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二轮专题复习卷 专题10 热点题型突破 题型4 表格与直方图类突破 .doc_第1页
高三生物二轮专题复习卷 专题10 热点题型突破 题型4 表格与直方图类突破 .doc_第2页
高三生物二轮专题复习卷 专题10 热点题型突破 题型4 表格与直方图类突破 .doc_第3页
高三生物二轮专题复习卷 专题10 热点题型突破 题型4 表格与直方图类突破 .doc_第4页
高三生物二轮专题复习卷 专题10 热点题型突破 题型4 表格与直方图类突破 .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题型四表格与直方图类突破1.表格所示是两种细胞所拥有的特征。从表格中给出的特征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特征细胞细胞细胞壁有有核糖体有有成形的细胞核无有进行光合作用的能力有无细胞呼吸有有a.细胞是原核生物,可能是蓝藻b细胞是真核细胞,可能是植物的根尖细胞c两种细胞的细胞壁具有相同的组成成分d细胞没有线粒体2细胞增殖过程中dna含量会发生变化。通过测定一定数量细胞的dna含量,可作为分析细胞周期的依据。根据细胞dna含量不同,将某二倍体植物连续增殖的细胞分为三组,每组的细胞数如图。从图中所示信息分析其细胞周期,不正确的是()a甲、乙、丙组细胞中均有间期细胞b用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该植物一段时间后,丙组细胞数目将增加c丙组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是正常体细胞的两倍d用dna合成抑制剂处理后会导致甲组细胞数目增加3如图表示雄果蝇进行某种细胞分裂时,处于四个不同阶段的细胞()中遗传物质或其载体的数量。下列表述与图中信息相符的是()a所处阶段发生基因自由组合b代表初级精母细胞c代表染色体d中的数量比是24414已知玉米某两对基因按照自由组合定律遗传,现有子代基因型及比例如下:基因型ttssttssttssttssttssttss比例111122则双亲的基因型是()attssttss bttssttsscttssttss dttssttss5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对某地区人类(10 000人)的遗传病进行调查。在调查中发现甲种遗传病(简称甲病)发病率较高,往往是代代相传,乙种遗传病(简称乙病)的发病率较低。下表是甲病和乙病在该地区万人中表现情况统计表(甲、乙病均由核基因控制)。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表现型人数性别有甲病无乙病无甲病有乙病有甲病有乙病无甲病无乙病男性27925074 464女性2811634 700a.要了解甲病和乙病的发病率,应对患甲病的家庭进行调查并进行系谱分析b根据统计表,甲病最可能是常染色体的显性遗传病c控制乙病的基因最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因为调查显示乙病中男患者多于女患者d若要快速检测正常人群中的个体是否携带乙病致病基因,可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利用dna分子杂交技术实现6下表中p和p表示某地区某种生物的一对等位基因。表中数据能说明()年份19001910192019301940195019601970基因p的频率0.990.810.640.490.360.250.160.10基因p的频率0.010.190.360.510.640.750.840.90a.1970年杂合子的比例为18%b1930年显性个体和隐性个体数目接近c1970年后的较短时间内p的频率为0d显性纯合子更能适应该地区变化的环境7科学家在某地记录了某种不同体色的蝴蝶在1863年和1963年的个体数量,按照百分比绘制成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深体色和浅体色个体分别属于不同的性别b环境变化后,中间体色的蝴蝶不容易被天敌发现c蝴蝶深、浅体色个体逐渐进化成中间体色个体d深体色和浅体色类群逐渐产生生殖隔离8某弃耕农田植物种类40年间的变化情况如下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年数物种数量植物类别14152540草本2827263034灌木0341219乔木0001423a.表中数据是在植物丰富的区域采用样方法获得的b该农田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垂直结构的体现c表中草本植物的丰富度最高d该地群落发生了初生演替9一同学研究某湖泊中x深度生物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时,设计了如下操作:取三个相同的透明玻璃瓶标号a、b、c,并将a用不透光的黑布包扎起来;将a、b、c三个瓶子均在湖中x深度取满水,并测定c瓶中水的溶氧量;将a、b两瓶密封后再沉入x深度水体中,24小时后取出;测定a、b两瓶中水的溶氧量,三个瓶子的测量结果如图所示。则24小时内x深度水体中生物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情况的分析正确的是()a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为(kw) mol/瓶b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为(kv) mol/瓶c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量为(kv) mol/瓶d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量为v mol/瓶10人类的x基因前段存在cgg重复序列。科学家对cgg重复次数、x基因表达和某遗传病症状表现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查研究,统计结果如下:(注:密码子gcc丙氨酸)cgg重复次数(n)n50n150n260n500x基因的mrna (分子数/细胞)50505050x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分子数/细胞)1 0004001200症状表现无症状轻度中度重度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acgg重复次数不影响x基因的转录,但影响蛋白质的合成bcgg重复次数与该遗传病是否发病及症状表现有关ccgg重复次数可能影响mrna与核糖体的结合d遗传病症状的轻重与蛋白质中丙氨酸的多少有关11豌豆子叶的黄色(y)、圆粒种子(r)均为显性,两亲本杂交的f1表现型如下图。让f1中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f2的性状分离比为()a2211 b4221c9331 d313112在适宜的温度、水分和co2条件下,分别测定强光和弱光时不同植物的净光合作用量(如图)。请据此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条件下,使植物吸收co2量增加或减少的主要生态因素是光b植物在强光下的净光合作用量一定比弱光下高c同等光照条件下,玉米比小麦的净光合作用量高d大多数农作物都是喜阳植物13薇甘菊是多年生藤本植物,能攀爬树冠迅速生长,繁殖能力强,植株覆盖密度大。薇甘菊入侵后,以其入侵点为圆心向外扩散,划分出薇甘菊入侵区、群落交错区和本土植物区三类样区。在入侵区,薇甘菊覆盖度大于90%,入侵年龄在5年以上;群落交错区,薇甘菊与当地植物竞争生长,薇甘菊的覆盖度在10%30%,入侵年龄在3年左右;本土植物区没有薇甘菊生长,优势种群为本土植物,其覆盖度大于80%。下表为不同样区(取土样的数量、体积相同)中小型土壤动物的个体数量和类群数统计结果。请分析回答:线虫蜱螨目弹尾目其他昆虫或小动物个体总数类群数薇甘菊入侵区1 890226123482 28715群落交错区1 198132991141 54315本土植物区1 084120143491 37614数量总计4 1724783652115 20619(1)从表中数据可知,在不同样区捕获到的中小型土壤动物个体数量不尽相同,动物个体数量最多的样区是_。薇甘菊入侵后对中小型土壤动物的_变化影响不大,而对土壤中动物的_变化影响较大。(2)薇甘菊入侵后,最初阶段其种群数量呈_曲线增长,原因是_。(3)薇甘菊入侵5年后,本土植物成片枯萎死亡的主要原因是_,植物大量死亡会使该生态系统中_的数量增加。因薇甘菊入侵引起的一些物种取代另一些物种的一系列变化称_。(4)经研究发现一种叫田野菟丝子的植物能吸收薇甘菊的营养并将其致死,使薇甘菊的覆盖度大幅度下降,并使受害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明显增加,田野菟丝子不会致死其他植物。使用田野菟丝子对付薇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