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插孔合件分离力工艺分析.pdf_第1页
连接器插孔合件分离力工艺分析.pdf_第2页
连接器插孔合件分离力工艺分析.pdf_第3页
连接器插孔合件分离力工艺分析.pdf_第4页
连接器插孔合件分离力工艺分析.pdf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3 期 2015 年 6 月 机电元件 ELECTROMECHANICAL COMPONENTS Vol 35 No 3 Jun 2015 收稿日期 2015 04 03 工 艺 与 材 料 连接器插孔合件分离力工艺分析 雷广宇 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贵州贵阳 550009 摘要 电连接器主要用于实现电信号的传输 该功能的实现是通过接触件之间的弹性接触来实现的 而接 触件弹性接触的可靠性是通过接触件的分离力来进行表征 本文主要阐述连接器冠簧插孔分离力的计算与影响 因素 并通过三维模型对插孔合件分离力进行仿真分析 关键词 可靠性 冠簧插孔 分离力 仿真 Doi 10 3969 j issn 1000 6133 2015 03 005 中图分类号 TN7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 6133 2015 03 0016 05 1 引言 该连接器接触件采用的是柔性冠簧式插孔合 件 由引脚 接触圈 护管组成 如图 1 所示 生产 组装流程是先将接触圈装入护管 吊分离力合格 后 再将护管套在接触件上进行压配铆周圈 在产 品的实际生产过程中 经常出现插孔合件分离力不 合格 严重影响产品的生产进度及产品产出率 通 图 1 插孔合件 过平时公司内部质量信息分析 引脚 接触圈 护管 都对插孔合件分离力有一定的影响 2 冠簧插孔分离力计算 连接器插合对接时 插针在接触圈的最小内径 俗称喉圆 处接触 形成电气连接 接触圈及插针 图 2 接触圈 与接触圈插合时如图 2 3 所示 根据插孔合件结 构 分离力计算主要需要确定接触圈的弹性臂长 度 宽度和外圆尺寸 由连接器的接触原理 插针 插入后 在接触圈喉圆圆周的一段区域接触 同时 接触圈的一端固定 另一端可以沿插孔内壁移动 故可将其简化为简支梁力学模型 如图 4 所示 图 3 插针与接触圈插合 图 4 接触圈力学模型 1 简支梁的最大挠度为 f pI3 48EI 1 2 集中力 p 作用于弹性臂中点时 其最大弯矩 为 Mmax 1 4 PL 2 3 最大弯曲应力为 max Mmax W 3 式中 w 抗弯截面系数 对于矩形截面 W bh2 6 b 截面的宽度 h 截面的厚度 4 对宽度为 b 高度为 h 的矩形截面 其惯性矩 为 I bh3 12 4 5 查表可知铍青铜带的 1127MPa E 127400 MPa 由以上公式 1 2 3 4 推导出集中应 力为 P 4Ebh 3 L3 f 5 式中 f L2 6Eh 而单脚分离力 F 为 F P 6 式中 弹性臂根数 摩擦系数 金与金 0 2 故单脚分离力 F 为 F P 4Ebh3 L3 L2 6Eh 2bh2 3L 4 0 2 2 3 10 4m 6 4 10 9m2 3 3 9 10 3m 1 127 103 106N m2 0 29N 设计文件要求插孔合件单脚分离力为 0 19N 0 6N 理论计算插孔合件单脚分离力在设计要求范 围内 3 插孔合件零部件对分离力的影响 影响插孔合件分离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涉及 到 人 机 料 法 环 五个方面 从公司 内部质量反馈信息上可知 对插孔合件分离力影响 最大的是零件加工超差 特别是零件某些关键尺寸 加工超差 对分离力的影响特别大 引脚 接触圈 护管组装后形成一封闭尺寸链图 如图 5 所示 对 封闭环 A0 进行尺寸链计算 理论上插孔合件护管 头部孔底与接触圈端部的间隙 A0 为 0 0 315 mm 图 5 封闭尺寸链图 71 第 3 期雷广宇 连接器插孔合件分离力工艺分析 3 1 引脚对分离力的影响 引脚如图 6 所示 结合图 5 与图 6 引脚中尺寸 0 80 0 06mm 及 0 80 0 1mm 对插孔分离力影响很 大 从图 5 可知 插孔合件理论间隙本身就很小 若 0 80 0 06mm 尺寸加工超差变大 护管头部孔底与 接触圈端部的间隙会变得更小 当插针插入插孔 合件后 导致接触圈在护管内无多余空间延伸胀 大 沿护管头部轴向移动 到一定程度会引起接触 圈装入护管压配后插孔分离力变大或卡死的现象 若 0 80 0 06mm 尺寸加工超差变小 对插孔合件分离 力基本上无影响 若 0 80 0 1mm 尺寸加工超差变 大 从图 5 可知 这变相使得 0 80 0 06mm 尺寸加工 超差 相同原理 插针插入插孔合件之后 导致接 触圈在护管内无多余空间延伸胀大 沿护管头部轴 向移动 到了一定程度会引起接触圈装入护管压配 后出现分离力变大或卡死的现象 图 6 引脚 3 2 接触圈对分离力的影响 接触圈如图 2 所示 结合图 2 与图 5 接触圈中 尺寸 5 30 0 075mm 0 50 0 06mm 1 05 0 06 0 mm 对 插孔分离力影响很大 根据以上冠簧插孔单脚分离 力公式 弹性臂简支梁的参数 b h L 对冠簧插孔分 离力影响较大 而该处讨论接触圈装入护管压配后 接触圈对分离力的影响 因此弹性臂简支梁的参数 b h L 对接触圈装入护管压配后的分离力可忽略不 计 若尺寸 5 30 0 075mm 加工超差变大 护管头部 孔底与接触圈端部的间隙会变得更小 当插针插入 插孔合件后 导致接触圈在护管内无多余空间延伸 胀大 沿护管头部轴向移动 到了一定程度会引起 接触圈装入护管压配后出现分离力变大或卡死的 现象 若尺寸 5 30 0 075mm 加工超差变小 对插孔合 件分离力基本上无影响 若尺寸 0 50 0 06mm 加 工超差变小 当插针插入插孔合件到位时 接触圈 在护管内需要更大的空间沿护管头部延伸胀大轴 向移动 此时 护管内孔空间有限 到了一定程度 会出现分离力变大或卡死的现象 相反 若 0 50 0 06mm 变 大 则 分 离 力 变 小 若 尺 寸 1 05 0 06 0 mm 加工超差变大 在护管内孔孔径大小一 定的情况下 接触圈装入护管后因接触圈收缩量变 大 导致接触圈喉圆 0 50 0 06mm 变小 最后会导 致插孔分离力变大或卡死 若尺寸 1 05 0 06 0 mm 加工超差变小 插孔合件分离力基本上无变化 3 3 护管对分离力的影响 护管如图 7 所示 结合图 5 与图 7 引脚中尺寸 6 1 0 18 0 mm 1 0 02mm 对插孔分离力影响较大 特别是 6 1 0 18 0 mm 对插孔分离力影响很大 看似这 个尺寸公差较大 但在加工该孔的过程中刀具磨损 较大 这个尺寸公差不易保证 若尺寸 6 1 0 18 0 mm 加工超差变 大 对插孔分离力基本上无影响 相反 若尺寸 6 1 0 18 0 mm 加工超差变小 接触圈装入护管 后护管头部孔底与接触圈端部的间隙变得更小 当插针插入插孔合件后 导致接触圈在护管内无多 余空间延伸胀大 沿护管头部轴向移动 到了一定 程度会引起接触圈装入护管压配后插孔分离力变 大或卡死的现象 若尺寸 1 0 02mm 加工超差 变大 对插孔分离力基本上无影响 相反 若尺寸 1 0 02mm 加工超差变小 在接触圈尺寸一定的 情况下 接触圈装入护管后接触圈外径收缩变小 同理分析 最后会导致插孔分离力变大或卡死 81机 电 元 件2015 年 图 7 护管 图 8 插孔分离力合格时的内部剖视图 图 9 插孔分离力不合格时的内部剖视图 图8 与图9 分别为插孔分离力合格和不合格的 内部剖视图 从图可知 分离力合格的插孔合件 接触圈端部与护管内孔底部有一定的间隙 而分离 力不合格的插孔合件 接触圈端部与护管内孔底部 的间隙为 0 或为负 4 插孔分离力仿真分析 通过以上分离力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引脚 接触圈 护管三个零件超差均表现为影响接触圈的 初始高度 因此可以统一按接触圈高度超差进行分 析 直接分析接触圈四片被压缩到接触的极限情 况 4 1 仿真前处理 1 模型简化处理 护管主要限制接触圈外径 而引脚是限制接触 圈的轴向位移 因此可以将这两个零件简化掉 而 用两个边界条件代替 因此 整个产品的接触系统 可以简化为图 10 的接触圈和插针两个零件 图 10 仿真简化模型 2 边界条件设置 设置整体边界条件如图 11 所示 固定接触圈 底面 0 1S 先给接触圈上表面一个轴向位移 模拟 接触圈装入护管的过程 位移大小按接触圈 4 片完 全靠在一起来设定 最终设定为 0 04mm 1S 2S 给插针一个轴向位移 完成插入过程 图 11 边界条件设定 3 相关参数设置 护管材料设定为弹塑性材料 材料特性曲线如 91 第 3 期雷广宇 连接器插孔合件分离力工艺分析 图 12 所示 图 12 护管材料特性曲线 设定接触圈和插针为一个接触对 因为有涂保 护剂 摩擦系数设定为 0 1 4 2 仿真结果 通过仿真分析得出接触圈被轴向压缩 0 04mm 时的整体径向位移分布如图 13 所示 腰部最细处 内径 喉圆 由 0 5mm 变为 0 22mm 左右 此时 是接触圈压缩的极限情况 图 13 接触圈径向位移分布图 插入力曲线如图 14 所示 可以看出接触圈压 缩到极限时的插入力增大到 3 4N 图 14 插入力曲线 4 3 改型分析 为了便于比较 再分析一下接触圈不被压缩时 的插入力情况 得出插入力曲线如图 15 所示 可以 看出插入力为 0 22N 符合产品设计指标要求 说明 设计的尺寸是没有问题的 图 15 原插入力曲线 5 结论 通过以上分离力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并结合 实际 引脚 接触圈 护管三个零件超差均表现为影 响接触圈的初始高度 由此影响插孔分离力大小 同时 通过仿真分析可以看出 接触圈对于轴向压 缩非常敏感 在轴向压缩仅 0 04mm 时就达到压缩 极限 此时 对应插入力为 3 4N 而正常情况下的 插入力为 0 22N 分析该产品几个零件的公差可以发现 装入后 接触圈上端部和护管内孔底部之间的间隙为 0 0 315 mm 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