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网络系统.doc_第1页
通信网络系统.doc_第2页
通信网络系统.doc_第3页
通信网络系统.doc_第4页
通信网络系统.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通信网络系统一、 分项工程概况本工程安装室内分布式天线,布放高频电缆、光缆,安装器件箱,机房设备等(具体内容见下表)。除常规通信设备安装外,涉及到特种作业工种为低压电工和高空作业。 序号名称单位及数量1传输机架7个2蓄电池组2组3地线排2个4室内走线架50米5室外走线架0米67/8馈线2500米7分布式天线620副8其它设备3个91/2馈线21000米二、 施工方法1、有源设备安装:1.1安装位置必须保证无强电、强磁和强腐蚀性设备的干扰;1.2安装场所应干燥、灰尘小、且通风良好;1.3安装位置便于馈线、电源线、地线的布线;1.4安装设备的室内不得放置易燃品;室内温度、湿度不能超过主机工作温度、湿度的范围;1.5设备挂壁式安装时,底部距离地面为1.2米,在无线机房、设备小间等特殊场地内安装时,主机底部或顶部应与其它原有壁挂设备底部或顶端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1.6采取落地式安装时,底座应与墙壁距离0.5米,在无线机房、设备小间等特殊场地内安装时,应与原有设备保持整体协调;1.7设备机架安装时应用安装件进行固定,并且垂直、牢固,并应保证机架底部距离地面有一定距离;1.8设备内各单元的安装要求正确、牢固,无损坏、掉漆的现象,对于光纤、有源分布系统的模块,模块安装数量应符合设计文件(方案)的要求,无设备单元的空位应装有盖板;1.9设备外部电缆连接,连到主机架的电源线不能和其他电缆捆扎在一起,所有与设备相连的电缆要求接触良好,不能有松动的现象。2、天线部分的安装:2.1天线架安装2.1.1各类型天线支架应结实牢固,支掌杆要垂直,横担要水平,安装位置要符合设计方案;2.2天线安装2.2.1各类型天线安装详见天线安装使用说明书,天线选用依据设计方案;2.2.2所有天线必须牢固地安装在其支撑架上或建筑物天花板下,安装位置符合方案设计图纸;2.2.3若为吸顶式天线,可以固定安装在天花或天花吊顶下,保证天线水平美观,并且不破坏室内装修整体环境。如果天花吊顶为石膏板,还可以根据业主要求将天线安装在天花吊顶内,但必须对天线做牢固固定,不能任意摆放在天花吊顶内;2.2.4室内天线外露安装时,必须戴干净手套操作,保证天线美观且不破坏整体环境。3 附件安装:附件是指固定功分器、耦合器、光纤、有源分布系统的主机单元,模块用的专用固定座、托盘及配电箱、电表、电源插座、电源保护开关、接地排等;3.1 专用固定座用膨胀螺丝牢固固定在墙壁上,功分器、耦合器安装在托盘上,同时位置必须符合设计方案;3.2接地排的安装:3.2.1接地排应水平安装,线排下边缘距离地面最低0.1米。3.2.2接地排用膨胀螺丝牢固固定。4 走线:4.1射频走线4.1.1所有馈线必须按照设计方案(文件)的要求布放,要求走线牢固、美观,不得有交叉、扭曲、裂损情况;4.1.2走线用喉箍、线扎和L型馈线座、单/双孔波导卡、隔墙码、PVC管卡码等进行固定。4.1.3工程走线裸露部分(除线槽内)必须加套白色PVC管或铁管,拐弯处用软管连接,拐弯处软管长度不大于0.4米,天线尾纤加套软管,线缆如遇穿墙走线,穿墙部分加套PVC管或铁管加以保护,穿墙孔/ 口必须用防火泥加以密封,特殊地区或特殊单个工程要求则按设计执行;4.1.4加套PVC管或铁管的馈线走线固定点最大间距为1米,未加套PVC管或铁管的馈线水平/垂直走线固定点最大间距为0.8米;4.1.5加套PVC管或铁管的馈线在走线架或墙壁垂直走线时,每隔1.5米必须用线扎把馈线固定于走线架或其它固定件上,以防止馈线因自身重力而引起馈线下垂;4.1.6垂直走线或必要的空中飞线若无法固定,则预先将馈线用线扎或电缆挂钩固定在钢丝绳上,钢丝绳两端用膨胀螺丝、地锚、紧绳卡和调节环拉紧。客户特别要求时,必须按客户要求走线;4.1.7上、下楼层的布线要求布放在弱电井内;4.1.8馈线转弯半径:线 径二次弯曲的半径 一次性弯曲的半径 1/4”软馈30mm-1/2”软馈40mm-1/4”100mm50mm3/8”150mm50mm1/2210mm70mm7/8360mm120mm4.1.9室外馈线进入室内前必须有一个滴水弯,软管滴水弯底部必须剪切一个漏水口,以防止雨水沿馈线进入室内,入线口/孔必须用防火泥密封;4.1.10室外馈线加套PVC管或铁管后,水平布线的PVC管或铁管每6米在管下方必须切口,作漏水口;4.1.11对于地下车场等特殊场所,馈线无法靠墙布放,又无走线架时,每隔1.5米安装一个馈线吊架,以供线管布线固定,且布线应高于消防管道或排气管道,否则按客户要求执行;4.1.12所有馈线避免与消防管道及强电高压管道一起布放走线,确保无强电、强磁的干扰,距强电至少30厘米以上;4.1.13禁止馈线沿建筑物避雷网带或避雷地线捆扎一起布放走线。4.2电源走线4.2.1电源走线要加套PVC管或铁管,走线要平直/垂直美观;4.2.2电源线如遇穿墙走线,穿墙部分必须加套PVC管或或铁管加以保护,穿墙孔/口用防火泥加以密封。4.3地线走线:4.3.1 走线要平直/垂直美观;4.3.2地线如遇穿墙走线,穿墙部分必须加套PVC管或或铁管加以保护,穿墙孔/口用防火泥加以密封;4.4机房走线4.4.1 在有防护静电板的机房布线时,馈线、地线、尾纤、电源线均可直接在地板下布线,但各类走线分开布线,要求动力线和信号线有一定间距,并适当用线扎固定,布线要整齐美观;4.4.2 在无防护静电地板的机房布线时,有走线架必须在走线架上布线,无走线架时则沿墙面、边布线,各类走线必须加套相应的PVC管、波纹管、线槽等,固定原则与射频走线相同。5 连接: 5.1射频连接5.1.1主机/分机、天线、耦合器、功分器接口为N-K座,馈线为N-J头;5.1.2馈线接头与主机/分机、天线、耦合器连接口连接时,距离馈线接头必须保持20mm长的馈线为直出,方可转弯;5.1.3馈线接头与主机/分机、天线、耦合器连接口连接时,必须连接可靠,接头进丝顺畅,不得野蛮死扭。5.1.4 馈线与接头的连接处须用电工胶布或热缩管封固,封固位置尺寸统一。5.2光设备连接5.2.1波分复用单元和光耦合单元:原则上必须放置在用户光端机架上并用螺钉固定,若无条件,也可固定在走线架上。5.2.2中继耦合器:安装在用户基站上方的走线架上,串接在跳线与主馈线之间并加以固定。5.2.3光路连接:5.2.31主机用尾纤和适当光衰减器或光法兰头与用户的光缆连接,注意保护尾纤头以防止碰撞,使用前用无水酒精清洁尾纤头以防止灰尘沾染。5.2.32连接时插销与插孔要准确对位,连接螺母要拧到底。5.2.33当系统采用波分复用时,在与用户光系统连接前必须测试并确保波分复用单元均处于正常状态。5.2.34尾纤必须用蓝色波纹管保护后走线,用扎带固定在走线架上。 光纤管最小弯曲半径如下表:芯数 最小弯曲半径 150mm4150mm7220mm12360mm19400mm5.3电源连接5.3.1提供给设备的电源必须稳定,交流电电压允许波动范围为198V242V; 5.3.2空开、插座、电源漏电保护开关均置于配电箱专用位置;5.3.3设备至配电箱的电源线须截断,无需使用插头,线头直接接于漏电保护开关上,如电源线不够长,可以驳接,但火线、零线、地线须错位驳接, 并用锡焊焊接,焊接处先用电工胶布包裹后,再用热缩管封固;5.3.4设备的输入电源,必须火线、零线、地线相对应连接,不得错接;5.3.5电源线不能和其它电缆捆扎在一起;5.3.6交流220V供电电源线采用2.5mm2x3的橡胶皮包缆线;5.3.7直流(-48V、24V)供电电源线采用2.5mm2x2的橡胶皮包缆线;5.3.8连接电源时,必须作好安全防护工作,以绝对保证人身安全。5.4地线连接5.4.1设备与接地线排的连接地线为子地线,用16mm2铜芯橡胶皮包线连接;5.4.2馈线上的接地点直接用防水胶泥密封再用电工胶布包裹,接地排或地网上的接地点必须做防水、防锈处理;5.4.3主机用尾纤和适当光衰减器或光法兰头与用户的光缆连接,注意保护尾纤头以防止碰撞,使用前用无水酒精清洁尾纤头以防止灰尘沾染,不使用的尾纤严禁取下保护帽;5.4.4连接时插销与插孔要准确对位,连接螺母要拧到底。6标识:6.1标签的使用6.1.1室内分布系统标签用专用标签。6.1.2室内分布系统工程内所有设备均必须粘贴标识,贴于设备的显眼处,且不影响整体环境的统一协调性,以保持整体美观;6.1.3主机、电源必须加挂警示牌;6.1.4馈线的走向以系统信源下行为去向,即以施主天线或与基站直接耦合点为起始端,用户天线为最终端点。起始端标签为:“TO-设备代号”,终止端标签为:“FROM-设备代号”;6.1.5馈线及地线两端均须粘贴标签,以标明走线的去向与来源。标签均贴于距线头20mm处;6.1.6在并排有多个设备或多条走线时,标签必须贴在同一水平线上;6.1.7在同一工程系统原理图内不得有相同的标签代号;7 密封,所有室外连接点必须进行密封:7.1室外馈线接头密封用电工胶布包裹接头金属部分打底;用防水胶泥包裹电工胶布,并保证完全密封;再用电工胶布严密包裹防水胶泥。7.2 室内馈线接头只需用电工胶布包裹作防尘处理;7.3 馈线上的接地点用防水胶泥直接严密包裹后再用电工胶布包裹;三、 质量保证措施1、设备安装工艺检验设备安装工艺检验包括设备安装检验和施工工艺检验两部分(1) 设备安装检验: 设备安装应当严格符合安装要求;(2) 施工工艺检验:施工是否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以及是否符合施工要求。2、工程施工工艺检查序号测试项目规范标准测试工具及方法1路由走向线缆应顺直、整齐绑扎,按顺序下线,按规定固定;电源线应从空气开关或保险引出现场检查2规格型号符合设计要求3三线分离直流线、交流线、信号线应分开平行排放信号线与交流线间隔距离不少于20厘米4弯曲半径通常60mm-120mm;铠装电缆大于12倍外径;塑包软电力电缆大于6倍半径钢尺5线缆的连接质量整根线绝缘保护层必须完好无损现场检查插接位置正确,接触紧密、牢靠,插接端子完好6接地机架、走线架必须接地;接地电阻小于107实际使用量器件及馈线的实际使用量,馈线实际长度与设计长度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