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诚信缺失的危害与对策.doc_第1页
18-诚信缺失的危害与对策.doc_第2页
18-诚信缺失的危害与对策.doc_第3页
18-诚信缺失的危害与对策.doc_第4页
18-诚信缺失的危害与对策.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诚信缺失的危害与对策阜新市发展改革委 刘彦鸿2010年6月14日,中央电视台在新闻1+1今日关注节目里播出了新闻“疯狂的作弊”。新闻事件中那些胆大妄为的举动、触目惊心的画面着实令人瞠目结舌。人们在惊讶、愤怒的同时不禁要问:是什么让那些人置道德与法律不顾而铤而走险?诚信,在我们身边还存留有几方净土?这是一位富有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的新闻工作者在长达7个月的暗访中,揭露出的一个神通广大、组织严密的枪手犯罪集团。他们的那种自信,那种态度感觉是非常猖狂的。考上北大、清华,枪手可以得到7万元,多年操作从未失手。北京,一个涉嫌跨省组织的替考团伙浮出水面。考生、枪手、监考老师、各级主管,考场内金属探测器、信号屏蔽仪、微型手机探测器、身份证鉴别仪。考场外,准考证、身份证、学生档案、电子档案。面对高考的层层关卡,枪手公司天马行空、畅通无阻。同类案例也比比皆是。6月6日,贵州同仁地区松桃县破获了一起贩卖高考作弊器材案件,犯罪嫌疑人企图利用高科技设备,在高考期间传递试题和答案。我国于1978年恢复高考之后,经过“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原则,为广大青年入大学深造提供了公平竞争的机会。然而,在一些地方,高考已经严重扭曲变形,已经考的不仅仅是学生们的学识了,更是在考验着整个社会的诚信,甚至是道德底线。其实所有的舞弊或者作弊,本质上都是对规则或者制度的一种挑战或蔑视。我们知道,舞弊带来的最直接的结果是不公平,就像我们现在已在关注的世界杯的游戏一样,一个游戏最重要、最核心的就是游戏规则的公正、公平。游戏规则人人都要遵守,可我们看到,有的时候是运动员不在遵守,有的时候更为严重的是游戏规则的组织者不在遵守,如果他们也涉入到这种舞弊的话,那我们失去的可能是对这样一个游戏制度的信心。高考舞弊行为会侵害那些常年累月、刻苦学习的遵守游戏规则的参与者,这是造成的第一个不公平;第二,它带来的的是对考试规则,甚至是高考制度的公平性的挑战;第三,它可能还会涉及到社会心理。目前,诚信危机已是人们无法回避的现实,然而它从经济领域蔓延到了教育范畴,的确让我们深思。青年学生,正值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诚信教育、诚信品质的养成对其本人、对社会将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因而诚信教育势在必行。整个社会,尤其是青年一代有必要了解诚信的前世与今生,从而更好地独善其身,净化社会风气。诚信观念最初源于道德范畴,本意是指“诚实守诺,言行一致”。在我国,儒家创始人孔子最早把“信”提到了道德修养的地位,论语学而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认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强调“仁、义、礼、智、信”是对君子的基本道德要求。随着儒家思想被封建统治阶级确立为正统,这种诚信观念成为了我国的传统道德观念。然而,道德意义的诚信观念与现代经济意义的诚信观念并非一回事。前者单纯的道德追求,是以自然经济为基础,不排除等级特权的人际关系的反映;后者则超越道德追求,是以商品经济为基础,并以个体的独立、平等和自由为前提的经济生活的内在利益观和法律观。虽然经济诚信作为一种利益观和法律观出现,但是社会诚信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社会转型时期,社会诚信主题的行为往往会呈现出议定程度的无序状态,即所谓危机状态。在现代社会中,个人的一切行为都要受到道德因素和法律因素的制约。法律因素以现行法律制度及在此基础形成的法律意识制约个人的行为。道德因素以价值观形成指导个人的行为。这种因素相互依存、相辅相成。个人信用指的是个人诚实守诺的一种对他行为。当前,我国的个人信用的状况呈现出一定的无序性,而高考作弊便是其中的具体体现。这是因为转型时期的价值观处于急剧变动之中,而相应的法制和道德建设处于被动状态。这样,一些不公平竞争、不合法、不道德的行为往往行风作浪。个人的诚信缺失已在相当程度上败坏了社会风气。道德的沦丧,造成了个别人的诚信缺失。因此要应对高考作弊这样的道德滑坡,必须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目前,我国社会正处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要使社会和谐,经济持续发展,必须要有相应的伦理规范,也可以通过建立信用制度,实现诚信社会的目标。诚信危机给我们带来的种种弊端是有目共睹的,不少人已深受其害。那么,我们将如何消除其危害与影响?1、建立健全全社会道德规范体系,加强诚信道德建设道德规范所体现的实质也就是最核心的诚信道德精神。因而,强化诚信道德精神的同时,必须强调诚信道德规范。培养公民集体主义精神,讲公平、讲和谐、讲诚信。如果无诚信可言,也就无合作可言。所以,加强诚信道德建设,讲求诚信原则。说真话,不搞欺诈,讲求货真价实。言而有信,一诺千金。2、在全社会实施诚信道德教育,强化现代诚信理念 诚信问题的解决离不开道德的介入。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道德的约束比法律的约束范围广、效果好。为此,要广泛开展诚实守信的宣传教育,要让人们认识到,诚信不是空洞的概念,而是基础、是资本、是财富,是个人、企业甚至国家发展的竞争力所在;要认识到人无信不立、企业无信不旺、政府无信令不行、社会无信基不稳;拥有良好的诚信,各经济主体便可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游刃有余,领先对手;没有诚信,则将寸步难行,无立足之地。通过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道德氛围和讲诚信的良好风气,对社会上发生的不讲诚信道德的人和事要进行道德鞭挞、舆论谴责,逐渐培育“诚信至上”的全民意识和社会道德。从而自觉遵守市场经济的诚信原则,把诚信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生要素和力量,并运用它来规范市场经济秩序。3、加强法制建设,增强诚信的法律保护机制 诚信环境既来自于道德,又来自于法律,两者相辅相承,缺一不可。因此,仅仅靠人们的自我道德约束,很难真正解决诚信危机问题,还必须采取法律手段,通过强制性措施强化人们的诚信意识。由于我国建立市场经济的时间短,各项法律制度很不完善,严重滞后于经济的发展,从而造成在很多方面无法可依。因此,我国的立法机关应尽快加强立法工作,建立健全维护诚信社会和信用经济的法律制度。首先,制定有关法规,严格规范涉及诚信信息记录、使用及评估活动的机构和组织的行为。其次,应加大执法力度。司法部门应清除司法腐败,确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使法律在防范和化解诚信危机中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再次,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对个人、企业的诚信记录实行信息联网共享,使失信者一处失信、处处碰壁。最后,应加大对“失信”的处罚力度,使不守诚信者在名誉、经济上都受到损失,而守城信者义利并举。4、规范政府行为,树立诚信权威 解决诚信危机问题,还必须要规范政府的行为,树立诚信权威。首先,要明确界定政府管理的权限。要求政府部门必须规范自己的行为,要从过去那种行政型组织向法制型组织转变,消除对市场的经济干预,尊重和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依法行政、为社会服务以及诚信等。其次,政府要稳定政策,增加政策的透明度,要开诚布公,充分接受人民的监督和批评,充分反映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使企业和消费者能够理解政策的制定过程,对政策有个正确的、长期的预期,避免追求短期利益。再次,克服地方保护主义,消除各种腐败现象。公平地维护市场竞争秩序,不能以权力干预市场,不能干预司法和纵容包庇逃废债务、制假贩假行为,要惩罚背信活动,维护法律尊严,为全社会树立诚信榜样。总之,如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