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学文本(名家名篇)的教学价值分析为了“立人”的目标:(以“立人”为中心的教育观)“母语文化”是每个国家、每个民族的“灵魂归宿”。无论身居何处的中国人拥有自己的“精神家园”,而这一切离不开他们从小接受的中国文化的熏陶。语文作为一门学科,它担负着塑造民族灵魂、建设精神家园的巨任,因此它也是我们终身享用的文化资源。孔子说;人生有三不朽: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再次立言。复旦大学校长苏步青先生在1980年上海举行的语文教学研究会上讲话时说:如果允许复旦大学单独招生的话,我的意见是第一堂先考语文,考后就判卷子。不合格的,以下的功课就不要考了。语文你都不行,别的是学不通的。苏步青先生作为一名数学家文学修养极高;此外,像陈省身、竺可桢、钱学森、茅以升、华罗庚、高士其、杨振宁等这些科学家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他们记忆中都留有学生时代语文教师的难忘印记。他们的科普散文活泼生动,引经据典饶有风趣。竺可桢的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茅以升的桥的运动、高士其的我们肚子里的食客等。杨振宁在1956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获,作为一名科学家,他身上却有很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这对他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都有很大影响。曾经有人问爱因斯坦,对一个科学家来讲什么素质是最重要的。爱因斯坦回答说:“良心”;诺尔曼白求恩小时候被爷爷问到什么是医生最重要的素养,他回答说是“医术高明”,爷爷摇头告诉他,“医术高明固然重要,但对一个医生来讲,最重要的是他要有一颗爱心”。这句话影响了白求恩的一生。爱因斯坦在悼念玛丽居里中说: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的一生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做出的贡献。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自然科学离不开语文基础。因为语文是文化资源。一个人的语文水平高低反映了一个人的基本素养。现代学科的严格分工造成许多不健全人格。“文化人格”不健全的结果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为做实验的“硫酸泼熊”案,过了公共英语三级的孩子性格“古怪”,重点中学实验班学生为了体验“竞争”的“残酷”,开学抢座位,考完试重排照片,把成绩排后的同学叫“人渣”,这样的学生感情上的冷漠也是触目惊心的。而这些也许并不是道德层面上的问题。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这里说的工具性指的是语文的应用性;人文性指的是语文的精神内涵。】“语文”是指“语言”和“文字”,即包括“听、说、读、写”教学。语文教学要“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语文素养指的是一个人在语文学习方面的综合素质,包括:知识面,理解力,感悟力,文化修养等综合要素。良好语感指的是对语言的敏锐感受,对词句的情感把握,对语言外在美及内在美的认识。语文素养和良好语感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需要大量阅读和大量背诵,天长日久才能形成。语文教师任重而道远。语文教师是最难当的。综合素质要求极高。要做到学识渊博、人品高尚,做人和做学问的统一。语文教师要言行一致,用生命点燃学生心灵。当前语文教学的应试性质严重损害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感到语文“味同嚼蜡”、“索然无味”。弊端出现原因:第一:有些语文教师文化底蕴缺乏,把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讲得“面目可憎”或者“枯燥肤浅”或者“政治色彩浓重”,让学生感受不到文章应有的审美特征。第二:一些语文教师缺少应有的激情,整个课堂不能唤醒学生的热情,课堂只是支离破碎的知识点,却感受不到文本(主要指文学文本)丰富的情感魅力。北师大学者王富仁先生在当前中国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历史依据中谈到发展教育的两方面的驱动力:一方面是国家的需要;另一方面则有来自社会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特别是人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要求以“人的健全、和谐的全面发展”为核心来开展全部教育活动”。北大钱理群先生在其专著语文教育门外谈中指出:蔡元培等先驱者在20世纪进行最初的教育改革,为中国的现代教育提出总体的战略目标的时候,就同时考虑了这两个方面。一方面提倡“实利主义之教育”,一方面又提出破除“极端之国民教育”和“极端之实利主义教育”,以为这是中外教育中的“两弊”,因此而提出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世界观教育与美育教育,并且以此为教育的终极目标。但现在却出现“现代性的逻辑”渗透于整个教育,就形成了一些列的教育理念,如重实用知识,轻普遍知识;重科技,轻人文;强调理性,压抑非理性;强调知识的积累,压抑知识的创新;强调职业技能的训练,压抑心灵、智慧、能力的开发;鼓励思维与行为的趋同,压抑逆向的(批判性)、发散性的思维;强调被动的接受性的教育,压抑主动的创造性的教育根据教育专家介绍,长期以来在我们教育中占支配地位的是“以知识量的多少与部分抽象逻辑智力高低为主要内容的传统智力观”与相应的教育评价标准(脑科学与儿童智力发展报告);培养的人才“他们有一种很强的能力,能够正确(无误)、准确(无偏差)地理解他者(在学校里是老师、校长,在考试中是考官,以后在社会上就是上级、长官)的意图、要;自觉地压抑自己的不同于他者要求的一切想法,然后正确、准确、周密地,甚至是机械、死板地贯彻执行一切规章(规定、社会规范)。”这样的教育体制培养的人,“人格缺陷明显:一无思想,二无个人的创造力、情感力与想像力,不过是能干的奴隶与有用的工具。因此,“有知识无智慧,有目标无信仰,有规范无道德,有欲望无思想”的畸形人才-人的异化。因此王富仁先生指出:今天的语文教学改革“应当回到人与语文的关系中来思考,回到语文教学对人的成长和发展的作用中来思考。”“它不是否认语文的工具性,而是要吧这个工具交到能自由使用它并为人的精神发展服务的人的手里”(当前中国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历史依据)应该思考“语文与人”、“语文与文化”、“语文与精神”、“语文与社会”等问题。这是“大语文观”的概念。近年来,很多大学教授学者深切呼吁“语文课程改革”,其实质就是在探究语文课程的内涵和目的。由于语文教材“文选”的性质,因此要想达到“立人”的教学目的,我们必须重视文本教材,在教学中通过对不同类型选文的处理,达到语文课程的目标。名家名篇具有深刻的思想文化内涵,拥有丰富的情感和高雅的审美。(一)文化冲突与审美选择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产生的文化背景是现代启蒙主义思潮和个性解放思潮,人文精神、人道主义精神是它的文化思想内涵。回顾中国现代文学产生的背景,要追溯到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前驱引领下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五四新文化运动说到底是一场思想革命运动。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第二年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在北京出版。新青年打出两面旗帜:“德先生”和“赛先生”-即“科学”和“民主”。五四文化的精髓是欧洲的人文主义思想和启蒙主义文化思潮。人道主义精神-同情弱小者。五四精神是什么?是启蒙。何谓启蒙?启蒙就是以理性的精神来打破几千年来禁锢着中国人思想的专制主义和蒙昧主义。而鲁迅就是以文学启蒙大众、改造国民性的文化前驱和新文学的开拓者。周作人在人的文学中指出:我所说的人道主义,并非世间所谓悲天悯人或博施济众的慈善主义,乃是一种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义。所以我说的人道主义,是从个人做起。要讲人道,爱人类,便须先使自己有人的资格,占得人的位置。耶酥说:爱邻如己如不先知自爱,怎能如己的爱别人呢?至于无我的爱,纯粹的利他,我以为是不可能的。人为了所爱的人,或所信的主义,能够有献身的行为。若是割肉饲鹰,投身给饿虎吃,那是超人间的道德,不是人所能为的了。”周作人在这里指出人道主义的内涵,仍是民主启蒙主义思想,如不遵循这一思想,便会成为新的霸权主义、专制主义。警惕“德育教育”的虚伪性和愚民性。不要给很多作品一个“光明的尾巴”,这不是觉悟高低的问题,而是对人文性内涵的正确理解与把握与否的问题。鲁迅作为新文学的开拓者,现代文学巨人,他的“改造国民性”的启蒙主义文学思想成为中国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面镜子。徐麟的首在立人着重论述了鲁迅关于个性自觉的观点,认为:“鲁迅启蒙主义的目的,并不直指向经济和政治操作,而是指向个体人格的现代化,即个人的自觉、自主与自决,也就是说,鲁迅想要解决的,是一个古老民族的现代生存方式和精神基础问题。任何一种文化存在最终的承载基础,都只能是个体人格,而任何一个民族的人文素质,都取决于它的个体成员的人格素质及其量的积累。”(二)寻找精神家园的生命历程 1.“人文”精神的内涵人文主义或人文精神,作为特有的概念是欧洲文艺复兴时的产物,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则古已有之。中国文化作为人文型的文化,有丰富的人文精神的蕴涵。人文这个概念,见于周易贲彖:“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的本义是纹理,后引申为文明、文化;“文”释教化。“文明以止,人文也”。人文是“化成天下”的学问。所谓人文精神,是指对人的生命存在和人的尊严、价值、意义的理解和把握,以及对价值理想或终极理想的执著追求的总和。人文精神既是一种形而上的追求,也是一种形而下的思考。它不仅仅是道德价值本身,而且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权利和责任。它作为道德的基础,应该具有超越层面的和终极关怀的性质。中国人文精神的宗旨,是对于生命的关怀。儒学的忧患精神、乐道精神、和合精神、人本精神和笃行精神,是中国人文精神的体现,其宗旨是对于生命的关怀。2.倾听心灵的声音-“发现生命”的情感体验(中国文化的生命精神)赫黑塞,德国小说家、诗人,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在热爱自然的心声中写道:我要写一部大杰作,告诉今日的人类,伟大而沉默的大自然之生命,并且希望他们能爱它,要人们倾听大地心脏的鼓动声,参与浑然一体的生命。在自己微不足道的命运抗争中,我们本身不是神,也并非自己所创造,而是大地和宇宙浑然之物的一部分。与观潮、桂林山水、迷人的张家界等纯写景、说明类文本类型不同,老舍趵突泉中对“大自然生生不息”的敬畏,巴金鸟的天堂对“大榕树”寄托的生命激情,宗璞黄河魂中寄予的对生命精神的赞叹,郭峰松坊溪的冬天对生命世界的追寻,应该在这类文本教学中,通过品读感悟,让学生体会到生命文化的教育。3.作家的生命体验日本美学家厨川白村在苦闷的象征中指出:一切文艺,都是作家苦闷的象征(文学作品主题的隐晦即“象征”)。文明与愚昧的冲突是文学作品永恒的表现主题。瑞典心理学家荣格在心理学与文学中认为:“每一个从事创作的人都具有双重性,或者说是互相矛盾的各种自然倾向的综合。一方面,他是一个有个人生活的人,但在另一方面,他又表现为非个人的、创造性的过程。”又说:“单个的人的祸福已无关紧要,重要的只是人类的存在。这就是每一件伟大的艺术作品都显出客观性和非个人化性质,但同时又深深地打动我们每一个,打动所有人的原因。” 这都说明了文学作品是建立在抒发人类情感基础之上的事实,并非仅仅是作家私人情感的简单宣泄,但同时它(文学作品)又必将深深打上作家个人的情感体验和实践的烙印。尤其对生于上世纪前叶的中国现代作家,他们对人类的历史命运有着深切的感悟,对人类和民族的生存怀有强烈的忧患意识,他们经历了坎坷的人生历程,有着多愁善感的气质禀性,有着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情怀,他们个人生命旅程中的点滴情感积淀,无疑成为创作中巨大的精神财富,并将之融入到对人类及民族命运的深刻观照中,并因此形成在作品中发掘生命意识的独特角度。奥地利著名病理学专家弗洛伊德说:一件艺术品,它可以追踪到精神生活中的那些纠结,我们将这种纠结称为情结。(创作家与白日梦)同时,由于文学自身的特点,这种主题又要表现的隐晦、含蓄、曲折和复杂。它需要我们在阅读当中细细品味,耐心咂摸,品词、品句,挖掘出在文字背后的思想与情感内涵。作家在文本中不是要解决问题,而只是提出问题,表现自己在这一事物(人物)上寄托的复杂、深沉的情感,因为思考本身就是美丽的,它唤起的是多重的审美体验。(三)小语名家名篇文本表现主题与审美风格【余光中提到散文具有五项“功能”:情、理、意、事、景。一篇散文往往兼具几种功能。1抒情,也称抒情文,高明的抒情往往寄托在叙事、写景之上,显得自然。如巴金海上日出、繁星、鸟的天堂等。2说理,也称议论文,但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在说理之余还有感情、感性,也讲究声调、比喻、文采。如:秦牧仙人掌笔端常带情感,理直气壮。3表意,既不刻意抒情,也不着力说理,而是把握情理之间那一份情趣或理趣。表意散文展示的是观察与活泼的想象,是健全的心灵发乎天然的好奇。小语所选文章,大都是这一类表意散文。如:老舍养花、猫、林海、草原;许地山落花生;叶圣陶爬山虎的脚;冯骥才珍珠鸟、挑山工。表达对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物理折射反射题目及答案
- 医疗质量管理办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 辅导作业考试题及答案
- 物理磁学初中题库及答案
- 2025年估计基础学考试题及答案
- 抗原漂移试题及答案
- 新职教学-模块化专项测试题及答案
- 科学赛事试卷及答案
- 隆安安防工程方案(3篇)
- 2025金属矿产物流包装合作协议书
- 2025年江苏省高考招生统一考试高考真题物理试卷(真题+答案)
- CJ/T 191-2004板式换热机组
- 食品卫生考试试题及答案
- 睾丸常见肿瘤超声诊断要点
- 重症医学科肺康复综合体系建设
- 数字劳工的集体行动:“罢工”现象解析
- 癫痫学生免责协议书
- 班级管理情境案例分享
- 陶艺知识课件大全初中版
- 针灸科面瘫护理个案汇报
- 停车场管理制度-停车场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