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替罗非班对冠脉介入治疗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研究 1.doc_第1页
11.26.替罗非班对冠脉介入治疗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研究 1.doc_第2页
11.26.替罗非班对冠脉介入治疗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研究 1.doc_第3页
11.26.替罗非班对冠脉介入治疗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研究 1.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替罗非班对冠脉介入治疗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研究摘要: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对冠脉介入治疗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12 月2011年12月在我院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 65例患者在冠脉介入治疗后常规口服阿司匹林 100 mg/d,氯吡格雷75mg/d,辛伐他汀10mg/ d,并冠脉内给予替罗非班10g /( kgmin)的负荷量, 随后 0.15 g /( kgmin) 持续静脉点滴至术后24 h,之后行常规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1 个月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红细胞比容、血浆粘度、全血黏度高切、 全血黏度低切、 红细胞聚集指数、 纤维蛋白原)。结果:治疗后,患者在血浆粘度、全血黏度高切、 全血黏度低切、 红细胞聚集指数、 纤维蛋白原等指标上与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 P0.05)。 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替罗非班可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异常,对于 PCI 术后再狭窄及炎症的预防起到一定的作用,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关键词:替罗非班;冠脉介入治疗;血液流变学心内科的常见疾病主要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心绞痛、心率失常等,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目前临床主要应用冠状动脉介入术(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治疗这类疾病。冠脉介入治疗可重建冠状动脉血流,但缺点是术后可能引起炎症、血管再狭窄等并发症1。 血液流变学的各项指标的变化可以反映动脉血栓是否形成。PCI 治疗后常规联合应用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他汀类降血脂药物。本研究旨在观察常规治疗基础上替罗非班对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研究其临床价值。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研究对象为2009年12 月2011年12月在我院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 65 例患者,其中男34例,女31例;年龄3979岁,平均(63.24.8) 岁;冠心病30例,心绞痛 25例,心肌梗死10例。1.2治疗方法:冠脉介入治疗后,65例患者常规口服阿司匹林 100 mg/d,氯吡格雷(杭州赛诺菲圣德堡民生制药有限公司, 波立维)75mg/d;辛伐他汀(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 舒将之)10mg/ d 。并冠脉内给予替罗非班(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10g /( kgmin)的负荷量, 随后 0.15 g /( kgmin) 持续静脉点滴至术后24 h,之后行常规治疗。1.3 观察指标:分别检测65例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血液流变学指标,主要包括红细胞比容、血浆粘度、全血黏度高切、 全血黏度低切、 红细胞聚集指数、 纤维蛋白原。1.4统计学方法:数据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 )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治疗后,65例患者在血浆黏度、 全血比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等指标上与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 P0.05血浆粘度( mpa / s)1.730.211.220.130.05全血粘度高切( mpa /s)4.950.933.900.780.05全血粘度低切( mpa /s)12.111.468.691.120.05红细胞聚集指数3.340.852.310.760.05纤维蛋白原( g /L)3.920.812.450.570.053.讨论冠心病是目前死亡率较高的一种心内科疾病,病因主要是脂质代谢异常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动脉腔变狭窄,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心肌暂时缺血与缺氧2。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暂时缺血而引起心前区疼痛。心肌梗死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而堵塞冠状动脉分支或者形成血栓,导致部分心肌无供血而坏死3。目前临床上一般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治疗这些心内科疾病,可显著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但仍有患者发生支架内再狭窄或者炎症,严重影响远期疗效。当血黏度增高时,血液流动性变差,炎症物质活化血小板并发生聚集,易引发支架再狭窄,从而加重动脉硬化,引发心脑血管事件4。所以,为预防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术后应使用抗血小板或抗凝药物进行治疗。目前临床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仅可以作用于血小板凝集的最初和中间阶段,不能高效阻止血小板的聚集。近年来的研究使人们认识到血小板聚集的最终通路是凝血因子与血小板 GP b/ a受体的结合。活化的血小板可改变 GP b/ a 受体的构象, 增加受体与凝血因子之间的亲和力5,6。血小板在与受体结合的凝血因子的作用下发生交联, 最终导致血小板的聚集。 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使管腔狭窄,局部聚集较高浓度的凝血酶。在凝血酶的作用下,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导致血栓的形成。因此在血小板聚集的过程中, GP b/ a受体发挥了关键的作用7。替罗非班是一种血小板 GP b/ a受体抑制剂, 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可使血小板聚集的最终通路发生阻断, 防止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 从而减少冠脉介入治疗后支架再狭窄的发生。 本研究结果显示, 应用替罗非班治疗后,血浆黏度、 全血比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等血液流变学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说明应用替罗非班可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异常,对于冠脉介入治疗后再狭窄及炎症的预防起到一定的作用,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参考文献:1 王智, 唐强.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冠状动脉内注射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术中 TIMI血流的影响J.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9, 17:17-19.2 王亚玲, 崔张新, 李方江. 丹参与川芎联合用药对冠心病患者脂代谢及血液流变性的影响J. 时珍国医国药, 2009, 20 ( 9) :2169 - 2170.3 任凤学, 刘义秀. 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应用替罗非班改善冠脉血流临床疗效研究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 4(18):27-28.4 张稳柱, 宋明才. 替罗非班对冠状动脉介入术中无复流的疗效J.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08, 14 (4):103-105.5 陆阳, 赵新军. 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 内蒙古中医药, 2012, 14 (4):1-2.6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cardiovasology subcommittee, Chinese cardiovasology journal edit committee.Edition of Guidelines fo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