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流域垃圾收集及清运系统规划说明文件1.doc_第1页
滇池流域垃圾收集及清运系统规划说明文件1.doc_第2页
滇池流域垃圾收集及清运系统规划说明文件1.doc_第3页
滇池流域垃圾收集及清运系统规划说明文件1.doc_第4页
滇池流域垃圾收集及清运系统规划说明文件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滇池流域垃圾收集及清运系统规划说明前言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环境问题却不断凸现,各级政府应按照科学规划、远近结合、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对滇池流域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治理,从根本上解决滇池污染问题,最终达到经济持续增长、污染持续下降、环境持续改善的目标。滇池被誉为云贵高原上的一颗“明珠”,是昆明的母亲湖。滇池治理一直得到国家、省、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属国家重点治理的“三河三湖”之一,列入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治理之首。国家环保总局调查显示,自2005年底松花江污染事件以来,我国共发生过140多起水污染事故,平均每两三天便发生一起与水有关的污染事故。在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2006年全国十大环境事件中,有7起与水环境污染有关。水环境污染防治严峻的现状,防治工作的重要性,防治工作的艰巨性已不容我们回避。本规划根据昆明市滇池治理十一五规划相关项目要求,由昆明市城市管理局为责任单位,经呈贡县、晋宁县建设局,呈贡县、晋宁县环卫管理站、呈贡县、晋宁县各乡镇滇池保护办公室等相关单位的协作,编写组在认真调查呈贡县、晋宁县环境卫生设施及垃圾收集运输现状,参考相关规范规定的情况下完成的,此次规划的编制得到市滇池管理局、市统计局、呈贡县建设局、呈贡县各乡镇政府及环卫站、呈贡县滇池管理局、呈贡新区管理委员会、晋宁县建设局、晋宁县各乡镇政府及环卫站、晋宁县统计局等众多单位的积极配合及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感谢。第一章总则1.1制定滇池流域垃圾收运规划的目的滇池治理自身的要求:滇池是著名的高原淡水湖泊,是昆明赖以生存的基础,滇池流域面积为2920平方千米,涉及五华、盘龙、西山、官渡区,呈贡、晋宁、嵩明县。经过多年的建设及努力,昆明市主城五华、盘龙、西山、官渡区垃圾的收集运输及处理已进入规范管理及正常运行轨道,主城区垃圾无害化问题基本得到控制及解决,但滇池治理却成效不佳,主要问题是1、地处滇池流域内、主城区之外的城乡结合部和广大农村地区,生活垃圾收集设施不足,生活垃圾处置设施严重缺乏,环境卫生规划及管理不到位,欠缺全方位的环境卫生系统观念,致使滇池污染治理治理效果不明显。2、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城镇化的推进、农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过去农村地区长期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被打破,农村生活废弃物以堆肥农用为主,就地消纳、就地处理的方式已不适用,急需寻找工业化处理农村生活垃圾出路。3、工业化的发展,化肥等工业制成品价格下降,使以生活垃圾为主要原料的传统农家肥使用量大大减少,而生活垃圾产生量却在稳步增长,农村生活垃圾污染问题逐步凸现。本规划的目的就是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统筹全流域城乡生活垃圾收集运输体系,突出重点,保证垃圾收集设施建设及管理并充分发挥作用。国家的总体目标要求:根据全国城镇环境卫生“十一五”规划:要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建立“村收集、镇(乡)转运,市(县)处理”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系统。在实施城镇环境卫生规划的同时,加快农村环境卫生设施的建设,通过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统筹安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优先示范、稳步推进,加快环境卫生建设的步伐。本规划的制订符合国家环境卫生的总体要求。云南省城乡统筹的需要:根据云南省委、省政府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突破城乡二元结构,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打破城乡分割、城乡分治,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本规划是在流域内非城市重点区域打破城乡分割,建立健全垃圾收运体系,实行滇池流域生活垃圾全覆盖管理,本规划的制定是为保护滇池、适应新昆明的发展,结合昆明市主城区环境卫生设施的规划及现状,综合考虑滇池流域人口、资源、发展、环境之间的辨证关系,使流域内潜在城市、乡、镇生活垃圾收运体系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新昆明发展的必然要求:云南省委省政府关于新昆明一湖四环、一湖四片的战略构想,新昆明的城市群即将在滇池的东岸、南岸、西岸逐步出现,城市化的发展,使当地人口急剧增长,生活垃圾污染防治问题一定要提早筹划,未雨绸缪,本规划根据新昆明战略部署,在现有条件下,统筹考虑区域内其他地区,突出率先启动的呈贡新城建设要求,配合新昆明建设的步伐,按照相关技术规范,对流域内不同区域公共环境卫生设施进行规定。1.2 规划内容:本规划内容包括滇池流域生活垃圾收集、清运系统规划,不重复包含昆明市主城55片规划分区范围内生活垃圾收集、清运系统。本规划不对规划区域内生活垃圾处置设施具体进行规划,只提出建设性意见。由于规划区域现状实际上大多为农村地区(除呈贡新城迁进大量城市人口外),从“十五计划”开始,昆明市政府在控制滇池流域农村面源污染方面加大力度,特别是对沿湖的15个乡镇从机构保障、人员经费、农村生产垃圾清运系统的建设做过大量工作,建设了一定数量的生活垃圾收集点,为滇池周边生活垃圾污染防治做出贡献。但是,流域内农村地区生活垃圾清运处置系统不完善,垃圾清运处置及收费机制尚未建立,现有垃圾收集间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本规划为保护滇池,结合新昆明发展需要,参考外地经验,尝试建立滇池流域内、主城之外生活垃圾收集运输设施体系,完善垃圾收集管理队伍,本规划不对规划区域内生活垃圾处置设施进行规划。1.3 规划期限:2008年-2015年1.4 规划范围:本规划的范围是完成昆明主城环境卫生设施专项规划调整(2006)规划区域之外、滇池水体周边地区及汇水范围内的垃圾收运系统的规划。本规划涉及的行政辖区范围是呈贡县、晋宁县、西山区共16个区乡镇,具体是呈贡新区、龙城镇、斗南镇、洛羊镇、大鱼乡、吴家营乡、马军铺乡、七甸乡、晋城镇、昆阳镇、六街乡、上蒜乡、新街乡、宝峰镇、海口镇、碧鸡镇。具体规划范围:北至洛羊、七甸与官渡交界、南至六街、宝峰与玉溪交界、西至海口、昆阳,东至吴家营、马金铺与澄江交界。总规划建设用地面积138.7平方公里。主要以新昆明发展为主线,重点是新昆明东城范围的垃圾收运系统规划。呈贡全县辖7个乡镇,除七甸乡有两个人口很少的村委会地处流域外,其余地区都地处流域内,本规划为计算方便,将七甸乡两个流域外村委会整体纳入规划区域。晋宁县全县共辖9个乡镇,其中夕阳乡、双河乡、二街乡3个乡地处流域之外,本规划只包含晋宁县6个流域内乡镇。西山全区辖7个街道办事处和3个镇,其中7个办事处已纳入主城规划范围,团结镇在滇池流域外,本规划只包含西山区两个乡镇,即海口镇、碧鸡镇。1.5本规划指导思想:以保护滇池为出发点,结合滇池流域汇水范围及湖岸线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充分考虑当地环境卫生现状,综合考虑当地城市建设用地、人口、资源、发展、环境之间辩证关系以及新昆明发展的实际,对流域内生活垃圾贯彻“组保洁、村收集、镇中转、县处置”的思路,建设并形成设施互补、设备配套、服务衔接的垃圾处理设施,使环境卫生设施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与新昆明城市建设协调发展,打破城乡分割、城乡分治现状,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生态城市,生态乡村,消除城乡二元体系,走全流域共同协调发展之路。1.6规划基本原则:1、保护滇池与改善人民生活环境、提高环境卫生质量的原则。2、垃圾收运设施全面规划、因地制宜、方便群众、保护环境、充分利用环卫设施的原则。3、体现协调发展、合理设置环卫设施,规划具可操作性原则。4、打破现有行政区划限制,建立全流域概念,实施流域内设施共建共用,推行环境卫生保洁、生活垃圾清运市场化运作。1.7 本规划总体目标:建设科学合理的垃圾收集运输体系,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及环境敏感程度,分三类区域实施垃圾收集、运输。一类区是本规划区内各县政府所在地、昆明东城、滇池周边沿湖乡镇的村委会。二类区是本规划区内各乡、镇政府所在地。三类区是本规划区内各乡、镇农村地区。本规划对垃圾收集点、站的布置一次到位,但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可根据当地经济条件逐步到位,但一定要充分考虑垃圾收集设施预留地,当条件成熟时适时建设垃圾收集设施。表一:规划总体目标类别涉及乡镇数量2015年人口(万人)2015年面积(KM2)2010年垃圾收集率2015年垃圾收集率一类区11116.79123.7490%100%二类区51.91.1.9180%90%三类区513.0613.0670%80%合计16131.75138.70一类区是各县政府所在地、昆明东城、滇池周边沿湖乡镇的村委会。由于该区域或者是人口相对密集、垃圾产生量大,或者是地理位置紧临滇池,环境较敏感。进行垃圾收集设施规划时,按城市垃圾收运规范下限要求设置垃圾收运设施,分三类区域实施垃圾收集、运输。一类区是本规划区内各县政府所在地、昆明东城、滇池周边沿湖乡镇的村委会。二类区是本规划区内各乡、镇政府所在地。三类区是本规划区内各乡、镇农村地区。本规划对垃圾收集点、站的布置一次到位,但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可根据当地经济条件逐步到位,但一定要充分考虑垃圾收集设施预留地,当条件成熟时适时建设垃圾收集设施。一类区具体区域是呈贡新区、龙城镇、斗南镇、洛羊镇、吴家营乡、昆阳镇,大鱼乡、上蒜乡、新街乡、碧鸡镇、海口镇,共11个乡镇。2015年规划区人口116.79万人,规划面积123.74平方公里。二类区是各乡、镇政府所在地。该区域内主要集中了乡、镇政府行政部门、教育、卫生等行业的城镇人口,该区域在乡、镇政府周边,面积较小,但生活水平较农村地区高,人口密度和垃圾产生量中等,进行垃圾收集设施规划时,环境卫生公共设施满足小城镇需求,参考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国家标准,按城市垃圾收运规范中等水平要求,规划垃圾收运设施,目标为到2015年垃圾清运率90%,垃圾清运密闭化,垃圾处理无害化,环卫管理科学化。二类区具体区域是马军铺乡化城地区、七甸乡七甸地区、晋城镇晋城地区、六街乡、宝峰镇,共5个乡镇的政府所在地。根据2005年现有人口构成统计可知,二类区中马军铺乡、七甸乡、六街乡、宝峰镇的非农业人口比例为3%,晋城镇非农业人口比例为12%,以上述比例计算非农业人口数量,作为二类区人口基数, 2015年规划区人口1.91万人,规划面积1.91平方公里。三类区是本规划区内各乡、镇农村地区。此区域内主要居住人口为农业人口,受生活水平和卫生条件限制,垃圾收集设施欠债较多,本规划的实施,经历一个从无到有,逐渐发展完善的过程,规划的实施,将建立起规范的垃圾收运体系,保障垃圾无害化。三类区环境卫生公共设施满足村镇需求,参考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国家标准,垃圾收集设施按城市垃圾收运规范上限要求规划垃圾收运设施;目标是建立垃圾收集运输体系,到2015年垃圾清运率达80%以上。三类区具体区域是呈贡的马军铺乡、七甸乡,晋宁县的晋城镇、六街乡、宝峰镇共5个乡镇的农村地区。根据2005年现有人口构成统计可知,马军铺乡、七甸乡、六街乡、宝峰镇的农业人口比例为97%,晋城镇农业人口比例为88%,在进行三类区人口预测时,以上述比例计算农业人口数量,作为三类区人口基数, 2015年规划区人口13.06万人,规划面积13.06平方公里。1.8 规划近期目标:2008年昆明市行政中心搬迁呈贡新区,呈贡新城发生政策性人口骤增,特别是呈贡新城按城市要求布局垃圾收集设施,并根据城市道路建设情况,同步设置垃圾废物箱,到2010年使垃圾收集率达90%,到2015年达100%。二类区根据村镇规划标准及经济发展水平,按照优先解决垃圾量大,污染严重区域,以中心大镇到一般小镇的顺序逐步安排垃圾收集设施,到2010年使垃圾收集率达80%,到2015年达90%。三类区按本规划要求,根据经济发展水平,以中心村、基层村的顺序逐步完成垃圾收集设施,到2010年使垃圾收集率达70%,到2015年达80%。本规划近期目标的实施,考虑规划时间跨度大,在垃圾收集设施和收集车辆的配置上可先行完成近期目标,逐步完成总体目标。1.9 规划依据:我国对农村生活垃圾管理体系及收集运输处理处置关注不够,目前没有现成的具很强针对性的村镇环境卫生及垃圾收集设施规划标准可引用,本规划主要依据1、村镇规划标准(建标1993732号)2、城市用地分类及规划建设用地标准(BGJ-)3、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GB50337-2003)、4、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2005、J406-2005)、5、昆明市城市环卫设施规划(1996-2020)、6、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06-2010)7、昆明市主城环境卫生设施专项规划调整(2006-2010)、现状调查收集到的各相关部门提供的资料及数据,现状数据统计时间截止2006年12月,同时参考2005年、2007年数据。第二章滇池流域基本情况及新昆明发展状况2.1滇池流域基本情况滇池是著名的高原淡水湖泊,流域面积2920平方公里,湖面面积300平方公里,湖容为129亿立方米,是我国第六大淡水湖泊,属国家重点保护水域之一,是云南第一大淡水湖泊,为新生代形成的构造断陷湖,状如弓形,弓背向东,南北长约40公里,东西宽约7公里,最宽处125公里,湖岸线长163公里,在水位18865米时,平均水深44米,最大水深10.9米。滇池地处长江、红河、珠江三大水系分水岭地带,滇池具有工农业生产用水、调蓄、防洪、旅游、航运、水产养殖、调节气候等多种功能。是昆明城市用水、工农业用水的重要水源。滇池对维护区域生态系统的平衡有着重要作用。滇池流域是云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最高的区域,2005年流域内总人口33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68.5万人、主城四区人口293.9万人、沿湖15个乡镇人口70万人。流域GDP 844.6亿元,占昆明市GDP的79.5%,流域涉及昆明市主城区、呈贡县、晋宁县、嵩明县7个县区的40个乡镇。目前,滇池属于我国需重点治理的污染湖泊之一,滇池水质现为劣五类水,基本丧失水体使用功能,呈现富营养化,总氮、总磷、化学需氧量等主要污染物浓度较高。目前滇池污染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进入滇池的污染负荷远远超过滇池水体自身能够承纳总量。因此,污染源控制是治理滇池的主要关键措施。据调查,在进入滇池的污染负荷中,城市生活源约占污染源的50,而城市生活源的主要成分是来自大量城镇人口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因此,治理滇池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2.2新昆明发展状况云南省委省政府关于新昆明一湖四环、一湖四片的战略构想,以滇池为中心,构筑昆明都市区。在呈贡建设新昆明东城,形成新兴工业、科研文教园区、以花卉产业为特色的生物产业基地、现代城市物流业中心,东城规划人口95万,建设用地107平方公里。在晋城、新街一带建设新昆明南城,形成新型旅游度假城,南城规划人口75万,用地80平方公里。在昆阳海口片区建设新昆明西城,形成以磷矿精加工、机械制造、电子仪表、旅游服务为主要产业的工业城,西城规划人口60万,用地60平方公里。现代新昆明城市发展战略实现后,主城区从现在的180平方公里发展到“一湖四片”现代新昆明城市区的460平方公里,人口由200多万发展到450万。城市空间较大拓展,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建成区人口密度将由目前的每平方公里13000多人,降低到9700多人。人均绿地面积增加到10平方米以上。届时,一个综合实力雄厚、特色鲜明、环境优美的湖滨生态城市和面向东南亚、南亚的现代开放城市将展现在世人面前。新昆明战略可促进市域城市化水平发展到80以上,使昆明真正成为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国际商贸旅游城市和可持续发展的大都市。呈贡新城是现代新昆明一湖四片中率先启动的东部新城,也是本规划的主要城市区,位于昆明主城区东南方向,距主城区15公里,规划控制用地160平方公里,城市建设用地107平方公里,到2020年人口预计将达到95万,经过15-20年发展,呈贡这座现代化新城将成为城市规模基本合理,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完善,成为功能齐全、环境良好的新昆明政治中心、文化中心、金融中心、商贸及旅游服务中心。第三章环境卫生现状及垃圾收运设施运行情况.3.1规划区内环境卫生现状及垃圾收运设施运行情况本规划涉及范围共16个区乡镇,具体是呈贡新区、龙城镇、斗南镇、洛羊镇、大鱼乡、吴家营乡、马军铺乡、七甸乡、晋城镇、昆阳镇、六街乡、上蒜乡、新街乡、宝峰镇。海口镇、碧鸡镇。呈贡县简况及垃圾收运情况:呈贡县位于滇池东岸,是距主城昆明最近的郊县,属农业县,辖4乡3镇,65个村(社区),155个自然村,总面积461KM2,2006年人口22万,呈贡县所有乡镇都在滇池流域范围内。目前全县垃圾收集运输管理由呈贡县建设局环卫站负责,由于条件限制,呈贡县环卫站只能负责完成县城龙城镇的垃圾收集及街道保洁,龙城镇垃圾清运收集率达80%,基本做到日产日清,其余乡镇垃圾收集清运状况较差,一般情况下,只能满足政府周边小范围生活垃圾的清运。大部分农村地区生活垃圾清运周期为1-3个月清运一次,垃圾大量堆积,影响环境卫生,特别是沿湖乡镇,由于生活垃圾清运不及时,常常因垃圾堆积于入湖河道边,被雨水冲刷进入滇池。目前呈贡境内无规范垃圾处置设施,仅有少数乡镇自行建设管理的简易垃圾填埋场,环境卫生隐患较大。当前,呈贡新城正加紧建设,在滇池东岸,昆明东城已现雏形,2007年呈贡新区云师大校区率先实现招生,2008年将完成市级行政中心搬迁,与云师大同时先期进入的另外4所高校也将实现招生。呈贡新区正蓬勃发展,原呈贡县垃圾收集处理模式已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生活垃圾收集处理问题急需解决。晋宁县简况及垃圾收运情况:晋宁位于滇池西、南岸,辖3镇6乡,全县9个乡镇有6个在流域范围内,其中上蒜乡、新街乡、昆阳镇3乡镇是滇池的沿湖乡镇,境内沿湖线长53公里,滇池治理保护任务非常繁重。多年来,在昆明市、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晋宁县始终把环境保护和滇池治理摆在重要位置,多管齐下,综合治理,加强了农村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在沿湖3个乡镇建设了200个生活垃圾收集点,在主要入湖河道淤泥河、老柴河、白鱼河、茨巷河建成20个沿河垃圾收集点。但是,由于运行经费和人力等诸多困难,晋宁县城镇生活垃圾收集及处置的重点主要集中在昆阳镇,由昆阳环卫站负责昆阳镇建成区环境卫生保洁、垃圾收集清运处理,由昆阳镇政府负责昆阳镇其余各个村委会环境卫生管理。2007年晋宁县利用国债资金建设一个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总库容33万立方米,处理规模87吨/天,但由于缺少配套设施,目前没有正式运行。晋城镇是晋宁县第二人口大镇,境内有著名的风景名胜“盘龙寺”,节假日区间,盘龙寺内流动人口增大,周边生活垃圾收集量骤增。晋城镇设有环境卫生专门管理机构,负责晋城镇建成区及盘龙寺周边环境卫生保洁及生活垃圾收集清运,基本能做到日产日清,镇内建有一个垃圾简易填埋场,占地面积较大,可使用多年,但由于建设标准太低,有污染环境的可能。西山区海口镇位于昆明市西山区南郊,距市区40余公里东临滇池,南接晋宁,西接安宁,北与本区碧鸡镇相邻,是云南省重要工业基地。第四章规划范围内人口、建设用地规划及预测4.1人口计算依据及预测:垃圾的产生量与人口数量有直接关系,因此规划区域内人口基础调查及预测结果对垃圾产生量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昆明市“十一五”规划前期研究课题显示,“十一五”期间我市总人口规模将以年均1.73%的速度增长,本规划引用该人口增长率,确定在2007-2015年每年人口增长率以1.73%计算。由于本规划范畴中的呈贡新区,是新昆明建设率先启动建设、快速发展的区域,本规划充分估计经济发展与政策变动给呈贡新区环卫建设带来的不定性,结合呈贡新区总体规划,按中心城市垃圾收运设施标准设置。本规划2015年呈贡县总人口构成是:1、呈贡新城人口(包括呈贡新区人口和纳入新城范围内的三镇二乡人口);2、未列入新区的两个乡人口。呈贡新城人口计算:呈贡新城人口包括呈贡新区人口、呈贡县纳入新城范围内的三镇二乡人口。其中呈贡新区人口计算,由于呈贡新城的详细规划还处理于论证阶段,本规划经过认真研究,结合昆明市行政中心搬迁计划及新城发展要求,确定2008年到2010年三年间是呈贡新区人口政策性增长年,人口增长以每年20%的数量进行,2010年后人口政策性增长停止,从2011年开始,呈贡新区人口增长降为综合增长率年均1.73%,至2020年呈贡新城人口到95万人。2007年呈贡新区人口数量为零,2008年人口基数是以2020呈贡新城人口总量95万人为计算依据,以2008-2010年每年20%人口增长,2011-2015年每年人口增长1.73%,推算出2008年呈贡新区人口基数。呈贡县纳入新城范围内的三镇二乡人口计算,即龙城镇、斗南镇、洛羊镇、大鱼乡、吴家营乡人口,以现有人口调查数据为人口基数,年增长1.73%计算2015年人口数量。呈贡县人口计算:呈贡县总人口数量构成是:1、呈贡新城人口(包括呈贡新区人口和纳入新城范围内的三镇二乡人口);2、未列入新区的两个乡人口。根据规划,呈贡县马军铺乡、七甸乡未列入呈贡新城范围,以马军铺乡、七甸乡现有人口调查数据为人口基数,以年增长1.73%计算2015年人口数量。晋宁县人口计算:晋宁县是新昆明的南城、西城,由于新昆明南城、西城规划还处于编制阶段,本规划可参考的南城、西城内容很少,在进行人口计算时,人口基数仍以现有统计人口为基数,以年增长1.73%计算2015年人口数量。具体内容见附表1规划区内人口情况。4.2建设用地计算及预测规划区域涉及16个区乡镇,总人口1317544人,其中一类区人口1167903人,二类区19066人,三类区130575人。建设用地面积根据各地具体情况确定,其中呈贡县新城范围内所有乡镇人均建设面积112.6平方米,马军铺、七甸乡人均建设面积100平方米,晋宁县全县范围人均建设面积100平方米,海口镇、碧鸡镇人均建设用地面积65平方米。呈贡县建设用地计算:根据新昆明呈贡新城规划人口95万,建设用地107平方公里的目标,确定呈贡新城包括呈贡新区、龙城镇、斗南镇、洛羊镇、大鱼乡、吴家营乡人均建设用地标准为112.6平方米。马军铺乡、七甸乡人均建设用地面积,结合城乡一体化目标,按照村镇规划标准,确定人均建设用地标准为100平方米。晋宁县建设用地计算:晋宁县由于新昆明建设南城、西城没有启动,详细规划未出台,参考村镇规划标准,确定人均建设用地标准为100平方米。西山区建设用地计算:西山区两个镇建设用地面积,根据目前西山全区建成区面积与人口总量,计算西山区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为63.54平方米,本规划参考此数据,确定本规划范围内西山区两个镇人均建设用地标准为65平方米 。各乡镇人口及建设用地面积结果如下: 表二、2015年规划区人口及面积分类表名称人口规划面积(平方公里)现状人均建设用地面积(M2/人)总人口数一类二类三类总面积一类二类三类呈贡新区72972672972682.1782.170.000.00112.6龙城镇39655396554.474.470.000.00112.6斗南镇35072350723.953.950.000.00112.6洛羊镇19777197772.232.230.000.00112.6大鱼乡20642206422.322.320.000.00112.6吴家营乡27052270523.053.050.000.00112.6新城小计87192487192498.1898.1800马军铺乡320530962310913.210.000.103.11100七甸乡164700494159761.650.000.051.60100小计920447871924145647067103.0398.180.154.71晋城镇6640007968584326.640.000.805.84100昆阳镇9889098890009.899.890.000.00100六街乡1475901192135671.480.000.121.36100上蒜乡3973539735003.973.970.000.00100新街乡4194041940004.194.190.000.00100宝峰镇1995908450115092.000.000.851.15100小计281683180565176118350828.1718.061.768.35海口镇8258982589005.375.370.000.0065碧鸡镇3282532825002.132.130.000.0065小计115414115414007.507.500.000.00合计1317544116790319066130575138.70123.741.9113.06第五章规划区内生活垃圾产生量及预测生活垃圾产生量不仅与人口数量有直接关系,还与当地生活水平、经济状况密切相关,由于调查区内包含三种类型区域,一是潜在的中心城区(如呈贡新区)、二是在规划分类上定义为小城镇的区域(如乡、镇政府所在地),三是农村。本次规划确定人均垃圾产生量时,由于很多地区没有开展过垃圾成分调查,收集到的现状调查数据不全,仅有的少量数据参考价值不大,因此本次规划涉及到人均垃圾产量数据,是根据昆明主城经验数据,参考相关资料,确定不同区域人均生活垃圾产量,据全国范畴相关资料表明,中心城区即一般意义上的城市区域,生活垃圾产生量为1.0-1.2kg (人 d),一般乡镇中心区即政府所在地,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 08 1.0kg(人 d),农村地区为08kg(人 d) 。垃圾产量的预测还与垃圾的增长率密切相关,本规划对垃圾年均增长率的确定,是参照昆明近年中心城区年均垃圾增长率5%,考虑本规划区发展现状,确定本规划时段内垃圾增长率为年均3%。虽然垃圾增长率不会永远持续增长,但从昆明市目前经济现状,垃圾增长会持续一长段时间。本规划一类区人均垃圾产生量2007年按1.0-1.2公斤/人计算,其中呈贡新区、县政府所在地按1.2公斤/人计,其余地区按1.0公斤/人计,以每年3%的垃圾增长率增长,经测算到2015年呈贡新区、龙城镇、昆阳镇垃圾人均产生量为1.52kg。其余地区人均产生量为1.27kg。二类区是各乡镇的政府驻地,该地区主要人口为城镇居民,但是由于杂居着城市居民和农业人口,生活水平的差异和生活方式的不一致,造成生活垃圾人均产量相对偏低,根据资料查询及实地调查数据,确定目前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 1.0kg(人 d),并以每年3%的垃圾增长率增长,经测算到2015年这类区域人均垃圾产生量为1.27 kg(人 d)。三类区是各乡镇的农村地区,该地区主要人口为农业人口,由于生活水平与当地总体水平差异较大,根据资料查询及实地调查,确定目前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 0.8kg(人 d),并以每年3%的垃圾增长率增长,经测算到2015年三类区域人均垃圾产生量为1.01 kg(人 d)。表三、规划区内生活垃圾产生量现状及预测区域类别2007年区域内人口数量(人)2015年区域内人口数(人)2007年人均垃圾产生量kg(人 d),2015年人均垃圾产生量kg(人 d),2015年垃圾产生总量(吨/日)一类区10862281.01.21.27-1.521699二类区232411.01.2724三类区2080750.81.01132合计51244813175431856本次规划垃圾产生量按实际区域人口数据,依据上述三类区域人均垃圾产量,以2007年为计算基准年,以每年3%的垃圾增长率,分别计算预测年垃圾产量。2015年规划区垃圾产生总量为1856吨/天,其中呈贡县垃圾产生量为1349吨/天,晋宁县垃圾产生量为361吨/天,西山区2镇垃圾产生量为146吨/天,具体计算结果见下表:表四、规划区内垃圾产生量现状及预测名称2007年2015年人口数量(人)人均垃圾产量(kg人 d),垃圾收集数量(吨/日)现状统计人均垃圾量人口数量(人),预测人均垃圾产量kg(人 d)垃圾产生数量(吨/日)备注呈贡新区1.20 729726 1.52 1109 一类龙城镇345711.0-1.2350.78 39656 1.52 60 一类斗南镇305751.0-1.22.1735072 1.27 44 一类洛羊镇172411.0-1.230119777 1.27 25 一类大鱼乡179951.0-1.20.7220642 1.27 26 一类吴家营乡235831.0-1.227052 1.27 34 一类新城小计0.00 871923 0.00 1299 马军铺乡279430.8-1.032053 1.01-1.2733 二、三类七甸乡143580.8-1.016470 1.01-1.2717 二、三类小计1662660.00 920446 0.00 1349 晋城镇578860.8-1.01202.1666400 1.01-1.2769 二、三类昆阳镇862101.0-1.298889 1.52 150 一类六街乡128670.8-1.00.2314759 1.01-1.2715 二、三类上蒜乡346401.0-1.21.139735 1.01-1.2750 二、三类新街乡365631.0-1.20.8841941 1.01-1.2753 二、三类宝峰镇174000.8-1.019959 1.01-1.2722 二、三类小计2455660.00 281683 0.00 361 海口镇719991.0-1.2490.5582588 1.27 105 一类碧鸡镇286171.0-1.232826 1.27 42 一类小计100616115414.2146 合计5124481317543 1856 第六章生活垃圾收运系统规划6.1总体要求:2006年建设部中国城乡环境卫生体系建设要求,各级城市政府要组织编制本城市的环境卫生总体规划和各类专业规划,并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按规划组织实施,同时加大对城乡环境卫生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合理规划和建设乡村垃圾处理设施,整治村容村貌,逐步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本规划提倡但不强制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生活垃圾收集以混合收集为主,有条件的地区可逐步进行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尝试垃圾减量化。建立村收集、镇(乡)转运、市(县)处理的垃圾收运处理系统。收运系统设施全覆盖、提高运输效率、合理调配资源、推广密闭压缩垃圾车使用。6.2生活垃圾收运模式:规划区人口密度和生活水平发展极不平衡,有新兴的城市中心区、也有人口密度较低的农村地区,生活垃圾产生量和收集系统不能一概而论,本规划中将整个区域垃圾收集体系分为三种类型,在实际分类中,由于二类区人口和地域面积在规划区中占有比例较小,进行收集模式归类时一、二类并为一种模式,三类区为另一种模式。一、二类区人口密度大,生活水平高,垃圾初级收集以人力三轮车为主,主要完成各垃圾收集点生活垃圾到各垃圾收集站的垃圾集中。次级收集以机动车收集为主,考虑不同区域道路状况,一、二类区以5吨密封车为主,三类区以3吨小型密封车为主,主要完成各垃圾收集站到垃圾中转站的垃圾集中。第三级收集以压缩车为主,完成生活垃圾由中转站运往垃圾处理场。本规划垃圾中转站设置以乡(镇)为单位设置,15个乡镇中除3个人口较多,垃圾量大的乡镇按每乡镇设置2座垃圾中转站外,其余12个乡镇每乡镇只设置1座垃圾中转站,因此,各地二类区、三类区的垃圾最终进入各乡(镇)唯一的垃圾中转站统一中转到垃圾处理场。由于垃圾处理设施大多选址在远离人口密集的城市区域,三类区垃圾收集后可就近直接进入垃圾处理设施。图一:垃圾收集运输处理方式模式图一、二类区垃圾收运模式大型机动车 垃 圾 处 理 设 施垃圾收集点 垃 圾 中 转 站 垃 圾 压 缩 车生活垃圾垃圾收集站手推车三类区垃圾收运模式生活垃圾垃圾收集点手推车垃圾收集站小型机动车第七章垃圾收运设施规划7.1生活垃圾收运设施规划目标及原则:1、结合新昆明建设目标,建设生活垃圾收集、清运、处理系统,实现生活垃圾收集容器化、密闭化和半机械化,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格局,提高城市化率。2、建立生活垃圾收集体系,结合新农村建设管好垃圾,在整个规划区完善配置密闭的生活垃圾收集点,淘汰露天简易垃圾池和垃圾桶点。3、垃圾收集站的设置应逐步规范化和标准化,与垃圾运输处理设备相配套。4、垃圾收集站建筑面积应规范化,除满足垃圾收集作业要求外,还应考虑垃圾分类收集的要求,在可能的情况下实现垃圾分类收集。5、规划区内现状垃圾收集设施非常简陋,收集点大多为露天、不密闭的垃圾收集点,现实中只是垃圾倾倒点,只对垃圾倾倒起到定点作用。据调查目前滇池仅沿湖4县区、16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已建成了垃圾收集间700个,配备了清运车、保洁员,对沿湖村镇垃圾清运取得了一定效果。经过规划后,垃圾收集点要求配备设施并密闭垃圾,对现状收集点中不符合本规划要求的垃圾收集点可另行申请经费改造,本规划中将现状垃圾收集点全部视为达标垃圾收集点。表五、规划区内生活垃圾收集设施现状及预测区域类别2007年区域内垃圾收集点数量(个)2007年区域内垃圾收集站数(个)2015年规划垃圾收集点数量(个)2015年规划垃圾收集站数量(个)2015年规划垃圾中转站数量(个)一类区10862281.21.01.521699二类区232411.01.2724三类区2080750.81.01132合计51244813175431856表六、各乡镇现状垃圾收集设施调查情况如下表:垃圾收集设施现状调查表名称废物箱垃圾收集间收集池收集桶移动收集点收集点合计中转站备注数量服务半径数量服务半径数量服务半径数量服务半径数量服务半径数量服务半径数量服务半径呈贡新区0龙城镇370M3370M1270M856斗南镇149385192洛羊镇98863160大鱼乡4039382吴家营乡4040马军铺乡20800米13720157七甸乡0小计6643018011687晋城镇717150282562昆阳镇31888882六街乡1313上蒜乡5858新街乡135919911宝峰镇65111小计783375052517海口镇643063351283碧鸡镇0小计3063035128合计133297.2生活垃圾收集点设置规定1、以国家规定村镇建设用地面积标准作为设置垃圾收集点的规划面积,以城镇垃圾收集设施设置规范为上限,考虑当地经济发展及用地条件,不固定垃圾收集点具体形式,以达密闭垃圾为目的、形式多样、因地制宜、合理设置规划区域生活垃圾收集点数量。2、收集点是垃圾收集的最基本、最小单位,应覆盖整个规划区域,以乡镇为单位,参考服务半径70米/点的布设原则,便于居民投放垃圾,利于管理。2015年规划区内垃圾收集点设置总量9247个,其中呈贡新区5478个,呈贡县6869个,晋宁县1878个,西山区海口镇、碧鸡镇500个。7.3生活垃圾收集站设置1、以国家规定村镇建设用地面积标准作为设置垃圾收集站的规划面积,参考城镇垃圾收集设施设置规范,考虑当地经济发展及用地条件,规范地建设生活垃圾收集站,合理设置规划区域生活垃圾收集站数量。2、收集站是垃圾收集的次级单位,应覆盖整个规划区域,以乡镇为单位,参考服务半径400-1000米/站的布设原则,收纳由垃圾收集点汇集的垃圾,利于垃圾管理、便于居民使用。一类区由于包含如呈贡新区的潜在中心城区、县政府所在地、滇池沿湖周边乡镇等人口密度高、环境敏感区域,垃圾收集工作应重点加强,垃圾收集站设置按0.5km2/个设置,服务半径为400米, 二类区人口密度相对低,垃圾收集站设置按2km2/个设置,服务半径为800米。三类区人口密度相对较低,垃圾收集站设置按3km2/个设置,服务半径为1000米。2015年规划区内垃圾收集站设置总量253个,其中呈贡新区164个,呈贡县198个,晋宁县40个,西山区海口镇、碧鸡镇15个。7.4生活垃圾转运站设置中转的目的是降低运输费用、减少交通流量、提高运输效率。由于本规划区垃圾收集总量为1856吨/天,而仅呈贡新城收集垃圾量为1299吨/天,所占比例较大,本规划垃圾中转站设置重点在呈贡新城,按3KM2/个设置,其余地区的设置以乡镇为单位,每个乡镇垃圾收集总量在50吨/日以下的,设置一个小型垃圾中转站,垃圾收集总量在50吨以上,100吨以下的,设置二个小型垃圾中转站。中转站功能可覆盖垃圾收集站,可合并设置垃圾收集站和中转站。2015年规划区内垃圾中转站设置总量102个,其中呈贡新区41个,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