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 23一、选择题【A型题】1. 消化道平滑肌的紧张性和自动节律性主要依赖于A. 交感神经的支配 B. 副交感神经的支配C. 平滑肌本身的特性 D. 食物消化产物的刺激作用 E. 生电性钠泵的周期性变化2. 所谓“食道胃括约肌”是指A. 食道与胃交界处增厚的平滑肌 B. 位于食道下段的高压区C. 能阻止食物进入胃的瓣膜装置 D. 食道与胃交界处的横纹肌E. 食道与胃交界处的括约肌3. 下列物质中吸收速率最慢的是 A. 葡萄糖B. 果糖C. 半乳糖D. 戊糖E. 甘露醇4. 下列对消化道平滑肌生理特性的描述,错误的是A. 兴奋性低,收缩缓慢 B. 具有快而规则的自动节律C. 具有紧张性收缩 D. 富有伸展性E. 对化学、温度、牵拉刺激敏感5. 有关消化道平滑肌电生理特性的描述, 错误的是A. 静息电位主要由K+外流形成 B. 静息电位的形成还与钠泵活动有关C. 动作电位的形成主要由Na+内流形成 D. 静息电位的幅度较骨骼肌低E. 基本电节律与纳泵的周期活动有关6. 消化道中能对胆盐和维生素B12主动吸收的部位是A. 十二指肠 B. 空肠 C. 胃 D. 回肠E. 大肠7. 刺激支配唾液腺的副交感神经可引起唾液腺分泌A. 量多而稀薄的唾液B. 量少而稀薄的唾液C. 量多而粘稠的唾液D. 量少而粘稠的唾液E. 唾液量变化不大8. 在胃可被吸收的物质是A. 多肽物质 B. 维生素 C. 无机盐 D. 葡萄糖E. 水和酒精9. 消化腺分泌消化酶的形式是A. 溶解扩散B. 易化扩散 C. 主动转运 D. 出胞作用E. 渗透作用10. 引起胃容受性舒张反射的传出神经是A. 膈神经B. 盆神经 C. 壁内神经丛 D. 交感神经E. 迷走神经11. 激活胰蛋白酶原的主要物质是A. 盐酸 B. 肠激酶 C. 胰蛋白酶 D. 糜蛋白酶E. 胆盐12. 以下能抑制唾液分泌的因素是A. 交感神经兴奋 B. 副交感神经兴奋 C. 食物的形状 D. 阿托品 E. 食物的气味13. 消化道平滑肌共有的运动形式是A. 容受性舒张B. 蠕动C. 集团运动D. 分节运动E. 蠕动冲14. 下列对胃酸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A. 激活胃蛋白酶原 B. 促进消化液的分泌C. 杀菌 D. 使食物中蛋白质变性,易于分解E. 促进维生素B12的吸收15. 有关盐酸抑制胃腺活动机制的叙述,错误的是A. 胃内盐酸抑制壁细胞分泌B. 刺激D细胞释放生长抑素C. 抑制G细胞释放促胃液素D. 促进胃粘膜释放PG E. 促进胃粘膜释放促胰液素16. 下列各物质的来源,正确的是A. 蛋白酶原由胃腺和胰腺分泌 B. 缩胆囊素由回肠粘膜分泌C. 淀粉酶是由胰腺腺泡细胞分泌D. 胆盐是在胆囊内合成E. 促胰液素是由胃窦部G细胞分泌17. 下列因素中,不能刺激胃酸分泌的因素是A. 糖皮质激素B. 酒精C. 低血糖 D. 咖啡因E. 促胰液素 18. 关于消化道神经支配的叙述,错误的是A. 交感神经节后纤维释放去甲肾上腺素B. 去除外来神经后,仍能完成局部反射C. 大多数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释放乙酰胆碱D. 外来神经对内在神经有调制作用E. 支配消化道的神经都是自主神经系统19. 消化道内消化作用最强的消化液是A. 唾液 B. 胃液 C. 胆汁 D. 胰液E. 小肠液20. 关于胃肠激素的描述,错误的是A. 由散在的胃肠内分泌细胞分泌B. 均为肽类C. 可影响消化液分泌D. 仅存在于胃肠道E. 部分胃肠激素有营养作用21. 关于唾液生理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A. 部分消化淀粉B. 部分消化蛋白质C. 有消化脂肪的酶D. 杀菌E. 湿润和溶解食物22. 下列不是胃肠激素的是A. 肾上腺素B. 生长抑素C. 抑胃肽D. 缩胆囊素E. 促胃液素23. 关于紧张性收缩的描述,错误的是A. 是胃肠道共有的特性B. 是其它运动形式进行的的基础C. 有助于消化液渗入食物D. 有助于推送食物E. 有助于保持消化器官的形状和位置24. 分泌内因子的胃腺细胞是A. 壁细胞 B. 主细胞 C. 粘液细胞 D. G细胞E. S细胞25. 下列情况中,不是消化道生理作用的是A. 保护消化道粘膜B. 水解食物中的大分子C. 稀释食物D. 为消化酶提供适宜的环境E. 分泌过多会损伤消化道粘膜26. 下列哪种化学物质对胃液分泌有促进作用A. 西咪替丁B. 组胺C. 阿托品D. 前列腺素E. 去甲上腺素27. 下列因素中,不能引起促胃液素释放的是A. 扩张刺激胃幽门部 B. 盐酸灌注胃幽门部 C. 通过内在神经作用于G细胞 D. 刺激迷走神经 E. 食物刺激十二指肠粘膜28. 引起胃容受性舒张的神经递质是A. 缩胆囊素B. 生长抑素C. -氨基丁酸D. 血管活性肠肽E. P物质29. 抑制胃运动的因素是 A. 促胃液素 B. 进入十二指肠的盐酸 C. 内因子 D. 胃蛋白酶E. 碳酸氢盐30. 消化道的分泌和运动功能是在下列哪一水平整合的A. 中枢神经系统B. 内在神经C. 肌间神经丛和中枢神经系统 D. 粘膜下神经丛和中枢神经系统E. 内在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31. 激活胃蛋白酶原的激活物是A. 盐酸 B. 肠激酶 C. 内因子D. CI E. HCO332. 关于头期胃液分泌的叙述,正确的是A. 是纯神经性调节B. 只有非条件反射C. 传出神经是迷走神经D. 不包括条件反射E. 酸度高,消化能力弱33. 有关胃期胃液分泌的叙述,错误的是A. 胃液分泌的酸度高,而胃蛋白酶少B. 有迷走-迷走反射的参与C. 有胃-肠反射的参与D. 有局部神经丛的参与E. 蛋白质消化产物的刺激34. 将蛋白质食物通过胃瘘注入胃内,引起胃液分泌的特点是A. 量大,消化力高B. 酸度低,消化力高C. 酸度高,消化力低D. 酸度高,消化力高E. 酸度低,消化力低35. 引起肠期胃液分泌的主要激素是A. 促胃液素B. 缩胆囊素C. 促胰液素D. 促胃动素E. 肠抑胃肽36. 下列哪类食物是促胃液素分泌的强刺激物 A. 盐酸 B. 糖C. 脂肪D. 蛋白质 E. 维生素37. 关于消化道运动主要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A. 混合食物B. 推送食物C. 磨碎食物D. 分解食物E. 保持其压力和形状38. 胃容纳和贮存食物的主要部位是A. 胃底B. 胃体C. 胃窦D. 头区E. 尾区39. 关于胃蠕动的描述,错误的是A. 起始于胃中部B. 空腹时基本处于静止状态C. 有节律地向幽门方向推进D. 每分钟约3次E. 由胃底向胃体方向传播40. 抑制胃排空的主要因素是A. 胃内容物的扩张刺激B. 肠-胃反射C. 迷走-迷走反射D. 胃内蛋白质消化产物E. 局部神经丛反射41. 关于胃液的分泌,错误的是A. 壁细胞分泌盐酸B. 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C. 幽门腺分泌粘液D. G细胞分泌内因子E. 粘液细胞分泌粘液42. 促进胃排空的主要因素是 A. 胃与十二指肠内压力差B. 胃内的高渗溶液C. 十二指肠内的酸性食物D. 胃内容物的体积 E. 幽门括约肌活动43. 脂肪进入十二指肠不会引起A. 胃液的分泌B. 抑胃肽的分泌C. 缩胆囊素的分泌D. 胆汁分泌E. 胰液的分泌44. 抑制胃酸分泌的内源性物质是A. 促胃液素B. 胰多肽C. 乙酰胆碱D. 组胺E. 前列腺素45. 参与形成粘液-碳酸氢盐屏障的成分是A. CIB. HCO3C. KD. NaE. H46. 对胃粘膜具有保护作用的物质是A. 乙酰胆碱B. 肾上腺素C. 前列腺素D. 组胺E. 胆盐47. 有关胃粘膜屏障的叙述,错误的是A. 阻止胃腔中H+进入B. 紧密连接参与构成C. 肾上腺素破坏其屏障D. 乙酰胆碱对胃粘膜有保护作用E. 长期用阿司匹林破坏其屏障48. 在胃中食物排空速度由快到慢的排列顺序是A. 脂肪、蛋白质、糖B. 蛋白质、脂肪、糖C. 糖、脂肪、蛋白质D. 糖、蛋白质、脂肪E. 蛋白质、糖、脂肪49. 刺激迷走神经可引起A. 胃肠运动增强,分泌减少B. 胃肠运动减弱,分泌增多C. 胃肠运动增强,分泌增多D. 胃肠运动减弱,分泌减少E. 主要引起胃肠运动增强50. 关于胃运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 头期有容受性舒张B. 头期有明显的收缩运动C. 尾区有移行性复合运动D. 胃蠕动将食糜排入小肠E. 空腹时胃内压等于腹内压51. 下列激素中不属于脑-肠肽的是A. 血管活性肠肽B. 促胃动素C. 促胃液素D. 缩胆囊素E. 促胰液素52. 分泌促胰液素的细胞是A. G细胞B. I细胞C. K细胞D. S细胞E. M0细胞53. 对脂肪和蛋白质消化作用最强的消化液是A. 唾液B. 胃液C. 胰液D. 小肠液E. 胆汁54. 最重要的消化液是A. 唾液B. 胃液C. 胆汁D. 小肠液E. 胰液55. 肠-胃反射是A. 不影响胃排空,抑制胃分泌B. 促进胃排空,促进胃酸分泌C. 抑制胃排空,抑制胃酸分泌D. 抑制胃排空,不影响胃酸分泌E. 促进胃排空,不影响胃酸分泌56. 能被胃液中的酶消化的营养物质是A. 糖类B. 蛋白质C. 脂肪D. 维生素E. 无机盐57. 对胃粘液的描述,错误的是A. 润滑食糜B. 对胃粘膜有保护作用C. 与HCO3形成粘液-碳酸氢盐屏障D. 由颈粘液细胞和表面粘液细胞分泌E. 防止Na+由粘膜向胃腔扩散58. 能使糜蛋白酶原激活的物质是A. 肠激酶B. 盐酸C. 糜蛋白酶D. 胰蛋白酶E. 碳酸氢盐59. 下列与胃自身保护作用无关的是A. 肠嗜络细胞分泌组胺B. 粘液构成的凝胶层C. 粘液细胞分泌的HCO3D. 胃粘膜释放的前列腺素E. 构成的胃粘膜屏障60. 对胃蛋白酶的描述,错误的是A. 由主细胞以酶原形式分泌B. 由蛋白酶原激活而成C. 可激活胃蛋白酶原D. 最适pH为2-3E. 水解蛋白质为多肽和氨基酸61. 缩胆囊素促进胰液分泌的特点是A. 水、HCO3-较少B. 水、HCO3-和酶均丰富C. 水、HCO3-较少,酶丰富D. 水较少,HCO3-和酶丰富E. 水、HCO3-多,酶较少62. 有关消化期胃液分泌的叙述,错误的是A. 头期主要为神经调节B. 胃期分泌酶少,胃液酸度高C. 头期胃液酸度和酶分泌均高D. 肠期分泌量较少E. 胃期分泌量占其中的30%63. 促进胰酶分泌最强的物质是A. 促胰液素B. 缩胆囊素C. 促胃液素D. 促胃动素E. 生长抑素64. 迷走神经兴奋引起胰液分泌的特点是A. 酶多,水和HCO3多B. 酶多,水和HCO3少C. 酶少,水和HCO3少D. 酶少,水和HCO3多E. 水少,酶和HCO3多65. 酸性食糜进入小肠引起大量胰液分泌的主要机制是A. 小肠粘膜释放促胃液素B. 小肠粘膜释放促胰液素C. 小肠粘膜释放缩胆囊素D. 小肠粘膜释放促胃动素E. 小肠粘膜释放抑胃肽66. 胆汁中与消化有关的成分是A. 胆固醇B. 胆色素C. 胆盐D. 脂肪酸E. 以上均不是67. 关于胆汁的叙述,正确的是A. 非消化期肝细胞不分泌胆汁B. 胆汁中含有少量消化酶C. 胆汁中有消化蛋白质的成分D. 胆汁中有消化脂肪的酶E. 与消化有关的成分是胆盐68. 引起肝细胞分泌胆汁的主要刺激物质 是 A. 促胃液素B. 缩胆囊素C. 胆固醇D. 胆盐E. 促胰液素69. 胆盐协助下列哪种酶消化食物A. 胰蛋白酶B. 糜蛋白酶C. 胰脂肪酶D. 胰淀粉酶E. 肠激酶70. 引起大量胆汁排放的主要食物是A. 混合性食物B. 淀粉C. 糖类D. 肉类E. 蔬菜71. 由小肠腺分泌入肠腔的消化酶只有A. 蔗糖酶B. 乳糖酶C. 麦芽糖酶D. 肽酶E. 肠激酶72. 小肠所特有的运动形式是A. 容受性舒张B. 紧张性收缩C. 蠕动D. 分节运动E. 集团运动73. 对胰蛋白酶抑制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阻止蛋白水解酶原激活 B. 急性胰腺炎时,胰蛋白酶抑制物作用被破坏C. 急性胰腺炎时,其分泌量大增D. 该抑制物分泌浓度较低E. 阻止胰蛋白酶原激活74. 胰液缺乏时,下列哪种物质的消化不受影响A. 脂肪B. 蛋白质C. 纤维素 D. 糖类 E. 维生素 75. 有关促胰液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 蛋白质消化产物可使其分泌B. 小肠S细胞分泌C. 引起促胰液素释放的pH阈值是4.5D. 作用于胰腺导管上皮细胞E. 引起水和碳酸氢盐分泌76. 小肠分节运动的作用是A. 是蠕动的基础B. 是小肠各种运动的基础C. 推进食糜D. 混合食糜E. 可保持小肠的形状77. 有关大肠集团运动的描述,错误的是A. 每日发生1-3次B. 多见于早餐后C. 是食物扩张胃或十二指肠所引起 D. 将内容物向肛门方向推进E. 促进结肠对水的吸收78. 下列因素中,不刺激胆汁分泌的是A. 胆盐的肠肝循环B. 促胃液素释放C. 促胰液素释放D. 迷走神经兴奋 E. 交感神经兴奋 79. 关于胆盐的肠肝循环的描述,错误的是A. 胆盐随胆汁排入小肠B. 胆盐在回肠吸收C. 经门静脉进入肝脏D. 在消化间期可循环多次E. 每次循环可损失5%的胆盐 80. 有关消化期胰液分泌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头期是最主要的分泌期B. 胃期和肠期主要为体液调节C. 头期分泌,水、HCO3-较少,酶丰富D. 胃期分泌,水较少,酶丰富E. 肠期水、HCO3-和酶均丰富81. 促进胰液分泌的主要物质是A. 促胰液素B. 缩胆囊素C. 促胰酶素D. 促胃液素E. 胰岛素 82. 下列因素中,不引起胰液分泌的是A. 咀嚼食物B. 食物刺激口腔C. 食物扩张胃D. 食物刺激十二指肠E. 胃酸分泌减少83. 下列因素中,不能抑制胃液分泌的是A. 胃粘膜合成和释放的PGB. 十二指肠内脂肪C. 十二指肠内高渗食物D. 十二指肠内酸性食糜被中和E. 生长抑素84. 关于胰液分泌的体液性调节叙述,错误的是A. 促胰液素促进水和碳酸氢盐分泌增多 B. 缩胆囊素促进胰酶分泌增多C. 胰多肽促进胰酶分泌D. 促胃液素促进胰酶分泌增多E. 迷走神经兴奋促进胰液分泌85. 能使胰脂肪酶作用增强的物质是A. 胆盐B. 胆固醇C. 进入十二指肠的胃酸D. HCO3-E. 肠激酶86. 有关小肠分节运动的描述,错误的是A. 是小肠所特有的运动形式 B. 是环行肌的节律性舒缩活动C. 食糜充盈刺激使分节运动增多D. 是发生在紧张性收缩的基础上E. 空腹时有明显分节运动87. 有关大肠液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 保护肠粘膜B. 润滑粪便C. 贮存食物残渣形成粪便 D. 稀释大肠液内的刺激因子E. 大肠液内不含任何消化酶88. 有关排便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A. 受意识控制B. 由集团运动引起C. 传入神经是盆神经D. 传出神经是腹下神经E. 由胃-结肠反射发动89. 大肠所特有的运动形式是A. 分节运动B. 紧张性收缩C. 集团运动D. 容受性舒张E. 蠕动90. 关于消化道各部位吸收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 口腔内无吸收B. 胃吸收能力也很差C. 小肠是主要的吸收部位D. 大肠吸收水和盐类E. 空肠吸收维生素B1291. 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部位是A. 结肠B. 胃 C. 小肠 D. 食管E. 小肠和结肠 92. 有关小肠是主要吸收部位的叙述,错误的是A. 只有小肠有吸收功能B. 停留时间长C. 营养物质已消化成小分子物质D. 绒毛的节律性活动可促进血液和淋巴的回流E. 吸收面积大93. 有关蛋白质吸收的叙述,错误的是A. 是主动转运B. 是主动耗能的过程C. 与Na+的吸收无关D. 主要是进入血液E. 主要在十二指肠和空肠吸收94. 每日由消化道吸收的液体量为A. 2LB. 3LC. 6LD. 9LE. 10L95. 关于铁的吸收,错误的是A. 食物中的铁主要是三价铁B. 三价铁易被吸收C. 胃酸缺乏时,铁吸收减少D. 主要在十二指肠和空肠吸收E. 食物中的草酸可阻止铁的吸收96. 有关小肠对无机盐吸收的叙述,错误的是A. 钠吸收是被动过程B. Fe2+容易吸收C. 酸性环境有利钙吸收D. 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E. CI-和HCO3-的吸收与钠吸收有关97. 下列哪种消化液中没有消化酶A. 小肠液B. 胆汁C. 胰液D. 胃液E. 唾液98. 纯净的胃液是A. 无色碱性液体,pH为7.48B. 无色酸性液体,pH为0.91.5C. 有色酸性液体,pH为2.03.0D. 无色酸性液体,pH为4.05.0E. 有色酸性液体,pH为3.04.099. 胰液中以无活性形式存在的酶是A. 胰蛋白酶B. 胰脂肪酶C. 胰淀粉酶D. 磷脂酶E. 辅脂酶100. 胃液中胃蛋白酶含量最高的时期是A. 非消化期B. 头期C. 胃期D. 肠期E. 头期和肠期都高101. 下哪种形式的小肠运动使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便于进行化学消化。A. 蠕动B. 蠕动冲C. 紧张性收缩D. 分节运动E. 容受性舒张102. 水在小肠的主要吸收机制是A. 单纯扩散B. 易化扩散C. 继发性主动转运D. 入胞E. 渗透103. 形成胆石的可能原因之一是A. 胆盐过多B. 胆固醇过多C. 胆红素过多D. 无机盐过多E. 高蛋白饮食104. 盐酸促进小肠吸收的物质是A. 氨基酸B. 葡萄糖C. 铁和钙D. 维生素B12E. 无机盐105. 糖、蛋白质和脂肪消化产物吸收的主要部位是A. 十二指肠和空肠B. 结肠C. 空肠和回肠D. 回肠E. 胃106. 消化道平滑肌基本电节律产生的机制是A. Na+泵活动的周期性变化B. Na+内流C. Ca2+内流D. CI-内流A. K+外流107. 关于迷走神经兴奋效应的描述,错误的是A. 胃运动增强B. 肠道蠕动加强C. 胃肠道括约肌收缩D. 消化腺分泌E. 胆囊收缩108. 胃大部切除患者出现严重贫血的主要原因是A. 盐酸减少B. 内因子减少C. 胃蛋白酶原减少D. 粘液减少E. HCO-3减少109. 小肠粘膜吸收葡萄糖时,同时转运的离子是A. Na+B. Ca+C. CLD. K+E. Mg2+【B型题】A. K+外流B. Ca+内流C. CL内流D. Na+内流E. Na+- K+泵的周期性改变110. 胃肠平滑肌细胞的静息电位产生机制主要是111. 胃肠平滑肌细胞的慢波产生机制是112. 胃肠平滑肌细胞的动作电位产生机制主要是A. 交感神经B. 迷走神经C. 盆神经D. 内在神经E. 躯体神经113. 支配口腔和食管上端的神经是114. 使横结肠以上的消化道平滑肌运动加强的神经是115. 使降结肠以下的消化道平滑肌运动加强的神经是116. 支配肛门外括约肌的神经是117. 支配肛门内括约肌的神经是A. S细胞B. G细胞C. I细胞D. K细胞E. M0细胞118. 分泌促胃液素的细胞是119. 分泌促胃动素的细胞是120. 分泌促胰液素的细胞是121. 分泌缩胆囊素的细胞是122. 分泌抑胃肽的细胞是A. 壁细胞B. 主细胞C. 胃幽门部的G细胞D. 粘液细胞E. 干细胞123. 分泌内因子的是124. 分泌胃蛋白酶原的是125. 分泌盐酸的是126. 分泌促胃液素的是A. 胃蛋白酶B. 胰脂肪酶C. 辅脂酶D. 肠激酶E. 胰淀粉酶127. 分解脂肪为脂肪酸和甘油一酯的是128. 分解淀粉为麦芽糖的是129. 分解蛋白质为月示 和胨的是A. 抑制、抑制B. 增强、增多C. 增强、减少D. 减弱、增多E. 没有影响130. 促胰液素对胃运动及分泌的影响依次为131. 促胃液素对胃运动及分泌的影响依次为A. 胃液酸度和胃蛋白酶含量均高B. 胃液量、酸度和胃蛋白酶含量都低C. 胃液酸度高,胃蛋白酶含量低D. 胃液酸度低,胃蛋白酶含量高E. 胃液量大、酸度高,蛋白酶含量低132. 头期胃液分泌的特点是133. 胃期胃液分泌的特点是134. 肠期胃液分泌的特点是A. 扩大胃容量B. 研磨、搅拌和推送食物C. 保持胃的形状及位置D. 暂时贮存食物E. 促进胃的消化和吸收135. 胃头区的主要功能是136. 胃容受性舒张是137. 胃蠕动是138. 胃的紧张性收缩是A. 大脑皮层B. 下丘脑C. 延髓D. 腰骶段脊髓E. 边缘系统139. 排便反射的初级中枢在140. 呕吐中枢位于141. 排便反射的高级中枢在A. 葡萄糖B. 蛋白质消化产物C. 盐酸D. 脂肪E. 脂肪酸142. 引起促胰液素分泌的主要因素是143. 引起缩胆囊素分泌的主要因素是144. 引起促胃液素分泌的主要因素是A. 缩胆囊素B. 促胰液素C. 促胃液素D. 抑胃肽E. 胰多肽145. 抑制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抑制胃排空的是146. 与促胃液素呈竞争性的激素是147. 促进胃液分泌和胃运动的激素是148. 促进胰液分泌和胆囊收缩的是149. 促进胰液中水和碳酸氢盐分泌的是 150. 促进胰酶分泌的主要激素是A. 十二指肠和空肠B. 胃窦和十二指肠C. 小肠D. 结肠E. 食管151. 促胃液素的主要分泌部位是152. 缩胆囊素的主要分泌部位是153. 促胰液素的主要分泌部位是154. 抑胃肽的主要分泌部位是A. 口腔B. 食道C. 胃D. 十二指肠E. 回肠155. 维生素B12的吸收部位是156. 胆盐的吸收部位是157. 乙醇的吸收部位是A. 单纯扩散B. 主动转运C. 入胞D. 易化扩散E. 渗透158. 葡萄糖在小肠的吸收机制是159. 氨基酸在小肠的吸收机制是160. 水分在小肠的吸收机制是161. 维生素B12在回肠的吸收机制是【C型题】A. 神经调节B. 体液调节C. 两者均是D. 两者均不是162. 胆汁分泌的调节163. 胃液分泌的调节164. 胰液分泌的调节165. 唾液分泌的调节A. Na+-K+泵周期性活动B. Ca+内流C. 两者均是D. 两者均不是166. 平滑肌慢波电位产生机制是167. 平滑肌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是168. 平滑肌静息电位的产生机制是A. 蛋白质消化产物B. 盐酸C. 两者均是D. 两者均不是169. 引起促胰液素释放的刺激物是170. 引起促胃液素释放的刺激物是171. 引起缩胆囊素释放的刺激物是A. 头期胃液分泌B. 胃期胃液分泌C. 两者均是D. 两者均不是172. 胃液酸度和胃蛋白酶含量均高的是173. 胃液的量大酸度高,蛋白酶含量少的是A. 副交感神经B. 交感神经C. 两者均是D. 两者均不是174. 引起唾液分泌的神经是175. 引起胰液分泌的神经是176. 引起胆汁分泌的神经是177. 引起胃液分泌的神经是A. 高脂肪B. 高蛋白C. 两者均是D. 两者均不是178. 引起胆汁分泌的食物是179. 引起胃液分泌的食物是A. 胰腺的导管细胞B. 胰腺的腺泡细胞C. 两者均是D. 两者均不是180. 引起胰液中水和碳酸氢盐分泌的是181. 引起胰液中酶分泌的是A. 水和碳酸氢盐分泌B. 酶分泌C. 两者均是D. 两者均不是182. 迷走神经主要引起的是183. 缩胆囊素主要引起的是184. 促胰液素主要引起的是A. 抑制胃运动B. 抑制胃酸分泌 C. 两者均是D. 两者均不是185. 缩胆囊素作用是186. 促胰液素作用是A. 抑制B. 兴奋 C. 两者均是D. 两者均不是187. 交感神经对胃运动的作用是 188. 副交感神经对胃运动的作用是 A. 扩散入血液B. 扩散入淋巴C. 两者均是D. 两者均不是189. 葡萄糖、氨基酸的主要吸收途径是190. 脂肪分解产物的主要吸收途径是【X型题】191. 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有A. 富有伸展性B. 具有紧张性C. 兴奋性低,收缩缓慢D. 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下可随意运动E. 对化学、温度、机械牵拉刺激敏感192. 肠神经系统含有丰富的A. 运动神经元B. 感觉神经元C. 中间神经元D. 交感节后纤维E. 副交感节前和副交感节后纤维193. 刺激肌间神经丛,主要可增强A. 肠壁的紧张性收缩B. 节律性收缩的强度C. 节律性收缩的频率D. 消化道腺体的分泌E. 消化道内分泌细胞的分泌194. 能使胃蛋白酶原激活的物质有A. HCl B. 肠激酶C. 脂肪 D. 蛋白质分解产物 E. 胃蛋白酶 195. 下列关于消化吸收的论述,错误的有A. 小肠液中含酶丰富,消化作用最重要 B. 胆汁中含有脂肪酶C. 氨基酸通过载体被动吸收 D. 单糖通过扩散方式被吸收E. 小肠粘膜吸收液体量大于其分泌量196. 唾液含有的成分有A. 凝乳酶B. 溶菌酶C. 舌脂酶D. 淀粉酶E. 粘蛋白197. 唾液的生理作用有A. 清洁口腔B. 溶解食物产生味觉C. 吸收少量营养物质D. 消化作用E. 杀菌198. 盐酸的生理作用有A. 激活胃蛋白酶原B. 为胃腔中的酶提供适宜环境C. 有利小肠对维生素的吸收D. 有利唾液淀粉酶继续发挥作用E. 杀菌作用199. 抑制胃酸分泌的激素有A. 生长抑素B. 促胃液素 C. 促胰液素 D. 抑胃肽 E. 前列腺素200. 刺激胃液分泌的内源性物质有A. 去甲肾上腺素 B. 乙酰胆碱 C. 组胺 D. r-氨基丁酸 E. 促胃液素201. 抑制胃液分泌的因素主要有A. 胃窦部PH2.0B. 胃内容物C. 十二指肠内的盐酸D. 十二指肠内的脂肪E. 促胰液素的大量分泌202. 有关胃排空的叙述,正确的有A. 胃排空不受神经调节 B. 迷走-迷走反射可抑制胃排空C. 胃内压是胃排空的动力D. 扩张胃可抑制胃排空 E. 胃排空受十二指肠内容物pH的控制203. 进食可引起A. 唾液分泌B. 胃液分泌C. 胰液分泌D. 胃肠运动增加E. 胃容受性舒张204. 向十二指肠内注入大量盐酸可引起A. 胰液分泌B. 胃液分泌C. 小肠液分泌D. 胃运动增强E. 胆汁分泌205. 迷走神经兴奋可使A. 胆汁排放 B. 胰岛素分泌 C. 胰液分泌D. 甲状腺激素合成与分泌 E. 胃肠运动增强206. 关于促胰液素的释放,正确的有A. 小肠S细胞分泌B. 作用于胰腺导管细胞C. 引起大量胰酶分泌D. 引起水和碳酸氢盐分泌E. HCI的刺激下,分泌量增多207. 小肠分节运动的作用有A. 使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有利于消化B. 使食糜与肠壁紧密接触,有利于吸收C. 促进小肠液的分泌D. 挤压肠壁,有利于血液和淋巴回流E. 使食糜较快的向下推进208. 胃的运动形式有A. 容受性舒张B. 分节运动C. 紧张性收缩D. 蠕动冲E. 蠕动209. 缩胆囊素的作用有A. 刺激胰液中酶的分泌B. 刺激胆囊收缩C. 抑制胃排空D. 抑制小肠运动E. 抑制胰外分泌部生长210. 关于胃粘液-碳酸氢盐屏障的叙述,正确的是A. 防止胃粘膜的机械损伤B. 阻止胃粘膜与胃酸接触C. 维持胃液的酸度D. 阻止胃粘膜与胃蛋白酶接触E. 由粘液和HCO3-组成211. 对胆汁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由肝细胞分泌B. 分泌是持续性的C. 有促进脂肪消化作用D. 内含少量消化酶E. 胆盐可刺激肝细胞分泌212. 参与胆汁分泌调节的神经和体液因素有A. 迷走神经兴奋B. 缩胆囊素C. 促胰液素D. 胆盐E. 促胃液素213. 激活胰蛋白酶原的物质有A. 胆盐B. 肠激酶C. 胰蛋白酶D. 组胺E. 糜蛋白酶214. 小肠作为消化吸收主要场所的有利条件有A. 吸收面积大 B. 消化产物分子小 C. 食糜在小肠内停留时间长D. 小肠腔中胃肠激素种类多 E. 促进肠粘膜血液和淋巴回流 215. 胃腺壁细胞分泌的物质有A. 粘液 B. HCl C. 胃蛋白酶原 D. 维生素B12 E. 内因子216. 铁吸收的特点有A. 铁主要在小肠上段被吸收 B. 铁吸收受反馈调节C. 胃酸有利于铁的吸收 D. 维生素C可促进铁的吸收 E. 铁以Fe2+形式吸收217. 脂肪进入小肠可以引起A. 引起促胃液素分泌B. 肠-胃反射 C. 胰液和胆汁的分泌D. 胃液的分泌E. 使肠粘膜分泌缩胆囊素218. 能吸收水分的消化器官有A. 口腔 B. 胃C. 食道D. 小肠 E. 大肠 219. 具有杀菌作用的消化液有A. 胰液 B. 胆汁C. 小肠液D. 唾液E. 胃液220. 能消化蛋白质的消化液有A. 胰液 B. 胆汁C. 小肠液D. 唾液E. 胃液二、名词解释1. 消化(digestion)2. 吸收(absorption)3. 慢波(slow wave)4. 胃肠激素(gut hormone)5. 脑一肠肽(braingut peptide)6. 容受性舒张(receptive relaxation)7. 胃排空(gastic emptying)8. 内因子(intrinsic factor)9. 胃蠕动(gestic peristalsis) 10. 蠕动冲(peristaltic) 11. 集团运动(mass movements)12. 分节运动(segmentation contraction)13. 胆盐的肠-肝循环(enterohepatic circulation of bile salt)14. 粘液-碳酸氢盐屏障(mucus bicarbonate barrier)15. 袋状收缩(haustral contractions)16. 移行性复合运动(migrating motility complex)17. 机械性消化(mechanical digestion)18. 化学性消化(chemical digestion)19. 微胶粒(micelles)20. 混合微胶粒(mixed micelles)三、简答题 1. 消化道平滑肌有哪些一般生理特性?2. 唾液有哪些生理作用?3. 何谓基本电节律?是如何产生的?有何生理意义?4. 何谓胃排空?是如何进行调节的?5. 小肠有几种运动形式?各有什么作用?6胰液中有哪些主要成分?有何生理作用?7胃的运动形式有几种? 各有何生理作用?四、论述题 1抑制胃液分泌的因素有哪些?是如何调节的?2胰液分泌受哪些因素调节?各有何特点?3试述糖、脂肪、蛋白质吸收的形式和吸收途径五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 2.B 3.D 4.B 5.C 6.D 7.A 8.E 9.D 10.E 11.B 12.D 13.B 14.E 15.E 16.A 17.E 18.E 19.D 20.D 21.B 22.A 23.D 24.A 25.E 26.B 27.B 28.D 29.B 30.E 31.A 32.C 33.C 34.C 35.A 36.D 37.D 38.D 39.E 40.B 41.D 42.A 43.A 44.E 45.B 46.C 47.D 48.D 49.C 50.B 51.E 52.D 53.C 54.E 55.C 56.B 57.E 58.D59.A 60.E 61.C 62.E 63.B 64.B 65.B 66.C 67.E 68.D 69.C 70.D 71.E 72.D 73.C 74.D 75.A 76.D 77.E 78.E 79.D 80.A 81.A 82.E 83.D 84.C 85.A 86.E 87.E 88.D 89.C 90.E 91.C 92.A 93.C 94.D 95.B 96.A 97.B 98.B 99.A 100.B 101.D 102.E 103.B 104.C105.A 106.A 107.C 108.B 109.A 110.A 111.E 112.B 113.E 114.B 115.C 116.E 117.C 118.B 119.E 120.A 121.C 122.D 123.A 124.B 125.A 126.C 127.B 128.E 129.A 130.A 131.B 132.A 133.C 134.B 135.D 136.A 137.B 138.C 139.D 140.C 141.A 142.C 143.B 144.B 145.D 146.A 147.C 148.A 149.B 150.A 151.B 152.A 153.A 154.A 155.E 156.E 157.C 158.B 159.B 160.E 161.B 162.C 163.C 164.C 165.A 166.A 167.B 168.D 169.B 170.A 171.A 172.A 173.B 174.C 175.A 176.A 177.A 178.C 179.B 180.A 181.B 182.B 183.B 184.A 185.D 186.C 187.A 188.B 189.A 190.B 191.ABCE 192.ABCDE 193.ABC 194.AE 195.ABCD 196.BCDE 197.ABDE 198.ABE 199.ACDE 200.BCE 201.ACDE 202.CE 203.ABCDE 204.ACE 205.ABCE 206.ABDE 207.ABD 208.ACE 209.ABC 210.ABDE 211.ABCE 212.ABCDE 213.BC 214.ABCE 215.BE 216.ABCDE 217.BCE 218.BDE 219.DE 220.AE(二)名词解释1.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2.食物消化后的小分子物质通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3.胃肠平滑肌膜电位的周期性的去极化和复极化。4.由胃肠道的多种内分泌细胞及胃肠壁的神经末梢释放的肽类激素 。5.既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又存在于胃肠,呈双重分布的肽类激素。6.吞咽食物时,食团刺激了咽及食管等处的感受器,可反射性引起头区平滑肌紧张性降低和舒张,以容纳食物。7.食物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8.是由胃腺壁细胞所分泌的一种能促进维生素B12吸收的糖蛋白。9.食物入胃后,从胃中部开始,有节律的向幽门方向推进的运动形式。10.当小肠粘膜受到刺激时,引起的一种强烈快速的蠕动。11.大肠内存在的一种行进速度很快,推进距离很长的强烈蠕动。12.指以小肠环形肌舒缩为主的节律性运动。13.胆盐随胆汁排入十二指肠后,95%在回肠吸收入血,经门静脉入肝脏组成胆汁,这一过程为胆盐的肠-肝循环。14.覆盖在胃粘膜表面的粘液与胃粘膜分泌的HCO3-结合形成的凝胶层。免受食物的机械和化学性损伤。15.在同一时间内参与收缩的结肠较长,收缩的环行肌较宽和有力,同时纵行肌(结肠带)也收缩,使邻近未收缩的结肠段形成许多袋状的节段。其主要作用是将大肠内容物充分混合。16.在空腹情况下,尾区及上段小肠可发生间断性的强烈收缩。收缩始于胃体的中部,并向尾区推进,其意义是将进食后遗留的食物残渣和粘液推送到十二指肠,为下次进食作好准备。17.通过消化道的运动,将食物研磨,与消化液混合、搅拌,推送食物。18.通过消化液中的各种消化酶,将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分解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19.胆盐的疏水性表面朝向内部,亲水性一面朝外与水接触,围成圆筒状。20.胆汁中的胆固醇、磷脂及食物中的脂肪酸和脂溶性维生素均可渗入微胶粒的内部,共同组成混合微胶粒。(三)简答题 1.消化道平滑肌具有以下生理特性:(1)和骨骼肌相比,消化道平滑肌兴奋性较低,收缩速度较慢。(2)具有较大的伸展性。(3)有自发性节律运动,但频率慢且不稳定。(4)具有紧张性,即平滑肌经常保持在一种微弱的持续收缩状态。(5)对电刺激、切割、烧灼不敏感,对机械牵张、温度变化和化学刺激敏感。2.唾液的生理作用:湿润溶解食物,便于吞咽。溶解食物,产生味觉。唾液淀粉酶可将食物中的淀粉分解为麦芽糖。舌脂酶可分解食物中的脂肪。清洁保护口腔,当有害物质进入口腔时,唾液分泌立即增加可稀释并中和这些物质。唾液中溶菌酶具有抗菌作用。 3.消化道平滑肌细胞可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周期性去极化和复极化 ,称为慢波,又称为基本电节律。慢波的起源可能是肌源性的,产生于胃肠道的纵行肌与环行肌之间的Cajal间质细胞,这些细胞具有成纤维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特性,并与纵、环两层平滑肌形成缝隙连接,可将慢波快速传播到平滑肌。它的产生原理可能与细胞膜上生电性钠泵活动的周期性变化有关 。4.胃内容物进入十二指肠的过程称胃排空。胃排空的动力是胃运动造成胃内压与十二指肠压差。胃内食物对胃产生机械扩张刺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资料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北京市办公家具采购合同
- 2025租赁车辆抵押合同
- 2025设备采购借款合同范本AA
- 2025企业短期借款合同协议书范本
- 2025年下半年哈尔滨市政府机关幼儿园招考工作人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下半年吉林长春莲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招聘工作人员6人(2号)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下半年吉林省长春市市直事业单位招聘321人(5号)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下半年吉林省省直事业单位招聘372人(8号)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下半年吉安井冈山市展览馆接待员和讲解员招考(4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第十章放射防护法规与标准
- 介入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 演艺票务智能平台架构-洞察及研究
- 巡查工作流程课件
- 车辆税务维护管理办法
- 【正版授权】 ISO 80000-3:2019/Amd 1:2025 EN Quantities and units - Part 3: Space and time - Amendment 1
- 【《基于PHP的二手车交易网站的设计与实现》11000字(论文)】
- 舒曼共振科普课件
- 研究生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课件
- 香皂监督管理办法
- ALD工艺温度对性能影响-洞察及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