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阴阳 第二节阴阳学说 阴阳的概念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阴阳的基本概念阴阳的含义 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阴阳的概念 阴阳的基本特征 属性归类 阴阳的特性 相关性 指阴阳所分析的事物或现象 必须是在同一范畴 同一层次或同一交点 即相互关联的基础上 绝对性 凡相关事物的相对属性 皆可划分阴阳 绝对性体现在其属阴或属阳的不可变性相对性 阴阳的属性是通过与自己的对立面比较而确定的 相对性表现在 二者可相互转化 阴阳中复有阴阳 可分性 比较对象不同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对立制约互根互用交感与互藏阴阳消长阴阳转化自和与平衡 对立制约对立 即统一体中阴阳两个方面的属性相反 制约 阴阳双方在一定限度内相互牵制互为胜负 对立制约指属性对立的阴阳双方在一个统一体里相互斗争 制约排斥 最终对立与制约达到动态平衡 互根互用互根 阴阳相互依存 互为根本 双方各以对方为自己存在的前提 互用 在阴阳相互依存的基础上 部分范畴的阴阳双方体现出相互资生 相互为用的特点 交感与互藏 交感 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 亦即相互发生作用 是宇宙万物赖以生成和变化的根源 互藏 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中的任何一方都包含着另一方 即阴中有阳 阳中有阴 阴阳消长消长含义 阴阳双方数量的对比变化 消 减少 长 增加 此长彼消此消彼长 与制约相关 与互用相连 此长彼亦长此消彼亦消 形式 相互转化含义 事物的总体属性在一定条件下 可以向其相反方向转化 内在因素 互根互用是转化的内在根据 消长平衡是转化得以发生的前提 条件 事物发展变化的物极阶段 即 物极必反 自和与平衡 自合 阴阳双方自动维持和自动恢复其协调平衡状态的能力和趋势 平衡 阴阳双方在相互斗争 相互作用中处于大体均势状态 即阴阳协调相对稳定的状态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概括人体的生理功能阐释人体的病理变化用于疾病的诊断用于疾病的防治 1 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人体的各个部分之间相互联系 不可分割 可因其部位 功能不同来划分阴阳 2 概括人体的生理功能人体的生命过程是以脏腑经络形体官窍为物质基础 以精化气来推动和调控物质基础的功能发挥 升降相因 相反相成 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 升 出 阳 降 入 阴 阴气 发挥凉润 宁静 抑制 沉降 阳气 发挥温煦 推动 兴奋 升发 气 阴阳二气在其功能发挥中 相互交感 相互作用 推动着物质与能量间的转化 3 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六淫 阳 风邪 暑邪 火 热 邪为阳寒邪 湿邪为阴 饮食居处 情志失调 阴 分析病因的阴阳属性 中医认为 侵犯人体的病邪不外乎阴邪 阳邪 分析病因的阴阳属性 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分析病理变化的基本规律 阳胜则热 高热 烦渴 面赤 脉数 实热证阴胜则寒 面白 形寒 腹冷 泻下清稀 实寒证 邪气盛则实 阴阳偏盛 精气夺则虚 阳虚则寒 面色苍白 畏寒肢冷 神疲蜷卧 自汗 脉微 虚寒证阴虚则热 低热 潮热 盗汗 五心烦热 舌红少苔 脉细数 虚热证 阴阳偏衰 阴阳两虚 阳损及阴 首先出现阳虚症状 继而出现阴虚症状 阴损及阳 首先出现阴虚症状 继而出现阳虚症状 阴阳互损 4 用于疾病的诊断1 分析四诊资料 总之 表实热属阳 里虚寒属阴 2 概括疾病证候临床治疗疾病时 中医重点强调辨证论治 如何在错综复杂的临床症状体征中抓住疾病的本质 只有综合症状和体征 准确辨别阴阳 才能认清疾病的本质 5 用于疾病的防治 1 指导养生 养生 又称 摄生 指保全生命之意 最根本的原则 法于阴阳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冬病夏治夏病冬养 治疗 2 确定治疗原则阴阳失调是疾病的基本病机阴阳偏盛 损其有余 实者泻之 实热证 热者寒之实寒证 寒者热之阴阳偏衰 补其不足 虚者补之 虚热证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阳病治阴 虚寒证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阴病治阳 3 归纳药物性能以药物之性纠正机体阴阳之偏四气温 热 阳寒 凉 阴 五味辛 甘 淡 阳酸 苦 咸 阴 作用方向升 浮 阳沉 降 阴 第三节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 是阐释宇宙万物的发生 发展 变化及相互关系的一种古代哲学思想 亦属于中国古代唯物论和辩证法的范畴 五行学说认为 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有木 火 土 金 水五种基本物质构成 五行学说的起源与发展 1 五行起源于殷商时期 标志是五方观念的产生 2 形成于西周时期 五行概念在此时产生 3 成熟于春秋战国时期 此时有了五行与阴阳相配合的学说 另外亦有了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 4 汉代以后 五行理论已经被广泛地运用于多门学科 如社会学 伦理学 军事学 医学等等 五行的概念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五行的概念一 五行的基本概念木 火 土 金 水五种基本物质及其运动变化二 五行各自的特性古人在生产生活实践上对五种物质的直接观察和朴素认识上 进行抽象而逐渐形成的哲学理念 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 木曰曲直 指树木的枝条具有生长 柔和 能屈能伸的特性 引申为凡具有生长 升发 条达 舒畅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 均归属于木 返回 火曰炎上 指火具有炎热 上升 光明的特性 引申为凡具有温热 向上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 均归属于火 土爰稼穑 稼穑 泛指人类种植和收获谷物的农事活动 引申为凡具有生化 承载 受纳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 均归属于土 故有 土载四行 万物土中生 万物土中灭 土为万物之母 说 金曰从革 指金之质地虽刚硬 但有人意而更改的柔和之性 引申为凡具有沉降 肃杀 收敛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 均归属于金 水曰润下 指水具有滋润 下行的特性 引申为凡具有滋润 下行 寒凉 闭藏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 均归属于水 三 事物五行属性的推演和分类依据 五行属性方法 1 取象比类法 从事物的形象中找出能反映本质的特有征象 再以五行的抽象属性为基准 与事物特有征象相比较 确定五行归属 2 推演络绎法 根据已知事物的五形归属 推演归纳与其相关联的事物的五行归属 意义 把自然界千变万化的事物归结为五行系统 将人体的各种组织和功能归结为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病理系统 说明人体与自然界的统一性 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表 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表 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五行的相生与相克五行制化与胜复五行的相乘与相侮五行的母子相及 相生含义 指木 火 土 金 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资生 助长和促进关系 规律 难经 把相生关系比喻为母子关系 生我 者为母 我生 者为子 比如木为火之母 土为火之子 意义 是事物发生和成长的根由 相克含义 指木 火 土 金 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克制 制约的关系 规律 内经 把相克关系称为 所胜 所不胜 关系 克我 者为我 所不胜 我克 者为我 所胜 比如水为火之 所不胜 金为火之 所胜 意义 维持事物发展变化中的平衡协调 制化含义 指五行之间相互资生 又相互制约 维持平很协调 推动事物间稳定有序的变化与发展 制化是生克关系的结合 事物生中有克 克中有生 相反相成 维持其相对的平衡 内容 生中有克 克中有生 生克结合 维持平衡 如 胜复含义 是指五行中一行亢盛 即胜气 则引起其所不胜 即复气 的报复性制约 从而使五行之间复归于协调和稳定 五行胜复 属五行之间按生克规律的自我调节 一行太过 即绝对亢盛一行不足致其所不胜的相对偏盛规律 有胜则复 次序 五行胜复 又称 子复母仇 如 木行亢盛为胜气 金行旺盛为复气 土为木之所胜 而土之子金能克木 使木行亢盛得以平复 则为子复母仇 相乘含义 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其所胜一行的过度克制 规律 引起相乘的原因 太过 克者太过如 木旺乘土不及 被克者太弱如 土虚木乘 相克与相乘的异同 同 次序一致异 相克 正常 生理相乘 异常 病理 相侮含义 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其所不胜一行的反向克制 又称 反克 规律 引起相侮的原因 太过 被克者太过如 木旺侮金不及 克者太弱如 金虚木侮 相侮与相乘的异同 同 均为五行生克制化关系遭到破坏后出现的异常相克现象 两者皆因 太过 或 不及 引起异 相侮与相克次序相反相乘与相克次序一致 相乘与相侮密切相关 往往同时发生 五行子母相及母病及子含义 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异常 累及其子行 导致母子两行皆异常 规律 母行虚弱 引起子行亦不足 终致母子两行皆不足 子病及母含义 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异常 累及其母行 导致母子两行皆异常 规律 子行亢盛 引起母行亦亢盛 结果是子母两行皆亢盛 一般称为 子病犯母 子行虚弱 上累母行 引起母行亦不足 终致子母俱不足 一般称为 子盗母气 二者皆属相生关系异常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说明五脏的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指导疾病的诊断指导疾病的治疗 肝属木 木曰曲直 枝叶条达 有升发之性 肝性条达 恶抑郁 有疏泄之功心属火 火曰炎上 有温热之性 心居膈上 有温煦之功 1 说明五脏的生理特点 脾属土 土性敦厚 生化万物脾居中焦 化生气血肺属金 金性清肃 收敛肃杀肺性清肃 以降为顺肾属水 水性滋润 下行闭藏肾有藏精 主水之功 2 构成天人一体的五脏系统 通过五脏系统和自然界的五行归类 将五脏相联属的形体 官窍 精神 情志等归类 并且与自然界的五方 五气 五色 五味联系起来 建立了以五脏为中心的天人一体的五脏系统 如心火系统 心 脉 舌 喜 南 暑 赤 苦等等 3 说明五脏的相互关系 了解 相生 肝藏血以济心 木生火心之阳以温脾 火生土脾散精以充肺 土生金肺肃降以助肾 金生水肾藏精以养肝 水生木以五行相生说明五脏间相资的联系 相克 肝木条达以疏泄脾土之壅塞 木克土心之阳热以制肺金之肃降太过 火克金脾土运化以制约肾水之泛滥 土克水肺气肃降以克制肝阳之上亢 金克木肾水上承以制心火之亢烈 水克火以五行相克说明五脏间相制的联系 以五行制约说明五脏之间的协调平衡本脏之气太盛 则有他脏之气制约本脏之气虚损 则有他脏之气补之 二 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相生关系传变 母病及子 疾病的传变从母脏传及子脏 如 肾病及肝 子病及母 疾病的传变从子脏传及母脏 如 心病及肝 相克关系传变 相乘 相克太过而为病 如 木旺乘土 和 土虚木乘 相侮 反向克制而为病 如 木旺刑金 和 土虚水侮 三 指导疾病的诊断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 内脏的变化可以通过体表相应的组织器官 色泽 声音 形态 脉象的改变作出诊断 即所谓 有诸内者 必形诸外 面见青色 喜食酸味 为肝病面见赤色 口味苦 脉洪 为心病面见黄色 口味甜 脉缓 为脾病 脾虚病人 而面见青色 是肝病犯脾心脏病人 而面见黑色 是肾水凌心 推断病情的轻重顺逆 自学 确定五脏的病变部位 五脏应五脉 肝脉弦 心脉洪 脾脉缓 肺脉浮 肾脉沉 四 指导疾病的治疗1 指导脏腑用药药物的色味按照五行归属来确定 还需结合药物的四气和作用方向等综合分析 青色 酸味入肝 如白芍 山茱萸 青皮赤色 苦味入心 如丹参 红花黄色 甘味入脾 如白术 鸡内金白色 辛味入肺 石膏 杏仁黑色 咸味入肾 地黄 黑芝麻 黑豆 2 控制疾病的传变掌握疾病发展传变的生克乘侮规律 及早控制传变 防患于未然 故有 见肝之病 知肝传脾 当现实脾 之说 疾病的传变与否 主要取决于脏气的盛衰 应结合脏气的盛衰 盛者传 虚者受 是五脏疾病传变的基本规律 3 确定治则和治法以相生规律确定治则 虚则补其母 指一脏之虚证 不仅须补益本脏以使之恢复 同时亦需根据五行相生次序 补其母脏 实则泻其子 指一脏之实证 不仅须泻除本脏亢盛之气 同时亦需根据五行相生次序 泻其子脏 治法 滋水涵木 益火补土培土生金 金水相生 以相克规律确定五脏相克规律出现异常 则出现相乘 相侮 治则 抑强 适用于相克太过引起的相乘和相侮 一行太过 制其所胜 侮其所不胜 扶弱 适用于相克不及引起的相乘和相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6届苏州大学附属中学化学高二上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答案
- 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嘉祥外国语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 湖南省长沙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物理试卷(含解析)
- 房地产公司工作总结范文
- 社交媒体对品牌营销影响分析
- 汉字六书课件
- 汉字教学课件
- 军事理论(河北政法职业学院)知到智慧树答案
- 水轮机基础知识培训总结课件
- 大型设备吊装与安装方案
- 2025年发展对象考试题库附含答案
- 2025年新专长针灸考试题及答案
-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微专题5电子传递链化学渗透假说及逆境胁迫
- DBJ50-T-306-2024 建设工程档案编制验收标准
- 2025四川雅安荥经县国润排水有限责任公司招聘5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公司解散清算的法律意见书、债权处理法律意见书
- 田间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
- 井下管路安装、维护管理规定
- GB/T 7967-2002声学水声发射器的大功率特性和测量
- GB 38507-2020油墨中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含量的限值
- GA/T 1162-2014法医生物检材的提取、保存、送检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