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锌密闭鼓风炉加料装置的改造实践.pdf_第1页
铅锌密闭鼓风炉加料装置的改造实践.pdf_第2页
铅锌密闭鼓风炉加料装置的改造实践.pdf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 0 0 5年1 2月第6期2 0 0 5年1 2月第6期 作者简介 陈悦忠 1 9 6 4 男 广东省兴宁市人 本科 工程师 在韶关冶炼厂设备工程部从事设备技术管理工作 收稿日期 2 0 0 5 0 4 0 2 铅锌密闭鼓风炉加料装置的改造实践 陈悦忠 韶关冶炼厂 广东 韶关5 1 2 0 2 4 摘要 分析了鼓风炉加料装置的工况条件及存在的问题 对加料装置的下部漏斗及结合面等进行改 造 延长了其使用寿命 关键词 铅锌密闭鼓风炉 加料装置 下部漏斗 冷却方式 中图分类号 T F 8 0 6 2 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 6 7 2 6 1 0 3 2 0 0 5 0 6 0 0 5 1 0 3 1概述 铅锌密闭鼓风炉熔炼时鼓风炉的加料装置是 关键设备之一 由于其工作环境温度高 1 0 8 0 左 右 工况条件复杂 烟尘多 因此极易磨损 加料装 置密封性能的好坏 使用周期的长短 直接关系到 企业的环境状况 生产成本及工人的劳动强度等 韶关冶炼厂在生产中曾经多次因加料装置出现故 障而非计划性休风 对正常生产造成影响 从1 9 9 8 2 0 0 4年的维修记录可知 加料装置的主要问题是设 备热磨损 变形和腐蚀引起料钟和下部漏斗结合面 密封不好 出现窜火 冒烟 造成设备受损 环境污 染 因此 改进加料装置 提高其密封性能是解决问 题的关键 2鼓风炉加料装置的工况条件及运行 2 1工况条件 加料装置位于鼓风炉的最上部 其下部漏斗及 底钟直接与鼓风炉内的高温烟尘接触 最高温度可 达1 2 8 0 鼓风炉内产生的大量烟气 主要成分为 C O2 0 2 5 C O28 1 2 N2约6 0 Z n蒸 气 6 8 A s S O2 P b等蒸气微量 在高温环境下 具有 极强的氧化性和腐蚀性 更主要的是底钟开启的瞬 间 炉中的Z n蒸气在高温条件下与加料装置内的 冷空气接触 发生氧化反应 2 Z n O2 2 Z n Q 该反应 释放大量的热 使下部漏斗及底钟接触面温度上升 氧化 形成一层脆弱的金属氧化物 而且物料下落 时直接冲刷密封面 加剧了密封面的磨损 2 2运行 鼓风炉加料装置的结构如图1所示 当加料吊车的料罐下放到上部漏斗卸料时 上 部漏斗的顶钟汽缸动作 顶钟开启 这时底钟是关 闭的 物料下落到加料装置内 料罐内的物料卸完 料罐上升后 顶钟汽缸动作 顶钟关闭 约3 s后 底 钟汽缸动作 底钟开启 物料下落到鼓风炉内 物料 全部下落后 底钟汽缸动作 底钟关闭 等待下一批 物料 3存在的问题及改造实践 3 1存在的问题 从鼓风炉加料装置的工况条件可以看出 炉内 的高温强氧化条件 使得顶钟 底钟及上下部漏斗 特别是下部漏斗和底钟的磨损十分严重 生产实践 表明 当下部漏斗和底钟的密封面间隙达5 8 m m 时 其密封性变差 生产过程中有大量的烟气外泄 铅锌密闭鼓风炉加料装置的改造实践 陈悦忠5 1 中 国 有 色 冶 金中 国 有 色 冶 金中 国 有 色 冶 金中 国 有 色 冶 金中 国 有 色 冶 金中 国 有 色 冶 金中 国 有 色 冶 金中 国 有 色 冶 金中 国 有 色 冶 金中 国 有 色 冶 金中 国 有 色 冶 金中 国 有 色 冶 金中 国 有 色 冶 金中 国 有 色 冶 金中 国 有 色 冶 金中 国 有 色 冶 金中 国 有 色 冶 金 对于这种情况 只能在休风清扫时更换加料装置 当 间隙扩大到8 m m以上时 加料或正常生产时甚至 有火窜出 这时必须紧急休风更换加料装置 3 2改造实践 以上分析可知 加料装置的一系列问题是底钟 和下部漏斗磨损 热变形 腐蚀等原因引起的 因 此 改造应集中在底部漏斗和底钟部分 3 2 1底钟 对于底钟从改变材质入手 韶冶曾在底钟上采用过 多种材料 如Z G C r 2 2 N i 4 N Z G C r 2 2 N i 7 N Z G C r 3 1 N i 1 1 N 并一度将钟的厚度由3 8 m m增加到6 0 m m 还在底 钟下面浇铸耐高温混凝土 但是结果均不理想 平均 使用寿命在5 5 d左右 另外 从其他方面了解的情 况看 虽然采用高温合金可以延长使用寿命 但高 温合金的造价比较昂贵 成本太高 通过总结经验 和摸索 最终选用耐高温 耐腐蚀 耐磨 成本比原 材质约低8 的G W 1 0合金钢 并在铸造过程中加 强控制 2 0 0 3年9月改造后的底钟开始投入使用 到大修停炉拆卸 共计1 2 7 d 底钟除有少许变形 外 表面完好无损 说明这种材质的抗磨 抗腐蚀能 力强 之后又加工了两个底钟 使用寿命都在5个 月以上 而底钟的费用仅增加1 0 左右 3 2 2下部漏斗 对于底部漏斗主要在结构上进行改进 改进前 底部漏斗采用周边风管相对冷却 但由于周边风管 分布的局限性 而且周边风管的温度也很高 达 9 5 0 左右 这种冷却的效果不明显 改造前下部 漏斗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 改进后的下部漏斗结构如图3所示 改进是在 下部漏斗和底钟的密封面外围增加1个焊接冷却 水套 同时将密封面的宽度由原来的6 0 m m增加到 1 0 0 m m 目的在于 一冷却效果不受下部漏斗嘴外 围结渣的影响 二采用常温水冷却 冷却效果好 三 结合面的宽度增加后 下部漏斗与底钟结合更紧密 从改进后的使用情况看 下部漏斗的寿命延长 至1 2 0 d 平均寿命比改进前提高了4 0 d左右 但又 出现一些新问题 一是水套使用没多久 焊接处就 渗水 由于影响炉况冷却水被关停 在使用后期水 套失去作用 二是由于关停冷却水源 焊接水套被 烧废 无法补焊重复使用 为了解决该问题 将下部 漏斗与水套整体浇铸 同时考虑到通水冷却对鼓风 炉工艺产生影响及存在安全隐患 又把水冷却改为 气体冷却 在原来的整体水套斜面钻孔 加工出2 0 个 8 1 0 m m的出气孔 均布在水套面上 变水冷为 压缩风冷 改进后 消除了水冷对鼓风炉况带来的 隐患 同时压缩空气既冷却了加料装置下部漏斗和 底钟 又减少了下部漏斗与底钟结合部的氧化物结 垢 此外 压缩空气同时起到气封的作用 增加了下 部漏斗与底钟的密封性 一定程度上阻止了炉内烟 尘外冒 2 0 0 3年7月改进后的下部漏斗在二系统熔 炼分厂采用 使用寿命达1 8 0 d以上 是改进前的4 倍 3 3改造效果 通过以上改造 不仅确保鼓风炉安全顺利生 产 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 改善了岗位工作环境 减 轻了劳动强度 改进前两个系统底钟年消耗2 5个 下部漏斗年消耗1 2个 整套加料装置年消耗备件 量价值约3 5 0万元 改进后两个系统底钟年消耗6 8个 下部漏斗年消耗4个 整套加料装置备件年消 耗量价值约1 6 0万元 下降了1 9 0万元 同时减少 了停炉维修时间 大大提高了设备作业率 从而提 高生产率 改进前2 0 0 0 2 0 0 4年因加料装置问题引 起的非计划性休风每年发生1 2 1 5次 改进后 2 0 0 4 2 0 0 5年基本上减少了三分之二 底钟和下部 漏斗损坏引起冒烟和窜火的现象基本上得到解决 环境状况得到极大改善 4结束语 通过对加料装置的底钟 底部漏斗及结合面进 设备及自动化5 2 2 0 0 5年1 2月第6期2 0 0 5年1 2月第6期 行改造 因加料装置引起的非计划性休风大大减 少 加料装置备件损耗费用大大降低 底钟和下部 漏斗损坏引起的冒烟和窜火现象基本上得到解决 环境状况得到极大改善 下一步设想对底钟 下部漏斗结构做进一步的 改进 底钟采用双倾斜斜角结构 减少炉料对接触 面的磨损并可增加底钟对下部漏斗的压紧力 使钟 与斗结合得更好 底钟和下部漏斗 在接触区采用 球面大钟与锥形漏斗 两者呈球面接触 增大接触单 位压力有利于密封 以上设想底钟和下部漏斗的结 构变化较大 为了不影响正常生产 还需作深入的 论证 Mo d i f i c a t i o no f f e e d e r o f i mp e r i a l s me l t i n gf u r n a c e C H E NY u e z h o n g A b s t r a c t A f t e r a n a l y s i s o f o p e r a t i n g c o n d i t i o n s a n dp r o b l e m s i nt h e f e e d e r o f i m p e r i a l s m e l t i n g f u r n a c e t h e l o w e r h o p p e r a n df a y i n g f a c e o f t h e f e e d e r h a s b e e nm o d i f i e d t h u s e x t e n d i n g i t s s e r v i c e l i f e K e yw o r d s i m p e r i a l s m e l t i n g f u r n a c e f e e d e r l o w e r h o p p e r c o o l i n g m e t h o d 表1连续吹炼炉技术经济指标 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 1送风时率 1 0 0 2铜的直收率 9 0 3炉寿命d9 55 6 0 0 t 炉期 4镁砖消耗k g t7 2 5床能率t m 2 d 9 1 0 6渣含铜 2 4 7粗铜品位 9 8 8粗铜重油单耗k g t8 2 上接第4 1 页 3 2个 风口内径 3 0 m m 风口倾角2 0 风口中心距 3 5 0 m m 4 2吹炼产物 1 粗铜 冰铜经吹炼以后 得到粗铜 成分如 下 C u 9 8 9 9 F e 0 1 0 5 S 0 6 0 8 N i 0 3 0 5 P b 0 2 0 4 A s A u A g S e等微量 2 炉渣 炉渣主要由铁和硅组成 其主要成 分如下 F e 4 3 4 8 S i O22 2 2 6 C u 2 4 3 烟气 烟气中的S O 2浓度比较高 而且烟气 量比较稳定 这对制酸极为有利 也是冰铜连续吹 炼的一个突出优点 造渣期S O 2浓度6 8 造铜 期S O 2浓度9 1 3 4 烟尘 连续吹炼炉烟尘量较少 其主要成 分是石英粉 冰铜 炉渣 金属铜细粒以及铅 锌 砷 锑的氧化物 4 3技术经济指标 连续吹炼炉的技术经济指标见表1 5结束语 1 5 5 m 2连续吹炼炉经过 8个月的运行 生产正 常 操作稳定 粗铜产量增加2 0 t d左右 各种消耗 大幅下降 改造取得圆满成功 并创造了同类炉型 全国最大的纪录 连续吹炼炉由于风口操作和使用制度的限制 未实现机械化捅风口 全部由人工操作 劳动强度 较大 下一步改造的方向是实现机械化捅风口 减 轻工人劳动强度 提高生产效率 P r o d u c t i o np r a c t i c e o f 1 5 5 m 2c o n t i n u o u s c o n v e r t i n gf u r n a c e Z H A N GH o n g c h a n g A b s t r a c t T h i s p a p e r d e s c r i b e t h e s t r u c t u r e o p e r a t i n g c o n d i t i o n s m o d i f i c a t i o n p r o c e s s a n d m a i n i n d e x e s o f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