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冉的文献综述.doc_第1页
许冉的文献综述.doc_第2页
许冉的文献综述.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科技学院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文献综述(毕业设计、论文)姓名: 许 冉 学 号: 1609090235 专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 级: 092 届别: 2009届 指导 教师: 叶 爱 琴 2012 年 6 月 无人值守自行车防盗系统 摘要中国是名副其实的“自行车王国”,拥有的自行车(含电动自行车)总量和人均占有量均为世界第一。自行车具有环保,快捷,方便的优良特点。然而,我国每年的自行车的失窃量也是世界第一,尤其是随着电动自行车车的普及,防盗问题越来越突出。为了很好地解决防盗问题,应用新技术对防盗系统的设计非常必要。本系统主要由单片机,振动传感器以及GSM短信模块组成,借助最可靠、最成熟的GSM移动网络,以中文短消息形式,直接把自行车的遇险情况反映到车主的手机屏幕上,以便车主在第一时间发现险情,从而进行必要的防范。它主要是通过振动传感器进行检测,把感应到的振动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单片机是该系统的主要部件,通过GSM模块发送信息。本课题开发设计的自行车无线防盗报警器体积小、结构紧凑、技术先进、成本低、生产率高、实用性强,适用于千千万万自行车使用者。关键词:单片机; GSM模块; 振动传感器;防盗。1.防盗系统的发展历程 目前防盗器按其结构可分为两大类:机械式防盗器和电子式防盗器。 (1)机械式防盗器。早期的自行车防盗器材主要是机械式的防盗锁。机械锁发展至今经过了数次技术升级,有钩锁和转向盘锁,它主要是通过锁定车把和轮胎来达到防盗的目的,只防盗不报警。其优点是价格便宜,只需几十元,且安装简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吓阻盗车贼,或增加盗贼被发现的可能性。缺点是防盗不彻底,破解的手段众多,由于核心是一把锁,这就当不住懂撬锁的小偷,更挡不住如液压剪之类的简单粗暴手段。 (2)电子式防盗器。为了克服机械锁只防盗不报警的缺点,电子报警防盗器应运而生。电子式防盗器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防盗器,分为单向和双向的两种。这两种防盗器都是车主通过遥控器来控制车辆,双向防盗器可以把车辆的真实状况反馈给车主。2. 无人值守自行车防盗系统的设计背景 当今社会,自行车由于其环保,快捷,方便的优良特点,已经逐渐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在国内大街小巷中处处可见各式各样的自行车。随着自行车的使用用户的增多,自行车被盗的数量也逐年上升,这给社会带来极大的不稳定因素,担心车辆被盗,成为困扰每一位自行车用户的难题。丢车事件层出不穷,给车主们造成了经济上和精神上的双重损失,因此自行车的防盗问题异常严峻。3.无人值守自行车防盗系统的前景展望本设计依托GSM公众网,建立的远程遥控和报警防盗系统,监控范围广,系统成本低,功能较多。除了设计的功能外,以后还可根据市场发展和用户需要,扩展其它功能如:火灾报警、医疗求助、气体安全等。因此,该设计投放市场后,将有较好的市场发展前景,将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为方兴未艾的无线服务,短消息正在展现出无穷的魅力和广阔的市场潜力,跟任何新兴的市场一样,在热潮的后面不可缺少的仍然是规范和多方的合作。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新型通信网络3G系统的使用,远程监控系统的数据传输质量、传输效率以及覆盖地区将得到极大的改善,远程监控系统的实时性也大为增加,其应用也必将渗透到越来越多的领域。本人相信未来的通讯技术和嵌入式系统的高速发展,必将深深影响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将会更加自由,多样化,个性化。4. 结论本课题开发设计的自行车无线防盗报警器体积小、结构紧凑、技术先进、成本低、生产率高、实用性强,适用于千千万万自行车使用者。参考文献1胡蔷,鲍强。 TC35 GSM模块在无线传输系统中的应用,现代电子技术。2005,31(9):31-33(M)2何希才。 传感器及其应用。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1(M)3曾一凡,洋梅。 基于短消息的远程报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沈阳大学学报。2005,17(2):68-70(M)4郑东仙。无人值守电站防盗及环境监测报警系统。电力信息化 。2007,5(J)5周航慈。 单片应用程序设计技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0(M)6李华等。 MCS51单片机实用接口技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3(M)7何立民。 单片机应用技术选编。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6(M)8余发山等。 单片机原理及其应用技术。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3(M)9达新宇等。 现代通信新技术。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1(M)10王芳。基于GSM短消息无线通信系统的研究。河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13-56 (T)11田存伟,葛广英。无人值守自行车存车系统设计与实现多。现代计算机。2008(J)12 杨长春.电子报2004合订本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