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课件(共40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1页
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课件(共40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2页
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课件(共40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3页
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课件(共40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4页
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课件(共40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滴水经过丽江学习目标1.梳理“水”的行踪,明晰文章的层次结构。2.赏析文中精彩语句,品味其中蕴含的情感。3.把握作者新颖构思,领会独特视角的妙处。4.提升个人审美情趣,懂得感悟生活的美好。

字词识记

注意字音字形

理解词语喧哗:形容声音大而杂乱。喧腾:喧闹沸腾。矗立:高耸地立着。苍劲:(树木)苍老挺拔;(书法、绘画)老练而雄健有力。眺望:从高处往远处看。亭台楼阁:泛指多种供游赏、休息的建筑物。目眩神迷:眼花缭乱,心神摇荡。多形容所见情景令人惊异。

温故知新所至

所见

所闻

所感

体裁特点:

本单元是游记单元,游记是通过记述游览见闻,描摹山水风光,吟咏人文胜迹,抒发作者情思的一种写作体裁。其特点是:以游踪为线索,按游览顺序描写景物,记录见闻和感受。

比较分析见独特同为游记,与本单元前三篇文章相比,本文有什么特点?

本文是以“水”的视角来写;其它三篇都是从“人”的视角来写。因此,本文的写作具有其独特性:

1.游览主体的独特

独特的“一滴水”

2.游览方式的独特独特的“经过”

3.游览感悟的独特

独特的“丽江”

课文品读

识水之妙

——独特的“一滴水”形态上发生了变化:

(一片)雪——(一粒)冰——(一滴)水

变化历程说明什么:

“一滴水”作为游历者、讲述者,能带着读者在时间和空间中任意转换,了解丽江的前世、今生。

“一滴水”来之不易,它带着美好的夙愿,经历了漫长的等待,为即将开始的长途旅行积聚能量。

识水之妙拟人化的水纯洁,滋润万物,积极快乐,充满灵性……丽江城以水见长,水带给它生命与活力,生生不息。

循水之途

——独特的“经过”

自主探究:

请分别从时间跨度、空间转换两个方面,梳理“一滴水”的游览流程图。

古代现代时间跨度空间转换玉龙雪山顶——驿道——纳西族村庄——丽江坝草甸——落水洞黑龙潭——玉河——四方街——中河——街道店面——纳西人院子——穿城水流——茶楼酒吧——城外果园田地——金沙江——大海白天——黄昏——夜晚——黎明时分循水之途一滴水的逐梦之旅从历史往事到当代风貌从自然环境到民风民俗游踪清晰,层次分明请结合“一滴水”的游踪,划分文章的层次结构。第一层(1—5):以水滴“自述往事”的方式,叙写历史。

空间上是由高而下,从雪峰直入地下。地理环境晶莹的玉龙雪山高大的松树杉树鲜艳的杜鹃山茶马帮来往的驿道美丽的丽江坝建城历史丽江坝原是山间美丽的盆地木氏家族率领百姓筑起四方街徐霞客使丽江古城名扬四方作者没有枯燥、简单地陈述,而是以一种生动活泼的笔调,把丽江城的地理环境和建城历史呈现在读者面前,给人以亲切、自然的感受。第二层(6—16):以水滴“旅途记事”的方式,描写现在。

空间上是平地起伏,更接近游人的视角。

这一层是文章的主体部分。作者用轻快的语言,以“一滴水”的视角,带着我们游览了现在的丽江城。

悟水之感

——独特的“丽江”

自主探究:

本文以“一滴水”的视角,看到和感受到的,是怎样的丽江?请同学们按照游踪,在文中圈画出相应的语句,品味赏析。

1.

“人们在桥上,在堤上,说着不同的语言。在不同的语言里,都有那个词频频出现:丽江,丽江。这时的丽江已经是一座很大的城了。城里也不是只有最初筑城的纳西人了。如今全中国全世界的人都要来丽江,看纳西古城的四方街,看玉龙雪山。”(第7段)

表明丽江能够让不同的人、不同的思想、不同的文化融合到一起,这就是丽江独特的魅力。作者用复沓的语言,突出情感,体现了丽江的开放包容。黑龙潭2.

“我乘水车转轮缓缓升高,看到了古城,看到了狮子山上苍劲的老柏树,看到了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看到了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古城的建筑就这样依止于自然,美丽了自然。”(第10段)

运用了排比的手法,连续使用“看到了”,赋予简略传神的描写以一种强烈抒情的意味,写出了丽江古城的景色秀丽,体现人与自然之间相互依存的和谐之美。整个画面高低远近,景致分明,富有层次感。四方街3.

街道店面“我经过叮叮当当敲打着银器的小店。经过挂着水一样碧绿的翡翠的玉器店。经过一座院子,白须垂胸的老者们,在演奏古代的音乐。经过售卖纳西族的东巴象形文字的字画店。”(第13段)

排比手法的运用,写出了街道店面的多样,人们丰富多彩、安逸祥和的生活,呈现出这座城市悠久的文化、醇厚的民俗、满满的温情,体现了丽江丰厚的底蕴。4.

纳西人院子“楼下正屋,主人一家在闲话。楼上回廊,寄居的游客端着相机在眺望远山。楼上的客人和楼下的主人大声交谈。客人问主人当地的掌故。主人问客人远方的情形。”(第13段)呈现出丽江和谐的人居环境,而客人和主人的交流,更体现了丽江的民风淳朴,宾至如归。全句句式整齐,朗朗上口。5.

茶楼酒吧“这些人来自远方,在那些地方,即便是寂静时分,他们的内心也很喧哗;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第14段)

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了丽江的自然和谐,像水一样纯净澄澈,感染了远方的客人,荡涤了喧嚣与嘈杂,净化了心灵,富有哲理,表达了作者对丽江的热爱与赞美。6.

城外果园田地“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第15段)

运用比喻的手法,把一轮明月比作“银盘”,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亮的圆与明亮,富有地方特色。语言质朴纯粹,色彩鲜明饱满,极具画面感,给人以美的享受。

“一滴水”眼中的丽江,是一座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城市,是一座景色秀丽、开放包容、底蕴丰厚、民风淳朴、能净化心灵的富有特色的古城。

描述、赞美这样的丽江,离不开真挚的情感,也离不开丰富的语言!作者充分运用多种语言方式:有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有对比、复沓的表现手法,有整齐的句式,还有细腻优美、灵动诗意的描写。读了这样的文字,让人也愿意做一滴水,流过丽江的悠悠岁月。

悟水之感品读一篇文,爱上一座城如画的风景:层次分明,色彩丰富。层次分明:高低远近线面有致动静结合色彩丰富:绚丽多彩

图片源自《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品读一篇文,爱上一座城特色的建筑:依止自然,富有特色。四方街

民居大水车

图片皆源自新华网品读一篇文,爱上一座城丰厚的底蕴:开放融合,民俗醇厚。街上往来的人们总是慢慢地欣赏着生活的样子;外地的游客和本地的纳西族人在一问一答中看到不同的世界,包容而和谐。

生活,原来还可以这样慢慢看,细细品……

以上图片源自《中国国家地理杂志》

以上图片源自新华网

本文看似是“一滴水”的奇妙旅行,其实是一个生命自我修炼的历程,是与自然、现代文明和谐共融的体现。

述水之人

——独特的作者述水之人阿来,藏族,诗人、著名作家。代表作有《尘埃落定》《空山》《格萨尔王》等。长篇小说《尘埃落定》荣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阿来也成为茅盾文学奖史上最年轻的获奖者。

图片源自人民网

“丽江在自己的传统文化蓬勃发展的同时,又以一个非常开放的心态接纳了外来民族、文化,直到今天,相互交流的文化还在传播。”“与别的古城古镇大不相同,它既放开交流又能保持自己的传统,这就是我为什么隔一段时间就来丽江的原因。”

——阿来

因此,2012年6月,阿来第三次来到丽江,探访了当时还在建设中的高山植物园,回到丽江城后,受友人和丽江市人民政府之托,应允写一篇关于丽江的“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文章。

这篇文章也是阿来先生对丽江之行的一个美好纪念。

图片源自新华网

“文学的温度来自于它饱满的、真诚的、对世界充满善意的情感。”

——阿来“文学的温度与未来”主题演讲

因而丽江在阿来的文字里变得温柔、婉约。这是一座城,但更像是一个心灵休憩的地方,一个充满爱的地方。人们在这里失了急躁,有了平和;失了匆匆,有了不舍;失了计较,有了淡泊。真正懂得丽江的人,是怀着澄净之心而去,满怀幸福而归。

文人的笔,真的是可以把一座城写活的……

主旨情感

在阿来的笔下,丽江古城的一草一木、一桥一屋,仿佛都活了过来,成为有生命的个体,参与了丽江古城的创造。

本文以第一人称,讲述了一滴水带着美好的夙愿,经过漫长的等待,终于游过丽江的一段旅程,展现了丽江优美的自然景观和淳朴的人文风情,抒发了作者对丽江的向往与热爱,对自然与生命真挚的歌颂。小结

“阿来不知道,他穿行于这样的风景当中时,自己也成为了风景。他的如花世界,在尘埃与云朵之间,如此绚丽!”——迟子建《阿来的如花世界》

愿我们都能懂得美好,珍惜美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