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出口退(免)税管理的执法检查.doc_第1页
第十章 出口退(免)税管理的执法检查.doc_第2页
第十章 出口退(免)税管理的执法检查.doc_第3页
第十章 出口退(免)税管理的执法检查.doc_第4页
第十章 出口退(免)税管理的执法检查.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章 出口货物退(免)税的管理及检查第十章 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的执法检查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是指国税机关对报关出口货物退还在国内各生产环节和流转环节按税法规定缴纳的增值税和消费税或免征应纳税额的税收管理。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的检查是指上级国税机关对所属国税机构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的检查。它是税收执法检查的重要内容,目的在于确保出口货物退(免)税政策的正确贯彻落实。第一节 出口货物退(免)税登记的执法检查一、执法依据(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十五条、第六十条;(二)、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办法第十一条(国税发1994031号);(三)、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管理操作规程第一条(国税发200211号);(四)、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出口货物若干税收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9189号);(五)、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退税管理试行办法第三条(国税发1999171号);(六)、关于外(工)贸改制企业出口货物退(免)税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184号)。二、执法程序(一)登记程序1、出口企业申请登记(1)登记范围、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及其授权单位批准或核准登记有进出口经营权的自营出口企业。、已发生销售自产出口货物的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准予退还增值税的外商投资企业。、没有进出口经营权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的生产性企业。、外(工)贸企业改制后经省外经贸主管部门审核登记由母公司控股成立的具有法人资格、依法独立承担民事责任、财务独立核算的子公司。、经国家税务总局核准出口特准退还或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的企业。、其他按规定应办理出口退税登记证的企业。(2)登记时间及地点新取得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自批准之日起30日内办理退税登记;外商投资企业在出口销售业务开始前30日内办理退税登记;没有进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应在发生第一笔委托出口业务之前办理临时出口退税登记。登记的地点在企业所在地主管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3)登记附送资料、法人营业执照或工商营业执照副本。、税务登记证副本。、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及其授权单位或核准登记有进出口经营权的批准文件(外商投资企业、无进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无需提供)。、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企业资格证书(无进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无需提供)。、海关自理报关单位注册登记证明书(无进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无需提供)。、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申请认定审批表或年审审批表。、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出口企业或特准退税的企业在获得进出口经营权或特准退税业务发生后30日内,持上述有关证件、资料,向主管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申请办理出口退(免)税登记,并领取出口企业退税登记表(一式三份)。2、退税机关受理登记出口企业按登记表有关要求填好登记表,加盖有关人员印章和企业公章后,连同附送资料一并报各县(市、区)局审核盖章后,送市级主管退税的税务机关,经审核,登记表内容填写齐全、表达准确、资料齐全,即受理登记。3、核发退税登记证退税机关受理登记后,应按现行出口货物退(免)税政策规定,进行全面审核,并在10个工作日内审核完毕,对退税公式、退税方式、申报方式进行确认:(1)退税公式的确立:确定出口企业内外销货物是否分开核算;(2)退税方式:出口企业出口退税计算采取的方法。外贸公司可选择加权平均单价法或单票对应法;(3)申报方式:实行计算机申报、审核退税的企业,可以由主管退税机关集中申报录入或企业自行申报录入;确认结束后,经出口退税机关负责人审批,签发(采用计算机编辑打印)出口企业退税登记证(正、副本),加盖退税机关行政公章,交出口企业。没有进出口经营权,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的生产企业,只填写出口企业退税登记表,不填发出口企业退税登记证。4、建立管户库退税部门要将已办理退税登记的出口企业有关资料录入计算机,建立本地区的出口企业管户库。出口退税政策等如有调整,应及时调整维护代码库。建立分户档案,将企业附送的出口退税登记证资料和退税审批资料等装入企业档案,做为原始资料长期保存。(二)变更、注销登记程序1、变更登记出口企业的单位名称、法人代表、经营地点、进出口经营范围、经营方式、海关代码等发生变化的,须自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和海关办理变更登记之日起30日内,持变更登记的有关证明文件和原退税登记证件等资料到退税机关办理退税变更登记。退税机关根据出口企业的申请,经过调查核实后,在原出口企业退税登记证上签署意见,加盖“变更”字样的印章,并核发新的出口企业退税登记证。2、注销登记出口企业发生破产、解散、撤销以及其他依法应当终止退税事项的情况,须在批准撤并之日起30日内,向工商行政机关办理注销登记前,申报办理出口退税注销登记。退税机关按规定对其清算退税款后,注销并收回原签发的出口企业退税登记证。三、执法检查(一)采用对出口企业退税登记证年检的办法,对所有办证企业进行检查,检查的重点内容是:1、对在办理了出口退税登记证后,因无业务,一直处于停业、停产状态,税务征收机关已取消其一般纳税人资格的企业,是否已注销并收回原签发的出口退税登记证。2、对已改变单位名称、法人、经营地点、经营范围、经营方式等事项的企业是否已办理了变更登记。3、对发生破产、解散、撤销的企业,对已被注销进出口经营资格的企业,是否注销并收回了原签发的出口退税登记证。(二)通过对税务机关归案整理的登记资料,进行核对检查,检查的重点内容是:1、退税机关是否按照规定的登记范围办理退税登记,有无超范围办理退税登记现象。 2、检查企业在办理登记时,提供的有关证件、资料是否齐全,如发现无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商务部)及其授权单位批准企业进出口经营权的批文,或者无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或者无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企业资格证书和海关核发的自理报关注册登记证书资料的,要进一步深入企业进行核对,经核对确实没有的,要注销并收回原签发的出口退税登记证,并不予办理退税。3、核对企业在办理登记或验证时,所提供的资料有无超期无效证件,如对当年没有进行年检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申请认定表,视为无效证件,应注销出口退税登记证。4、通过检查有关资料(外经贸部批文等),检查对未按规定时间办理出口退税登记的出口企业,税务机关是否按规定进行罚款。5、检查退税管理机关是否按照物价部门审定的税务登记证收费标准,收取出口退税登记证工本费。收取的工本费是否按照国家税务总局有关规定上缴,是否挪作他用。(三)检查出口企业“库存商品”、“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自营出口销售收入”、“自营出口销售成本”等会计科目,并与出口企业的损益表核对,凡发现帐表不一致的,检查出口企业是否存在独立核算的分公司的出口货物挂靠在本企业、存在借权、挂靠的现象。各类进出口企业不得让其他企业以进出口企业名义对外签订进出口合同或以挂靠经营的方式从事进出口业务,对已经挂靠的企业要立即解除挂靠关系,不得继续经营。第二节 出口货物退(免)税申报的执法检查一、执法依据(一)、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办法第十三条、第十四条;(二)、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管理操作规程第三条;(三)、关于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464号);(四)、出口退税电子化管理办法第八条(国税发199679号);二、执法程序(一) 申报的时间及要求出口企业应在货物报关出口之日(以出口货物报关单上注明的出口日期为准,下同)起90日内,向退税部门申报办理出口货物退(免)税手续,逾期不申报的,除另有规定者和确有特殊原因经地市级以上税务机关批准者外,不再受理该笔出口货物的退(免)税申报。2004年5月31日前报关出口货物的申报日期,截止到2004年9月30日。在出口企业申报出口货物退(免)税时,退税部门应在规定的申报时限内及时予以受理并进行初审。经初步审核,对出口企业提供的申报资料准确纸质凭证齐全的,退税部门接受该笔出口货物的退(免)税申报;对提供的申报资料不准确、纸质凭证不齐全的,退税部门不予接受该笔出口货物的退(免)税申报,并要当即向申报人提出改正、补充资料的要求。对出口企业提供的退(免)税申报资料准确、纸质凭证齐全的,在申报期结束前,退税部门不得以没有相关电子信息或电子信息核对不符等原因,拒不受理出口企业的退(免)税申报。对出口企业出口货物纸质退税凭证丢失或内容填写有误,按有关规定可以补办或更改的,出口企业可在规定的申报期限内,向退税部门提出延期办理出口货物退(免)税申报的申请,经批准后,可延期3个月申报。(二)、外贸(工贸)企业退税申报程序1、外贸(工贸)企业退税申报资料(1)出口货物退税申报明细表;(2)出口货物退税进货凭证申报明细表;(3)出口货物退税汇总申报表;(4)装订成册的销货凭证:加盖海关验讫章的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专用);经外汇管理部门签章的出口收汇核销单(出口退税专用);出口企业在申报出口货物退(免)税时,应提供出口收汇核销单,但对尚未到期结汇的,也可不提供出口收汇核销单,退税部门按照现行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的有关规定审核办理退(免)税手续。出口企业须在货物报关出口之日(以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专用上注明的出口日期为准)起180天内,向所在地主管退税部门提供出口收汇核销单(远期收汇除外)。经退税部门审核,对审核有误和出口企业到期仍未提供出口收汇核销单的,出口货物已退(免)税款一律追回;未办理退(免)税的,不再办理退(免)税。但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自发生之日起两年内,出口企业申报出口货物退(免)税时,必须提供出口收汇核销单;A、纳税信用等级评定为C级或D级;B、未在规定期限内办理出口退(免)税登记的;C、财务会计制度不健全,日常申报出口货物退(免)税时多次出现错误或不准确民政部的;D、办理出口退(免)税登记不满一年的;E、有偷税、逃避追缴欠税、骗取出口退税、抗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等涉税违法行为记录的;F、有违反税收法律、法规及出口退(免)税管理规定其他行为的。(5)装订成册的进货凭证: 出口货物进项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联); 凡外贸企业购进的出口货物,外贸企业应在购进货物后按规定及时要求供货企业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或普通发票;其购进货物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属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开具的,退税部门应要求外贸企业自开票之日起30日内办理认证手续。 税收(出口货物专用)缴款书或出口货物完税分割单;对外贸企业自一般纳税人购进出口的货物,外贸企业向退税部门申报出口货物退(免)税时,不再提供“税收(出口货物专用)缴款书”或“出口货物完税分割单”;但对外贸企业购进出口的消费税应税货物和自小规模纳税人购进出口的货物等其他尚未纳入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管理的货物,还须提供“税收(出口货物专用)缴款书”或“出口货物完税分割单”。 委托代理出口业务的还需提供代理出口货物证明及代理出口协议;(6)主管退税部门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2、申报程序外贸企业在出口货物单证收集齐全后,按要求装订成册并录入计算机,生成申报退税数据软盘,打印出有关报表,按月报市级主管退税的税务机关。(三)、生产企业“免、抵、退”税申报程序1、生产企业“免、抵、退”税申报资料(1)生产企业向征税机关的征税部门办理增值税纳税及免、抵税申报时,应提供下列资料: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及其规定的附表;退税部门确认的上期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汇总表;税务机关要求的其他资料。(2)生产企业向征税机关的退税部门办理“免、抵、退”税申报时,应提供下列凭证资料: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汇总表;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明细表;经征税部门审核签章的当期增值税纳税申报表;有进料加工业务的还应填报:A、生产企业进料加工登记申报表;B、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进口料件申报明细表;C、生产企业进料加工海关登记手册核销申请表;D、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装订成册的报表及原始凭证:A、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明细表;B、与进料加工业务有关的报表;C、加盖海关验讫章的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专用);D、经外汇管理部门签章的出口收汇核销单(出口退税专用)或有关部门出具的中远期收汇证明(与外贸企业的要求相同)。E、代理出口货物证明;F、企业签章的出口发票;G、主管退税部门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2、有关报表的具体要求(1)、增值税纳税申报表有关项目的申报要求“出口货物免税销售额”填写享受免税政策出口货物销售额,其中实行“免抵退税办法”的出口货物销售额为当期出口并在财务上做销售的全部(包括单证不齐全部分)免抵退出口货物人民币销售额;“免抵退货物不得抵扣税额”按当期全部(包括单证不齐全部分)免抵退出口货物人民币销售额与征退税率之差的乘积计算填报,有进料加工业务的应扣除“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当“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大于“出口货物销售额乘征退税率之差”时,“免抵退货物不得抵扣税额”按0填报,其差额结转下期;按“实耗法”计算的“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为当期全部(包括单证不齐全部分)进料加工贸易方式出口货物所耗用的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与征退税率之差的乘积;按“购进法”计算的“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为当期全部购进的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与征退税率之差的乘积;“免抵退税货物已退税额”按照退税部门审核确认的上期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汇总表中的“当期应退税额”填报;若退税部门审核生产企业进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汇总表的“累计申报数”与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对应项目的累计数不一致,企业应在下期增值税纳税申报时根据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汇总表中“与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差额”栏内的数据对增值税纳税申报表有关数据进行调整。(2)、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明细表的申报要求企业按当期在财务上做销售的全部出口明细填报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明细表,对单证不齐无法填报的项目暂不填写,并在“单证不齐标志栏”内按填表说明做相应标志;对前期出口货物单证不齐,当期收集齐全的,应在当期免抵退税申报时一并申报参与免抵退税的计算,可单独填报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明细表,在“单证不齐标志栏”内填写原申报时的所属期和申报序号。(3)、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汇总表的申报要求“出口销售额乘征退税率之差”按企业当期全部(包括单证不齐全部分)免抵退出口货物人民币销售额与征退税率之差的乘积计算填报;“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按退税部门当期开具的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中的“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填报;“出口销售额乘退税率”按企业当期出口单证齐全部分及前期出口当期收齐单证部分且经过退税部门审核确认的免抵退出口货物人民币销售额与退税率的乘积计算填报;“免抵退税额抵减额”按退税部门当期开具的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中的“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填报;“与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差额”为退税部门审核确认的“累计”申报数减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对应项目的累计数的差额,企业应做相应帐务调整并在下期增值税纳税申报时对增值税纳税申报表进行调整;当本表11C不为0时,“当期应退税额”的计算公式需进行调整,即按照“当期免抵退税额(16栏)”与“增值税纳税申报表期末留抵税额(18栏)-与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差额(11C)”后的余额进行比较计算填报;新发生出口业务的生产企业,12个月内“应退税额”按0填报,“当期免抵税额”与“当期免抵退税额”相等;(4)、申报数据的调整对前期申报错误的,当期可进行调整。前期少报出口额或低报征、退税率的,可在当期补报;前期多报出口额或高报征、退税率的,当期可以红字(或负数)差额数据冲减;也可用红字(或负数)将前期错误数据全额冲减,再重新全额申报蓝字数据。对于按会计制度规定允许扣除的运费、保险费和佣金,与原预估入帐值有差额的,也按此规则进行调整。本年度出口货物发生退运的,可在下期用红字(或负数)冲减出口销售收入进行调整。3、申报程序生产企业在货物出口并按会计制度的规定在财务上做销售后,将有关资料装订成册并录入计算机,生成申报退税数据软盘,打印有关申报表。在增值税法定纳税申报期内向主管国税基层税务机关的征税部门或岗位申报办理增值税纳税和免、抵、退税申报。生产企业在办理完增值税纳税申报后,应于每月15日前(逢节假日顺延),向主管国税基层税务机关的退税部门申报办理“免、抵、退”税。三、执法检查对出口货物退(免)税申报进行检查,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申报表及其附表;二是退税原始凭证。主要检查其申报资料的完整性,申报表及附表的逻辑性,以及退税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和准确性。(一)对退(免)税申报表的执法检查1、检查报表中的各项内容是否按填表说明或填表要求填报。2、检查申报的退(免)税资料是否完整。这方面检查包括:出口企业申报的附报退税资料是否完整;出口退税货物的进货凭证装订册与出口凭证装订册是否规范、整齐;出口货物退税汇总申报表、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表(汇总表和明细表)的填列是否齐全。3、检查退(免)税申报表是否符合逻辑(1)外贸(工贸)企业申报的出口货物退(免)税汇总表与附表的出口货物退税进货凭证申报明细表、出口货物退税申报明细表金额是否一致,汇总表与申报的电子数据是否一致。对不一致的,要查明原因。(2)对实行“免、抵、退”税的生产企业,检查汇总表中“当期免抵退税出口货物销售额”、“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留抵税额”与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中相应数字是否一致。(3)表内所填内容是否与附送凭证资料相符;申报软盘是否符合规定;软盘内容是否与相关报表内容相符,有无只有申报表而无附件凭证多报退税的问题。(二)对退(免)税凭证的执法检查对退税凭证的检查,主要检查出口企业申报退(免)税的原始凭证是否真实、合法、有效和准确。1、专用发票的执法检查(1)检查专用发票上的购货单位名称、银行帐号、税务登记号等项目与申报退税企业是否相符。(2)检查专用发票是否是抵扣联,有无用其他联代替或复印件代替的现象,专用发票上的购货单位财务章或发票专用章是否清晰、有无伪造现象,此外还应检查出口企业提供的专用发票上是否加盖了“已申报”(是指已申报进项税额抵扣)字样,防止企业把已在内销货物中抵扣的发票混入其出口货物的专用发票中。(3)检查由防伪税控开具的电脑专用发票,是否经防伪税控系统认证,有无认证税务机关加盖的印章。2、出口货物报关单的执法检查出口货物报关单(以下简称“报关单”)是出口企业根据其与外商签订的出口合同和外商按合同规定发出的信用证自行填制的,由报关海关检验以证明出口货物的种类、数量、金额、经营单位、贸易方式等内容及单货相符的书面证明。对报关单的检查主要侧重两个方面:一是真实性的检查,即检查报关单是否是伪造的;二是内容的检查,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检查报关单是否加盖了海关验讫章,印章是否清晰真实,有无伪造现象,对有疑问的报关单应及时与报关海关联系,调查清楚。(2)检查所附的报关单是否是黄色的并印有“出口退税”字样,其贸易性质栏是否填明一般贸易或进料加工、易货贸易和补偿贸易,有无将来料加工、来件装配等不退税项目混入一般贸易申报。(3)检查报关单上注明的经营单位、企业海关代码与申报退税的企业名称,企业海关代码是否一致。出口退税的申报单位应是报关单注明的经营单位,对委托代理出口的货物应检查其有无代理出口货物证明。受托单位名称与报关单上注明的经营单位名称是否一致。(4)检查报关单的运编号、出口数量、销售金额与企业申报数是否一致,报关的价格与价值有无明显的背离现象。这项检查主要是将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货物销售明细账、出口销售发票的有关内容相核对,如发现有不一致的情况,应查明原因,例如发现申报的销售数量小于报关单上注明的销售数量,应在备注栏上注明,并注意与以后申报同类货物退税的核对,如果发现申报的出口数量等大于报关单上的内容,应以报关单为准。(5)检查报关单上出口货物的计量单位与企业申报出口货物计量单位是否一致。如出现不一致的,要检查其出口数量的换算是否正确,对通过增加商品扩展码的方法改变海关确定的计量单位的,要检查计量单位的换算是否准确,有无通过改变计量单位的方法而增加实际出口数量或减少进货数量。(6)检查报关单上出口商品码所适用的退税率与申报退税率是否一致,有无将退税率低的货物混入退税率高的货物申报退税,有无将不退税商品,做为退税商品申报。(7)检查报关单上的收汇核销单号与所提供的收汇核销单上的编号是否一致。3、出口收汇核销单的执法检查出口收汇核销单是出口货物的企业凭银行结汇水单,经外管局审核后出具的出口已收汇且核销的一种证明单据,是出口货物的企业财务部门凭以核销应收外汇账款的凭证。对出口收汇核销单的检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检查收汇核销单上的出口单位名称是否与申报退税的企业一致,属委托代理出口的,出口单位名称是否与受托方企业名称一致。(2)检查收汇核销单是否是出口退税联,核销单号码与报关单上的核销号码是否一致,核销单上的出口数量、收汇金额是否与报关单上的一致。(3)检查收汇核销单上是否有主管该出口单位的外汇管理局加盖的已核销印章,此外还要将收汇核销单上的核销金额与结汇水单相核对。(4)对远期结汇的出口货物,是否附送了有关部门出具的远期结汇证明。第三节 一般贸易出口货物退(免)税的执法检查一、执法依据(一)、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办法第一条、第二条、第三条、第四条、第七条、第八条;(二)、关于境外带料加工装配业务有关出口退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976号);(三)、关于援外出口货物有关税收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920号);(四)、关于改进钢材“以产顶进”办法的通知(国经贸贸易1999144号);(五)、出口货物退(免)税若干问题规定(财税字199592号);(六)、关于出口货物税收若干问题的补充通知(财税字199714号);(七)、关于中国免税品(集团)总公司扩大退税国产品经营范围和简化退税手续的通知(财税字20032001号);(八)、外国驻华使(领)馆及其人员在华购买物品和劳务退还增值税管理办法(国税发200320号);(九)、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退税管理试行办法(国税发1999171号);(十)、关于出口退税若干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0165号)第一条、第六条;(十一)、关于出口加工区耗用水、电、气准予退税的通知(国税发2002116号);(十二)、关于海洋工程结构物增值税实行退税的通知(财税字200346号);(十三)、关于调整外国驻华使领馆及外交人员自用免税汽柴油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函20031346号);(十四)、出口加工区税收管理暂行办法(国税发2000155号);(十五)、关于暂停尿素出口退税的紧急通知(财税明电20041号);(十六)、关于停止焦碳和炼碳煤出口退税的紧急通知(财税明电20043号);(十七)、关于调整出口货物退税率的通知(财税2003222号);(十八)、关于调整出口货物退税率的补充通知(财税2003238号);(十九)、关于进一步推进出口货物实行免抵退税办法的通知(财税20027号);(二十)、关于外(工)贸改制企业出口货物退(免)税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184号);(二十一)、关于出口退税机制改革后有关预算管理问题的通知(财预明电20031号);(二十二)、关于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464号);(二十三)、出口货物退(免)税若干问题的具体规定(国税发1999101号);(二十四)、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管理操作规程第二条;(二十五)、关于出口货物退(免)税若干问题的通知第一条、第三条、第八条、第九条、第十条(国税发2003139号);(二十六)、关于出口产品视同自产产品退税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21170号)(二十七)、关于出口货物退(免)税若干具体问题的通知第二条(财税2004116号)。二、执法程序(一)、出口货物退(免)税基本规定1、出口货物退免税的范围(1)、出口货物退(免)税的企业范围所谓出口企业,一般是指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及其授权单位批准,享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和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自产货物的生产企业,并根据有关规定办理了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出口企业退税登记证。未办理退税登记的企业一律不予办理出口货物的退(免)税,办理退税登记的企业范围见本章第一节。(2)、出口货物退(免)税的货物范围、一般退(免)税的货物范围对出口的属于已征或应征增值税、消费税的货物,除国家明确规定不予退(免)税的货物和出口企业从小规模纳税人购进并持普通发票的货物(特殊规定除外)外,都是出口货物退(免)税的货物范围。均应予退还已征增值税和消费税或免征应征的增值税和消费税。可以退(免)税的出口货物一般应同时具备以下四个条件:A、必须是属于增值税、消费税征税范围的货物;B、必须是报关离境的货物。所谓报关离境,即出口,就是货物输出海关,这是区别货物是否应退(免)税的主要标志之一。凡是报关不离境的货物,不论出口企业以外汇结算还是以人民币结算,也不论企业在财务上和其他管理上作何处理,均不能视为出口货物予以退(免)税。C、必须是在财务上作销售处理的货物。D、必须是出口收汇并已核销的货物。、特准退(免)税的货物范围在出口货物中,有一些虽然不具备上述四个条件,但由于这些货物销售方式、消费环节、结算办法的特殊性以及国际间的特殊情况,国家特准退还或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这些货物主要有:A、对外承包工程公司运出境外用于对外承包项目的货物;B、对外承接修理修配业务的企业用于对外修理修配的货物;C、外轮供应公司、远洋运输供应公司销售给外轮、远洋国轮而收取外汇的货物;D、企业在国内采购并运往境外作为在国外投资的货物;E、利用外国政府贷款或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通过国际招标由国内企业中标的机电产品;F、对境外带料加工装配业务所使用的出境设备、原材料和散件;G、利用中国政府的援外优惠贷款和合资合作项目基金方式下出口的货物;H、对外补偿贸易及易货贸易、小额贸易出口的货物;I、列名钢铁企业销售给加工出口企业用于生产出口货物的钢材;J、从1995年7月1日起,保税区内企业从区外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购进货物,保税区内企业将这部分货物出口或加工后再出口的货物;K、从1995年7月1日起,对外经贸部批准设立的外商投资性公司,为其所投资的企业代理出口该企业自产的货物;L、对中国免税品(集团)总公司统一管理的免税店销售的货物(除国家规定不允许经营和限制出口的商品以外)实行退税政策。M、自2003年1月1日起,外国驻华使(领)馆及其人员,在华购买物品和劳务退还增值税。N、从1999年9月1日起,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O、从2000年7月1日起,对保税区外的出口企业委托保税区内仓储企业仓储并代理报关离境的货物;P、从2002年9月1日起,对出口加工区耗用的水、电、气实行退税政策;Q、出口企业从小规模纳税人购进并持普通发票的抽纱、工艺品、香料油、山货、草柳竹藤制品、渔网渔具、松香、五倍子、生漆、鬃尾、山羊板皮、纸制品等12类货物;R、国内生产企业向国内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销售海洋工程结构物产品视同出口,按统一规定的出口货物退税率予以退税;S、从1995年1月1日起,对外国驻华使馆、领事馆在指定的加油站购买的自用汽油、柴油增值税实行退税;T、对出口加工区外企业运入出口加工区的货物(特定货物)视同出口,由海关办理出口报关手续,签发出口货物报关单,由税务机关办理退税。U、其它准予退税的规定。、不予退税的免税出口货物范围对一些企业,虽具有进出口经营权,但出口的货物如属税法规定免征增值税、消费税的,不予办理出口退税,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来料加工复出口的货物;B、避孕药品和用具、古旧图书;C、有出口卷烟经营权的企业出口国家出口卷烟计划内的卷烟,免征增值税、消费税;D、军品以及军队系统企业出口军需部门调拨的货物;E、国家规定的其他免税货物,如农业生产者销售的自产农业产品等。小规模纳税人自营和委托出口的货物,一律免征增值税、消费税,其进项金额不予抵扣或退税。、不予退(免)税的征税出口货物范围对有进出口经营权的出口企业出口的一些特定货物,虽然已经征收了增值税、消费税,但现行出口货物退(免)税办法规定,不予退还或免征增值税、消费税(特殊规定除外),主要有以下几方面:A、国家禁止出口的货物,包括天然牛黄、麝香、铜及铜基合金、白金等(进料加工复出口除外);B、援外出口货物(利用中国政府的援外优惠贷款和援外合资合作项目基金援外方式下出口的货物除外);C、出口企业从小规模纳税人购进并持普通发票的一般货物(特准退税的12类货物除外);D、非指定企业出口的原高税率产品、贵重产品;E、有出口卷烟经营权的企业出口国家出口计划外的卷烟;F、从非保税区出口到保税区的货物;G、自2004年3月16日至2005年3月15日,对尿素暂停出口退税;H、自2004年5月24日起,停止焦碳和炼碳煤出口退税;I、自2004年1月1日起取消46种产品退税。详见取消出口退税的产品目录。取消出口退税的产品目录海关税号现行退税率(%)商品名称2709000013石油原油及从沥青矿物提取的原油2710191113航空煤油2710191213灯用煤油2710192113轻柴油27101922135-7号燃料油2710192913其他柴油及其他燃料油2710199113润滑油2710199213润滑脂2710199313润滑油基础油2710199913其他重油:以上述油为基础成分的未列名制品271091002710990013废油44035原木440413箍木、木劈条、木片及粗修整的木棒等440713经纵锯、纵切、刨切或旋切的木材,厚度超过6毫米440813饰面用薄板等,经纵锯、纵切、刨切或旋切的木材,厚度不超过6毫米440913任何一边、端或面制成连续形状的木材30049090217紫杉醇制品4419001013木制一次性筷子4501、4502、45035、13软木及软木制品第47章13木浆、纸板4801-481613纸、纸浆、纸板2601-2612、2614-262213矿砂、矿渣及矿灰,包括铁锰铜镍钴铝锌锡铬钨铀钛铌钽钒矿砂及精矿,贵金属和其他矿钞及精矿,溶渣砂、矿灰和残渣等。740113沉淀铜740217未精炼铜;电解精炼用的铜阳极740413铜废碎料711013铂粉、铂板、片、钯等510219205未梳其他山羊绒5105392113已梳无毛山羊绒5105392913已梳其他山羊绒4103101013山羊板皮2530902013稀土金属矿030192105鳗鱼苗05065骨及角柱,未经加工或经脱脂、简单整理(未切割成形)、酸处理或脱胶;上述产品的粉末282690001015氟钽酸钾2902200015苯720113非合金生铁、合金生铁720413钢铁废碎料7508901013电镀用镍阳极7602000015铝废碎料8101970013钨废碎料8110200013锑废碎料251013天然磷酸钙、天然磷酸铝钙及磷酸盐白垩250413天然墨石250813其他粘土等2818100015人造刚玉281820002818300015氧化铝2、出口货物退(免)税的税种、税率(1)、税种按现行政策规定,出口货物退(免)税的税种为增值税和消费税。对出口货物退税的税款是出口货物在国内生产、流通各环节已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税款。(2)、税率出口货物的增值税退税率新税制实施初期,我国出口货物退税率与征税率等同,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发展,从1995年7月1日起,国家先后五次大幅度调低、调高退税率。此次调整自2004年1月1日起实行,调整后的出口退税率分为17%、13%、11%、8%、5%五档(详见2004年出口商品代码及退税税率手册)(略)。出口企业从小规模纳税人购进货物出口准予退税的,凡出口退税率为5%的货物,按5%退税率执行,凡出口退税率高于5%的货物一律按6%的退税率执行。出口货物的消费税退税率计算出口货物应退消费税税款的税率或单位税额,依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所附的消费税税目税率(税额)表执行。3、出口货物退(免)税的计税依据出口货物退(免)税的计税依据是具体计算应退(免)税款的依据和标准。正确地确定退(免)税依据,是做好出口退税工作的前提。退(免)税的计税依据包括出口离岸价、货物购进金额、工缴费、出口数量等,具体根据实际情况分别确定。(1)外贸企业出口货物的退税依据外贸企业出口货物应退增值税税额的依据A、出口货物单独设立库存账和销售账记载的,退税依据为购进出口货物增值税专用发票所列明的进项金额。B、从小规模纳税人购进特准退税的出口货物,退税依据按下列公式确定:退税依据普通发票所列销售金额(1征收率)C、出口企业委托生产企业加工收回后报关出口的货物,退税依据为购买加工货物的原材料、支付加工货物的工缴费等专用发票所列明的进项金额。外贸企业出口货物应退消费税税额的依据凡属从价定率计征消费税的货物应依外贸企业从工厂购进货物时征收消费税的价格为依据;凡属从量定额计征消费税的货物应依货物购进和报关出口的数量为依据。(2)、生产企业出口货物的退(免)税计税依据应退(免)增值税税额的依据我国目前对生产企业出口货物退(免)增值税以出口货物离岸价(FOB)、出口货物退税率和当期期末留抵税额作为计税依据。应退(免)消费税税额的依据生产企业出口自产的属于应征消费税的产品,实行免征消费税办法。实行从价定率征收的,应免征消费税的计税依据是出口销售收入,实行从量定额征收的,应免征消费税的计税依据是出口销售数量。4、出口货物退(免)税的地点、预算级次(1)、出口货物退(免)税的地点退(免)税地点,是出口企业按规定申报退(免)税的所在地,按有关规定,出口退(免)税的地点划分为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外贸企业自营(委托)出口的货物,由外贸企业向其所在地主管退税的税务机关申报办理退(免)税。二是生产企业自营(委托)出口的货物,报经其主管征税的税务部门审核后,再向其主管退税的税务机关申报办理退(免)税。三是两个以上企业联营出口的货物,由报关单上列明的经营单位向其所在地主管退税的税务机关申报办理退(免)税。四是出口企业在异地设立分公司的,总支机构有出口权,分支机构是非独立核算的企业,一律汇总到总支机构所在地办理退(免)税,经过外经贸部批准设立的独立核算的分支机构,且有自营出口权,可以在分支机构所在地申报办理退(免)税。外贸改制企业的分公司以总公司的名义收购货物,对外签约,报关出口,由总公司统一申报办理退税。五是其他特准予以退税的出口货物,如外轮供应公司等销售给外轮、远洋国轮而收取外汇的货物等,由企业向所在地主管退税的税务机关申报办理退税。(2)、出口货物退(免)税的预算级次从2004年1月1日起,报关出口的货物需退付的增值税(含出口货物“免、抵”增值税税额)属于各地出口退税基数部分的退税税额,由中央财政负担;超基数部分的退税额,由中央、省市按75:10:15比例负担。出口退税基数的数额由财政部下达。对报关出口货物需退付的消费税仍全部由中央财政负担。5、出口货物退(免)税的计算方式(1)、外贸企业出口货物退税的计算 、外贸企业出口货物应退增值税的计算外贸企业出口货物应退增值税的计算应依据购进出口货物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所注明的进项金额和适用退税率计算。应退税额出口货物的进项金额退税率、外贸企业收购小规模纳税人货物出口应退增值税的计算A、从小规模纳税人购进持普通发票特准退税的抽纱、工艺品等12类出口货物,按以下公式计算退税:应退税额普通发票所列(含增值税)销售金额(1征收率)退税率B、从小规模纳税人购进货物取得税务机关代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出口货物,按以下公式计算退税:应退税额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金额退税率、外贸企业委托生产企业加工出口货物的退税外贸企业委托生产企业加工收回后报关出口的货物,按购进国内原辅材料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进项金额,依原辅材料的退税率计算原辅材料应退税额。支付的加工费,按出口货物的退税率,计算加工费的应退税额。、外贸企业出口应税消费品应退消费税的计算外贸企业收购应税消费品出口,除退还其已纳的增值税外,还应退还其已纳的消费税。消费税的退税办法分别依据该消费税的征税办法确定,即退还该消费品在生产环节实际缴纳的消费税。计算公式分别为:A、实行从价定率征收办法应退消费税额出口货物的工厂销售收入消费税税率B、实行从量定额征收办法应退消费税额出口数量消费税单位税额(二) 生产企业“免、抵、退”税的计算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额应根据出口货物离岸价、出口货物退税率计算。出口货物离岸价以出口发票上的离岸价为准(委托代理出口的,出口发票可以是委托方开具的或受托方开具的),若以其他价格条件成交的,应扣除按会计制度规定允许冲减出口销售收入的运费、保险费、佣金等。若申报数与实际支付数有差额的,在下次申报退税时调整(或年终清算时一并调整)。若出口发票不能如实反映离岸价,企业应按实际离岸价申报“免、抵、退”税,税务机关有权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等有关规定予以核定。、一般贸易“免、抵、退”税的计算A、当期应纳税额、免抵退税额及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的计算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B、当期应退税额和免抵税额的计算如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如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则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免抵税额0注:“当期期末留抵税额”为当期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中的“期末留抵税额”。、新发生出口业务的生产企业“免、抵、退”税的计算对新发生出口业务的企业(除另有规定外),自发生首笔出口业务之日起12个月内发生的应退税额,不实行按月退税的办法,而是采取结转下期继续抵顶其内销货物应纳税税额。12个月后,如该企业属于小型出口企业退税审核期为12个月,在年度中间发生的应退税额,不实行按月退税的办法,而是采取结转下期继续抵顶其内销货物应纳税税额,年底对未抵顶完的部分一次性办理退税的办法;如该企业属于小型出口企业以外的企业,则实行统一的按月计算办理免、抵、退税的办法。注册开业时间在一年以上的新发生出口业务的企业(小型出口企业除外),经地市税务机关核实确有生产能力并无偷税行为及走私,逃套汇等违法行为的,可实行统一的按月计算办理免、抵、退税的办法。新成立的内外销销售额之和超过500万元(含)人民币,且外销销售额占其全部销售额的比例超过50%(含)的生产企业,如在自成立之日起12个月内不办理退税确有困难的,在从严掌握的基础上,经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税务局批准,可实行统一的按月计算办理免、抵、退税的办法。、出口货物视同内销货物征税与免抵退税的计算A、生产企业自货物报关出口之日起超过6个月未收齐有关出口退(免)税凭证或未向主管国税机关办理“免、抵、退”税申报手续的,主管国税机关视同内销货物计算征税;对已征税的货物,生产企业收齐有关出口退(免)税凭证后,应在规定的出口退(免)税清算期内向主管退税机关申报,经主管退税机关审核无误的,办理“免、抵、退”税申报手续。逾期未申报或已申报但审核未通过的,主管退税机关不再办理退税。B、对企业申报的没有海关电子数据(有纸制报关单的除外)或有电子数据但企业未在当月申报的“免、抵、退”税出口额,应按企业申报的相对应的出口额或电子数据中的离岸价等计算销项税额,由主管退税机关填具生产企业“免、抵、退”税销项税额调整表(以下简称调整表),送主管征税机关同时抄送生产企业。生产企业根据调整表调增次月的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的销项税额。生产企业在清算期内收齐单证,原已出具调整表的出口业务,除计入当期“免、抵、退”税出口额,主管退税机关按原调增的销项税额应重新出具调整表,生产企业根据调整表再调减次月销项税额。C、生产企业自营或委托出口货物未按规定期限申报退(免)税的,主管其征税部门应视同内销货物予以征税。视同内销征税的货物按以下公式计提销项税额:一般纳税人:销项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格外汇人民币牌价)(1+法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