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仪器分析名词解释.doc_第1页
现代仪器分析名词解释.doc_第2页
现代仪器分析名词解释.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仪器分析名词解释1、仪器分析:以物质的物理性质或物理化学性质(如光、电、热等)及其在分析过程中所产生的分析信号与物质的内在关系为基础,并借助于比较复杂或特殊的现代仪器,对待 测物质进行定性、定量及结构分析和动态分析的方法。 2、光(学)分析法:是利用待测组分的光学性质(如光的吸收、发射、散射、反射、折射、干涉、衍射、偏振等)进行分析测定的仪器分析方法。3、光谱:由光波按其波长或频率有序排列所组成的光带。4、光谱分析法:是利用物质吸收光、发射光、散射光所给出的光谱波长与强度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5、单色光:只含有一种频率或波长成分的光。6、复合光:含有多种频率或波长成分的光。7、分析光(线):指负载了样品结构和组成信息的单色光(或复合光)。8、杂散光:指定波长外的光,为干扰光,干扰负载信息的测定。9、色散:将波长很宽的复合光分散开来,成为许多波长范围狭小的“单色光”的过程。10、光的吸收定律(即Lamber Beer定律):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物质的吸光度A与吸光样品的浓度 c 及厚度L的乘积成正比( A= k c L, k为摩尔吸收系数,是在一定温度下光吸收物质的一个特征常数,是物质对光吸收能力的量度)。11、能级:即具有不同能量的电子层或轨道。12、基态:能量最低的能级。13、激发态:比基态能量高的能级。14、能级跃迁:物质粒子吸收或发射光子的过程。15、激发:物质吸收光子后,由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的过程。16、原子光谱:是由气态原子发生外层纯电子能级跃迁而产生的线状光谱,17、分子光谱:主要是由分子中电子能级和振 转能级的跃迁而产生的带状光谱。18、吸收光谱:当物质受到光能作用时,物质中的分子或原子吸收了特定(或)的光子之后,由基态被激发跃迁到激发态时所产生的光谱。19、发射光谱:处于激发态的分子或原子释放出所吸收的能量后,跃迁回到基态或较低能态时所产生的光谱。20、(主)共振吸收线:原子的外层电子由基态跃迁到能量最低的第一激发态时所产生的吸收线。21、极大(峰)值吸收系数(K0):基态原子对波长等于中心波长(特征波长)的光的吸收系数。22、原子化:被测元素由试样中转入气相,并解离为基态原子的过程。23、标准曲线:是待测物质标准溶液的浓度或含量与仪器响应(测定)信号的关系曲线。 线性范围:标准曲线的直线部分所对应的待测物质浓度(或含量)的范围。24、化学干扰:由于被测元素在原子化过程中形成稳定或难溶的化合物,而不能完全解离出基态原子所引起的干扰。25、(主)共振发射线:在共振线中从第一激发态向基态跃迁所发射的谱线。26、等离子体:指具有相当电离程度,且宏观上呈中性的气体。27、自吸:由弧焰中心(高温区)发射的辐射被边缘的同种基态原子吸收,使辐射强度降低的现象。28、自蚀:元素浓度低时,不出现自吸。随浓度增加,自吸越严重,当达到一定值 时,谱线中心完全被吸收的现象(使原来的一条谱线分裂成两条谱线)。29、原子荧光:待测元素的原子蒸气光致激发后,在跃迁至低能级过程中,所发射的光辐射。30、共振荧光(线):气态原子光致激发后,激发态原子再发射出与吸收线波长相同的荧光(线)。31、紫外线:波长在200 400 nm范围内的电磁波。32、紫外-可见吸收曲线(光谱):以波长 l(nm)为横坐标,吸光度A为纵坐标作图,得到的A-l 曲线。33、发色团(生色团):指含有不饱和键,能吸收紫外可见光并产生n p* 或 p p* 跃迁的基团。34、助色团:含有未成键 n 电子,本身不产生吸收峰,但与发色团相连时,能使发色团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即红移),吸收强度增强的杂原子基团。35、红外线:波长在0.78 1000mm范围内的电磁波。36、红外吸收曲线(光谱):以波数s(cm-1)为横坐标,百分透光率T%为纵坐标作图,得到的 s-T% 曲线。37、基频峰:即由基态振动能级(=0)跃迁至第一振动激发态(=1)时,所产生的吸收峰。38、化学键力常数(k) :含义为将两个原子由平衡位置伸长至单位长度时的恢复力。39、特征峰:凡是能用于鉴定分子官能团存在并有高强度的吸收峰。40、相关峰:与特征峰相互依存而又相互可以佐证的吸收峰。41、色谱分析法:是先将待分析的混合各组分在两相(即流动相和固定相)中进行分离,然后顺序分析各组分含量的方法。42、色谱流出曲线:色谱柱流出物通过检测器时所产生的信号强度(mv,为纵坐标)对时间t(横坐标)的曲线。43、基线:只有流动相而没有组分通过检测器时的色谱曲线。44、保留时间(tR):在色谱分析中,组分从进样到色谱峰出现峰最大值时所需的时间。45、分配平衡:色谱分析中,在一定温度下,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所达到的平衡。46、分配系数(K) :指组分在两相之间分配达到平衡时,该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浓度之比。47、分配比(容量因子k ):指组分在两相中分配达到平衡时,组分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中的质量之比(或分子数之比)。48、恒温气相色谱:是指在一个GC分析周期内,柱温恒定在某一个温度值。49、程序升温技术:即在一个 GC 分析周期内,柱温随分析时间的延长呈线性或非线性地升高,使沸点不同的各组分都能在最佳柱温下流出色谱柱。50、极性:指流动相(溶剂分子)与样品(溶质分子)之间的四种作用力的总和。51、溶剂强度:是指用作流动相的溶剂,将组分从色谱柱上洗脱下来的能力。52、梯度洗脱技术:指在HPLC分离过程中,随时间函数程序地改变流动相的组成,即程序地改变流动相的溶剂强度(极性、pH值、离子强度)。53、质谱分析法(MS):利用电磁学原理,将化合物电离成具有不同质量的离子,然后利用带电粒子质荷比(m / z)的不同进行分离、测定的分析方法。54、分子离子峰(母离子峰):试样分子受到离子源的作用(如高速电子撞击)后,失去一个电子生成的正离子(即分子离子或母离子),55、质谱线谱:以质荷比m/z为横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