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优秀阅读材料人物篇(一) 敬别中国书生周汝昌素材.doc_第1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敬别中国书生周汝昌著名红学家、古典文学专家、诗人、书法家周汝昌先生于2012年5月31日凌晨1点59分于家中去世,终年95岁,遗愿不开追悼会,不设灵堂。当记者问及周老留下的遗产,他的孩子说:“他哪有什么遗产!他住得很简陋,说是红学大家,完全是一个穷人。”所谓学术赤子,就是作为一位知识分子,就应该时时刻刻对学术发展充满敬畏感,对学术研究无限忠诚、情趣盎然,富有赤子情怀。特别在遇到物质诱惑的时候,能保持孩童一样的天真,不贪恋财富。有了这种宁静品格、寂寞心态,学术之树才能永葆常青。儿童节前夕,周汝昌先生殁了乍闻此讯,为之一惊。听过周汝昌先生的讲座,讲唐诗宋词。明明一头乱蓬蓬的白发,满面的寿纹,老先生却是一脸天真,讲到得意会心处,就不管不顾笑得卡啦卡啦的。就像是一个孩子,是的,赤子。其实,照老辈人的说法,周老先生以95岁高龄在家中仙去,当视为喜丧,送别时是要点红蜡烛的。但是,我对这份死别所感受的痛楚仍然尖锐,他的死,是又一次提醒:一个赤子时代正在凋零,甚至终结。经常地,眼光会不经意地落在书架上许久不曾碰触过的李叔同、苏曼殊、鲁迅、钱钟书、顾准就觉得踏实。重温那些凝固在上个世纪的背影,总有一种感动,也有一点儿孤独。幸有如周汝昌这样一些长寿的赤子,坚韧如丝,串起两个世纪的悬望,然而,悲凉之雾遍被华林,他们努力活了一个世纪,终于累了,不陪我们了,留我们在这喧嚣而陌生的时代。今天,挥别者轮到了周汝昌。活在上个世纪的中国书生,最累且最苦痛。要忍受殖民者纷至沓来的屈辱,要踉跄地穿越夺命战火,颠沛流离、忍饥挨饿,还要在“文革”等政治运动中如履薄冰但是,他们活得仍然单纯而执著,只要允许他们片刻沉浸到外人不屑而他们敝帚自珍的学问里,很容易就会快活起来,毫不在意那些漫天飞舞的名缰利锁。像周汝昌,一个开蒙很晚的村童,却学贯中西,轻而易举以英语免试考取燕京大学西语系,毕业时英译文字艰深的骈文文赋而让一众教授叹服他没想过,以这样的西文功底去当个洋人买办,足可以舒舒服服地“捞世界”了。相反,他抱定一部红楼梦,宁为这“满纸荒唐言”,付出一生心血。“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谁能解得了这份孩子般的、毫无功利之心的痴迷?曾国藩有句诗: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每一副赤子心肠的后面,似乎都有一份舍我其谁的文化担当。现在,似乎连中国的小孩子都早早成熟起来。周汝昌九岁开蒙,很多如今的九龄童,比他“强”多了,非但不乏中英文俱佳、奥数钢琴兼通之才,有的都会用小恩小惠“贿选”班干部了。两相比较,这样耽于争竞的孩子,比卡啦卡啦大笑着解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