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名师讲解免费下载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测试题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缇骑按剑而前买五人之脰而函之B.能以足音辨人请以民情上闻C.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者D.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其制稍异于前【答案】C【解析】项中“缇骑按剑而前”的“而”是连词,修饰关系;而“买五人之脰而函之”的“而”,虽也是连词,但表示承接关系。项中,“能以足音辨人”的“以”,是介词,表示凭借,但“请以民情上闻”的“以”,虽也是介词,但是意思是“把”。C项中,“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和“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者”的“为”,都是表示判断,意思和用法都相同。D项中,“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的“于”是对于的意思,而“其制稍异于前”的“于”,虽然也是介词,但却是表示比较的。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第2题。 黄门监魏知古,本起小吏,因姚崇引荐,以至同为相。崇意轻之,请知古摄吏部尚书,知东都选事。崇二子分司东都,恃其父有德于知古,颇招权请托。知古归,悉以闻。他日,上从容问崇:“卿子才性何如?今何官也?”崇揣知上意,对曰:“臣有三子,两在东都,为人多欲而不谨,是必以事干魏知古,臣未及问之耳。”上始以崇必为其子隐,及闻崇奏,喜问:“卿安从知之?”对曰:“知古微时,臣卵而翼之。臣子愚,以为知古必德臣,容其为非,故敢干之耳。”上于是以崇为无私,而薄知古负崇,欲斥之。崇固请曰:“臣子无状,挠陛下法,陛下赦其罪,已幸矣;苟因臣逐知古,天下必以陛下为私于臣,累圣政矣。”上久乃许之。源干曜奏事或称旨,上辄曰:“此必姚崇之谋也。”或不称旨,辄曰:“何不与姚崇议之!”干曜常谢实然。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因姚崇引荐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B.恃其父有德于知古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C.容其为非此皆言其可目者也D.何不与姚崇议之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答案】A【解析】项的“因姚崇引荐”的“因”,是介词,可译为“凭借”;“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的“因”,是连词,可译为“因而”。意思和用法都不相同。项中,“恃其父有德于知古”和“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的“于”,都是介词,都可译为“对于”。在C项中,“容其为非”和“此皆言其可目者也”的“其”,都是第三人称代词,作在句子中作主语或宾语或修饰语的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译为“他”,不能加“的”。在D项中,“何不与姚崇议之”和“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中的“何”,都用作疑问代词,作谓语,问原因,可译为“为什么”。3(2004年全国卷第12题)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郡不加寻察,遂结竟其罪 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而死 B.尝哀泣外门,因谢病去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C.宜戮讼者,以谢冤魂 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D.即刑讼女而祭妇墓太守归而客从也【答案】C【解析】本题各选项中与原文句子对照的句子都出自于教材。项中的“遂”都是副词,都为“于是”。“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而死”出自屈原列传,“遂”为连词“于是,就”之意,与“遂结竟其罪”中的“遂”字用法相同。项中的“因”都是副词,可译为“于是,就”。“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出自廉颇蔺相如列传,“因”为连词“于是,就”之意,与“因谢病去”的“因”字用法相同。C项中“以谢冤魂”的“以”是介词,后面省略了介词宾语“之”,可译为“用”;“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出自齐桓晋文之事,“以”是连词,可译为“来”。故两个“以”用法不同。D项中的“而”都是连词,表示并列。“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出自醉翁亭记,“而”应为表并列关系的连词,与“即刑讼女而祭妇墓”的“而”字用法相同。 4(2004年全国卷第12题)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得龙城废田数顷,退而力耕尽心力而为之,必有后灾B.因召里中少年,戒曰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C.与我银,为君致阁职谁为大王为此计者D.遂弃其粟,以舟载之以此知之,故欲往【答案】D【解析】项中的“而”都是连词,表示修饰关系。A项中“尽心力而为之,必有后灾”一句出自孟子,比较浅显易懂。项中的“因”都是连词,表示顺承关系,可译为“于是,就”。其中“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出自课文孔雀东南飞,学生会非常熟悉,和文言材料中的“因”比较,两个“因”都是连词“于是”的意思。C项中“谁为大王为此计者”出自课文鸿门宴,和文言材料中的“为”比较,两个“为”都是介词,可译为“替,给”。D项中“以此知之,故欲往”出自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以”是介词“因为”的意思,而“以舟载之”中的“以”是介词,表示方式,可译为“用”;所以其中的用法是不相同的。注意在分析词性时,既要联系上下文分析其中的用法,还要从句子的语法结构入手,了解其意义和用法。5(2005年全国卷3第8题)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奸吏成其私,然无所惩艾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B以三公之府有案吏之名 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C因至公车刺取,知虏入云中、代郡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 D召丞相、御史,问以虏所入郡吏 上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答案】B【解析】B中的“之”分别解释为“的”、取独。A中的“其”解释为“他们的”。C中的“因”是“于是”的意思。D中的“以”解释为“用”的意思。6(2005年上海卷第18题)下面句子中“以”的含义相同的两项是( ) A以文学受知于王公化基 B以谢平昔奖进 C得以文字相乐之意 D以成其德耳 【答案】BD【解析】A.介词,“凭借”。C.“(借此)可以,能够”。BD都是连词“来”。7(2006年北京卷第7题)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三请,不见许徒行见公曰B.令国致乐不已狗马室妾,不已厚乎C.公驱,及之康内愿夫子之幸存寡人D.晏子乃返断其喉,尽其肉,乃去【答案】D【解析】D中的“乃”均为“于是”A中的前一个“见”表示对自己怎样,后一个“见”是“看见”,B中的前一个“已”表示停止,后一个“已”是“已经”。C中的前一个“之”是“到”,后一个“之”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8(2006年重庆卷第9题)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其人已去,追而还之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B、昼则默诵,夜则闭户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C、不得已而为盗耳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D、为之大恸,出私钱以济之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答案】B【解析】A、其:那;他的。B、则:就,表并列。C、而:表顺承,相当于“就”“才”;但是,表转折D、为:因为;表被动。9(2006年安徽卷第9题)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B李衡于武陵龙阳汜洲上作宅此所谓战胜于朝廷C家犹国,国犹家,其义一也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D鄙意晓示家童,未敢间之有识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答案】B【解析】两个“于”是介词,在。A项“以”,前句是连词“来”,后句是“因为”。C项“其”,前句是代词“他们”,后句是语气词“一定”。D项“之”,前句是代词,后句是助词。10B若至近世,操行不轨徐公不若君之美也A天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汉字笔算课件
- 汉字的形体课件
- 汉字添彩显个性课件
- 辽宁省沈阳市名校2026届高三上学期8月诊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 汽车产业发展趋势与创新区域分析
- 旅游协议书汇编15篇
- 软件开发行业技术应用方案
- 美容美发行业美容美发新技术应用
- 汉字书法课件模板楷书崖
- 军事理论-国家安全环境强化版知到智慧树答案
- 枣庄学院《图学基础与计算机绘图》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2030城市矿产开发利用政策支持与商业模式创新报告
- 产品线库存管理与补货预测系统
- 2025年高考(山东卷)历史真题及答案
- 医学减重管理体系
- 初中历史教师培训讲座
- 2025年新营运损失费赔偿协议书
- 手术部运用PDCA循环提高手术室术后设备器材定位归还率品管圈
- 传统丧事流程安排方案
- 第三课第三框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课件
- JJF 2256-2025体重秤校准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