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名校试题汇编 第1期 专题12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教师版).doc_第1页
高三地理名校试题汇编 第1期 专题12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教师版).doc_第2页
高三地理名校试题汇编 第1期 专题12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教师版).doc_第3页
高三地理名校试题汇编 第1期 专题12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教师版).doc_第4页
高三地理名校试题汇编 第1期 专题12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教师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届高三地理名校试题汇编 第1期 专题12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教师版)(2013届黑龙江大庆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某中学地理探究性学习小组对该中学与高速公路之间的一片林地与裸地气温进行连续监测,测得林地与裸地月均温差值变化如该表。据此完成问题。月 份123456789101112月均温差值0.130.100.18-0.16-0.13-0.25-0.43-0.40-0.20-0.100.110.22(1)探究结果表明 a学校所在地位于南半球b林地的年温差大,裸地的年温差小c该地7、8月份的月均温较低d林地比裸地的年均气温低(2)该片林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弱噪声 吸烟滞尘 防风固沙 abcd【答案】(1)d (2)c【解析】本题考查林地的生态功能。(1)将各月份的月均温差值相加,所得结果为负值,这说明林地比裸地的年均气温低。(2)由于该片林地位于学校与高速公路之间,因而可起到减弱噪声和吸烟滞尘的作用。(甘肃天水三中2013届高三第一次阶段检测地理) 近二十年北半球某地区土地资源利用情况变化较大,根据图甲、乙、丙回答下列问题。(10分)(1)图甲反映了该地区在土地利用方面存在什么问题?这样会导致什么环境问题? (5分)(2)图乙反映该地区植被覆盖情况怎样变化(2分)?(3)结合图丙谈谈植被覆盖率增加后对地区小气候的影响。(2分)(4)反映了森林的作用。(1分)【答案】(1)利用方式不合理(1分),存在着陡坡开荒(1分),过度垦殖的问题(1分)1。会导致水土流失问题严重(2分)。(2)从1985年到1997年植被覆盖情况从草灌木丛覆盖多转变为常绿植被覆盖多。(2分)(3)常绿植被覆盖率高导致当地冬季林内气温比林外气温高,夏季林内气温比林外气温低。(2分)(4)调节气候(1分)【解析】本题考查土地利用及植被的变化情况,以及由此分析森林在改善区域小气候环境中所起的作用。(1)根据图甲信息反映,该地区的山区部分也以种植业为主,反映土地利用不合理,存在过度开垦的问题,山区过度开垦可能导致水土流失严重。(2)根据图乙直接概括即可。(3)图乙反映夏季林内气温较外部低,而冬季林内气温较外部高。(4)材料反映森林具有调节气候的作用。(安徽省阜阳一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图甲示意我国某区域的水系分布。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图甲中的m地进行实地考察,并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近三十年来m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图乙示意m地的等高线分布,表格示意m地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读图表回答问题。(10分)图甲图乙 m地的等高线地形图表 m地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耕地林地草地荒地其他1978年550%198%49%154%49%2008年402%441%62%13%82%(1)据图描述m地的地形特征。(4分)(2)根据材料分析m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的原因和对r河水文特征的影响。(3分)(3)若m区域及其周围地区过度发展种植业,可能对n湖泊产生哪些不利影响?(3分)【答案】(1)以低山、丘陵为主;(2分)地势东、南、西高,北面较低(2分)(2)原因:林地、草地面积增加,水土流失减轻。影响:流量的季节变化变小;河流含沙量减小。(3分,每个要点1分)(3)水土流失导致湖泊泥沙淤塞,湖泊面积缩小,调蓄功能减弱;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水质变坏;湖泊生物多样性减少。(3分,每个要点1分)。【解析】(1)地形特征从主要地形类型和地势的的特征分析。利用等高线分析。(2)根据图表可知,林地、草地面积增长,生态环境改善;植被可以调节径流,降水水土流失等。(3)种植业导致水土流失,湿地减少,化肥、农药污染环境等。(河北唐山一中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读图,完成问题。(1)制约图示区域城镇分布及城镇人口规模的主导因素是 a交通线分布及线路等级b地表形态及土地面积c热量条件及农作物产量d水资源分布及数量(2)图示区域内,与古代相比,当代 a河流水量更大b城镇向河流上游迁移c交通线离山地更远 d山地森林覆盖率更低【答案】(1)d (2)b【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1)根据图示的经纬度位置判断,图示位于我国塔里木盆地,位于干旱地区,故水资源是限制人类活动的主导因素。(2)图示河流位于内陆盆地,故河流从山区向沙漠内流,则图示反映当代的城市向河流的上游发展,反映河流下游荒漠化扩展。(浙江杭州西湖高中2013届高三10月月考)鱼鳞坑是为减少水土流失,在山坡上挖掘的交错排列、类似鱼鳞状的半圆形或月牙形土坑,它能够拦截地面径流,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读图,回答问题。(1)图中最宜植树的地点为 abc d(2)鱼鳞坑有利于物质的 a风化 b侵蚀c搬运 d沉积【答案】(1)c (2)d【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环境问题。(1)地点植树更有利于涵养水源,减少坡面径流,保持水土。(2)这种交错排列的半圆形或月牙形土坑有利于物质的沉积,从而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 (安徽省示范高中2013届高三第一次联考)27.(12分)读“我国生态安全战略工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以流水作用为主的侵蚀区界线”大致与我国农牧过渡带相似,其北方界线主要受_因素的影响,南方界线主要受_因素的影响。(4分)(2)从地形和气候两个方面分别比较甲、乙两地防护林建设条件的差异。(8分)【答案】(1)气候(或降水)(2分) 地形 (2分)(2)甲地:地形平坦,起伏小,气候干旱,降水少,防护林主要以防风固沙为主;(4分)乙地:以低山丘陵为主,起伏较大,气候湿热,降水丰富,防护林主要以保持水土为主。(4分)【解析】(1)图中“以流水作用为主的侵蚀区界线”大致与我国农牧过渡带相似,根据我国气候、地形类型分布,可以推出北方界线主要受气候因素的影响,南方界线主要受地形因素的影响。(2)甲地位于内蒙古高原,乙地位于江南丘陵地区,再结合题目提示“从地形和气候两个方面分别比较”,只需从地形和气候两个方面来对比回答。【考点定位】该题考查我国生态环境和保护。(浙江杭州西湖高中2013届高三10月月考)(13分)阅读下列材料分析问题材料一:该图是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及某地局部放大后等高线图。图中a、b、c、d为该地拟建窑洞处。材料二:为治理该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有位水土保持学家在某山坡地设立六个位置相邻的小试验场,以模拟降水的方式,观测土壤流失量与地表覆盖状况的关联性。此六个试验场的坡度、坡长相近,底岩均为透水性甚差的岩层。下表是这六个试验场的土壤质地与某次降水后土壤流失量的资料。试验场项目土壤质地(%)砂粒(40)、粉粒(25)、黏粒(35)砂粒(45)、粉粒(20)、黏粒(35)砂粒(61)、粉粒(21)、黏粒(18)砂粒(78)、粉粒(14)、黏粒(8)砂粒(14)、粉粒(19)、黏粒(67)砂粒(28)、粉粒(22)、黏粒(50)特定降水期间的总土壤流失量(g/m2)45.3201.238.145.726.984.6(1)在a、b、c、d四处中最适合建窑洞的是_。试分析原因。(8分)(2)根据材料三判断六个试验场中植被覆盖率最好的是哪个?说明判断理由。(5分)【答案】(1)d(2分) d位于阳坡,光照条件好(2分);且位于山脊分水岭,较干燥,不易渗水(2分);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2分)。(共8分)。(如果窑洞位置选错一律不给分)(2)地(2分)。从土壤质地看,地砂粒比重最高,黏粒比重最小(1分),水土保持功能最差(1分),但它的土壤流失量却较少(1分)。(共5分)【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和资料综合分析运用能力。(1)窑洞建设主要考虑光照、地形等因素。(2)根据各类土壤的质地和水土流失总量分析。(河北唐山一中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图1示意我国某区域的水系分布。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图1中的m地进行实地考察,并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近三十年来m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图2示意m地的等高线分布,所给表格示意m地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读图表,回答问题。(10分)耕地林地草地荒地其他1978年55.0%19.8%4.9%15.4%4.9%2008年40.2%44.1%6.2%1.3%8.2%(1)根据材料分析m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的原因和对r河水文特征的影响。(4分)(2)若m区域及其周围地区过度发展种植业,可能对n湖泊产生什么不利影响?(三点即可,共6分)【答案】(1)原因:林地、草地比例增大,水土流失减轻。影响:流量的季节变化变小;河流含沙量减小。(4分)(2)m区域水土流失加重导致湖泊泥沙淤塞,湖泊面积缩小,调蓄功能减弱;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