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强化练习 文言文阅读2 人教版.doc_第1页
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强化练习 文言文阅读2 人教版.doc_第2页
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强化练习 文言文阅读2 人教版.doc_第3页
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强化练习 文言文阅读2 人教版.doc_第4页
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强化练习 文言文阅读2 人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强化练习:文言文阅读1.文言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朱崖迁客【宋】洪迈唐韦执谊自宰相贬崖州司户。刺史命摄军事衙推,碟词云:“前件官久在朝廷,颇谙公事,幸期佐理,勿惮縻贤。”当时传以为笑,然犹未至于挫抑也。卢多逊罢相流崖州。知州乃牙校,为子求昏,多逊不许,遂侵辱之,将加害。不得已,卒与为昏。绍兴中,胡邦衡铨窜新州,再徙吉阳,吉阳即朱崖也。军守张生,亦一右列指使,遇之亡状。每旬呈,必令囚首诣廷下。邦衡尽礼事之,至作五十韵诗,为其生日寿。性命之忧,朝不谋夕。是时,黎酋闻邦衡名,遣子就学,其居去城三十里,尝邀致入山,见军守者,荷枷絣西庑下,酋指而语曰:“此人贪虐已甚,吾将杀之,先生以为何如?”邦衡曰:“其死有余罪,果若此,足以洗一邦怨心。然既蒙垂问,切有献焉。贤郎所以相从者,为何事哉?当先知君臣上下之名分。此人固亡状,要之为一州主,所谓邦君也。欲诉其过,合以告海南安抚司,次至广西经略司。俟其不行,然后讼于枢密院。今不应擅杀也。”酋悟,遽释之,令自书一纸引咎,乃再拜而出。明日,邦衡归,张诣门悔谢,殊感再生之恩,自此待为上客。邦衡以隆兴初在侍从,录所作生日诗示仲兄文安公,且备言昔日事。乃知去天万里,身陷九渊,日与死迫,古今一辙也。(选自容斋随笔)【注】朱崖:今海南琼山。古崖州泛指海南,是蛮荒烟瘴之地,是谪客逐臣闻之丧胆的“人间地狱”。军事衙推:州刺史的属官。碟词:任命书。縻(mi):捆,拴。这里是束缚的意思。胡邦衡铨:胡铨,字邦衡,南宋主战派大臣。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刺史命摄军事衙推 摄:代理。b胡邦衡铨窜新州 窜:逃窜。c军守张生,亦一右列指使,遇之亡状 遇:对待d欲诉其过,合以告海南安抚司 诉:控告。5.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胡邦衡“身陷九渊,日与死迫”的一组是(3分)当时传以为笑,然犹未至于挫抑也多逊不许,遂侵辱之,将加害遇之亡状。每旬呈,必令囚首诣廷下邦衡尽礼事之性命之忧,朝不谋夕首悟,遽释之,令自书一纸引咎a. b. c. d.6.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崖州刺史给韦执谊代理军事衙推得任命书,小看了曾经位居宰相的韦执谊的才干,显得可笑。b卢多逊为了免受凌辱迫害,只好将女儿嫁给知州的儿子,遭遇就比韦执谊更为酸涩可悲了。c胡邦衡饱受军守凌辱而伺机报复,但最后在黎人酋长的教导下抛弃私怨并赢得了军守的尊重。d作者认为,从这几个人的遭遇可以看出,朝廷官员一旦被贬官流放,其苦楚古往今来皆如出一辙。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其死有余罪,果若此,足以洗一邦怨心。然既蒙垂问,切有献焉。贤郎所以相从者,为何事哉?(5分)译文:-(2)酋悟,遽释之,令自书一纸引咎,乃再拜而出。明日,邦衡归,张诣门悔谢,殊感再生之恩。(5分)译文:_ 2.(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秃秃记曾巩秃秃,高密孙齐儿也。齐明法,得嘉州司法。先娶杜氏,留高密。更绐娶周氏,与抵蜀。罢归,周氏恚齐绐,告县。齐赀谢得释。授歙州休宁县尉, 与杜氏俱迎之官,再期,得告归。周氏复恚,求绝,齐急曰:“为若出杜氏。”祝发以誓。周氏可之。齐独之休宁,得娼陈氏,又纳之。代受抚州司法,归间周氏,不复见,使人窃取其所产子,合杜氏、陈氏,载之抚州。明道二年正月至,是月,周氏亦与其弟来,欲入据其署,吏遮以告齐。齐在宝应佛寺受租米,趋归,捽挽置庑下,出伪券曰:“若佣也,何敢尔!”辨于州,不直。周氏诉于江西转运使,不听。久之,以布衣书里姓联诉事,行道上乞食。萧贯守饶州,驰告贯。饶州,江东也,不当受诉。贯受不拒,转运使始遣吏祝应言为复。周氏引产子为据,齐惧子见事得,即送匿旁方政舍。又惧,则收以归,扼其喉,不死。陈氏从旁引儿足,倒持之,抑其首瓮水中乃死,秃秃也。召役者邓旺,穿寝后垣下为坎,深四尺,瘗其中,生五岁云。狱上更赦,犹停齐官,徙濠州,八月也。庆历三年十月二十二日,司法张彦博改作寝庐,治地得坎中死儿,验问知状者,小吏熊简对如此。又召邓旺诘之,合狱辞,留州者皆是,惟杀秃秃状盖不见。与予言而悲之,遂以棺服敛之,设酒脯奠焉。以钱与浮图人升伦, 买砖为圹,城南五里张氏林下瘗之,治地后十日也。呜呼!人固择于禽兽夷狄也。禽兽夷狄于其配合孕养,知不相祸也,相祸则其类绝也久矣。如齐何议焉?买石刻其事,纳之圹中,以慰秃秃,且有警也。事始末,惟杜氏一无忌言。二十九日,南丰曾巩作。 (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注】捽(zu):揪。瘗(y):掩埋,埋葬。圹(kung):墓穴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更绐娶周氏,与抵蜀 绐:欺诈,哄骗b齐急曰:“为若出杜氏。” 出:遗弃,休弃c若佣也,何敢尔 佣:雇佣d人固择于禽兽夷狄也 择:区别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吏遮以告齐 申之以孝悌之义b齐独之休宁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c周氏诉于江西转运使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d买砖为圹 既自以心为形役12下面全能表现孙齐凶残狡诈的一组是( )先娶杜氏,留高密 趋归,捽挽置庑下使人窃取其所产子 若佣也,何敢尔以布衣书里姓联诉事狱上更赦,犹停齐官,徙濠州abcd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1)久之,以布衣书里姓联诉事,行道上乞食。(4分) 译文: (2)周氏引产子为据,齐惧子见事得,即送匿旁方政舍。(4分)译文:(3)禽兽夷狄于其配合孕养,知不相祸也,相祸则其类绝也久矣。(4分)译文:3.(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金石录后序李清照金石录三十卷,取上自三朝、下迄五季,凡见于金石刻者二千卷。余建中辛巳,始归赵氏。侯年二十一,在太学作学生。每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果实归。后二年,出仕宦,日就月将,渐益堆积。后或见古今名人书画,一代奇器,亦复脱衣市易。尝记崇宁间,有人持徐熙牡丹图,求钱二十万。当时虽贵家子弟,求二十万钱岂易得耶?留信宿,计无所出而还之。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连守两郡,竭其俸入以事铅椠。每获一书,即同共勘校,整集签题。得书画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尽一烛为率。令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收书既成,归来堂起书库大橱,簿甲乙,置书册。如要讲读,即请钥上簿,关出卷帙。至靖康丙午岁,侯守淄川,闻金人犯京师,既长物不能尽载,凡屡减去,尚载书十五车。青州故第,尚锁书册什物,金人陷青州,已皆为煨烬矣。建炎己酉夏五月,被旨知湖州,过阙上殿。途中奔驰,冒大暑,感疾。八月十八日,遂不起,取笔作诗,绝笔而终。葬毕,余无所之。念侯有妹婿任兵部侍郎,从卫在洪州,遂遣二故吏先部送行李往投之。冬十二月,金人陷洪州,遂尽委弃。余搬在卧内者,岿然独存。时驻跸章安,从御舟海道之温,复赴越,又赴杭。尽将家中所有铜器等物,欲赴外廷投进。到越,已移幸四明。不敢留家中,并写本书寄剡。后官军收叛年,取去。所谓岿然独存者,无虑十去五六矣。惟有书画观墨可五七麓,常在卧榻下。在会稽,卜居士民钟氏舍,忽一夕,穴壁负五簏去。所谓岿然独存者,乃十去其七八。或者天意以金菲薄,不足以享此尤物耶?抑亦死者有知,犹斤斤爱惜,不肯留在人间耶?何得之艰而失之易也?然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所以区区记其终始者,亦欲为后世好古博雅者之戒云。(选自李清照金石录后序,有删节)注释:侯:古时士大夫平辈之间的尊称,这里李清照用以指称自己的丈夫赵明诚。铅椠:铅:文字;椠:记录文字的木片。这里指文字的校勘工作。跸:帝王出行的车驾。麓:筐。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质衣取半千钱质:抵押b簿甲乙,置书册簿:书籍c被旨知湖州知:任知州d已移幸四明幸:封建帝王到达某地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计无所出而还之李牧连却之b夜尽一烛为率如今人方为刀俎c以中否角胜负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d乃十去其七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11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说明家藏文物典籍“得之艰”“失之易”的一组是见古今名人书画,一代奇器,亦复脱衣市易竭其俸入以事铅椠归来堂起书库大橱,簿甲乙,置书册既长物不能尽载,凡屡减去金人陷洪州,遂尽委弃不敢留家中,并写本书寄剡abcd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既小中见大,由家庭而见国家,又因物及人,由典籍文物的得失聚散而见人世的悲欢离合,所以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和认识意义。b文中记灯下校书赏画,已是兴致淋漓,饭后指述典故,比赛胜负,以致茶倾怀中,更见夫妇融洽的雅趣,一时欢愉气氛,跃然纸上。c丈夫辞世后,其生前珍爱之物遇乱尽失,给作者以沉重的打击;但“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一句表明她已最终想通,不再为外物所累。d本文叙事清晰,层次分明,文情跌宕,达到了文由情生、情由文见的“自然而工”的境地,极易拨动读者的心弦。13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后或见古今名人书画,一代奇器,亦复脱衣市易。(3分)(2)闻金人犯京师,既长物不能尽载,凡屡减去,尚载书十五车。(4分)(3)忽一夕,穴壁负五簏去。(3分)4.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八年,周顷王崩,公卿争权,故不赴。晋使赵盾以车八百乘平周乱而立匡王。是年,楚庄王初即位。十二年,齐人弑其君懿公。十四年,灵公壮,侈,厚敛以彫墙。从台上弹人,观其避丸也。宰夫胹熊蹯不熟,灵公怒,杀宰夫,使妇人持其尸出弃之,过朝。赵盾、随会前数谏,不听。已又见死人手,二人前谏。随会先谏,不听。灵公患之,使鉏麑刺赵盾。盾闺门开,居处节,鉏麑退,叹曰:“杀忠臣,弃君命,罪一也。”遂触树而死。初,盾常田首山,见桑下有饿人。饿人,示眯明也。盾与之食,食其半。问其故,曰:“宦三年,未知母之存不,愿遗母。”盾义之,益与之饭肉。已而为晋宰夫,赵盾弗复知也。九月,晋灵公饮赵盾酒,伏甲将攻盾。公宰示眯明知之,恐盾醉不能起,而进曰:“君赐臣,觞三行可以罢。”欲以去赵盾,令先,毋及难。盾既去,灵公伏士未会,先纵齧狗名敖。明为盾搏杀狗。盾曰:“弃人用狗,虽猛何为。”然不知明之为阴德也。已而灵公纵伏士出逐赵盾,示眯明反击灵公之伏士,伏士不能进,而竟脱盾。盾问其故,曰:“我桑下饿人也。”问其名,弗告。明亦因亡去。盾遂奔,未出晋境。乙丑,盾昆弟将军赵穿袭杀灵公于挑园而迎赵盾。赵盾素贵,得民和。灵公少,侈,民不附,故为弑易。盾复位。晋太史董狐书曰:“赵盾弑其君。”以视于朝。盾曰:“弑者赵穿,我无罪。”太史曰:“子为正卿,而亡不出境,反不诛国乱,非子而谁。”孔子闻之,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宣子,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出疆乃免。”赵盾使赵穿迎襄公弟黑臀于周而立之,是为成公。成公者,文公少子,其母周女也。壬申,朝于武宫。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宰夫胹熊蹯不熟 胹:烧煮 b初,盾常田首山 田:耕种c君赐臣,觞三行可以罢 觞:进酒d宣子,良大夫也,为法受恶 恶:罪名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赵盾忠贵得民的一组是(3分)使鉏麑刺赵盾 盾义之,益与之饭肉晋灵公饮赵盾酒 盾遂奔,未出晋境 得民和盾复位 使赵穿迎襄公弟黑臀于周而立之a b c 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周顷王死后,周王室和诸候国都不安定。王室内公卿争位,诸候国内国君与臣下不协,赵盾为周王室及晋国都尽了力。b晋灵公生活奢侈,对臣下百姓暴虐厚敛,不听忠言,残害忠良。导致臣民都不依附他,最后被将军赵穿袭杀而死。c赵盾有慈悯心肠。看到桑下有人挨饿,就送他饭吃;得知其孝,还增加饭肉。后来难中得此人相救并一同逃走。d孔子认为赵盾仍然是一位良好的大夫。后来赵盾让其弟赵穿从周王室迎回了黑臀,并拥立他当了国君,这就是晋成公。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鉏麑退,叹曰:“杀忠臣,弃君命,罪一也。”遂触树而死。(2)太史曰:“子为正卿,而亡不出境,反不诛国乱,非子而谁?” 5.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明季有揭雄者,遗其郡邑矣。貌椎鲁,寡言笑,然门以内无违行,肫肫如也。年十馀,不识冬夏。适于途,迷所向。乡人愚之。每为人佣役,任负不及常儿。然不取值,人亦利其用。里之豪右争役之,雄推移其间,亦无忤也。 久之贫甚,或劝之服贾,雄曰:“诺。”与族商练事者数人俱西。众欺其愚懦,齿之仆数。雄执役不倦。中途遇盗,御其装。诸客辟易,雄徐曰:“是何敢然!”即拳一盗,仆。他盗复进,雄巧夺其刃,连殪数人,余盗奔去。众始惊其异矣,待之有加礼。既其诸客贾使视利数四,丧失其资。人皆曰是健儿而愚者也。复易之。 其年所居地雨甚。浃月,河涨啮堤,乡人修之,堤成而复决者三,莫能为计。雄谓众曰:“是其下有暴物焉,将鱼我村里。某请除之。”乃拔剑没水,移时斩一鼋,提其首,奋波而出。水威顿杀,而堤得不溃。众复惊曰:“子果若是之能耶,何向者示人弱也?”于是士大夫好事者亦渐与往来。 遇宴会,群口哆然,雄默坐而已。他日有两文士论文席间,奋争至攘臂。雄劝之曰:“文可不必论,论文亦不易。”众以其言夸,诧曰:“公亦解此耶?”雄笑曰:“为稍识之,故知其难耳。”众欲征其蕴,争摘古义诘难之。雄随问酬对,机悟深微,超超乎元箸,累累然如贯珠也,论辨若悬江河、骤风雨,而不可遏也,疏故实如数家珠,如举东西南朔岁月日之无误也。而平生未尝一问字、一执卷呻吟也。皆帖然服曰:“神人也!” 雄晚岁无妻子,闲居茅屋中,焚香诵佛经,旦夕不彻,罕与外人相见。遂有一远方僧来访之,跏趺对语,三日夜乃去。其后辄数月一来,但相对枯坐,不复作一语。久之,僧去,临行谓雄曰:“可矣!”雄点首者再。僧遂不复来。 雄自是祝发为僧,乃不复诵经。已谓其所亲曰:“吾前身劳山僧也,好攻文籍及一切经世之务。师以结习特重,不可化,使出世,戒之曰:慎勿逞也,将迷不复!每念师言,深自韬秘。不意数数与人事,不免炫露,亦不得已耳。师趋召我,我去矣!”遂合掌坐逝。(清乐钧耳食录)【注】肫肫:同“忳忳”。诚挚的样子。元箸:玄妙的言论。跏趺:佛教中修禅者的坐法,即双足交迭而坐。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人愚之愚:认为愚笨 b贫甚,或劝之服贾 服:从事 c公亦解此耶解:解决 d雄自是祝发为僧 祝:断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体现揭雄“深自韬秘”的一组是 貌椎鲁,寡言笑 雄巧夺其刃,连殪数人于是士大夫好事者亦渐与往来 群口哆然,雄默坐而已而平生未尝一问字、一执卷呻吟也 好攻文籍及一切经世之务 a b c 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揭雄朴实诚挚,干活不计报酬,赢得了雇主的信任与赏识。尽管他干活儿不如其他人,但雇主们还是都争相来雇佣他。 b揭雄奋不顾身,只身打败强盗;商人们尽管也十分感激他,但在内心深处还是瞧不起他,把他当仆人看待。 c揭雄看似愚笨,但他既能打败强盗、铲除妖孽,又能论文席问,折服群儒,确实是一个文武双全的奇才。 d揭雄原是一个僧人,因喜好逞强而被师傅逐出山门,隐于民间,后经远方僧的多次点化才最终醒悟。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诸客辟易,雄徐曰:“是何敢然!”即拳一盗,仆。(5分) 答: 。 (2)不意数数与人事,不免炫露,亦不得已耳。(5分) 答: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七门庙记(宋)刘攽嘉佑二年,予为庐州从事,始以事至舒城,观所谓七门三堰者。问其居人,其溉田几何?对曰:“凡二万余顷。”考于图书,实魏扬州刺使刘馥所造。自魏至今七百有余年矣。予于是叹美其功。后二年,校书郎包君廓为县主簿,尝与予语及之。包君谓予曰:“馥信有功,然吾问于耆老,而得羹颉侯信焉。初,汉以龙舒之地封信为列侯。信乃为民浚畎浍以广溉浸。信为始基,至馥时废而复修耳。昔先王之典,有功及民则祀之。若信者,抑可谓有功者乎?然吾恨史策之有遗,而怜舒人之不忘其惠也。今我将为侯庙祀之,而以馥配,子幸为我记之焉!”予因曰:“诺!”顷之,包君以书告曰:“庙谨毕事。”予曰:“昔高帝之起,宗族昆弟之有才能者,若贾以征伐显,交以出入传命谨信为功。此二人者,裂地为王,连城数十。代王喜以弃国见削,而子濞以力战王吴。独信区区仅得封侯,而能勤心于民,以兴万世之利。其惠爱岂与贾、濞相侔哉!夫攻城野战,灭寇屠邑,是二三子之所谓能杀人者也。夫辟地垦土,使数十万之民世世无饥馁之患,所谓养人者。于以相譬,犹天地之绝悬也。然而贾、濞以功自名,信不见录,岂杀人易以快意,养人不见形象哉!周公之书曰:民功曰庸。藉使信生当周公之世,其受赏非贾、濞之所敢望也。虽然,彼贾、濞之死泯灭无闻久矣,而信,至今民犹思而记之,此所谓得乎丘民。而世之宠禄,当时则荣,没则已焉者乎。夫事有可继之道,不必肇于己,而后为功也。若刘刺史起于三国乱亡之余,蒸庶扫地,顾独以农为先,事功一立,迄今长存,虽曰修复,是可谓功矣。”予既嘉包君之能徇于民,使侯信之美不忘,及其建祀合于先王之法,于是书之,遂以为记。(选自光绪续修舒城县志艺文)【注释】羹颉侯信:羹颉侯刘信,刘邦长兄之子。畎浍(qun kui):田间灌溉水渠。相侔:相等同。侔(mu),相等。17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馥信有功 信:诚信。b然吾恨史策之有遗 恨:遗憾。c而怜舒人之不忘其惠也 怜:喜爱。d养人不见形象哉 形象:犹“形迹”。18下列各组句子,划线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始以事至舒城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b信乃为民浚畎浍以广溉浸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c宗族昆弟之有才能者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d没则已焉者乎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19下列有关文章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在叙述并赞美了西汉羹颉侯刘信辟地垦土、勤心为民,首建舒城七门水利工程的历史功绩的同时也澄清了一个被长期误传的事实。对贪功夺美,夸大自己的贡献的魏刺史刘馥予以了揭露。b舒城县主簿包廓在弘扬前人的惠政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考证了七门堰的首建者,二是为刘信、刘馥建庙立祀,三是诚请作者写记永志。c从文中反映的信息来看,汉初四分天下是按功论封,这个功主要是征伐平定之功,而刘信在这方面功小,所以只封得列侯。但作者却从“七门三堰”对后世吏治的启迪和警示上提出了以是否惠泽人民为尺度的功劳观,这是难能可贵的。d本文以叙述为铺垫,以议论为主体。其叙事以作者陆续了解七门堰历史的过程为线索,语言简洁,叙事清楚;其议论,则联系汉初宗室王族作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借题发挥,以此阐述自己的思想观点。【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1)信为始基,至馥时废而复修耳。(4分) (2)代王喜以弃国见削,而子濞以力战王吴。(4分) (3)夫事有可继之道,不必肇于己,而后为功也。(4分) 7.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李嗣业,京兆高陵人。长七尺,膂力绝众。应募安西,军中初用陌刀,而嗣业尤善,每战必为先锋,所向摧北。高仙芝讨勃律,署嗣业及中郎将田珍为左右陌刀将。时吐蕃兵十万屯娑勒城,据山濒水,联木作郛,以扼王师。仙芝潜军夜济信图河,令曰:“及午破贼,不者皆死。”嗣业提步士升山,颓石四面以击贼,又树大旗先走险,诸将从之。鼓而驱至勃律,禽其主,平之。授右威卫将军,号为“神通大将”。 初,仙芝特以计袭取石,其子出奔,以告大食,连兵攻四镇。仙芝率兵二万深入,为大食所败,残卒数千。事急,嗣业谋曰:“将军深履贼境,后援既绝,而大食乘胜,诸胡锐于斗,我与将军俱前死,尚谁报朝廷者?不如守白石岭以为后计。”仙芝曰:“吾方收合馀尽,明日复战。”嗣业曰:“事去矣,不可坐须菹醢。”即驰守白石,路既隘,步骑鱼贯而前。会拔汗那还兵,辎饷塞道不可骋,嗣业惧追及,手梃鏖击,人马毙仆者数十百,虏骇走,仙芝乃得还。表嗣业功,进右金吾大将军,留为疏勒镇使。初讨勃律也,通道葱领,有大石塞隘,以足蹶之,抵穹壑,识者以为至诚所感云。天宝十二载,加骠骑大将军。入朝,赐酒玄宗前,醉起舞,帝宠之,赐彩百、金皿五十物、钱十万,曰:“为解酲具。” 安禄山反,肃宗追之,诏至,即引道,与诸将割臂盟曰:“所过郡县,秋毫不可犯。”至凤翔,上谒,帝喜曰:“今日卿至,贤于数万众。事之济否,固在卿辈。”乃诏与郭子仪、仆固怀恩掎角。常为先锋,贼值,类崩溃。广平王收长安,嗣业统前军,阵于香积祠北。贼酋李归仁拥精骑薄战,王师注矢逐之,走未及营,贼大出,掩追骑,还蹂王师,于是乱不能阵。嗣业谓子仪曰:“今日不蹈万死取一生,则军无类矣。”即袒持长刀,大呼出阵前,杀数十人,阵复整。步卒二千以陌刀、长柯斧堵进,所向无前。归仁匿兵营左,觇军势,王分回纥锐兵击其伏,嗣业出贼背合攻之,自日中至昃,斩首六万级,贼东走,遂平长安。与子仪等围相州,诸将无功,独嗣业被坚数奋,为诸军冠。中流矢,卧帐中,方愈,忽闻金鼓声,知与贼战,大呼,创溃,血流数升卒。谥曰忠勇,赠武威郡王。(新唐书列传第六十三二李马路)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及午破贼,不者比死 不:通“否”,否则b鼓而驱至勃律,禽其主,平之 禽:捉住 c将军深履贼境 履:踩,陷d事之济否,固在卿辈 济:渡河成功 14下列各组句子中,表明李嗣业作战身先士卒的一组是( )(3分) 每战必为先锋,所向摧北 及午破贼,不者皆死 颓石四面以击贼,又树大旗先走险 嗣业出贼背合攻之,自日中至昃,斩首六万级 诸将无功,独嗣业被坚数奋,为诸军冠a b c d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李嗣业应征到安西军时,很擅长用陌刀,高仙芝在讨伐勃律的时候,任命他和中郎将田珍分别担任左右陌刀将。 b高仙芝率兵深入到大食的境内,被敌军围困,后无援军,情况紧急,后因李嗣业奋力鏖战才得以脱险。c与安禄山作战时,王师由于中计,军队阵脚大乱,李嗣业袒持长刀,杀了几十个人,使军队得以恢复阵势,最终取得胜利。 d李嗣业作战英勇,奋不顾身,带伤与敌人作战,后因伤口迸发,流血过多而死,皇上赐谥号忠勇。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嗣业提步士升山,颓石四面以击贼,又树大旗先走险,诸将从之。(5分)(2)与子仪等围相州,诸将无功,独嗣业被坚数奋,为诸军冠。(5分)8.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梁材,字大用,弘治十二年进士,勤敏有异政。为嘉兴知府,调杭州。田租例参差,材为酌轻重,立画一之法。迁浙江右参政,进按察使。寻以忧去。嘉靖初,起补云南。土官相仇杀累年,材召其酋曰:“汝罪当死。今贳汝,以牛羊赎。”御史讶其轻,材曰:“如是足矣,急之变生。”诸酋衷甲待变,闻无他乃止。历贵州、广东布政使。吏民输课,令自操权衡,吏不得预。时天下布政使廉名最著者二人,材与姚镆也。后改户部,遂代邹文盛为尚书。自外僚登六卿,不满二载。自以受恩深,益尽职。时修建两宫、七陵,役京军七万,郭勋请给月粮冬衣。材言非故事,不予。勋怒,劾材误公。帝诘责材,竟如勋奏。勋复建言三事:请开矿助工,余盐尽输边,漕卒得携货物。材议不尽行,勋益怒。材初为户部,值帝勤政,力祛宿弊,多见从。及是屡忤权幸,不得志,乃乞改南。为给事中周琬所劾,下吏部,尚书许赞等请留之。帝不悦,令与材俱对状。材引罪得宥,而赞等坐夺俸。材由此失帝意。考尚书六年满,遂令致仕。明年,户部尚书李廷相罢。帝念材廉勤,大臣亦多荐者,乃召复故官。三掌国计,砥节守公如一日。其秋,考察京官,特命监之。有大狱不能决,又命兼掌刑部事。帝叹曰:“尚书得如材者十二人,吾无忧天下矣。”时大工频兴,役外卫班军四万六千人。郭勋籍其不至者,责输银雇役,廪食之供视班军。材坚持不予。勋劾材,帝命补给。勋又以军不足,籍逃亡军布棉折饷银募工。材言:“今京班军四万余,已足用,不宜借口耗国储。”帝从其奏。勋益怒,劾材变乱旧章。无是,醮坛须龙涎香,材不以时进,帝衔之。遂责材沽名误事,落职闲住。归,旋卒,年七十一。当嘉靖中岁,大臣或阿上取宠,材独不挠,以是终不容。自材去,边储、国用大窘。世宗乃叹曰:“材在,当不至此矣。” (节选自明史梁材传)注衷甲:在衣服里面穿上铠甲。 外卫班军:在京城外卫班值勤的军队。 醮坛:斋戒而行祭礼的祭坛。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寻以忧去 寻:借机,寻机b材引罪得宥,而赞等坐夺俸 坐:犯罪,获罪c材不以时进,帝衔之 衔:怀恨,怨恨d自材去,边储、国用大窘 窘:窘迫,缺乏5下列句子中全都能表现梁材“不阿上取宠”的一组是(3分)吏民输课,令自操权衡,吏不得预。材初为户部,值帝勤政,力祛宿弊。时修建两宫、七陵,役京军七万,郭勋请给月粮冬衣。材言非故事,不予。材引罪得宥,而赞等坐夺俸。材言:“今京班军四万余,已足用,不宜借口耗国储。”醮坛须龙涎香,材不以时进a b c d6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梁材在杭州任职时,当时官田的租税定的或高或低很不统一,他就斟酌实际情况订立了统一的标准。b梁材由于政绩显著,不到两年时间就由一个地方官员调升为户部尚书,他心怀感激,以尽忠职守来报答皇恩。c梁材处事刚正,力除弊端,因此也触犯了一些朝中权贵的利益,引起他们的不满,受到弹劾和中伤,被罢免了尚书的官职d梁材被重新起用为户部尚书后,他并没有改变自己处事刚正、为国理财护财的作风,也因此再次得罪了郭勋,并因为没有按时进龙涎香一事引起皇上不满,被免了官。7.翻译下面的句子。(10分)郭勋籍其不至者,责输银雇役,廪食之供视班军。(5分)大臣或阿上取宠,材独不挠,以是终不容。(5分)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答张籍书韩愈愈始者见吾子于人人之中,固有异焉;及聆其音声,接其辞气,则有愿交之志;因缘幸会,遂得所图。岂惟吾子之不遗,抑仆之所遇有时焉耳。近者尝有意吾子之阙焉无言,意仆所以交之之道不至也;今乃大得所图,脱然若沈疴去体,洒然若执热者之濯清风也。然吾子所论:排释老不若著书,嚣嚣多言,徒相为訾。若仆之见,则有异乎此也!夫所谓著书者,义止于辞耳。宣之于口,书之于简,何择焉?孟轲之书,非轲自著,轲既殁,其徒万章公孙丑相与记轲所言焉耳。仆自得圣人之道而诵之,排前二家有年矣。不知者以仆为好辩也;然从而化者亦有矣,闻而疑者又有倍焉。顽然不入者,亲以言谕之不入,则其观吾书也固将无得矣。为此而止,吾岂有爱于力乎哉?然有一说:化当世莫若口,传来世莫若书。又惧吾力之未至也。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吾于圣人,既过之犹惧不及。请待五六十然后为之,冀其少过也。吾子又讥吾与人人为无实驳杂之说,此吾所以为戏耳。吾子讥之,似同浴而讥裸裎也。若商论不能下气,或似有之,当更思而悔之耳。其他俟相见。薄晚须到公府,言不能尽。愈再拜。(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辞典,中国妇女出版社1991年版,有删改)【注】新史载:籍性狷直,尝责愈喜博塞,及为驳杂之说,议论好胜人,其排佛老,不能著书若杨雄孟轲以垂世。下气:态度恭顺。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岂惟吾子之不遗 遗:遗留b. 嚣嚣多言,徒相为訾 訾:讥刺c. 吾岂有爱于力乎哉 爱:吝惜d. 薄晚须到公府,言不能尽 薄:将近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今乃大得所图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b洒然若执热者之濯清风也 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c宣之于口,书之于简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d似同浴而讥裸裎也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7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针对张籍的质疑,作者一一给予答复或给予照应,阐述了他对著书传世等问题的看法。b首段先扬后抑,先赞赏张籍,并盼望对方的意见,既表示谦恭,又指明意见不能苟同。c韩愈面对张籍之“讥”据理力争,但也坦然承认自己的态度时常不够恭顺,当求改进。d本文叙述句、并列和递进的排比句式、反问句式和谐交织,使文章跌宕多姿,气势充沛。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 若仆之见,则有异乎此也!(3分)译文: (2) 顽然不入者,亲以言谕之不入,则其观吾书也固将无得矣。(4分)译文: (3) 吾于圣人,既过之犹惧不及。(3分)译文: 文言文断句。(3分)9下列文句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a所谓文者/务为有补于世而已矣/所谓辞者/犹器之有刻镂绘画也/诚使巧且华/不必适用/诚使适用/亦不必巧且华b后韩愈氏急/起而持之/汰繁抑浮/一归于朴群/天下学者/惟韩之从/自汉迄唐/旷数百年/而文章始复于古c夫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 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d今之学者/言考据则持为聘辩之具/讲经济则据为猎名之津/言之者不怍/信之者贵耳/转相欺谩/不以为耻试卷答案1. 4b(窜:放逐、流放。这里是被贬的意思) 5b (记叙的是作者对这件事的态度 记叙的是黎族酋长明白了胡邦衡说的道理,下令释放了张军守,并让他自己写了罪状。均未涉及“身陷九渊,日与死迫”) 6c(他并没有伺机报复的想法,赢得军守的尊重也不是“在酋长的教导下”,而是胡教导黎酋按国法办事,救了军守一命,才赢得军守尊重) 7(1)此人的确死有余辜果真把他杀掉也足以消除一州人的怨恨之心,但是既然您俯问我的看法,那我私下就献上几句话。您的儿子跟我学习到底是什么目的呢?(“其、然、足以洗、相、所以”各一分) (2)酋长醒悟,立即释放了张军守,并让他自己写了罪状,军守于是就对胡邦衡拜两拜退出去。第二天,邦衡返回,张军守登门谢罪,表示悔恨,并非常感谢胡邦衡的救命之恩 (“遽、引咎、再拜、诣、殊”各一分)略2.10. c 佣:受雇之人,佣人。11. a 均为介词,把;b动词,到/指示代词,这; c介词,向、对/介词,对于;d动词,做,砌/介词,被12.c 是对孙齐娶妻杜氏的情况的交代;是周氏所为,而非孙齐;是孙齐凶残狡诈带来的报应。13. (1)过了好久,(周氏)用布衣写上自己的籍贯姓氏和几次告状的事实经过,流落路上讨饭。(“书”、“里”、“姓”、“诉事”各1分。)(2)周氏以她所生的儿子为证据,孙齐害怕儿子被发现,事实真相败露,就将儿子藏到附近(一个名叫)方政的人家里。(“产子”、“据”、“事得”、“舍”各1分。)(3)禽兽和野蛮人对他们的配偶和所生子女,也懂得不互相残害,(如果)相互残害,那么他们的种类很久就灭绝了。(“配合”、“孕养”、“祸”、“类”各1分。)【参考译文】秃秃,是高密县人孙齐的儿子。孙齐考中明法科,(因此)做了嘉州司法参军。(孙齐)先前已经娶有妻子杜氏,(将杜氏)留在家乡高密。(孙齐却将这事隐瞒起来)用欺骗的手段又另娶周氏,与周氏一起到蜀中(赴任)。任期满后,(二人一块儿)回高密,周氏(才知道孙齐已有妻室)怨恨孙齐骗了她,于是告到县里。孙齐(向县官)送钱财并认错,事情便算了结。(孙齐又)被任命为歙州休宁县县尉,带杜氏一起去上任。过了两年,孙齐请假回老家获得批准。周氏还为这事怨恨(他),要求(与孙齐)断绝关系。孙齐急忙说:“为了你,我愿休了杜氏。”并且剪下头发来发誓。周氏答应了他。孙齐(假满后)独自回到休宁县,遇到妓女陈氏,又将她纳为妾。(任满),县尉另有人替代,(他)接受了抚州司法参军的任命,回高密将周氏分开,不再与她相见,却派人偷偷地将她所生的儿子抱了出来,同杜氏、陈氏一起乘车到抚州。(于)明道二年正月到任,这个月,周氏也与她弟弟来到抚州,想要进入并住到孙齐的官署,被吏人拦住并把这事报告了孙齐。孙齐正在宝应佛寺里收租米,(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刻赶回去,揪拉着周氏到走廊上,拿出假造的文书说:“你是我的佣人,怎么敢如此胡作非为!”(于是一起)到州里去辩理,(周氏)没能申冤。周氏向江南西路转运使上诉,也不听她的。过了好久,(周氏)用布衣写上自己的籍贯姓氏和几次告状的事实经过,流落路上讨饭。(这时,)萧贯任饶州知州,(周氏)赶去向他申诉。饶州隶属江南东路,(按规定,萧贯)不应该接受她的诉状,(但)萧贯(仍然)受理,并不推辞,(江南西路)转运使这才派公吏祝应言前往审察。周氏以她所生的儿子为证据,孙齐害怕儿子被发现,事实真相败露,就将儿子藏到附近(一个名叫)方政的人家里。随后仍怕被发现,又将儿子带回家,掐住他的咽喉,没有死。陈氏从旁边拽住小孩的双脚,倒提起来,而孙齐把他的头按进一大瓮水中,(小孩)才死,这(个小孩)就是秃秃。(孙齐)叫来差役邓旺,让他在寝室后面的墙下挖了一个坑,深有四尺,将(儿子)尸体埋在里面,秃秃(这年)五岁。萧贯将孙齐的罪案报上去,恰遇大赦,但还是停了孙齐的官职,被流放到濠州,这是(明道二年)八月的事。庆历三年十月二十二日,(抚州)司法参军张彦博改建住房,挖地时发现了坑中的死孩子,查问知道情况的人,有个叫熊简的小吏回答如上文所述。(张彦博)又叫来邓旺盘问,又核对了当年案件的供词,凡是保存在州里的都这么说,只是杀死秃秃经过的材料没有看到。(张彦博)向我谈到这件事并为秃秃的惨死而悲痛,于是用棺材丧服收敛了他的遗骸,并设置酒肉祭奠。又拿钱给僧人升伦,叫他买砖砌成墓穴,在城南五里处一家姓张的树林下埋葬,(埋葬时间)在挖地得骨后的第十天。啊!人本来就与禽兽和野蛮人有区别。禽兽和野蛮人对他们的配偶和所生子女,也懂得不互相残害,(如果)相互残害,那么他们的种类很久就灭绝了。像孙齐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可说的呢?买来石板,刻上这件事,放到墓穴中,用来安慰秃秃,并且(希望对世人)能有所告诫。事件的整个过程,只有杜氏没有一句禁忌的话。二十九日,南丰曾巩写。3.略4.4(3分)答案:b项。解析:b项中的“田”在句中的含义是打猎。5(3分)答案:a项。解析:筛选标准是“全部表明赵盾忠贵得民”的一组。全部表明,包括直接和间接,即虽不是赵盾的言行举止,只要表现了其“忠贵得民”的都符合。忠,指对国君本人及晋国的忠;贵,指地位高受人尊敬;得民,指爱民并得民心。故此,其两句不符合,句讲晋灵公谋害赵盾,句讲赵盾避难逃亡但没有逃出国界。其句是难点,主语不是赵盾而是晋灵公,且说的是刺杀赵盾,但究其原因可知是因为赵盾的进谏,恰好从侧面体现了赵盾对国君的忠。6(3分)答案:c项。分析:桑下饿人救了赵盾,但并没有和赵盾一同逃走,而是自己也逃离了晋灵公。桑下饿人出于感恩和道义救了赵盾,最后连名字都不告诉赵盾,说明他并不求回报,所以不可能和赵盾一同逃走。7(10分)(1)鉏麑退回家中,叹息道:“杀死忠臣,抛弃国君的命令,犯罪是相同的。”于是就撞树死了。(2)太史说:“你是晋国的正卿,但逃亡没有逃出国界,返回朝中没有诛杀叛乱国家的人,杀死国君的人不是你还能是谁呢?”略5.4c(解:明白,通晓) 5b(体现的是揭雄的“不免炫露”,是士大夫的行为)6c(a“赢得了雇主的信任与赏识”与原文不符;b “把他当仆人看待”是在揭雄击退强盗之前;d “揭雄原是一个僧人,因喜好逞强而被师傅逐出山门”与原文不符)7(1) 商人们都纷纷退缩(或逃避)。拐雄(却)慢慢地说道:“你们怎么竟敢这样!(走上前)拳打一个强盗,把他击倒。 (2) 没想到几次三番(或屡次、多次)参与俗人之事,不免炫耀显示了自己,这也是不得已的情况啊。 译文: 明末有个叫揭雄的,已经不知他是哪里人了。他相貌愚钝,不善言笑。然而就是在自己家里也没有什么不合规矩的行为。为人忠厚诚挚。十几岁时,还不能分清四季。走在路上,也会(经常)迷失方向。同乡人都认为他十分愚笨。他常替人做工,干起活来比不上其他的一般少年。然而他做工不要报酬。人们也认为他这样做对自己有利。因此。乡里的豪族都争相雇佣他。拐雄辗转在他们中间,也不违背抵触。 时间久了。揭雄的生活十分贫困。有人劝他经商。揭雄说:“好吧。”就和凡个精明的商人一块到西边经商。众人欺负他愚笨懦弱,把他当仆人对待。然而他还是不知疲倦地替他们干活。途中遇到强盗抢劫他们的行囊。商人们都纷纷逃避。拐雄(却)慢慢地说道:“你们怎么竟敢这样!(走上前)拳打一个强盗,把他击倒。其他强盜又围上来。掏雄巧妙夺下他们的武器,接连杀死数人,其余的强盗慌忙逃窜。众人才对他奇异的才能感到惊讶,对待他也比先前有礼貌。不久。那些商人也几次三番地让他参与经营,(然而揭雄不擅经营。)于是就逐渐失去了做生意的本钱。(这以后)人们都认为他是一个强壮的青年,然而却十分愚笨。又看不起他。 那时,他所居住的地方雨下得非常大。淫雨连绵月余,河水猛涨冲毁大堤,乡里人共同修筑堤坝,修成后却又几次被冲毁,人们不能想出什么好的办法。掏雄对众人说:“这是水下面有残害生灵的妖孽的原因啊。它将会使我们的村子彻底被水淹没。我请求下水去铲除它。”于是投剑跳入水中,不多时就杀死了一只巨鼋,提着它的头,冲开波浪游了出来。大水的威势很快减退,堤坝也不再溃毁。公众又吃惊地说:“先生果真像这样的有能力啊,为什么以前要在人前表现得软弱无能呢?”从此以后士大夫中那些好事的也渐渐与揭雄开始交往。 參加宴会时,众人喧哗,掏雄只是默默独坐而已。一天有两个文士在席间谈论文章,争论激烈以至于到了要动手的地步。揭雄劝他们说:“文章可以不必爭论,(再说)谈论文章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众人认为他夸口。诧异地问:“您也明白这方面的道理吗?”揭雄笑着说:“只是略微懂一些,所以知道它的难处。”众人想要证实他学识的功底,就争着找出古文中的语句来诘问他。揭雄针对问题一一答对。(对答的话)机巧明,确而深奥,玄妙的言论出人意料,一句接着一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