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0谈中国诗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的异同。2熟知中国诗歌特点,提高解读诗歌的能力。3掌握比较研究的方法,并学会借此研究其他文学现象。4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热爱生活,热爱诗,热爱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重点难点】1理顺归纳文章内容结构,学习作者构思方法。2理解分析文中语言特色,体会作者用语技巧。【学法指导】查阅资料、信息筛选、批注式阅读、交流讨论、启发指导,自主、合作、探究。【知识链接】一、知人论世:钱钟书(19101998),原名仰先,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钱钟书在文学、比较文学、文化批评等领域的成就,推崇者甚至冠以“钱学”。书评家夏志清先生认为其小说围城是“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最用心经营的小说,可能是最伟大的一部”。钱先生博学多能,兼通数国语言。学贯中西,在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两方面均做出了卓越成绩。1949年前出版的著作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用英文撰写的十六、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里的中国,短篇小说集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文论及诗文评论谈艺录。钱先生的治学特点是贯通中西、古今互见的方法,融会多种学科知识,探幽入微,钩玄提要,在当代学术界自成一家。因其多方面的成就,被誉为“文化大家”。二、诗歌常识梳理关于中国诗歌(一)诗歌的特点诗歌内容是社会生活最集中的反映。诗歌的语言具有精练、形象、音调和谐、节奏鲜明等特点。诗歌的形式: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分行又主要是根据节奏,而不是以意思为主。(二)诗歌的分类1诗歌按时代可分为古典诗歌(旧体诗)和现代诗歌(自由诗)两大部分。2古典诗歌又有古体诗(又名古诗、古风)、近体诗(又名今体诗、格律诗)、词(又名诗余、长短句、曲词、曲子词)、曲等几种不同形式。(1)古体诗就是古代的自由诗,形式自由,篇幅不限,每句字数不定(指杂言),不讲对仗,押韵自由等。它有四言古诗(最早出现于诗经)、五言古诗(成熟于汉,如古诗十九首)、七言古诗(成熟于唐代,如长恨歌)、乐府诗(标题有的加上“歌”“行”“引”“曲”“吟”“弄”等名称,如琵琶行)等形式。(2)近体诗鼎盛于唐代,除排律外,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韵有定位。它有绝句和律诗两种类型,绝句分五言绝句(五绝)、七言绝句(七绝)两种,律诗分五言律诗(五律)、七言律诗(七律)、排律三种。(3)词鼎盛于宋代,按字数多少,分为小令(58字内)、中调(5990字内)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形式。词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韵有定位。(4)曲鼎盛于元代,有散曲和杂剧两种形式。散曲又有小令(短小的曲子)和套数(又名“套曲”)两种形式。(三)中国古代诗歌流派和文学运动1山水田园诗派。以描写恬静悠然的自然风光为主,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歌咏,或流露不愿同流合污的情绪,或表现隐逸避世的消极思想。其代表作家有晋代的陶渊明、谢灵运和唐代的王维、孟浩然等。2边塞诗派。以边塞生活、战争为题材。代表作家有唐代高适、岑参,还有王昌龄、王之涣、王翰、崔颢等。3豪放派。宋代词坛的一大流派,其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词中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词人以苏轼、辛弃疾为主,代表作品为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4婉约派。宋代词坛上的一大流派,其作品语言清丽、含蓄,词中抒发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深沉幽怨,题材较狭窄,往往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姜夔等。5新乐府运动。由白居易、元稹倡导,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虽称为乐府,但不拘于声律,故称新乐府。白居易所作五十首,颇多反映社会矛盾之作,在当时较有现实意义,其形式采用乐府歌行体,多以三言、七言错杂运用。【学习过程】一、与西方诗歌相比较,中国诗有哪些特征? 二、阅读文章第1自然段,思考以下问题: 1为什么说“一个只读中国诗的人决不会发生这个问题”? 2“他能辨别”这句话与下文哪句话相照应? 3“他不能这样笼统地概括”,为什么不能? 4“具有文学良心和鉴别力的人像严正的科学家一样,避免泛论,概论这类高帽子空头大话”对“具有文学良心和鉴别力的人”,作者的态度怎样? 三、阅读文章第3自然段,思考以下问题: 1“可是,假如鞋子形成了脚,脚也形成了鞋子;诗体也许正是诗心的产物,适配诗心的需要”此段文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指出其本体、喻体,这个比喻说明了什么道理? 2“比着西洋的诗人,中国诗人只能算是樱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块的雕刻者”请指出其本体、喻体。这个比喻又说明了什么道理? 四、阅读文章第45自然段,思考以下问题:1西洋读者认为中国诗歌富于暗示性。请阅读以下诗句,你能读出诗句后面的暗示内容吗? a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b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2对于这种“问而不答,以问为答”的诗句形式,你还能举出一些类似的例子来吗? 五、赏析句子,品味语言1所以,中国诗是早熟的。早熟的代价是早衰。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 2中国人的心地里,没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梵文的百喻经说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下两层,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这因为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地聪明。 3问而不答,以问为答,给你一个回肠荡气的没有下落,吞言咽理的没有下文。余下的只是静默一一沉挚于涕泪和叹息的静默。 【基础达标】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精髓(su) 纯粹(cu) 数落(sh) 数见不鲜(sh)b停泊(b) 湖泊(p) 无垠(yn) 鲜为人知(xin)c槛外(jin) 门槛(kn) 涕泪(d) 一蹴而至(c)d叫嚣(xio) 犬吠(fi) 颦蹙(c) 轻鸢剪掠(yun)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1)中西诗不但内容常相同,而且作风也往往_。斯屈莱欠就说中国诗的安静使他联想起魏尔兰的作风。我在别处也曾详细说明贵国爱伦坡的诗法所产生的纯粹诗,我们诗里几千年前早有了。(2)我有意对中国诗的内容_不讲。中国诗跟西洋诗在内容上无甚_;中国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如是而已。(3)中国诗绝不是贵国惠特曼所谓“野蛮犬吠”,而是文明人话,并且是谈话,不是演讲,像良心的声音又静又细但有良心的人全听得见,_耳朵太听惯了麦克风和无线电或者a暗合忽略差异除非b契合忽略差别除非c契合忽视差异因为d暗合忽视差别因为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他们到底扶持起了多少畜牧企业没有人记得清,只记得他们所到之处,大量畜牧企业脱颖而出。b年轻的城市,更需要青春和活力,更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摧枯拉朽的创造力,更需要不惮超越的勇气。c她扮演的众多角色尽管各不相同,但都有一种共同的东西,那就是舍我其谁的傲气和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豪气。d这次来美国参加国际会议,要积极参加活动,既能向各国的同行学习,又能走马观花的感受美国的生活。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虽然国际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商务、交流、购物上的不少便利,但是我们对网上不少信息的真实性越来越感到怀疑。b由于高级公务员长期在政府中担任要职,形成了一个特殊的超稳定系统,结成了一个盘根错节的人际关系网。c这条河水质越来越差的原因,是人们缺少环境保护意识,使自然生态平衡遭受严重破坏的恶果。d此次赛事看点颇多,上届冠军得主丹麦选手佛罗斯特有可能在决赛中与印尼老将苏吉亚相遇,他们将上演一场争夺冠亚军的好戏。5“用最精细确定的形式来逗出不可名言、难于凑泊的境界”这一句有什么深刻的含义?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名言”这里是称说、描述的意思。b“凑泊”这里是形成的意思c这句话是由上句“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概括出来,而对上句话有解说作用。d这句话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6填空:钱钟书,字_,号槐聚,1910年生于江苏无锡。现代著名的文学家,解放前的主要著作有_,短篇小说集_,长篇小说_,文论及诗文评论谈艺录。解放后,钱先生出版有宋诗选管锥编五卷七缀集槐聚诗存等。参与毛泽东选集的外文翻译工作。主持过中国文学史唐宋部分的编写工作。在当代学术界自成一家。因其多方面的成就,被誉为“文化大家”。阅读文章第七、八自然段,回答710题。7文章在后半部分作者为什么“有意对中国诗的内容忽略不讲”? 8“这只在西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又算西洋的小畜生,该磨快牙齿,咬那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 9概括第八自然段的大意。 10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像各国人都是人一样,中国诗和西洋诗都是诗,共同点多于不同点。b中国诗里有“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有“中国的”成分。c在中国诗里是零碎的,薄弱的,到西洋诗里发展得明朗圆满,反过来也一样。因此,“读外国诗每有他乡忽遇故知的喜悦”,会引导读者“回到本国诗”。d这篇课文用以小见大的方法,旁征博引,阐释中国诗和外国诗的特征。观点鲜明,材料丰富,语言生动,富于说服力和感染力。【拓展提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我们所说的文化并不等于已经铸就的、一成不变的“文化的陈述”,而是要在永不停息的时间长流中,不断以当代意识对过去的“文化既成之物”加以新的解释,赋予新的含义。因此,文化应是一种不断发展、永远正在形成的“将成之物”。显然,先秦、汉魏、盛唐、宋朝和我们今天对于中国文化都会有不同的看法,都会用不同时代当时的意识对之重新界定。毋庸置疑,在信息、交通空前发达的今天,所谓当代意识不可能不被各种外来意识所渗透。事实上,任何文化都是在他种文化的影响下发展成熟的,脱离历史和现实状态去“寻根”,寻求纯粹的本土文化就不可能也无益处。正如唐宋时期得人不可能排除印度文化影响,复归为先秦两汉时代的中国一样。因此我们用以和世界交流的。应该是经过当代意识诠释的、能为现代世界所理解并在与世界交流中不断变化和完善的中国文化。要交流,首先要有交流的工具,也就是要有能够相互沟通的话语。正如一根筷子在水中折射变形一样,当中国文化进入国外时,中国文化必然经过外国文化的过滤而发生变形,包括误读、过度诠释等;外国文化进入中国也同样如此。常听人说唯有中国人才能真正了解中国,言下之意似乎外国人对中国的了解全都不值一提。事实上,法国的伏尔泰、德国的莱布尼兹都成从中国文化受到极大的启发,但他们所了解的中国文化只能通过传教士的折射,早已发生了变形;今天我们再来研究伏尔泰和莱布尼兹,却又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来对自己的文化进行别样的理解。这样,就在各自的话语中完成了一种自由的文化对话。这里所用的话语既是自己的,又是在对方的文化中经过某种变形的。当然也还可以寻求其他途径,例如可以在两种话语之间有意识地寻找一种中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就可以是这样一种中介,如文学中的“死亡意识”、“生态环境”、“乌托邦现象”等,不同文化体系的人对于这些不能不面对的共同问题,都会根据他们不同的历史经验、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做做出自己的回答。只有通过这样的对话,才能得到我们这一时代最圆满的解答。在这种寻求解答的平等对话中,新的话语就会逐渐形成,这种新的话语既是过去的,也是现代的;既是世界的,也是民族的。在这种话语逐步形成的过程中,世界各民族就会达到相互的真诚理解。 (摘编自乐黛云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十讲)1下列关于文中所说的“文化”和“中国文化”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文化并不是历史上已经形成并且固化的一种“陈迹”,而是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的用当代意识赋予这种“陈迹”以新的解释和含义。 b文化是一种不断发展、永远在形成之中的“将成之物”,所以先秦、汉魏时代的人们看到的中国文化跟我们今天看到的并不相同。c在信息、交通空前发达的今天,人们的意识中不可能没有外来的成分,我们用来跟世界交流的,正是经过这种意识诠释的中国文化。 d唐宋时代的人不可能排除印度文化的影响,所以唐宋时代的文化也不可能再像先秦两汉文化一样属于纯粹的中国文化。2下列关于文化交流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当中国文化进入外国时就会发生过滤和变形,当外国文化进入中国时也是这样,其表现形式没有误读、过度诠释等。 b在文化交流中,实际上并不需要外国人像中国人那样了解中国;否则,我们就难以对自己的文化作出别样的理解。 c只有既是属于自己文化的,又是在对方的文化中经过某种变形的话语,才是两种文化的交流中唯一能够相互沟通的话语。 d解决不同文化体系的人所共同面对的问题,例如文学中的“死亡意识”、“生态环境”等,这可以成为不同文化之间交流的中介。3下列推断,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从文化交流和比较看,寻求纯粹的本土文化既是不可能也无益处的,因此研究历史上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影响也是没有必要的。 b伏尔泰、莱布尼兹利用已经折射了的中国文化,为中国人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可见有的时候中国人并不真正了解中国。 c对于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不同文化体系的人会有不同的问答,而平等的对话正是获得我们这一时代最圆满的解答的唯一途径。 d从“相互沟通的话语”、“各自的话语”等说法来看,文中所谓的“话语”应该是指文化交流双方的立场观点、思想意识等。【学习反思】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还有哪些不足?【参考答案】【学习过程】一、1中国诗讲求抒情性并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2中国诗讲求篇幅短小,“诗体”配适“诗心”的需要。3中国诗富于暗示性。4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二、1(1)他能辨别,他只能把每个诗人的特殊,个独的美一一分辨出来;(2)他不能这样笼统地概括。他要避免概论,假如一位只会欣赏本国诗的人要作概论,他至多就本国诗本身分成宗派或时期而说明彼此的特点;(3)他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没有居高临远的观点。 2他要把每个诗人的特殊,个独的美一一分辨出来。3(1)他具有文学良心和鉴别力,像严正的科学家一样,避免泛论概论这类高帽子空头大话。他会牢记诗人勃莱克(blake)的快语:“作概论就是傻瓜”;(2)假如要作概论,他至多就本国诗本身分成宗派或时期而说明彼此的特点。4暗含讽意。对他象科学家那样避免概论的做法,作者持一种否定的态度。 三、1本体:鞋子;喻体:诗体,亦即诗歌的形式。本体:脚;喻体:诗心,亦即诗歌的内容。这个比喻说明:诗歌的内容决定了形式,形式也会反作用于内容,两种是一个辨证统一的关系。 2本体:中国诗;喻体:樱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块。 本体:中国诗人;喻体:在樱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块上雕刻的雕刻者。 这个比喻说明:与外国诗比较而言,中国诗篇幅短小。 四、1a“寒雨连江夜入吴”字面上的意思是:寒冷的雨丝打在茫茫的江面上,这一场秋雨在晚上悄然潜入吴地。暗示着笼罩吴地江天的烟雨,织成了无边无际的愁网,渲染出离别的黯淡气氛。“楚山孤”:意指将客人送走后,只剩下楚山孤独地站在那里。其实意指的是将客人送走以后,诗人自己那种孤寂之感油然而生。“冰心”:像冰一样晶莹剔透的心。其实喻指自己光明磊落,表里澄澈的品格。b“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孟浩然所乘船只鼓起风帆顺江而下,越行越远,直至消失在碧空的尽头,眼前只有这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在这两句写景的诗句背后藏着诗人的形象,这一切都是诗人眼前之景,是他目送友人远去,自己却不愿离去,而久久地伫立在岸边,表现诗人对友人的一种依依不舍之情。 2柳永雨霖铃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高适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曹植明月上高楼君若扬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沈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曹雪芹枉凝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五、1这句话的本体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中国诗”,即不是指中国诗歌中的某一类作品或某位诗人的作品,而是指中国诗的发展特点。早熟,是指“纯粹的抒情诗的精髓和峰极,在中国诗里出现得异常之早”;早衰,是指“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腐化,是对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价值而言的)。这句话,借助比喻和比喻中的对比(“早熟”与“早衰”),从诗歌发展的角度,简要地说明了中国诗的艺术特征和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2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一是借梵文的百喻经阐释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上的缺欠,旨在批评;二是点明造成这种缺欠的根本原因。“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下两层”这样的建筑物就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作者以此作喻,批评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缺乏严密的逻辑性,往往脱离客观实际,没有坚实的基础,其结果必定影响艺术的健康、稳定地发展。这个批评是相当尖锐的,比喻中透出了强烈的讽刺意味。句中“聪明”一词是反语,是没有掌握艺术创作规律只凭臆断从事的思想方法。所渭的“聪明”不过是自欺欺人。“流毒无穷地聪明”,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上述思想方法的危害错误的东西长期得不到批评、抵制,反倒堂而皇之地沿传下去,贻害无穷。3此句意在说中国诗的意蕴很悠远,但其表达风格却十分平和。【基础达标】1d(a数见不鲜:shu,b鲜:xin,c涕:t。)2a3c(c项“舍我其谁”说的是自视甚高,与“傲气”搭配;a项“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现出来,不用于物;b项“摧枯 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云南省梁河县2025年上半年事业单位公开遴选试题含答案分析
- 云南省澄江县2025年上半年事业单位公开遴选试题含答案分析
- 七年级下册英语人教版第四单元
- 2025年房屋购买税费筹划与法律服务合同
- 2025房地产抵押贷款评估与风险评估委托协议模板
- 2025版事业单位网络管理员岗位续聘合同
- 2025版数字图书授权销售合同范本细则
- 2025版碎石产品绿色环保认证合同范本
- 2025年度池塘水产养殖技术培训及推广合同
- 2025东莞离婚协议书范本:离婚后共同财产分割与保险理赔合同
- 深圳2025年重大项目计划申报
- 学生不住校申请书
- 2025年传动部件行业当前市场规模及未来五到十年发展趋势报告
- HBV感染中宿主细胞免疫应答与临床转归的关联探究
- 2025年福建省宁德市北京师范大学宁德实验学校公开招聘新任教师8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培训网上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 锚杆工程验收标准及记录表范本
-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Q1起重机指挥模拟考试题及答案2025
- 小学科学新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造房子教案(共6课)(2025秋)
- 2025至2030中国广播电视行业市场占有率及有效策略与实施路径评估报告
- 合同签订履行风险防范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