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9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2版高考生物 3-2-1精品系列专题【专题知识框架】【考纲解读】考点考纲要求考察角度种群的特征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及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样方法与标志重捕法种群的数量变化“j”型增长、“s”型增长与数学模型构建;“j”型曲线与“s”型曲线变化规律与原因;“j”型曲线与“s”型曲线增长率分析种群的结构特征群落中物种之间的种间关系捕食、竞争、互利共生、寄生等;群落的水平结构与垂直结构群落的演替群落岩体的过程与两种基本类型;人类的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实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与探究酵母菌的计数方法与种群数量变化【三年高考命题分析与命题趋势】 三年高考命题分析:在命题形式上,多为选择题,考纲要求为“”级的“种群的数量变化”这一知识点则以图表结合的简答题为主。命题趋势:图表、曲线与新情景文字综合起来,考查理论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可以使选择题,但以简答题居多,难度系数在0.65以上。种群的特征、群落的特征与群落的演替则以选择题居多,试题相对较容易,难度系数在0.7左右。【核心考点要点归纳】考点一、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1.各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 (1)图解 除图中影响因素外,气候、天敌、传染病等都影响种群密度的改变。 2.种群年龄组成图解读 (1)模式图 图解 析图种群年龄组成情况出生率和死亡率情况种群数量变化趋势所属类型a幼年多,老年少增加增长型b各年龄比例适中=波动稳定型c幼年少,老年多降低衰退型 注: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不一定保持稳定。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不完全取决于年龄组成,还与气候、食物、天敌有关,譬如遇到剧烈的气候变化,可使种群数量急剧减少。此外,种群数量还与迁入率、迁出率直接相关。 (2)曲线图 图解 析图 图甲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出生率死亡率,种群数量增加,属增长型;而图乙相反,应为衰退型。 (3)统计图 图解 下图a、b为两个国家人口的年龄组成图,纵轴示年龄,横轴示各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析图a.男女比例在各个年龄段接近11。b.a国家各个年龄段比例适中,应为稳定型。c.b国家幼年个体特别多,老年个体少,应为增长型。d.b国家若需要控制人口,则最有效的措施是计划生育,而且几十年后可能面临老龄化问题。(4)柱形图 图解 析图 图a中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为衰退型。 图b中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为增长型。 图c中各年龄段比例适中,应为稳定型。特别提醒 1.城市人口的剧增迁入率迁出率造成的。2.中国人口的增长出生率死亡率造成的,不能单纯说是出生率高造成的。3.计划生育政策控制出生率,使增长率下降。4.利用性外激素诱捕雄蛾改变性别比例来降低出生率。5.将性外激素释放到大田里,干扰雌雄蛾正常交尾降低出生率。6.性别比例中,多于的如蚂蚁等;多于的,如人工控制的种群牛、鸡等。考点二、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注意事项如下:a动物标志重捕应有以下要求或假设:标志个体在整个调查种群中均匀的分布,标志个体和未标志个体都有同样的被捕的机会。调查期中,没有迁入与迁出,没有新的个体出生或死亡。标志重捕法的前提是,标志个体与未标志个体在重捕时被捕的概率相等 b标志物和标志方法必须对动物的身体不会产生对于寿命和行为的伤害。如选用着色标志时,要注意色素无害而溶剂可能有毒;如果用切趾、剪翅等方法标志动物时,不能影响被标志动物正常的活动或者导致疾病、感染等;不会影响被标记个体生理代谢和正常活动。 c 标志不能过分醒目。因为过分醒目的个体,在自然界中有可能改变与捕食者之间的关系,最终有可能改变样本中标志个体的比例而导致结果失真。 d标志符号必须能够维持一定的时间,在调查研究期间不能消失。 标志重捕法的应用比较广泛,适用于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和昆虫等动物。 e.大多数的弱小土壤动物调查一般不能采用标志重捕法,理由是大多数土壤动物身体微小,活动范围小,标记个体难与无标记个体充分混匀。f.应随机捕获。2.取样调查法(样方法):对植物或活动范围小的动物种群密度调查常采用样方法,注意事项如下:a植物种群密度调查地点的选择。调查地段的选择应当大小适中,面积过大费时费力,面积过小则失去调查意义,选取平坦、开阔、被调查种群分布比较均匀的地段。b根据调查对象划定调查地段的大小。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对象可以是乔木、灌木和草本,调查乔木的种群密度时,地段应该划得大一些;调查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地段应该划得小一些;调查灌木时,调查地段的大小则应该介于二者之间。如乔木的样方为100 m2,灌木为16 m2,草本为1 m2。c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对植物种类的选择。调查乔木和双子叶草本植物比较容易,而调查一些丛生小灌木,丛生或蔓生的草本单子叶植物,从地上部分难以辨别一株还是多株,所以初学者选择双子叶草本植物调查。 d调查时间。取样调查的时间最好选择在植物生长旺盛的季节。e计数原则。若有正好长在边界线上的,应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即只计数样方相邻两条边上的个体。同种植物无论大小都应计数。如图2。注意:图甲为方形样方,图乙为圆形样方,实心圈示统计或测量的个体,虚线表示圆形样方的直径。f调查误差分析。对调查对象认识不准,统计偏差;样方的数目、大小不统一;调查地段种群分布不均匀;计数时对各生长期的个体统计不全。3.直接统计法:就是直接用目测统计的方法,适用于在开阔地区对数目稀少的大型哺乳动物的数目统计。考点三、“j”型和“s”型增长曲线的分析1.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1)前提条件(判断依据) 若出现以下五种情况即可判断为“j”型曲线:理想条件下;实验室条件下;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和没有敌害等几个条件同时满足;外来物种入侵早期阶段;无环境阻力状况。 (2)公式:nt=n0t(n0为该种群的起始数量,t为时间,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若1,种群密度增大,为增长型种群;1,种群密度减小,为衰退型种群;=1,数量不变,为稳定型种群)。 (3)曲线及解读曲线1解读:a.横坐标:时间;纵坐标:个体数;b.前提条件:环境资源无限(理想条件);c.特点:无k值,持续增加;d.影响因素:n0(即起始数量),值。曲线2 解读: a.横坐标:时间;纵坐标:种群增长率;b.特点:保持相对稳定。2.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1)达到k值不再增加的原因:资源和空间有限,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斗争加剧,天敌数量增加,导致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最终达到平衡。 (2)曲线及解读 曲线1 解读:a.横坐标:时间;纵坐标:个体数; b.前提条件:环境资源有限; c.特点:有最大值k值,k/2时斜率最大,增长速率最大。 曲线2 解读: a.横坐标:时间;纵坐标:种群增长速率;b.特点:先增大后减小,最后变为0(即k值时),t1对应k/2值,t2对应k值。(3)k值含义:即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k值)以后保持稳定。3.k值与k/2在实践中的应用灭鼠捕鱼k/2(最大增长速率)灭鼠后,鼠的种群数量在k/2附近,这时鼠的种群数量会迅速增加,无法达到灭鼠效果使鱼的种群数量维持在k/2,捕捞后,鱼的种群数量会迅速回升k值(环境最大容纳量)改变环境,降低k值,使之不适合鼠生存保证鱼生存的环境条件,尽量提升k值4.k值变动的示意图(1)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在环境不遭受破坏的情况下,k值会在平均值附近上下波动;当种群偏离平均值的时候,会通过负反馈机制使种群密度回到一定范围内。(2)环境遭受破坏,k值会下降;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k值会上升。 5.种群增长的两种曲线比较阴影部分代表环境阻力,也可表示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中被淘汰的部分。考点四、种群与生物群落的关系种群群落区别概念内涵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一定自然区域内各种生物个体的总和概念外延种内关系的研究范围,个体之间既有种内互助,也有种内斗争,两者对立统一,共同维持种群的相对稳定种间关系的研究范围,由不同种群构成,其关系有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寄生,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分别占有一定的生态位特征最重要的特征是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影响种群密度,决定种群的发展趋势物种丰富度、种间关系、优势种、群落结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演替(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联系群落是占有一定空间的多个生物种群的集合体,这些不同生物种群彼此相互作用,保证群落内的每一个生物种群都比单独存在时更加稳定,群落结构的形成是长期进化的结果,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统一整体考点五、群落的特征2种间关系的比较关系名称数量坐标图能量关系图特点举例互利共生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如果彼此分开,则双方或者一方不能独立生存。数量上两种生物同时增加,同时减少,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地衣、大豆与根瘤菌寄生对寄主有一害,对寄生生物有利。如果分开,则寄生生物难以单独生存,而寄主会生活得更好蛔虫与人;菟丝子与大豆;噬菌体与被侵染的细菌竞争数量上呈现出“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两种生物生存能力不同;如图a;生存能力相同,如图b。一般生态需求越接近的不同物种间竞争越激烈牛与羊;农作物与杂草;大草履虫与小草履虫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数量上呈现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不同步性变化羊和草;狼与兔;青蛙与昆虫注:互利共生为种间互助,而竞争、寄生和捕食则为种间斗争考点六、群落结构1.群落结构形成的原因及意义 (1)原因:群落结构与环境中生态因素有关,群落结构的具体表现都是在长期自然选择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2)意义:生物在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上的位置配置关系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2群落的结构是指群落中不同种群分别占据不同的空间,包括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 (1)群落的垂直结构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的分层分布与光照强度有关。群落中的光照强度总是随着高度的下降而逐渐减弱。光照强弱关系如下: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苔鲜地衣层。但在热带高山植物群落中,不同海拔地带的植物呈垂直分布主要是受温度制约的(如图所示)。动物的分层与其食物及栖息场所等有关。可以说,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决定了动物的分层现象。 (2)群落的水平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光照强度、地形、湿度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生物种群,例如我国由东到西的群落分布主要是受水分制约,由南到北的群落水平结构主要受温度的制约。考点七、群落演替1.群落演替概念分析群落演替的概念包括以下几点基本含义:(1)群落演替是一个具有一定方向、一定规律、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有序过程,所以往往能够预测群落的演替过程。(2)群落演替是由于生物和环境之间反复的相互作用,在时间和空间上不可逆的变化过程,虽然物理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演替的类型、方向和速度,但是演替的发展由群落本身控制着,并且正是群落的演替极大地改变了物理环境。(3)群落演替是一个漫长但并非永无休止的过程,当群落演替到与环境处于平衡状态时,就以相对稳定的群落为发展的顶点。2影响群落的主要因素有三类:(1)群落内部因素(如群落中植物繁殖体的迁移);(2)外界环境因素(如气候的变化和大规模的地壳运动);(3)人类活动:人类活动通常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的,因此人类对群落演替的影响远远要超过其他所有的生态因子。3.群落演替的过程:群落演替的过程可人为地划分为三个阶段:(1)侵入定居阶段(先锋群落阶段):一些物种侵入裸地定居成功并改良了环境,为以后侵入的同种或异种物种创造有利条件。(2)竞争平衡阶段:通过种内或种间竞争,优势物种定居并繁殖后代,劣势物种被排斥,相互竞争过程中共存下来的物种,在利用资源上达到相对平衡。(3)相对稳定阶段:物种通过竞争,平衡地进入协调进化,资源利用更为充分有效,群落结构更加完善,有比较固定的物种组成和数量比例,群落结构复杂,层次多。4.演替类型比较 类型内容初生演替次生演替起点原先从没有过植被的环境或曾经有过但被彻底消灭了的环境虽失去了原有植被,但仍保留了原有上壤条件及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时间经历的时间长经历的时间短速度缓慢较快影响因素自然因素人类活动较为关键实例裸岩上的演替弃耕农田上的演替考点八、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研究的注意事项及实验结论1方法步骤:步骤实施提出问题如土壤中有哪些小动物?它们的种群密度是多少?制定计划包括三个操作环节:取样、观察和分类、统计和分析。实施计划准备及取样用取样器取样(如采集罐、吸虫器等进行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观察和分类诱虫器取样简易采集法:用放大镜观察,同时用解剖针寻找采集小动物采集到的小动物可放入酒精中,也可将活着的小动物放入试管中。统计和分析丰富度的统计方法: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记名计算法是指在一定面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各种群的个体数目,这一般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目测估计法是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上个体数量的多少。等级的划分和表示方法有:“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等等。2.注意事项(l)从不同营养环境中采集土壤样本要分别统计。(2)尽可能多收集小动物。收集小动物时,根据土壤中生物的避光性和趋湿性来收集。 (3)从同样营养土壤中采集的样本,多组同学进行统计比较。 (4)识别命名要准确,并进行分类。3.实验结论:组成不同群落的优势种是不同的,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是不同的。一般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越长,物种越多,群落结构也越复杂。【2012高考真题之种群与群落】1.(2012海南卷)21.某小组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随机取样 b.选择植物生长茂盛处取样c.根据调查数据估算该种群密度d.根据地段的形状确定取样方法2. (2012海南卷)17.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演替的方向和速度b.森林阶段动物的分层比灌木阶段的简单 c.初生演替可发生在从来没有植被分布的地带d.森林阶段对太阳光的利用比灌木阶段更充分【答案】b 【解析】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a正确;森林群落阶段比灌木阶段复杂而稳定,动物的分层比灌木阶段的复杂,b错误;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被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c正确;森林阶段叶面积指数比其灌木阶段大,对太阳光的利用比灌木阶段更充分,故d项正确。【考点定位】本题考查了群落演替类型及定义、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不同群落的结构特点及其对光能的利用情况等,同时考查了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3. (2012海南卷)18.疟原虫在人体内只能进行无性生殖,在按蚊体内才进行有性生殖。人被感染疟原虫的按蚊叮咬后可患疟疾。在水中,按蚊幼虫(孑孓)以藻类和细菌为食,同时又被鱼类捕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疟原虫与人是寄生关系b.疟原虫与按蚊是共生关系c.藻类属于生产者,孑孓和鱼类属于消费者d.鱼类与藻类既存在捕食关系,也存在竞争关系4(2012重庆)4.题4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为有效防止蝗灾,应在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b.a-b段,该种群的增殖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正相关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可防止c点出现d.控制种群数量在d-e水平,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5(2012浙江)5右下图是某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间数量变化关系的示意图(图中不同阴影的面积表示不同比例尺下的个体数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所含的食物链为捕食食物链b这些生物的种群数量在各自的k值上下波动c旅鼠的种群数量主要是由外源性因素调节的d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间的数量变化是一种正反馈调节【答案】d【解析】图中所示的生物可形成植物旅鼠旅鼠的天敌捕食链,且三种生物的种群数量均在某一范围内变化,即围绕着k值波动;旅鼠的种群数量受到植物及其天敌数量的制约,相互之间是一种负反馈调节机制。【考点定位】本题借助图形考查种群数量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其稳定性,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6.(2012全国理综大纲)3.一块农田中有豌豆、杂草、田鼠和土壤微生物等生物,其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a.田鼠和杂草 b.豌豆和水草c.豌豆和其根中的根瘤菌 d.细菌和其细胞内的噬菌体【答案】b【解析】a、b、c、d描述的种间关系依次是捕食、竞争、互利共生和寄生。【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种间关系的判断,属于对识记层次的考查。7.(2012全国理综大纲)4.下列关于森林群落垂直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群落中的植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b.群落中的动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c.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层与植物的分层有关d.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木层的水平结构8.(2012全国新课程)6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成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 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 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季节更替而变化 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答案】d【解析】由图所给信息可以直接看出,4至10月份,个体逐渐发育到性成熟,而且12月份没有未成熟个体,表明在10月份内可能没有新的个体出生,该月的出生率可能为零,a正确。天敌的迁入,会捕食该种群中年幼或弱小的个体,影响种群的年龄结构,b正确。在不同的月份中名年龄组的个体数会有变化;表明种群的年龄结构会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c正确。大量诱杀雄性个体,种群的出生率会降低,种群的密度也将降低,d错误。【考点定位】本题综合考查种群的特点的有关知识及识图能力和从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属于对理解、应用层次的考查。9.(2012上海卷)21下图代表一定区域中不同物种的分布状况,其中物种多样性最高的是10.(2012四川)31(22分)回答下列i、ii小题。i(8分)为防治农田鼠害,研究人员选择若干大小相似、开放的大豆田,在边界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适宜的模拟树桩,为肉食性猛禽提供栖息场所。高桩一段时间后,测得大豆田中田鼠种群密度的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农田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 ,猛禽与田鼠的种间关系是 。(2)该生态系统中田鼠的种群密度是由 决定的;b点以后田鼠种群密度大幅度上升,从田鼠生存环境变化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3)与曲线ii相比,曲线i所示环境中猛禽的密度 。若在农田周围合理植树可控制鼠害,从而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该生态系统中的 关系,使人们从中更多获益。11.(2012安徽)30(8分)某弃耕地的主要食物链由植物田鼠鼬构成。生态学家对此食物链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表,单位是j/(hm2a)。植物田鼠鼬固定的太阳能摄入量同化量呼吸量摄入量同化量呼吸量2.4510111.051097.501087.151082.441072.251072.18107(1)能量从田鼠传递到鼬的效应是。(2)在研究能量流动时,可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在1 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40只田鼠,第二次捕获30只,其中有标记的15只。该种群密度是只/hm2。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3)田鼠和鼬都是恒温动物,同化的能量中只有3%5%用于,其余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4)鼬能够依据田鼠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后者,田鼠同样也能够依据鼠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可见,信息能够,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答案】(1)3%(2)80偏大 (3)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解析】(1)能量传递效率为两相邻营养级间同化量的比值,即2.25107/7.501083%。(2)根据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40/n15/30得,n80只。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会使得n值偏大。(3)恒温动物借助有氧呼吸释放的热能来维持体温的恒定,故其同化量中只有一小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考点定位】本题综合考查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生态系统的功能,及考生对图表的识别及分析能力。【2011高考真题之种群与群落】1.(2011北京卷)在生态学研究中,下列方法与研究目的不相符的是 a给海龟安装示踪器调查其洄游路线 b给大雁佩戴标志环调查其迁徙路线 c用样方法研究固着在岩礁上贝类的种群关系 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达乌尔黄鼠的丰(富)度【答案】d【解析】丰富度是群落水平的概念,指的是生活在某区域的生物的种类数量;乌尔黄鼠是一个物种。2.(2011浙江卷)下表是调查野山羊种群生存羊的原始数据。若把表中数据转换为种群存活曲线图并进行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年龄(年)012345678910111213存活数(只)10008017897767647346886405714392529663死亡数(只)199121312304648691321871569033a.存活曲线图中横坐标采用的数据来源于年龄,纵坐标的来源于存活数b.该种群的存活曲线呈凹形(类型)c.该种群中大多数个体在平均生理年龄后死亡d.分析存活曲线可知该种群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有关和种群数量变化相关知识。存活曲线图横坐标是年龄,纵坐标可以是存活数也可以是死亡数,所以a正确;该种群的存活曲线呈型(凸型):绝大多数个体都能活到生理年龄,早期死亡率极低 ,但一旦达到一定生理年龄时,短期内几乎全部死亡,如人类、盘羊和其他一些哺乳动物等。型 (凹型) :生命早期有极高的死亡率,但是一旦活到某一年龄,死亡率就变得很低而且稳定,如鱼类、很多无脊椎动物等。 型 (直线型):种群各年龄的死亡基本相同,如水螅。小型哺乳动物、鸟类的成年阶段等。 所以b选项是错误的。3.(2011全国卷)某校园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下列关于这两个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 a.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 b.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没有分层现象 c.只有草坪和树林混杂在一起时动物才具有分层现象 d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群落的结构。任何群落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4、(2011江苏卷)我国西南横断山区被公认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地区,不同海拔区域蝶类物种多样性研究结果见下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垂直带海拔3500植被类型热带季雨林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高寒灌丛草甸蝶类种数349452201136125100a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群落演替的结果b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反映了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c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植被类型无关d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气候特征有关【答案】d【解析】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气候不同引起的结果,所以a选项错误;各个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都是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所以b选项错误;蝶类由于食物的原因分布是与植被类型有关的,所以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 5. (2011海南卷)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 围湖造田活动对群落演替有影响b. 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c. 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的速度快d. 弃耕农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是初生演替【答案】d【解析】弃耕农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是次生演替。6.(2011上海卷)某类捕食者消耗的猎物数量与猎物种群密度的关系如下图曲线,能反映这类捕食者消耗的猎物比例与猎物种群密度关系的曲线是a b c d【答案】d【解析】猎物种群密度越大,捕食者消耗的猎物比例越小。7.(2011安徽卷)某岛屿有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b、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c、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d、该岛屿一定发生过漫长的群落演替过程8、(2011江苏卷)在野外试验站,研究棉蚜发生期开放和封闭条件下,不同初始密度(1和20头/叶)的棉蚜种群密度变化,各实验组均放置规格、数量相同的棉叶,结果如下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初始密度相同的种群开放条件下先于封闭条件下衰退,可能与迁出有关b初始密度相同的种群开放条件下先于封闭条件下达到密度峰值,可能与迁入有关c开放封闭条件下种群数量均在达到k值时开始衰退d开放和封闭条件下种内斗争均在种群衰退时开始减弱【答案】ab【解析】迁入会使种群密度增大,迁出会使种群密度减小。9.(2011重庆卷)2008年,在重庆武隆某地下洞穴的水体中发现了一种数量少、眼睛退化的“盲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盲鱼眼睛的退化是黑暗诱导基因突变的结果b种群密度是限制盲鱼种群增长的关键生态因素c洞内水体中溶解氧的增加将提高盲鱼种群的值d盲鱼作为进化研究的材料体现生物多样性间接使用价值10.(2011新课标全国卷)31某岛屿栖息着狐和野兔,生态系统相对稳定。后来有人登岛牧羊、捕食野兔和狐,狐也捕食羔羊。第五年,岛上狐濒临灭绝,但野兔数量大大超过人登岛前的数量。第6年,野兔种群爆发了由兔瘟热病毒引起的瘟疫,其数量骤减。回答问题:_(1)人与狐的种间关系是_ ,兔瘟热病毒与野兔的种间关系是_。(2)画出由人、羊、狐、野兔和牧草组成的食物网。(3)人登岛后的第5年,与登岛前相比,野兔种内竞争强度_(增加、减小、不变) (4)一般情况下,被捕食者传染病的流行程度将随捕食者种群密度的增加而 (增强、减弱、不变)【答案】(1)竞争和捕食 寄生 (2)略 (3)增加 (4)减弱【解析】本题考查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结构有关知识及同学们的信息获取能力。(1)有题目信息可知,人除了捕食狐外,还与狐之间有共同的食物-羊;两者之间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病毒寄生在宿主细胞中,与野兔之间的关系为寄生。(2)该食物网中的食物链有牧草野兔人、牧草羊人、牧草羊狐人、牧草野兔狐人。(3)由于人登岛后前五年,野兔的数量在增加,种内竞争强度也增加。(4)捕食者数量增加,被捕食者的数量减少,传染病的流行程度会减弱。【2010高考真题之种群与群落】1.(2010海南卷)某同学拟一个面积为100hm2草地上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设计了四个调查方案,其中最可行的是a计数该草地上该种植物的全部个体数目b设置1个1m2样方,计数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c随机设置1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d在该种植物密集处设置1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答案】c【解析】考查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a选项为逐个计数法,本题中范围较大,个体较小,不适用该法。b、c、d均为样方法,关键问题在于样方的设置,样方设置的原则是随机,多个,所以c选项正确。2. (2010海南卷)甲、乙、丙是同一物种的三个种群,其年龄组成见表。三个种群年龄结构的类型是年龄期个体数甲乙丙幼年期600400200成年期400400400老年期200400600a甲是增长型,乙是稳定型,丙是衰退型b甲是稳定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c甲是增长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d甲、乙、丙三个种群都是稳定型3. (2010海南卷)某弃耕农田植物种类40年间的变化情况见表。有关该地群落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14152540草本2827263034灌木0341219乔木0001423总计2830305676a物种多样性趋于增加 b该地群落发生了初生演替c群落对光能的利用能力提高d群落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发生了变化4. (2010上海卷)下图为a、b、c、d四个不同种食叶昆虫的数量随山体海拔高度变化的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海拔2000米处的物种均匀度高于海拔3000米处b. b数量随海拔高度的变化不能体现该物种的遗传多样性c. 海拔3000米处,b、c数量差异是生物与生境相互作用的结果d. 海拔4000米处, a、b、c、d的数量差异体班遗传多样性【答案】a【解析】考查的是生态学的有关内容。物种均匀度是指一个群落或生境中全部物种个体数目的分配状况,它反映的是各物种个体数目分配的均匀程度。图示中海拔2000米处的物种均匀度高于海拔3000米处,a正确;b数量随海拔高度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数量分布,体现了该物种的遗传多样性,b错误;海拔3000米处,b、c数量差异是是种间竞争的结果,c错误;数量差异不能体现遗传多样性,d错误。5.(2010山东卷)下图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据此分析得出的正确表述是( )a.在k/2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b.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c.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冲量d.在k/2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7. (2010天津卷)下表为三个稳定草原生态系统中植物调查的统计数据。据表可以确认的是( )a.在植物丰富的区域采用样方法获得数据b.典型草原中各种群密度均大于荒漠草原c.流经草甸草原的总能量大于典型草原d.表中荒漠草原早生植物的丰富度最高【答案】d【解析】采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要注意随机取样,而不是在植物丰富的区域取样。典型草原中旱生植物的种群密度小于荒漠草原。流经某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该生态系统中全部生产者经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仅根据表格中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的平均产量,不清楚消费者、分解者的能量情况,无法比较2个草原上的生产者经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表中荒漠草原旱生植物占植物总种数的比例为78%,大于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旱生植物的丰富度最高。8.(2010新课标全国卷) 水中氧含量随水温的升高而下降。生活在寒温带湖泊中的某动物,其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与其生活的水温有关。右图中能正确表示一定温度范围内该动物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随水温变化趋势的曲线是a、甲 b、乙 c、丙 d、丁9. (2010广东卷)谚语“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 )a.竞争b.共生 c.寄生d.捕食【答案】a【解析】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反映的是种间关系中的竞争,苗与草之间竞争资源。10.(2010浙江卷) 若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植食性动物,其中某一植食性动物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若不考虑该系统内生物个体的迁入与迁出,下列关于该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若a点时环境因素发生变化,但食物量不变,则a点以后个体数量变化不符合逻辑斯缔增长b若该种群出生率提高,个体数量的增加也不会大幅超过b点c天敌的大量捕食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下降,下降趋势与b-c段相似d年龄结构变动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发生波动,波动趋势与c-d段相似11. (2010湖南卷)假设a、b、c、d是一个简单生态系统中最初仅有的四个种群,其a、c、d的营养关系为acd,a与b的关系如图,a是该生态系统主要的自养生物,请回答(1)该生态系统中a和b的种间关系是 。(2)若d大量死亡,则一定时间内种群密度增加的种群是 ,种群密度减少的种群是 。(3)若持续干旱使a大量死亡,c和d种群密度将会 。(4)当受到外界轻微干扰后,经过一段时间,该生态系统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说明该系统具有 。与热带雨林相比,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低、高)(5)为了调查该系统c种群的密度,捕获了50个个体,将这些个体标记后放掉,一段时间后重新捕获了40个个体,其中有5个带有标记,c种群的数量约为 个【答案】竞争 c a 降低(或快速降低) 恢复力稳定性(或自我调节能力)低 400【解析】a与b的关系可以看出在最初a、b的种群数量同时增多,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b的数量开始减少,说明在a、b竞争的过程中,a最终胜利。如果d的数量大量减少,即c的天敌数量减少,导致c的数量迅速增多,进而导致a被大量捕食,使得a的数量锐减。而如果干旱导致a即生产者大量减少,必将使得c和d的种群密度都会相应减少。生态系统低于外界干扰的能力是抵抗力稳定性,而与热带雨淋相比,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种群数量、营养结构负责程度等都很低,因此抵抗力稳定性也很低。12.(2010重庆卷) 为探究食物相同的三种水生动物的种群增长规律及种间关系,某小组进行了下列3组实验(各组实验中,每种动物初始数量相等,饲养条件相同): 组1:甲种与乙种分别于两个容器中饲养.甲种数量变化如题31图2曲线a所示. 组2:甲种与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乙种数量变化如曲线f所示.组3:乙种与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青工成下层分离分布.一段时间后每种动物的数量均较组1少。(1)组1中,甲种动物的种群数量主要由 和 决定;若容器内饲养液体体积为20ml,则第40天时乙种的种群密度为 .(2)在某些生态系统中,存在与本实验类似的种间关系.在同一段河流中食物相同的两种鱼,分别分布在河流中央底部和临近河岸底部,其种间关系与图中曲线 代表的类似,其分布体理生物群落的 结构.在玻璃温室中放养食物相同的两种传粉昆虫后,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减少,其种间关系与图中曲线 代表类似.【2012最新模拟题之种群与群落】1.(2012皖南八校联考)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是繁殖的基本单位种群是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是物种的存在形式种群可以作为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单位a.b. c. d.【答案】d【解析】种群是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种群中的个体并不是机械地集合在一起,而是彼此可以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给后代。因而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繁殖的基本单位,是物种的存在形式,可以作为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单位。群落是指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多种生物种群的有规律的组合,具有复杂的种间关系,因而种群是群落的基本单位。2.(2012黄山模拟)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 )a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b2003年,某省人口的出生率为1.329%c橡树的植株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d由于薇甘菊入侵,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答案】c【解析】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反映的是数量特征的“年龄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也属于种群数量特征,而某种植物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反映的是种群的空间特征。3.(2012聊城模拟)将若干只雌、雄鼠放在一定大小的笼子中饲养,让它们自由交配繁殖,并且给予足够的饲料和水,则笼内鼠的数量和饲养时间之间的关系最可能是图中的( )a.ab.bc.cd.d【答案】c【解析】由题干中“将鼠放在一定大小的笼子中饲养并且给予足够的饲料和水”分析知,笼内鼠的数量呈“s”型曲线增长,因此选c项。4. (2012安师附中模拟)如图表示某一种群在有限环境中增长的曲线。现围绕此曲线的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k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其数值是恒定不变的b.在k值之前,种群的数量逐渐增大,年龄组成由增长型逐渐转为衰退型c.如果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他因素,在k值时出生率死亡率d.假设这是鱼的种群,当种群数量达到k/2值时开始捕捞,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答案】c【解析】a项k值不是一成不变的,可发生改变,种群数量最大值是在k值附近波动;b项k值前种群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到达k值,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组成为稳定型;d项鱼群的捕捞应在大于k/2时进行,且剩余量应维持在k/2。5. (2012兖州模拟)某研究机构对某区域的一种田鼠进行了调查,所调查样方的总面积为2hm2(1hm2=10 000m2),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捕获数/只标记数/只雌性个体数雄性个体数初捕50502822重捕50103218以下是某同学对数据的分析结果,你认为正确的是( )a.此调查方法可以用来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物种的丰富度b.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低c.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约为72d.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125只/hm26. (2012届江苏省南师大附中高三模拟)有一个随机交配的种群,在没有迁移等条件下,两年内该种群的基因型频率的变化如下表,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年aa(%)aa(%)aa(%)13040302255025a. 该种群的生物没有发生进化b. 该种群发生基因突变的频率很高c. 该种群的生活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d. 若该种群在第2、3年连续自交,则a的基因频率会明显增加【答案】bcd【解析】第一年a基因频率为50%,a基因频率为50%;第二年a基因频率为50%,a基因频率为50%,所以该种群基因频率不变,生物没有进化;可推测该种群基因突变没有发生;生活环境没有变化,或变化较小;该种群连接自交,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7. (2012届江苏省淮安市高三第四次调研)下图曲线a、b表示两类生物种群密度与存活率之间的关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8. (2012届江苏省淮安市高三第四次调研)下列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培养用具须严格灭菌,培养液不需灭菌但必须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b先将培养液滴加到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中再盖上盖玻片计数,与实际结果相比测量值可能会偏大 c在显微镜观察记数前将玻片静置一段时间, 与实际结果相比测量值可能会偏大d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能统计方格内的菌体【答案】b【解析】若先滴加培养液后盖盖玻片,则计数室中酵母菌数量比实际值增加,调查结果可能比实际结果大。9. (2012届江苏苏北四市高三第三次模拟)图示某海岛珊瑚礁群落演替过程中鱼的种数、鱼的个体数及珊瑚礁体积的变化,下歹叙述正确的是a珊瑚礁群落的演替过程属于次生演替过程b珊瑚礁体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健康管理实务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建筑环境设计师专业水平检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航空安全管理专家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机关消防演练测试题及答案
- 机电润滑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企业员工安全考核题库及答案
- 2025年慈善基金会招聘笔试预测题
- 2025年安全生产安全文化测试题含答案
- 2025年工程造价师资格认证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复工复产安全培训测试题含答案
- (高清版)DG∕TJ 08-2310-2019 外墙外保温系统修复技术标准
- 平安银行 校招笔试题目及答案
- 白酒手续转让协议书
- 病区安全质量管理
- 广东省2025届高三年级下册模拟测试(一)英语试卷(含答案)
- GA/T 2161-2024法庭科学非法集资类案件资金数据分析规程
- 贵州省建筑工程施工资料管理导则
- 无损探伤工技师技能考试题库(附答案)
- 2025年军队文职人员(司机岗)历年考试真题库及答案(重点300题)
- 部编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
- 压裂作业中的职业健康安全措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