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吆喝教学设计 板桥中学 廖帮燕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积累、运用文中相关词语。2、 了解作者及其对吆喝的品味分析。【过程与方法】1、 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文意。2、 揣摩语言,体会吆喝声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魅力,理解吆喝人的生活态度。3、 结合实际情况,发挥自我创造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风民俗;体验中国地方文化的魅力。【教学重难点】1、 文章的内容繁多而杂,指导学生学会裁剪、有序地组织材料。2、 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对北京的感情。3、 结合实际情况,发挥自我创造的能力。【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 曾经,在人们的耳边经常会想起这样的声音:磨-剪子嘞,戗-菜刀。这是什么声音?生:(吆喝声)(幻灯片展示课题。)师:什么是“吆喝”呢? 生(众):大喊、喊叫。 师:对,吆喝就是大声呼喊,小商贩的吆喝其实就是给商品做的叫卖广告。在我们眼中平淡无奇的叫卖声竟然被作家萧乾捕捉到并记录成文,写下了名篇吆喝。可见这真是一位善于捕捉生活细节的有心人。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作家萧乾。(师展示图片介绍。) 萧乾原名萧炳乾,北京人,1910年1月27日生,著名记者、作家、杰出的文学翻译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我国最早在西欧进行采访的战地记者,写下了银风筝下的伦敦、矛盾交响曲等描写欧洲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大量通讯和特写。代表作:长篇小说梦之谷,译著好兵帅克、尤利西斯。二、粗读课文-品读“吆喝”1、读一篇文章首先要解决字词,这有助于我们理解课文。把这些词齐读两遍。(课件展示。)招徕 铁铉 囿于 隔阂 饽饽 秫秸秆 商贩 吹嘘 吆喝 小钹 荸荠 馄饨 卤煮 雪花酪 蘸 (生齐读。) 2、请同学们将以下每个词义自读两遍。(屏显。) 招徕:招揽。 随机应变:跟着情况的变化,掌握时机,灵活应付。 合辙押韵:这里指押韵。 油嘴滑舌:形容说话油滑。 囿于:局限于;拘泥于。 隔阂:彼此情意不通,思想有距离。 (生自由朗读。)3、快速跳读全文,勾画出文中出现的“吆喝”,看看课文的吆喝一共介绍了哪些吆喝?你看到了哪些物品?都涉及了人们生活的哪些方面?烤红薯、青菜,从早到晚,主要有大米粥、油炸果、青菜、花、百货行业、修理行业、馄饨、硬面饽饽等;从春到冬有小金鱼儿、蛤蟆骨朵儿应有尽有。 4、 请你找出一句吆喝,试着读一读,看看你能读出老北京买卖人吆喝的那个味儿吗?(播放卖烤白薯、卖小金鱼、卖硬面饽饽、卖花等的吆喝声。学生感兴趣地模仿着,笑着。) 过渡语:我们刚才统计过,全文涉及的吆喝达到18种,这么多的吆喝,写作时处理不慎就会显得混乱和松散,那么作者是如何处理这个问题,使之读来秩序井然的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吆喝”。三、再读课文-感受“吆喝”过渡语: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先请同学们将文章分为三部分,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层意,最好采用“ 吆喝”的句式概括。1、 课文的结构是怎样的?课文按照:引出吆喝(1-3段)、介绍吆喝(4-10段)、评价吆喝(11-12段)来安排结构,脉络清晰。2、仔细审读一下,看看作者是怎样引出“吆喝”的?作者先写了英国诗人,然后又分别提到了街头管弦乐队中的器乐和声乐,这才引出了下面对吆喝的介绍。器乐就是铁铉、定音叉、拨浪鼓等乐器发出的声音,作者把小贩招徕顾客的叫卖声比喻成了声乐,并且用了强调的方法。“更值得一提”,是递进关系,强调了声乐。 3、作者按照怎样的顺序来介绍“吆喝”? 文章中的吆喝声林林总总, 多而且杂, 但作者却介绍得有条有理。总的来说,文章写了作者在北京听到的大多数吆喝声,从“我小时候,一年四季不论刮风下雨,胡同里从早到晚叫卖声没个停”中,可以得知是按时间顺序来安排材料的。首先从早到晚介绍了“大清早卖早点的到了晚上的叫卖声也十分精彩”;其次按“一年四季”的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吆喝声。4、作者都评价了“吆喝”的哪些方面? 评价了吆喝的内容、吆喝的声调、吆喝的音韵节奏。5、请同学们再次找到文中的总起句和过渡句,读一读,并自己总结一下作者的写作思路,同桌之间进行一下交流。“囿于语言的隔阂,洋人只能欣赏器乐。其实,更值得一提的是声乐部分就是北京街头各种商贩的叫卖。”这一句很自然地将话题由北京商贩运用“乐器”招徕顾客转到口头叫卖,扣住了文章标题“吆喝”。“可夜晚过的,并不都是卖吃食的。”从卖吃食的转而谈论三种夜间吆喝:唱话匣子、算卦盲人、乞丐。“四季叫卖的货色自然都不同。”从“一日”转到“一年”。“叫卖实际上就是一种口头广告。”是对吆喝的一种评论、概括,对吆喝的叙述介绍从此开始转向对吆喝的评价。 过渡语:理清行文思路,划分文章结构时,一定要注意语段之间的衔接过渡语句,它们像路标一样,标示作者的思路,阅读时要搞清楚它们承转了哪些内容。6、请同学总结归纳一下我们从这篇文章中学到的写作方法,当我们在作文中遇到介绍复杂事物时,应该怎样写才能做到秩序井然? 先分类,再排序,最后用总起句和过渡句串联。7、. 你觉得作者对北京的吆喝声怀着怎样的感情?从文中那些语句中可以看出来?你能从同学的介绍中听出这种感情吗?作者在对老北京街头吆喝声的娓娓介绍中,包含着怀念之情,包含着对往事的美好回忆,同时也对这些口头文化遗产的逐渐消失而感到惋惜。(末段“倒还剩一种吆喝”即可体会出来)四、研读课文-赏析“吆喝”1、请同学们找出你比较感兴趣的吆喝并读一读,说说理由。用“我喜欢的吆喝是 ,因为 ”的句式说话。 例句:老师先来抛砖引玉一下啊。我喜欢的吆喝是“葫芦儿冰塔儿”(重读儿化音),因为这句吆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表现出了冰糖葫芦的晶莹剔透和形状,而且运用了老北京方言的儿化音,很具有北京地方文化的色彩。 老师是从哪些角度赏析的这句吆喝? 修辞方法和语言风格。 2、同学们从修辞、音调、押韵等各个角度品评了小贩创作的吆喝,你还能从小商贩的吆喝中品味出他们的生活态度吗? 乐观、闲适、自在,生活这么困苦仍旧不抱怨。这些小商贩没有受过什么教育,都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普通老百姓,但他们却用自己的智慧和热情,用各种方法,创作出了足以吸引和打动别人的吆喝,他们讲究日子再苦也要过得有滋有味儿、有腔有调,处境再难也决不失了生意人的本分和做人的根本。所以,我们投递的目光决不单单是同情,而是同情中饱含着深深的敬意。五、跳读课文-创造“吆喝”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不时能听到吆喝声,只是有些显得过于简单粗糙,缺少韵味,比如说这个(播放卖箱包的吆喝声,听到熟悉而乏味的“十元一个,所有箱包十元一个”的吆喝)这样的吆喝如果每天不停地在你耳边播放,你也肯定会烦死啦。好,下面,请你仿造文中的吆喝声为宜城的特产流水西瓜和宜城大虾创造一则吆喝广告。六课堂小结:铃声将起,我们的吆喝也即将落幕。我们这节课真的是收获很多。最后,请允许我把一首反映小生意人生活场景的歌曲新货郎送给大家。让这歌声和着萧乾的吆喝,带着我们走向生活,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和搜集这些正在消逝和即将消逝的民俗文化,去接近和感受我们祖辈的生存状态和人生境界,并以此作为我们永远的精神财富。 (播放新货郎)记住吆喝,传承文化。愿同学们都能在生活中感受美、发现美,做生活的有心人!七、板书设计18 吆喝 萧乾 第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