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讲课教案.doc_第1页
荷塘月色讲课教案.doc_第2页
荷塘月色讲课教案.doc_第3页
荷塘月色讲课教案.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 江 师 范 学 院教 案课 题:荷 塘 月 色指导教师:刘千秋 徐 鹏学 院:文学与新闻传播专 业:语文教育学班 级:2007级6班姓 名:夏 雪学 号:200701000482009年11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欣赏作者所描绘的荷塘美景,能揣摩语句体会作者的情感,以及学习运用语言的技巧,掌握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能力目标:训练学生揣摩语言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从中掌握鉴赏散文的方法。情感目标:把握作者情感的发展变化,体会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让学生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体会作者心境的变化,理解本文借 景抒情的手法。2. 通过品读语言,尤其是精彩片段的赏析,品味文章的语言美,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教学难点:1. 把握作者情感的发展变化,达到主客体在情感上的统一与共鸣。了解作者不满黑暗现实,向往自由生活的思想感情。 2. 写采莲旧俗的作用。教学方法: (以下方法可结合使用)1. 情境教学法2. 诵读法 3. 讨论法4. 提问法5. 讲解法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导入设计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朱自清先生的名作荷塘月色。上节课,我们简单地介绍了朱自清的生平简介,他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我们曾学过他的作品有匆匆、春、背影。(很好)。从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一开始作者的心情是不宁静的,从哪里可以看出?(学生回答: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里,开篇点题,交代了作者夜游荷塘的缘由,突出了作者心里淡淡的哀愁,也为全文奠定了哀愁的基调。 那么,今天我们就跟随着朱自清先生的步履一同走进那美丽的荷塘,去感受作者心境的变化,体会名篇中的经典。二、整体感知请大家翻开语文书第31页,看到第四自然段。那么现在,我先范读一遍,请同学们注意体会文章的语言,并思考两个问题。第一,作者笔下的荷塘是从什么样的顺序来写的?第二,他具体写了荷塘的哪些景色?一会儿我将请大家来谈谈。(朗诵完)请同学讨论,回答问题。(板书:荷叶、荷花、荷香、荷波)现在,就让我们静下心来,品味美文,享受经典。通过品味这一段诗化的语言,一起去体会朱自清由哀愁转为淡淡的喜悦之情。三、具体研习1.鉴赏描写荷叶的语句,重点研习叠词。提问:首先引入我们眼帘的是?(曲曲折折的荷塘)还有什么呢?(田田的叶子)这里是叠词的使用,那么大家再从整段来看,作者还在哪些地方使用了叠词呢?(学生不必单独回答:层层、亭亭、粒粒、缕缕、密密、脉脉)(板书)很好!大家找的又准又好。这段大量的使用了叠词,“曲曲折折、田田的”给我们一种怎样的感觉?作者看到的荷塘是曲折的,是一眼望不到边的?说明了荷塘十分的广,而“田田”?又说明什么呢?古乐府江南曲中也曾写道“莲叶何田田”的诗句,说明荷叶是密密地挨着,写出了荷叶的多而密的特点。很显然,层层的叶子,一层一层地交错着,说明了荷叶出水很高。大家再自己体会后面的几个叠词,想想你感受到了什么。这样的荷塘,这样的荷叶,我们并没有亲眼看到,但却如身临其境般,这就说明了什么?(叠词的使用,给我们一种强烈的视觉感受。)另外,从节奏上看,节奏明朗,如跳跃的音符。从语气上看,有舒缓语气的作用。2.鉴赏描写荷花的语句,重点研习修辞。李白有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周敦颐笔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那么朱自清先生又是如何写的荷花的呢?大家一起来朗读一下。这里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比喻)从哪里看出是拟人?(袅娜、羞涩)(同时板书)从哪里看出是比喻?(明珠、星星、美人)(同时板书)。这里的袅娜写出了荷花什么样的姿态?(盛开着的)那么,羞涩呢?(含苞待放的姿态)。这里的袅娜把荷花如女子般的柔美、妩媚、婀娜多姿,表现得淋漓尽致。而羞涩一词,十分形象而生动地将含苞待放的荷花那种娇羞、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有如白居易笔下“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神韵。我们再来看看接下来的这个比喻句,它有何特点?(一个本体,三个喻体)。三个喻体是不是从一个角度来写的呢?(不是)说她像明珠,是因为月光下的荷花,仿佛也被镀上一层柔润的白光。说它像星星,放眼望去,在月光下闪烁不定。说她像美人,又将它那纯洁、美丽、粉嫩、娇羞再次呈现。请大家注意,不只一个喻体去说明和描述本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喻体,我们称之为博喻。它能加强语意,增添气势。接下来,作者又写到什么呢?(荷香)他是如何写的?(请一位同学来朗读这一句)。“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清香是由什么感受到的?(嗅觉)歌声是由什么感受到的?(听觉)。它们之间有何相似点?(渺茫的,若有若无的)这里作者将不可触摸的香味,比作可感的音乐,形成了由嗅觉到听觉的感觉转移。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一个重点内容通感。(出示PPT)讲解通感的概念及如何运用。 例子: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伶上奏着的名曲。 视觉的“光与影”与听觉的“旋律、名曲”构成通感。是视觉与听觉的转移,旋律的高低起伏和光与影轻重浓淡的色调具有相似处。3.鉴赏描写荷波的语句,重点研习融情于景的艺术手法。微风掠过,使叶子与花也有一丝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到荷塘的那边去了。如果说写荷香浮动和荷叶波动是直接描写月色荷塘的动态美,那么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是间接描写的?(舞女的裙,袅娜羞涩)这说明此刻的荷塘美景并非静止不动的,这就让作者感受到生命的活力与张力,此时此刻的心情由淡淡的哀愁转为淡淡的喜悦之情。这就是散文创作中一大特点与亮点,王国维先生曾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此刻宁静的荷塘美景也正是作者心灵的写照。往日的焦躁不安逐渐被此时的宁静所渲染,恢复了难得的平和和喜悦。4. 集体诵读。下面,让我们带着这份平和而喜悦的心情,集体诵读全段,再次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注意作者情感的起伏变化。四、小结今天,我们通过品味第四然段,从“语言、描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