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强化练习 文言文阅读14 人教版.doc_第1页
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强化练习 文言文阅读14 人教版.doc_第2页
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强化练习 文言文阅读14 人教版.doc_第3页
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强化练习 文言文阅读14 人教版.doc_第4页
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强化练习 文言文阅读14 人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强化练习:文言文阅读1.(3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李浩,字德远。绍兴十二年,擢进士第。时秦熺挟宰相子以魁多士,同年皆见之,或拉浩行,毅然不往。 轮对,首陈无逸之戒,且言:“宿卫大将杨存中恩宠特异,待之过,非其福。”上悟,旋令就第。自秦桧用事,塞言路,及上总揽权纲,激厉忠谠,此习尚存,朝士多务慎默。至是命百官转对,浩与王十朋、冯方始相继言事,闻者兴起。 逾年,浙河水灾,诏郎官、馆职以上条时政阙失,浩谓上忧劳如此,今何可不言,即奏疏指论近臣,并及宰执惟奉行,台谏多迎合,百执事顾忌畏缩。反覆数千言,倾倒罄竭,见者悚栗。上不以为忤,执事者深忌之。乞外,得台州。州有拣中禁军五百人,训练官贪残失众心,不逞者因谋作乱,忽露刃于庭,浩谓之曰:“汝等欲为乱乎?请先杀我。”众骇曰:“不敢。”乃徐推其为首者四人黥徙之,迄无事。除直秘阁。并海有宿寇,久不获,浩募其徒,自缚赎罪,即得其魁。明年,除司农少卿。时朝廷和籴米八万,董其事者贱籴湿恶,隐克官钱,户部不敢诘。浩白发其奸,下有司穷竟。会大理奏结他狱,上顾辅臣曰:“棘寺官得刚正如李浩者为之。”已而卿缺,又曰:“无以易浩。”遂除大理卿。浩知静江府兼广西安抚,至郡,旧有灵渠通漕运及灌溉,岁久不治,命疏而通之,民赖其利。邕管所隶安平州,其酋恃险,谋聚兵为边患,浩遣单使谕以祸福,且许其引赦自新。即日叩头谢过,焚彻水栅,听太府约束。浩天资质直,涵养浑厚,不以利害动其心。立朝慨然以时事为己任,忠愤激烈,言切时弊,以此见忌于众。平居未尝假人以辞色,不知者以为傲,或谮于上前,上谓:“斯人无他,在朕前亦如此,非为傲者。”小人惮之,诱以禄利,正色不回,谋害之者无所不至,独赖上察其衷,始终全之。为郡尤洁己,自海右归,不载南海一物。平生奉养如布衣时,风裁素高,人不敢干以私云。注:秦熺:宋朝奸相秦桧的儿子。 和籴:古时官府以议价交易为名向老百姓摊派粮食的方法。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上悟,旋令就第 旋:随即。b、诏郎官、馆职以上条时政阙失 阙:过失。c、上不以为忤,执事者深忌之 忤:冒犯。d、不知者以为傲,或谮于上前 谮:表扬。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首陈无逸之戒,且言不逞者因谋作乱 a、b、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 久不获,浩募其徒 立朝慨然以时事为己任c、d、 其皆出于此乎?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当年进士考试,秦熺依仗宰相父亲秦桧的势力排在众多士人的第一名,同时考中的其他人去拜见他,而李浩则坚持没有去。b、皇上在浙江水灾时下诏臣子陈述时政阙失,李浩竭尽所知,矛头直指皇上身边的大臣及其他官员,结果遭到了这些人的忌恨。c、李浩生性质朴直率,涵养深厚,不因利害动摇自己的意志。在朝廷上议政时常忠诚忧愤激扬,言辞切中时弊,皇上很看重他。d、李浩任地方官时尤其廉洁,从海右回来时没携带南海的任何一件东西;他风格一贯高尚豪迈,从来不求别人经办任何私事。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至是命百官转对,浩与王十朋、冯方始相继言事,闻者兴起。译文: 忠愤激烈,言切时弊,以此见忌于众。译文: 小人惮之,诱以禄利,正色不回,谋害之者无所不至,独赖上察其衷,始终全之。译文: 2.(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李藩,字叔翰,赵郡人。藩少恬淡修检,雅容仪,好学。父卒,家富于财,亲族吊者,有挈去不禁,愈务散施,不数年而贫。年四十余未仕,读书扬州,困于自给,妻子怨尤之,晏如也。杜亚居守东都,以故人子署为从事。洛中盗发,有诬牙将令狐运者,亚信之,拷掠竞罪。藩知其冤,争之不从,遂辞出。后获真盗,藩益知名。张建封在徐州,辟为从事,居幕中,谦谦未尝论细微。杜兼为濠州刺史,带使职,建封病革,兼疾驱到府,阴有冀望。藩与同列省建封,出而泣语兼曰:“仆射公奄忽如此,公宜在州防遏,今弃州此来,欲何也?宜疾去!不若此,当奏闻。”兼错愕不虞,遂径归。建封死,兼悔所志不就,怨藩甚,因诬奏藩建封死时摇动军中。德宗大怒,密诏杜佑杀之。佑素重藩,因出诏,藩览之,无动色。佑曰:“慎勿出口,吾已密论,持百口保君矣。”德宗得佑解,怒不释,亟追藩赴阙。及召见,望其仪形,曰:“此岂作恶事人耶!”乃释然,除秘书郎。元和初,迁吏部郎中。制敕有不可,遂于黄敕后批之。吏曰:“宜别连白纸。”藩曰:“别以白纸,是文状,岂曰批敕耶!”裴垍言于帝,以为有宰相器,遂拜藩门下侍郎、同平章事。藩性忠荩,事无不言,上重之,以为无隐。四年冬,帝顾谓宰臣曰:“前代帝王理天下,或家给人足,或国贫下困,其故何也?”藩对曰:“古人云:俭以足用。盖足用系于俭约。诚使人君不贵珠玉,唯务耕桑,则百姓既足,君孰与不足!自然帑藏充羡,稼穑丰登。若人君竭民力,贵异物,上行下效,风俗日奢,去本务末,衣食益乏,则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自然国贫家困,盗贼乘隙而作矣!今陛下永鉴前古,思跻富庶,躬尚勤俭,自当理平。”帝曰:“俭约之事,是我诚心;贫富之由,如卿所说。唯当上下相勖,以保此道,似有逾滥,极言箴规,此固深期于卿等也。”藩等拜贺而退。 元和六年卒,年五十八,赠户部尚书。藩为相材能不及裴垍,孤峻颇后韦贯之,然人物清规,亦其流也。 (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九十八,有改动)注释:革,通“亟”,指病重。帑藏(tng zng),国库。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兼错愕不摩 虞:欺骗b以为有宰相器 器:才能c或家给人足 给:充足d极言箴规 规:劝谏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以故人子署为从事 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b佑素重藩,因出诏 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也c或国贫下困,其故何也 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d藩等拜贺而退 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11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李藩忠直敢谏和清正自持的一组是a公宜在州防遏,今弃州此来,欲何也 藩性忠荩,事无不言,上重之,以为无隐b别以白纸,是文状,岂曰批敕耶 困于自给,妻子怨尤之,晏如也c若人君竭民力,则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藩知其冤,争之不从,遂辞出d唯当上下相勖,以保此道 居幕中,谦谦未尝论细微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藩年轻时安闲淡泊,勤奋好学,乐善好施,四十多岁时还没有做官;后来在东都留守杜亚处任从事,因在洛中盗窃案件中为被诬告者争辩不成而辞职离任。b李藩在幕府中任职时待人谦逊,因他的阻碍濠州刺史杜兼的企图没有得逞,受到诬告后皇上下诏要杀他,由于杜佑的极力申辩和推荐,皇上任命他为秘书郎。c李藩任吏部郎中时,得到裴垍的赏识和推荐,皇上非常器重他;李藩做宰相才能不如裴垍,孤高苛刻不如韦贯之,但人品清正行为规范,跟他们是同一类人。d李藩认为,如果国君耗尽民力,爱好珍宝,就会上行下效,奢侈成风,舍本逐末,造成国贫家困、盗贼纷起的后果;所以力谏皇上俭省用度,以示崇尚节俭。 (24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亲族吊者,有挈去不禁,愈务散施,不数年而贫。(5分)(2)诚使人君不贵珠玉,唯务耕桑,则百姓既足,君孰与不足!(5分)3.(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尝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褥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及项梁渡淮,信仗剑从之,居麾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释而不斩。与语,大悦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语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沐浴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有改动)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始为布衣时,贫无行 无行:不行动b不为具食 具:准备c坐法当斩 坐:犯罪d居一二日,何来谒上 居:过了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信亦知其意 其出人也远矣b若虽长大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诸将亡者以十数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d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否者,若属皆且为所虏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说明韩信与众不同的一组是常从人寄食饮 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胯下 信仗剑从之 次至信,信乃仰视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能用信,信即留a 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信还是平民的时候,家境贫寒,生活无着,常常寄人篱下,曾经在一位亭长家混饭吃,一吃就是几个月,惹得亭长妻子很不高兴。b淮阴有位卖肉的年轻人,认为韩信虽然身材高大并佩带刀剑,却内心胆小,当众欺负韩信,要韩信从他胯下钻过去。c刘邦能够知人善任,他虽然没有发现韩信有什么特别出众的地方,但依旧采纳滕公的 意见,拜韩信为治粟都尉。d萧何追回韩信后,对刘邦说了韩信的长处,并劝说刘邦沐浴斋戒,修筑坛场,举行隆 重的仪式拜韩信为大将。(24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5分)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2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3分)4.(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李清时,字授侯,福建安溪人,大学士光地从孙。乾隆七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十四年,授浙江嘉兴知府。上南巡,或议自嘉兴至杭州别辟道行民舟,清时于官塘外求得水道相属,上通吴江平望,下达杭州坝子门,号为副河。丁父忧,去官。服除,授山东兖州知府。二十二年,擢运河道。二十六年,河决孙家集,运河由夏镇至南阳两堤俱溃,清时督修筑。议者或拟用椿埽,费帑以六十万计;或拟建石堤,费以三百万计。清时少时行濒海间,见筑堤捍海为田者,掷碎石积水中,潮退则以木拦之,填土其上,坚筑成堤,因参用其法。以河东、西两岸皆水,得土难,令以石垒两旁,积葑其中,水涸,募夫起土置积葑上,费帑十四万有奇,而两堤成。曹县溢,水泻入微山湖,出韩庄湖口,闸隘,水不得泄,令于闸北毁石堤,掘地深之以泄水。事上闻,上命于其地建滚水坝,高一丈二尺余。清时请减低为一丈,令湖水落至丈,乃闭闸蓄水。泗水经兖州西流入府河,济宁城东旧有杨家坝,遏水使入马场湖,蓄以济运,遇伏秋水涨不能泄,淹民田,令改坝为闸,视水盛衰为启闭。汶水分流入蜀山、马踏两湖,旧制引水使南行少北行多,后乃反之,漕船经袁口、靳口,浅涩不能进。清时规分水口,令南坝加长,北坝收短,以为节宣,并减低何家坝,使汶水南弱而北增。二十九年,调江南淮徐道。三十年,擢河东河道总督,赐其母大缎、貂皮。清时以河堤岁修,司其事者每不度形势,过高糜帑,而卑薄者不能大有增益,乃饬所司,当水涨具堤高水面尺寸呈报,择堤最薄者培之。迨伏秋水发,耿家寨(称十四堡)水及旧堤上,赖预增新筑以免。清厘河工征料诸弊,岁减派料至千余万斤。三十一年,运河东岸漫口,自请议处,原之。三十二年七月,授山东巡抚。高苑、博兴、乐安三县被水,清时谓小清河下流隘,故上游溢,檄所司勘验。遽疾作,乞解任,不许。三十三年,卒。清时治水善相度情形,穷源竟委。每乘小舟出入荒陂丛泽、支流断港中,或徒步按行谘访,必得要领,乃见诸建置。 (选自清史稿列传一百二十)注帑:国库中的钱币。葑:芜菁,又名蔓菁。一种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十字花科。节宣:节制和排放。9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清时于官塘外求得水道相属 属:连接b过高糜帑 糜:消耗c使汶水南弱而北增 弱:减少d清时治水善相度情形 相:治理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清时于官塘外求得水道相属 b 遏水使入马场湖,蓄以济运,嘉为先言于秦王曰 焉用亡郑以陪邻c而卑薄者不能大有增益 d因参用其法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11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李清时善于治水的一项是 掷碎石积水中,潮退则以木拦之 令以石垒两旁,积葑其中 于其地建滚水坝,高一丈二尺余清时规分水口,令南坝加长,北坝收短 清厘河工征料诸弊,岁减派料至千余万斤徒步按行谘访,必得要领a b c d12下面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的一项是a乾隆皇帝南巡时,有人建议重新挖掘一条水道,便于民船通行,而李清时却力排他议,打通原有水道,改造出一条“副河”。b李清时小时在海边见人们先在海水中投入石块,潮水退后,用木桩拦住,然后在石块上填土,以此来造田,这给他治水以很大启发。c曹县发水时,大水流入微山湖,又从韩庄的湖口流出;而这里的闸口狭窄,水流受阻,清时下令毁掉北面的堤坝,挖沟排水。d李清时在任河东河道总督时,运河东岸曾经决口,他主动请求前往治理,广泛征求意见,采取得力措施,使大堤恢复了原貌。(24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水涸,募夫起土置积葑上,费帑十四万有奇,而两堤成。(3分)(2)旧制引水使南行少北行多,后乃反之,漕船经袁口、靳口,浅涩不能进。(3分)(3)乃饬所司,当水涨具堤高水面尺寸呈报,择堤最薄者培之。(4分)5.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广德湖记宋曾 巩鄞县张侯图其县广德湖,而以书遗予曰:愿有记。盖湖之大五十里,而在郑之西十二里。其源出于四明山,而引其北为漕渠,泄其东北入江。凡鄞之乡十有四,其东七乡之田,钱湖溉之;其西七乡之田,水注之者,则此湖也。舟之通越者皆由此湖,而湖之产,有凫雁鱼鳖、茭蒲葭蔓、葵莼莲茨之饶。淳化二年,民始与州县强吏盗湖为田,久不能正。至道二年,知州事丘崇元躬按治之,而湖始复。咸平中,赐官吏职田,取湖之西山足之地百顷为之,既而务益取湖以自广。天禧二年,知州事李夷庚始正湖界,起堤十有八里以限之。至张侯之为鄞,则湖久不治,西七乡之农以旱告。张侯为出营度,民田湖旁者皆喜,愿致其力。张侯计工赋材,择民之为人信服有知计者,使督役而自主之,一不以属吏,人以不扰,而咸劝趋。于是筑环湖之堤,广倍于旧,而高倍于旧三之二。郑人累石湮水,阙其间而扃以木,视水之小大而闭纵之,谓之碘。于是又为之益旧,总为碘九,为埭二十。堤之上植榆柳,益旧总为三万一百。又固其余材为二亭于堤上以休,而与望春、白鹤之山相直,因以其山名。山之上为庙,一以祠神之主此湖者,一以祠吏之有功于此湖者。以熙宁元年十一月 始役,而以明年二月卒事。既成,而田不病旱,舟不病涸,鱼雁茭苇、果蔬水户之良皆复其旧,而其余及于比县旁州,张侯于是可谓有劳矣。是年予通判越州事。越之南湖,久废不治,盖出于吏之因循,而至于不知所以为力,予方患之。观广德之兴,以数百年,危于废者数矣,由屡有人,故益以治。盖大历之间,溉田四百顷,大中入百顷,而今二千顷矣。则人之存亡,政之废举,为民之幸不幸,其岂细也欤?故为之书,尚俾来者知毋废前人之功,以永为此邦之利,而又将与越之人图其废也。(节选自(曾巩文) 注张侯:名峋。“侯”是士大夫之间的尊称,相当于“君”。茭蒲葭荚、葵莼莲茨:均为水生植物,可食。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凡鄞之乡十有四 凡:一共b、而与望春、白鹤之山相直 直:面对c、既成,而田不病旱 病:缺点d、而其余及于比县旁州 比:相邻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属于治理广德湖的措施的是(3分)其西七乡之田,水注之者,则此湖也。 取湖之西山足之地百顷为之。知州事李夷庚始正湖界。 鄞人累石湮水,阙其间而扃以木,视水之小大而闭纵之。于是又为之益旧,总为楔九,为埭二十。 以熙宁元年十一月始役,而以明年二月卒事a、 b、 c、 d、4、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记湖记人并行,始终围绕湖的兴废展开叙述,条理清晰,显示了作者的叙事功力。b、张峋安排使用人力方式独特:让百姓自己决断施工进程,并命令属下参与监督管理。c、广德湖经过张峋的治理,物产恢复了原有的状况,灌溉田地的面积也超过了从前。d、作者赞赏张峋创新益旧的举措,仰慕其勤政爱民的美德,表达了有志兴废除弊的意愿。5、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于是筑环湖之堤,广倍于旧,而高倍于旧三之二。(3分)(2)则人之存亡,政之废举,为民之幸不幸,其岂细也欤?(3分)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严震,字遐闻,梓州盐亭人。本农家子,以财役里闾。至德、乾元中,数出赀助边,得为州长史。西川节度使严武知其才,署押街,迂恒王府司马,委以军府众务。武卒,罢归。起为兴、凤两州团练使,好兴利除害。迁山南西道节度使。朱泚反,遣腹心穆廷光等遗帛书诱之,震即斩以闻。是时,李怀光与贼连和,奉天危蹙,帝欲徒跸山南,震闻,驰表奉迎,遣大将张用诚以兵五千捍卫。用诚至周至有反计,帝忧之,会震牙将马勋嗣至,帝告以故,勋曰:“臣请归取节度符召之,即不受,斩其首以复命。”帝悦。勋还得符,请壮士五人与偕,出骆谷,用诚以为未知其谋,以数百骑迓勋馆之,左右严侍。勋未发,阴令焚草馆外,士寒争附火,勋从容引符示之,曰:“大夫召君。”用诚惧,将走,壮士自后禽之。用诚子斫勋伤首,左右捍刀得免,遂仆用诚,而格杀其子。勋即军中,士皆擐甲矣。勋昌言曰:“若父母妻子在梁州,今弃之而反,何所型邪?大夫取用诚尔,若等无与!”众乃服,不敢动。即缚用诚送于震,杖杀之,而拔其副以统师。天子至梁州,宰相以为地贫无所仰给,请进幸成都。震曰;“山南密迩畿辅,李晟锐于收复,方藉六师为声援,今引而西,则诸将顾望,责功无期。”帝未决,会晟表至,亦请驻辟梁、洋,议遂定。然梁、汉间刀耕火耨,民采稆为食,虽领十五郡,而赋入才比东方数大县。自安、史后,山贼剽掠,户口流散,震随宜劝课,鸠敛有法,民不烦扰,而行在供亿具焉。车驾将还,加检校尚书左仆射。久之,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贞元十五年卒,年七十六,赠太保,谥曰忠穆。 (节选自新唐书。严震传) 【注】迓(ya):迎接。鸠:通“匍”,聚,聚集。4对下列句子中对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西川节度使严武知其才,署押衙 署:暂代。 b会震牙将马勋嗣至 嗣:随后。 c宰相以为地贫无所仰给 仰:仰望。 d而赋人才比东方数大县 比:等同。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严震“兴利除害”的一组是(3分)本农家予,以财役里闾 数出赀助边 震即斩以闻 驰表奉迎,遣大将张用诚以兵五千捍卫 遂仆用诚,而格杀其子 随宜劝课,鸠敛有法 a b c 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严震为人慷慨,才能出众。他出身农家,家境富裕,曾多次出钱资助边舫;严武知其才能,在升任恒王府司马后,就把军府中的许多事务交给他办理。 b严震处事果敢,忠于朝廷。他斩杀了朱泚派来劝诱的穆廷光,送表章迎奉并派人保驾想移驾山南的皇帝,对谋反不成的属下张用诚毫不留情地予以杖杀。 c严震富有远见,敢于进言。宰相认为梁州“地贫无所仰给”,请皇上去成都,严震则认为山南接近京郊,皇上驻此有助收复京城,否则就会求胜无期。 d严震发展农耕,体恤百姓。梁、汉百姓采稆为食,加之山贼抢掠,人口流散,经济十分落后;严震则鼓励百姓从事农桑,收敛适度,使驻地供应充足。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用诚以为未知其谋,以数百骑迓勋馆之,左右严侍。 (2)若父母妻子在梁州,今弃之而反,何所利邪?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张佳胤令滑。巨盗任敬、高章伪称锦衣使来谒,直入堂阶,北向立。公心怪之,判案如故。敬厉声曰:“此何时,大尹犹倨见使臣乎?”公稍动容,避席迓之。敬曰:“身奉旨,不得揖也。”公曰:“旨逮我乎?”命设香案。敬附耳曰:“非逮公,欲没耿主事家耳。”时有滑人耿随朝任户曹,坐草场火系狱。公意颇疑,遂延入后堂。敬扣公左手,章拥背,同入室坐炕上。敬掀髯笑曰:“公不知我耶?我坝上来,闻公帑有万金,愿以相借。”遂与章共出匕首,置公颈。公不为动,从容语曰:“尔所图非报仇也,我即愚,奈何以财故轻吾生?即不匕首,吾书生孱夫能奈尔何?且尔既称朝使,奈何自露本相?使人窥之,非尔利也。”贼以为然,遂袖匕首。公曰:“滑小邑,安得多金?”敬出札记如数,公不复辩,但请勿多取以累吾官。后覆开谕。久之,曰:“吾党五人,当予五千金。”公谢曰:“幸甚,但尔两人橐中能装此耶?抑何策出此官舍也?”贼曰:“公虑良是。当为我具大车一乘,载金其上,仍械公如诏逮故事,不许一人从,从即先刺公。俟吾党跃马去,乃释公身。”公曰:“逮我昼行,邑人必困尔,即刺我何益?不若夜行便。”二贼相顾称善。公又曰:“帑金易辨识,亦非尔利,邑中多富民,愿如数贷之。既不累吾官,尔亦安枕。”二贼益善公计。公属章传语召吏刘相来。相者,心计人也。相至,公谬语曰:“吾不幸遭意外事,若逮去,死无日矣。今锦衣公有大气力,能免我,心甚德之,吾欲具五千金为寿。”相吐舌曰:“安得办此?”公蹑相足曰:“每见此邑人富而好义,吾令汝为贷。”遂取纸笔书某上户若干、某中户若干,共九人,符五千金数。九人,素善捕盗者。公又语相曰:“天使在,九人者宜盛服谒见,勿以贷故作窭人状。”相会意而出,公取酒食酬酢,而先饮啖以示不疑。且戒二贼勿多饮,贼益信之。酒半,曩所招九人各鲜衣为富客,以纸裹铁器,手捧之,陆续门外,谬云:“贷金已至,但贫不能如数。”作哀祈状。二贼闻金至,且睹来者豪状,不复致疑。公呼天平来,又嫌几小,索库中长几,横之后堂,二僚亦至。公与敬隔几为宾主,而章不离公左右,公乃持砝码语章曰:“汝不肯代官长校视轻重耶?”章稍稍就几,而九人者捧其所裹铁器竞前,公乘间脱走,大呼擒贼。敬起扑公不及,自刭厨下;生缚章,考讯又得王保等三贼主名,亟捕之,已亡命入京矣。为上状,缇帅陆炳尽捕诛之。(选自明代冯梦龙智囊全集)【注】帑:tng ,古时收藏钱财的府库。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尹犹倨见使臣乎 倨:傲慢b当为我具大车一乘具:准备c坐草场火系狱 系:牵累d九人,素善捕盗者 素:向来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但请勿多取以累吾官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b每见此邑人富而好义吾尝终日而思矣c吾令汝为贷 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d公乃持砝码语章曰今君乃亡赵走燕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张佳胤智谋的一组是( )公心怪之,判案如故。 吾书生孱夫能奈尔何? 帑金易辨识,亦非尔利。相吐舌曰:“安得办此?” 汝不肯代官长校视轻重耶? 考讯又得王保等三贼主名。a b c d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佳胤任滑县县令时,两个自称锦衣使的强盗突然直入公堂,张佳胤虽然心生疑问,但一时难辨真假,于是判案如故。b正当张佳胤疑心渐重时,两个强盗凶相毕露,此时张佳胤对面危难所表现出的从容镇定和过人胆识,成为他智擒强盗的重要前提。c张佳胤的计谋主要分两步完成:一是设计叫来了刘相这个关键人物,并暗示刘相成功找来了帮手,二是创造条件使自己的身体摆脱控制。d为了增加话语合理性,使强盗更加相信自己,张佳胤不忘“人总会考虑自己利益”这一常识,时时处处只站在对方的利益上来说服对方。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尔所图非报仇也,我即愚,奈何以财故轻吾生?(3分)(2)俟吾党跃马去,乃释公身。(3分)(3)章稍稍就几,而九人者捧其所裹铁器竞前,公乘间脱走。(4分)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武阳县君程氏墓志铭司马光治平三年夏,苏府君终于京师,光往吊焉。二孤轼、辙哭且言曰:“今将奉先君之柩归葬于蜀。蜀人之祔也,同垄而异圹。日者吾母夫人之葬也,未之铭,子为我铭其圹。”因曰:“夫人之德,非异人所能知也,愿闻其略。”二孤奉其事状拜以授光。光拜受,退而次之曰:夫人姓程氏,眉山大理寺丞文应之女,生十八年归苏氏。程氏富而苏氏极贫。夫人入门,执妇职,孝恭勤俭。族人环视之,无丝毫鞅鞅骄居可讥诃状,由是共贤之。或谓夫人曰:“父母非乏于财,以父母之爱,若求之,宜无不应者。何为甘此蔬粝,独不可以一发言乎?”夫人曰:“然。以我求于父母,诚无不可。万一使人谓吾夫为求于人以活其妻子者,将若之何?”卒不求。时祖姑犹在堂,老而性严,家人过堂下,履错然有声,已畏获罪。独夫人能顺适其志,祖姑见之必悦。府君年二十七犹不学,一日慨然谓夫人曰:“吾自视,今犹可学。然家待我而生,学且废生,奈何?”夫人曰:“我欲言之久矣,恶使子为因我而学者!子苟有志,以生累我可也。”即罄出服玩鬻之以治生,不数年遂为富家。府君由是得专志于学,卒为大儒。夫人喜读书,皆识其大义。轼、辙之幼也,夫人亲教之,常戒曰:“汝读书,勿效曹耦,止欲以书生自名而已。”每称引古人名节以厉之,曰:“汝果能死直道,吾亦无戚焉。”已而,二子同年登进士第,又同登贤良方正科。辙所对语尤切直惊人,由夫人素勖之也。始夫人视其家财既有余,乃叹曰:“是岂所谓福哉!不已,且愚吾子孙。”因求族姻之穷者,悉为嫁娶振业之。乡人有急者,时亦周焉。比其没,家无一年之储。夫人以嘉祐二年四月癸丑终于乡里,享年四十八。轼登朝,追封武阳县君。呜呼,妇人柔顺足以睦其族,智能足以齐其家,斯已贤矣;况如夫人,能开发辅导成就其夫、子,使皆以文学显重于天下,非识虑高绝,能如是乎?古之人称有国有家者,其兴衰无不本于闺门,今于夫人益见古人之可信也。 (选自苏洵集附录卷上)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退而次之曰 次:编次,撰述b生十八年归苏氏 归:出嫁c由夫人素勖之也 勖:勉励d比其没,家无一年之储 没:失去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程氏“孝恭勤俭”的一组是(3分) 无丝毫鞅鞅骄居可讥诃状 独夫人能顺适其志 我欲言之久矣,恶使子为因我而学者 即罄出服玩鬻之以治生 夫人喜读书,皆识其大义 乡人有急者,时亦周焉 a b c d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苏洵在京城去世后,苏轼和苏辙兄弟二人告诉前去吊唁的司马光,他们要将父亲的灵柩送回四川老家安葬。b有人劝说程氏向苏家父母求得一些财物,而程氏认为虽然可以求得,但是害怕有人说自己的丈夫而没有接受这个建议。c苏轼和苏辙兄弟小时候,都是由程氏亲自教育的。程氏常常引用古人的事例来勉励他们,后来他们同一年考中进士,又同登贤良方正科。d司马光认为女子如果能做到使家族和睦,善于治理家事,就已经很贤惠了,而程氏在此基础上,还能做到勉夫教子,可谓见识高远。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何为甘此蔬粝,独不可以一发言乎?(3分)(2)汝果能死直道,吾亦无戚焉。(3分)(3)因求族姻之穷者,悉为嫁娶振业之。(4分)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杨慎,字用修,新都人,少师廷和子也。年二十四,举正德六年殿试第一,授翰林修撰。丁继母忧,服阕起故官。十二年八月,武宗微行,始出居庸关,慎抗疏切谏。寻称疾归。世宗嗣位,起充经筵讲官。常讲舜典,言:“圣人设赎刑,乃施于小过,俾民自新。若元恶大奸,无可赎之理。”时大珰张锐、于经论死,或言进金银获宥,故及之。 嘉靖三年,世宗纳桂萼、张璁言,召为翰林学士。慎偕同列三十六人上言:“臣等与萼辈学术不同,议论异。臣等所执者,程颐、朱熹之说也。萼等所执者,冷褒、段犹之余也。今陛下既超擢萼辈,不以臣等言为是,愿赐罢斥。” 世宗怒,切责,停俸有差。逾月,又偕学士丰熙等疏谏。不得命,偕廷臣伏左顺门力谏。帝震怒,命执首事八人下诏狱。于是慎及检讨王元正等撼门大哭,声彻殿庭。帝益怒,悉下诏狱,廷杖之。阅十日,有言前此朝罢,群臣已散,慎、元正及给事中刘济、安磐、张汉卿、张原,御史王时柯实纠众伏哭。乃再杖七人于廷。慎、元正、济并谪戍,余削籍。慎得云南永昌卫。先是,廷和当国,尽斥锦衣冒滥官。及是伺诸途,将害慎,慎知而谨备之,至临清始散去。扶病驰万里,惫甚,抵戍所,几不起。 五年闻廷和疾,驰至家。廷和喜,疾愈。还永昌,闻寻甸安铨、武定凤朝文作乱,率僮奴及步卒百余,驰赴木密所与守臣击败贼。八年闻廷和讣,奔告巡抚欧阳重请于朝,获归葬,葬讫复还。自是,或归蜀,或居云南会城,或留戍所,大吏咸善视之。及年七十,还蜀,巡抚遣四指挥逮之还。嘉靖三十八年七月卒,年七十有二。 慎幼警敏,十一岁能诗。入京,赋黄叶诗,李东阳见而嗟赏,令受业门下。尝奉使过镇江,谒杨一清,阅所藏书。叩以疑义,一清皆成诵。慎惊异,益肆力古学。既投荒多暇,书无所不览。尝语人曰:“ 资性不足恃, 日新德业, 当自学问中来。” 故好学穷理, 老而弥笃。明世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为第一。隆庆初,赠光禄少卿。天启中,追谥文宪。 (选自明史卷一百九十二列传第八十,有删改) 【注】大珰:大宦官。投荒:被流放边地。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时大珰张锐、于经论死 论:判罪 b.命执首事八人下诏狱 执:执行c. 施于小过, 俾民自新 俾:使 d. 叩以疑义 叩:询问5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杨慎禀性刚直、坚持原则的一组是( )偕同列三十六人上言 尽斥锦衣冒滥官 撼门大哭,声彻殿庭 乃再杖七人于廷 臣等不能与同列,愿赐罢斥 慎闻之,益纵酒自放 a. b. c. d. 6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杨慎经常讲舜典,以此来劝诫世宗不要宽恕张锐、于经等元恶大奸之人的死罪。b. 杨慎为人忠贞,遇事常上书进谏,武宗微服出行至居庸关,他上书抗谏,武宗只得称病而归。c. 杨慎讲究孝道,为继母服丧后才担任原官,闻知父亲生病急忙归家探病,父亲去世后又请求归葬。d. 杨慎自幼机敏,谦虚好学,老年更甚;他博闻强记,著作丰富,被誉为明朝第一。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今陛下既超擢萼辈,不以臣等言为是,愿赐罢斥。(5分) (2)尝语人曰:“资性不足恃,日新德业,当自学问中来。”(5分) 试卷答案1.4d(谮:说坏话诬陷别人。)5b(都是副词,“于是、就”的意思;a、连词,并且/连词,况且;c、代词,他们的/语气词,表示揣测;d、动词,作为/介词,替) 6d(“他从来不求别人经办任何私事”错,原文是“人不敢干以私云”) 7到这时皇上命令百官轮班进言,李浩与王十朋、冯方才接连上言国事,听到的人都振作起来。忠诚忧愤激扬,言辞切中时弊,因此被许多人忌恨。小人害怕他,用禄位财利引诱他,他脸色端重不肯回头一看。谋害他的人没有空子不钻的,只依赖皇上明察他的内心,始终保护他。【附文言文参考译文】李浩,字德远。绍兴十二年,进士及第。当时秦熺仗恃是宰相的儿子就排在众多士人的第一名,同年考中的都拜见他,有人拉着李浩一起去,(李浩)坚决不去。奉诏轮流向皇上陈述政见,(李浩)首先陈述无逸篇的告诫之意,而且进言:“宫中值宿警卫的大将杨存中恩宠太特殊了,待他太过分了,不是他的福气。”皇上省悟,随即命杨存中回自己的府第。自从秦桧掌权,阻塞言路,等到皇上总揽大权,激发鼓励忠诚正直之士,(但)不敢言论的风气还保持着,朝廷上臣子大多保持缄默。到这时皇上命令百官轮班进言,李浩和王十朋、冯方才接连上言国事,听到的人都振作起来。过了一年,浙江水灾,下诏郎官、馆职以上的臣子陈述当前政治的失误,李浩说皇上忧虑劳累像这个样子,现在怎能不说话?就上奏疏指斥议论皇上身边的大臣,连带论及宰相执政只知道遵命行事,台谏官经常奉迎附和,众多执事人员顾虑畏缩。李浩翻来覆去写了好几千字,竭尽所知,看见的人都吓得打哆嗦。皇上不认为是冒犯,掌权的人十分忌恨他。(李浩)请求补外,被任命到台州,州里有被选中充任禁军的五百人,训练官贪婪残暴不得人心,不法分子于是谋划叛乱,突然间在庭院中抽出刀子,李浩对他们说:“你们打算造反吗?请先杀了我吧。”众人害怕地说:“不敢。”就逐步查出那领头的四个人,在他们脸上刺字发配了他们,后来一直平安无事。授任直秘阁。沿海一带很久以来就有强盗,长时间抓不到,李浩招募他们的党羽,准其捆绑自己赎罪,就抓到了为首的人。第二年,授任司农少卿。当时朝廷议价向百姓购粮食八万石,主管这事的人贱买潮湿的坏米,偷偷克扣公家的钱,户部不敢质问。李浩上报揭发里面的勾当,(皇上)交给有关部门追究到底。适缝大理寺上奏其他结束的案子,皇上回过头来对辅佐大臣说:“大理寺的官员应当让刚强正直像李浩这样的人去做。”不久大理寺卿的位置空缺,又说:“没有人能代替李浩。”于是授任他为大理寺卿。李浩任静江知府兼广西安抚使,到了任职的地方,以前原有灵渠可通航和灌溉,年深月久无人修治,他命令疏浚它,百姓依赖它,非常便利。邕管隶属的安平州,那里的首领依仗天险,阴谋聚集部队成为边疆祸患,李浩派一名使者用祸福利害的道理明示他们,并且答应他们(可以得到)赦免和给他们重新做人的机会。首领当天就磕头谢罪,焚烧撤掉水栅,听从太府长官的管理。李浩生性质朴直率,修养深厚,不因利害动摇自己的意志。在朝廷上慷慨地把时政大局作为自己的责任,忠诚忧愤激扬,言辞切中时弊,因此被许多人忌恨。平时不曾给人好话好脸色,不了解的人认为他很傲慢,有人在皇上面前说他的坏话,皇上说:“这人没有别的,在我面前也是这样,不是故作傲慢的人。”小人害怕他,用禄位财利引诱他,他脸色端重不肯回头一看。谋害他的人没有空子不钻的,只信赖皇上明察他的内心,始终保护他。(李浩)任地方官尤其廉洁,从海右回来不携带南海的一件东西。一生食用都和当普通人的时候一样,风格一贯高迈,别人不敢因私利请求他。略2.9a 10d 11c 12b 13(1)前来吊祭的亲属中,有人拿走东西他从不禁止,此后李藩更致力于施舍他人,没过几年家境就贫穷了。5分。亲族吊者:吊祭的亲族(定语后置);挈去:拿走;务:致力于;散施:施舍。每点1分,句意1分)(2)假使国君不以珠玉为贵,只是致力于农耕蚕桑,那么百姓富足之后,国君怎么能不富足!(5分。诚使:假使,如果;贵:以为贵;务耕桑:致力于农耕蚕桑;既:之后;孰与:怎么能。每点1分)略3.(12分)9a 10c 11b 12c(24分)13.(10分)(1)韩信多次和萧何交流,萧何认为他很奇特。到了南郑,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来不及把这件事告诉刘邦,亲自去追韩信了。评分标准:5分,重点词“数”“奇”“亡”“以闻”“自”,译错一处扣1分;不通顺扣1分。(2)我也想向东扩展,怎么能忧愁苦闷地久居于此呢!评分标准:2分,重点词“东”“安乎”,译错一处扣1分;不通顺扣1分。(3)等到拜大将之时,发现竟然是韩信,全体将士都很吃惊。评分标准:3分,重点词“至”“乃”“一”,译错一处扣1分;不通顺扣1分。略4.9.d(观察,察看)10.b(两个“以”都为连词,表目的。a前一个“于”为介词,在;后一个“于”为介词,向。c前一个“而”为连词,表转折;后一个“而”为连词,表递进。d前一个“因”为连词,于是;后一个“因”为动词,依靠)11.c(是清时小时看到的捍海为田者的做法,是皇上的命令,不是治水的环节)12.d(“自请议处,原之”意思是:李清时自己向皇上请求处分,皇上原谅了他)(24分)13(1)河水干涸之后,征调民工挖土放在上面,花费库银十四万多两,修成了两边的堤坝。(3分。注意“奇”“而”等字和省略句的翻译)(2)过去的做法是分水时让河水向南流得少,向北流得多,后来却与之相反(向南多,向北少),运粮的船只经过袁口、靳口时,河道浅而阻塞,船不能通过。(3分。注意“制”“乃”“反”“涩”等字的翻译)(3)(李清时)就命令管事的官吏,当水涨时,测量(提供)河堤高过水面的尺寸上报,选择堤坝最低的地方培土加高。(4分。注意“乃”“饬”“具”“培”等字的翻译)附文言文参考译文:李清时,字授侯,是福建安溪人,大学士李光地的从孙。乾隆七年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授任编修的职务。乾隆十四年,被任命为浙江嘉兴知府。皇上南巡,有人建议从嘉兴到杭州另外开辟一条水道行驶船只,李清时从官塘外找到相连接的水道,向上通往吴江的平望,向下能通往杭州的坝子门,被称为副河。遭逢父亲的丧事,辞去官职。办完丧事后,被任命为山东省兖州知府。乾隆二十二年,提升为运河道。乾隆二十六年,黄河在孙家集一带决口,运河从夏镇到南阳两边的河堤都被冲垮,李清时督促修缮。讨论这事的人有的打算用捆扎成的护岸的东西,将花费六十万国库银两;有人打算修建石头的堤坝,将花费三百万两库银。李清时小时在海边行走,看到修堤拦海造田的人,把碎石块投到海水中,退潮后用木桩拦住,在上面填上土,加固成堤坝,李清时就参考了这种办法。因为运河东西两岸都是水,取土困难,下令用石头堆砌在两边,在中间填入葑草,河水干涸之后,征调民工挖土放在上面,花费库银十四万多两,修成了两边的堤坝。曹县发水,水流入微山湖,从韩庄湖口流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