿透时空、意蕴荡漾的艺术灵境1(p259)。优秀的艺术作品总会引导人从感性到理性;由表及里;由浅至深的思考到人类生存的时空和人们生活的经历;亦会使人感到万物在瞬间里迸发的微妙;甚至想到远古人类缔造的文明留给我们的伟大的艺术结晶,以至触碰到人类的心灵深处。一、西方艺术形式内蕴的哲学思想造型艺术作为一种视觉艺术,都是空间的静态艺术,譬如绘画、雕塑和摄影,从本质上讲是不适合于表现事物的运动和过程的。但是,客观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处于时间和空间之中的,根本不存在绝对静止的事物。因此,造型艺术要表现客观现实生活,就必须找到恰当的表现方式,在动和静的交叉点上,抓住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某一瞬间形象将它用物质材料和艺术语言固定下来2(p319),这就需要艺术家对时间瞬间性的摄取,而往往艺术大师总是善于把握和择取最富有意义的瞬间。摄影师在面对苏梅尔雪山上遇到雪崩的恋人面对生死绝别时,拍摄下来的不是他们倒在大雪里奄奄一息的神情,而是摄取了那个男孩举着那个女孩的红棉袄站在风雪中摇曳的一幕。照片上强烈的色彩对比,男孩在风雪中的昭示,不由的让人联想到他是为了更快的获取搜救人员的目光,从而显示出爱情的神圣与生命的昭示。莱辛曾提出,造型艺术要追寻“暗示性的顷刻”,并要避免“描绘激情顶点的顷刻”,因为“到了顶点就到了止境,眼睛就不能朝更远的地方去看,想象就被捆住了翅膀,最能产生效果的只能是可以让想象自由活动的那一顷刻了”2(p260)。造型艺术只有选取到达顶点之前的那一“顷刻”,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暗示作用。米隆的雕塑掷铁饼者,摄取运动员转体张开后臂使出最大力量和技巧的一刹那,使人很快产生发射的联想,不仅出色的概括了掷铁饼运动的整个连续过程,表现了动态的美,更重要的是,使这一健美、庄重、和谐、充满青春活力的造型,成了一种勇往直前夺取胜利的精神和生命力的昭示。掷铁饼者并没有把铁饼掷出去,正表明运动姿势的暗示性和艺术的张力1(p260)。艺术大师列宾的伊凡雷帝杀子,画家选择这样一个场景精心描绘:伊凡雷帝在一次与他儿子争执时,用手中的手杖掷过去,不幸击中儿子的头部,鲜血如注这一偶然的暴力冲动致使后者丧命,伊凡顿悟这可怕的举动后,立刻上前搂抱住垂死的儿子,睁大恐怖、悔恨交加的双眼,他想求儿子原谅,但已无济于事,兽性和人性同时显现在伊凡的身上。为了增强画面的恐怖感,画家有意采用了深重的红色调。背景阴暗,以增强前景的恐怖气氛,在这样一幅画面上,讲述了一个历史的空间穿梭。上述艺术品实例正验证了谢林在艺术哲学导言中所说的“造型艺术依赖于这样一种统一性:无限被纳入有限中去” 1(p260)。视觉艺术控制着一个空间世界,而人们得自空间的最深刻的感觉,也许不属于扩展,而属于永恒。在最本原的层次上,人们觉得空间是某种永恒的,根本不能发生变化的东西。运动通过眼睛而为人了解时,永恒就产生了,可以说它是在静态的框架中产生的,这一框架在心理上的影响,远比它局限之内的运动更为有力。正因为运动是永恒的,“静态的框架”才会给人以永恒感。实质上,运动在空间中的无限性与在时间中的永恒性,也为中国画的时空合一提供了可能1(p261)。二、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内蕴的哲学思想中国传统绘画将“有限中见无限,瞬间即永恒”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是因为在中国画的空间构图上运用了散点透视法则。正如阿恩海姆所说:“在中国风景画中,这无限的空间是在画面之内表现出来的,它是视线瞄准的目标,但眼睛却看不到它1(p260)”。中国画的透视法也就是画家观察点不是固定在一个地方,也不受下定视域的限制,而是根据需要,移动着立足点进行观察,凡各个不同立足点上所看到的东西,都可组织进自己的画面上来。正如北宋郭熙提出的山水“三远法”,即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4(p45)。这种采用散点式多视点的透视构图,似如雄鹰翱翔太空,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中国山水画能够表现“咫尺千里”的辽阔境界,正是运用这种独特的透视法的结果。 中国山水画透视法的形成,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南北朝时代,宗炳在画山水序中就说:“去之稍阔,则其见弥小。今张绢素以远映,则昆阆(昆仑山)之形,可围千方寸之内;竖画三寸,当千切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迥。”他说的是用一块透明的“绢素”,把辽阔的景物移置其中,可发现近大远小的现象。这是在绘画史上对透视原理的最早论述。到了五代,荆浩所撰山水赋中,提出处理山水画中透视关系的要诀是:“丈山尺树,寸马豆人,远人无目,远树无枝,远山无石,高与云齐,远水无波,隐隐似眉。”可见当时山水画家都是重视透视规律的5。中国画独特的空间处理方式在画卷上表现得最为明晰,如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卷长达两丈,画家采取不断移动视点的手法,从而使得观赏者按照画家在画面上的排列次序在画幅中旅行,使观者将时间顺序与空间的延展性巧妙的结合到了一起。又如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长卷,用散点透视的多视点原理,把古代汴京东郊以虹桥为中心的风景、人物、城郭、街道、桥梁、船只等等丰富内容的场面散点在一个画面,给予了充分详尽的表现。上述作品囊括了时间与空间的整合,正与西方艺术一样在时间瞬间性的摄取上达到了高度的统一。中国画的时空合一,建立在“天人合一”的观念基础上。儒道释各家都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所谓“与天地并生,与万物为一”(庄子),“上下与天地同流”(孟子),“赞天地之化育”,“与天地参”(孔子),如此顺应自然就是肯定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运动而呈现在空间和时间上的无限与永恒。特别是老庄之“道”,在强调人格本体宇宙本体的合一中实现个体的无限和自由的境界,深刻体现了中国艺术精神与美的追求1(p261)。又如中国画的“意境”是指意寓于境中,通过人间百态与自然的无穷变化去体味宇宙生命本体的“道”。三、中西艺术的内蕴整合西方艺术是以感觉的强化、抽象化而达到时间对空间的渗透。一方面,在表现由内向外的量感和生命力的动感中,大大扩展了艺术空间;另一方面,时间已经融汇到感觉之中,时间即感觉,感觉到的便是存在,以时间感觉情绪记忆的跳跃重构空间秩序,将生命的存在定格在瞬间画面之中;中国古代艺术所表现的有限中见无限,瞬间即永恒的灵境,虽已成了一种遥望或梦幻,但它那种虚实相生、幻中见真的艺术方式,仍然体现了对无限时空的追寻1(p267)。综上所述,人们对于视觉艺术的感知决定了艺术的表现形式,无论是西方传统的古典主义绘画,譬如安格尔的沐浴后的人体,那种形、神、体态,都无疑展现一种时空中瞬间的感知力;还是随着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的现当代艺术,譬如塞尚用多点透视取代了传统的焦点透视,追求对潜在中的永恒的本质的表现,因而他把一个茶杯表现成为一个具有生命的东西,使静物上升到具有生命的境界;或者是中国传统艺术,如董源的寒林重汀图画以“平远”,笔法苍劲,光影表现时间在空间中的律动,无疑呈现了静态画面与动态空间的高度整合,也呈现出瞬间与永恒的这种强对比的时空交融的恒久性结构意义,展现了动与静的永久魅力。参考文献:1姜耕玉.艺术辩证法中国艺术智慧形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3彭吉象.艺术学概论(第三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2月4凌继尧.艺术鉴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5散点透视DB/OL.2008-06-04./view/634141.htmIntheviewofphilosophytoanalysisofthespiritcharacteristicofart.instantandeternal Abstract:Asthebasisforresearchingarttheory,theartphilosophycanthinkandsolvetheproblemswhichthearttheorycannotdo.ItistheIdeologicalguaranteeforanalyzingartandartworks.NomatterthewesternartorthetraditionChineseart,theirartcharacteristichavearrivedthesamelevel.InstantandeternalasHealthanddeathanddynamicandstaticareattendedinthedomainofart.Theartisticachievementsareconnectedwiththephilosophy.Thephilosophyisthespiritbasisandthinkingprincip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