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阶段复习课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1页
高中地理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阶段复习课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2页
高中地理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阶段复习课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3页
高中地理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阶段复习课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4页
高中地理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阶段复习课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阶段复习课第四 五章 答案速填 风化 地壳运动 堆积 三角洲平原 断层 向斜 聚落分布 运输方式 生物 水 平衡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一 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1 地质构造的运用 判断地壳运动状况和受外力作用状况 1 褶皱 水平运动 2 断层 升降运动 3 岩层破碎或缺失部分 侵蚀作用 4 有沉积岩层或沉积物说明此处有沉积作用且沉积时地势低洼 可能有过下降运动 2 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1 利用向斜构造找水 向斜构造有利于地下水补给 两翼的水向中间汇集 下渗形成地下水 故打井可选在向斜槽部 如下图 2 利用背斜找油 气 背斜是良好的储油 气构造 由于天然气最轻 分布于背斜顶部 水最重分布于背斜底部 中间为石油 如下图 3 利用向斜确定钻矿位置 背斜顶部易被侵蚀 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已被侵蚀 搬运 因此岩层中若含有某种矿产如煤 铁等 往往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 故应在向斜构造处钻探或打井 4 利用断层找水 断层往往是地下水出露的地方 5 建筑 工程隧道选址应避开断层 在断层地带建设大型工程容易诱发断层活动 产生地震 滑坡 渗漏等不良后果 造成建筑物塌陷 6 修筑铁路 开凿隧道时应避开向斜部位 如果在向斜部位开凿 隧道可能变为水道 因为向斜是雨水汇集区 对点训练 下图为我国某地质勘探队依次钻取的地下岩芯示意图 读图回答 1 2 题 1 图示甲 乙 丙三个岩芯是沿一直线钻取的 据此可以判断该地质构造是 a 背斜b 向斜c 地垒d 地堑 2 下列关于图示甲 乙 丙三个岩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甲处地表可能发生过侵蚀现象b 乙处可能储存地下水c 丙处地表岩层有缺失d 乙处适宜开挖隧道 解析 1 选b 2 选d 第 1 题 图示三地的表层岩层是中间新两翼老 属于地质构造中的向斜 第 2 题 乙处为向斜的槽部 有利于储存地下水 不宜开挖隧道 补偿训练 下图为某区域地质构造剖面图 读图回答 1 2 题 1 下列关于该处地质事件发生过程的描述 正确的是 a 下沉沉积 岩浆侵入 挤压褶皱 发生断裂 抬升侵蚀 下沉沉积b 下沉沉积 挤压褶皱 发生断裂 岩浆侵入 抬升侵蚀 下沉沉积c 下沉沉积 岩浆侵入 发生断裂 挤压褶皱 抬升侵蚀 下沉沉积 d 下沉沉积 挤压褶皱 岩浆侵入 发生断裂 抬升侵蚀 下沉沉积 2 下列关于此地开发建设的叙述 合理的是 a 可以在此地修建采石厂b 地表可以修建铁路c 褶皱内部肯定存在油气 可以开发d 可以利用天然拱形岩层修建隧道 解析 1 选d 2 选a 第 1 题 由图可知 该区域最初出现大面积成层岩石 这是由于地壳下沉 长期接受沉积作用形成的 紧接着沉积岩层发生了弯曲变形 即岩层受到挤压形成褶皱 之后 褶皱中有岩浆侵入 断层发生在岩浆岩形成之后 上覆岩层凹凸不平 整体发生侵蚀 说明地壳处于抬升过程中 岩层最上部又有沉积岩覆盖 说明岩层继续下沉接受新的沉积 故选d 第 2 题 由于有断层存在 断层处岩石破碎 有利于修建采石厂 但并不利于修路 修隧道 二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1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础 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是通过水循环 生物循环和地壳物质循环等形式来进行的 2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1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2 地理要素的变化会 牵一发而动全身 滥伐森林与人工造林所引发的不同环境效应图解 对点训练 2015 天津高考 艾比湖是准噶尔盆地最大的咸水湖 湖水较浅 湖中有鱼类 芦苇等动植物资源 芦苇对湖水有净化作用 近几十年 艾比湖流域新增了大量耕地 灌渠 湖面缩小了1 2 芦苇大量枯萎 读材料 回答 1 2 题 1 结合材料信息推测 艾比湖面积的缩小会使 a 湖水的含盐量减小b 湖中鱼类密度增大c 湖泊自净能力减弱d 湖水蒸发总量增大 2 为防止艾比湖继续萎缩 在该湖流域应采取的措施是 a 修建水库调节径流b 退耕还草保护水源c 退耕还湖水产养殖d 种植芦苇改善水质 解析 1 选c 2 选b 第 1 题 从材料中可知 芦苇对湖水有净化作用 故湖面面积缩小 芦苇大量死亡 故湖泊自净能力减弱 第 2 题 从材料中可知 该湖面积萎缩的原因主要是艾比湖流域新增了大量耕地 故应采取的措施是退耕还草 保护水源 补偿训练 读某内流湖变化示意图 完成下列问题 1 该湖泊是世界著名的内陆湖 湖泊名称 简要分析该湖泊所处区域的气候特征及形成原因 2 该湖泊面积的变化特点是 分析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 3 图中a城市曾经是该湖沿岸一个繁荣的港口 也是著名的渔港 年产鱼量可达2万吨 但是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 整个湖区的商业捕捞就基本上终止了 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解析 第 1 题 从经纬度位置和湖泊的形状可以看出该湖泊是咸海 咸海周围应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其成因是深居内陆 离海较远 受海洋影响小 水汽难以进入 第 2 题 从图中1960 2010年咸海面积和形态的变化很容易得出咸海面积不断缩小的结论 原因应该从自然和人类活动两方面来组织答案 第 3 题 商业捕捞的终止是因为渔业资源的枯竭 而渔业资源的枯竭是环境变迁的结果 人类大量的引水灌溉 导致入湖淡水减少 温带大陆性气候蒸发强烈 使湖水盐度不断增大 环境恶化 鱼虾大量死亡 答案 1 咸海特征 冬冷夏热 气温日较差 年较差较大 降水稀少 原因 深居内陆 离海较远 受海洋影响小 水汽难以到达 2 湖泊面积不断缩小本地区气候干旱 蒸发量大 沿河发展农业 大量引水灌溉 3 入湖淡水补给不断减少 该内陆湖蒸发强烈 湖泊面积不断缩小 湖水盐度不断增大 环境恶化 鱼虾大量死亡 三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判读1 基带判读 1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的基带与所在地的自然带一致 并从此带开始从山麓到山顶 垂直地带性分布呈现出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相似的分布规律 2 基带为热带雨林带 则山脉位于热带 且随着海拔的升高 自然带由热带雨林带向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等逐渐变化 如果基带为落叶阔叶林带 则山脉位于温带 且随着海拔的升高 自然带由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向亚寒带针叶林带等逐渐变化 2 带谱多少的判断 山地垂直带谱的多少与山脉所处的纬度 山脉的坡向 山脉的海拔 尤其是相对高度 及山脉的坡长有关 纬度越低 山脉海拔越高 山坡越长且又位于水热条件好的坡向 则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就越多 越完整 3 坡向的判断 同一座山的山麓到山顶 不同坡向的自然带都符合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各自然带大体与等高线平行分布 但由于背阴坡和向阳坡 北半球南坡是向阳坡 南半球北坡是向阳坡 迎风坡和背风坡的不同 水热状况也不同 因而 不同坡向的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也有差异 水热状况好的坡向 自然带分布的海拔偏高 水热状况较差的坡向 自然带分布的海拔偏低 对点训练 图1为某山地植被垂直变化示意图 图2为该山地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图 图2中甲 乙 丙 丁表示不同类型的气候区 丁是该山地所属的气候区 读图回答问题 1 判断甲 乙两气候区的变化属于哪一种地域分异规律 并分析其主导因素是什么 2 处气候是否符合地带性分异规律 它的形成主要受什么因素影响 3 图1中 自然带分别表示 a 高寒荒漠带 高山草甸带b 针叶阔叶混交林带 高寒荒漠带c 高山草甸带 高寒荒漠带d 山地常绿阔叶林带 高山草甸带 4 结合气候类型说明丙处植被具有的特征 解析 第 1 题 甲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对应的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对应的是森林 草原和荒漠 其变化体现了以水分为主导因素的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第 2 题 处在伊比利亚半岛 形成了温带大陆性气候 主要与山脉对海洋水汽阻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