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学PPT课件.ppt_第1页
小儿推拿学PPT课件.ppt_第2页
小儿推拿学PPT课件.ppt_第3页
小儿推拿学PPT课件.ppt_第4页
小儿推拿学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儿推拿学 1 概论 早期小儿推拿是随着整个中医推拿一起发展的 晋 葛洪 肘后备急方 中 治卒腹痛 沾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 从龟尾至顶乃止 未愈更为之 这与小儿捏脊极为相似 小儿推拿形成独特体系是在明清时期 明 陈氏著 小儿按摩经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小儿推拿著作 治疗特点 1 讲究补泻 2 轻快柔和 3 多为特定穴 这些穴位不仅有 点状 线状 还有 面状 并多分布在头面和两肘以下 2 第一章常用腧穴 一小儿推拿特定穴的定义 指除经穴和经外奇穴以外小儿推拿独自具有特定名称 特殊作用的穴位 二特点 1 有的呈 点 状 有的呈 线 状 有的呈 面 状 如三关穴 六腑穴是线状 脾经为面状 2 特定穴的位置不在十四经上 但以两手为多 有 小儿百脉汇于两掌 之说 3 第一节头面部穴位 1 天门 定位 两眉中点起 直上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操作 用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 称开天门 直推30 50次 应用 发汗解表 止痛之要穴 常用于外感发热 头痛 感冒等证 2 坎宫 定位 自眉头起沿眉弓向眉梢成一横线 操作 用两拇指自眉头向眉梢作分推 称推坎宫 分推30 50次 应用 疏风解表 醒脑明目 常用于外感发热 头痛等证 4 头面部穴位 3 耳后高骨 定位 耳后入发际高骨下凹陷中 操作 用拇指或中指按于穴位上揉之 称揉耳后高骨 按揉30 50次 应用 疏风解表 安神除烦 与开天门 推坎宫 运太阳合用称为 四大手法 专治感冒 头痛等 4 天柱骨定位 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 操作 用拇指或食 中二指自上而下直推 称推天柱骨 推100 500次 应用 降逆止呕 祛风散寒 治疗呕恶 多与横纹推向板门 揉中脘等合用 治疗外感发热 颈项强痛 多与拿风池 掐揉二扇门等合用 5 第二节躯干部穴位 1 胁肋 定位 从腋下两胁至天枢穴处 操作 用双手掌从两胁腋下搓摩至天枢穴处 称搓摩胁肋 又称按弦走搓摩 搓摩50 100次 应用 顺气化痰 散积除闷 用于治疗小儿食积 痰壅 气逆引起的腹胀 胸闷等 2 中脘定位 脐上4寸 操作 用指端或掌根按揉称揉中脘 用掌心或四指摩称摩中脘 揉100 300次 摩5分钟 应用 健脾和胃 消食和中 常用于腹泻 呕吐 腹胀 食欲不振等 6 躯干部穴位 3 腹定位 腹部 操作 沿肋弓角边缘或自中脘至脐 向两旁分推 称分推腹阴阳 掌或四指摩称摩腹 分推100 200次 摩5分钟 应用 健脾和胃 理气消食 对于小儿腹泻 呕吐 恶心 便秘 腹胀 厌食等消化功能紊乱效果较好 常与捏脊 按揉足三里合用 作为小儿保健手法 4 脐定位 肚脐操作 用中指端或掌根揉称揉脐 指摩或掌摩称摩脐 用拇指和食 中两指抓住肚脐抖揉 亦称揉脐 揉100 300次 摩5分钟 7 躯干部穴位 应用 温阳散寒 补益气血 健脾和胃 消食导滞 多用于腹泻 便秘 腹痛 疳积等症 临床上揉脐 摩腹 推上七节骨 揉龟尾常配合应用 简称 龟尾七节 摩腹揉脐 治疗腹泻效果较好 5 天枢 定位 脐旁2寸 操作 用揉法 称揉天枢 揉50 100次 应用 疏调大肠 理气消滞 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肠炎及消化功能紊乱引起的腹泻 呕吐 食积 腹胀 便秘等症 8 躯干部穴位 6 肚角定位 脐下2寸旁开2寸 操作 用拇 食 中三指作拿法称拿肚角 或用中指端按称按肚角 3 5次 应用 拿 按肚角是止腹痛的要穴 对各种原因引起的腹痛均可应用 特别是对寒湿腹痛 伤食腹痛效果更佳 7 脊柱 定位 大椎至长强成一直线 操作 用食 中二指面自上而下作直推 称推脊 用捏法自下而上称捏脊 推脊一般推100 300次 捏脊一般捏3 5遍 每捏3次 向上提皮肉一次 称捏三提一法 在捏脊前先在背部轻轻按摩几遍 使肌肉放松 9 躯干部穴位 应用 1 捏脊能调和阴阳 补益气血 培补元气 强健脾胃 是小儿保健常用手法之一 与补脾经 补肾经 推三关 摩腹 按揉足三里等配合应用 治疗先天或后天不足的一些慢性疾病 本法单用称捏脊疗法 不仅常用于小儿疳积 腹泄等病症 还可用于成人失眠 肠胃病 月经不调等病证 2 推脊柱穴从上至下 能清热 多与清天河水 推六腑 推涌泉等合用 10 躯干部穴位 8 七节骨 定位 第4腰椎至尾骨端 长强 成一直线 操作 用拇指桡侧面或食 中二指指面 自下向上或自上向下直推 分别称推上七节骨和推下七节骨 推100 300次 应用 推上七节骨有温阳止泻的作用 多用于虚寒腹泻 久痢等证 临床上多与揉百会 揉丹田等合用治疗气虚下陷的脱肛 遗尿等 推下七节骨可泻热通便 多用于肠热便秘 或痢疾等虚热证 9 龟尾定位 尾椎骨端 11 躯干部穴位 操作 用拇指端或中指端揉 称揉龟尾 揉100 300次 应用 揉龟尾有止泻 通便的作用 多与揉脐 推七节骨合用 治疗腹泻 便秘等证 12 第三节四肢部穴位 1 脾经 定位 脾经也称脾土 位于拇指末节罗纹面处 操作 旋推为补 或将患儿拇指微屈 沿拇指桡侧从指尖推向掌根为补 称补脾经 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 称清脾经 补脾经 清脾经 统称推脾经 推100 500次 应用 1 补脾经能健脾胃 补气血 用于脾胃虚弱 气血不足而引起的食欲不振 消化不良等证 清脾经能清热利湿 化痰止呕 用于湿热熏蒸 皮肤发黄 恶心呕吐 腹泻痢疾等症 小儿脾胃薄弱 一般情况下 脾经穴多用补法 13 四肢部穴位 2 肝经 定位 食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 旋推食指末端罗纹面为补 称补肝经 从食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 称清肝经 补肝经和清肝经统称推肝经 推100 500次 应用 1 清肝经能平干肝泻火 息风镇惊 解郁除烦 和气生血 常用于惊风 抽搐 烦躁不安 五心烦热等证 2 肝经宜清不宜补 若肝虚应补时则需补后加清 或以补肾经代之 称为滋肾养肝法 14 四肢部穴位 3 心经 定位 中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 旋推为补 称补心经 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 称清心经 补心经和清心经统称推心经 推100 500次 应用 1 清心经能清热退火 常用于心火旺盛而引起的高热神昏 面赤口疮 小便短赤等 多与清天河水 清小肠等合用 2 本法宜清不宜补 若气血不足而见心烦不安 睡卧露睛等症 需用补法时 可补后加清 或以补脾经代之 15 四肢部穴位 4 肺经 定位 无名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 旋推为补 称补肺经 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 称清肺经 补肺经和清肺经统称推肺经 推100 500次 应用 1 补肺经能补益肺气 用于肺气虚损 咳嗽气喘 虚汗怕冷等肺经虚寒证 2 清肺经能宣肺热 疏风解表 化痰止咳 用于感冒发热及咳嗽 气喘 痰鸣等肺经实热证 5 肾经 定位 小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 由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为补 称补肾经 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 称清肾经 补肾经和清肾经统称推肾经 推100 500次 16 四肢部穴位 应用 1 补肾经能补肾益脑 温养下元 用于先天不足 久病体虚 肾虚久泻 多尿 遗尿 虚汗喘息等症 2 清肾经能清利下焦湿热 临床上肾经穴一般多用补法 需用时 多以清小肠代之 6 大肠定位 食指桡侧缘 自食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线 操作 从食指尖沿食指桡侧缘推至虎口为补 称补大肠 反之为清 称清大肠 统称为推大肠 推100 300次 应用 固肠7 小肠定位 小指尺侧边缘 自指尖到指根 17 四肢部穴位 操作 从小指尖沿小指尺侧缘推至指根为补 称补小肠 反之为清 称清小肠 统称为推小肠 推100 300次 应用 清小肠能清利下焦湿热 治疗小便不利 水泻等 若下焦虚寒 多尿 遗尿则用补大肠 8 肾顶定位 小指顶端处 操作 用拇指端或中指端按揉 称揉肾顶 按揉100 300次 应用 固表止汗 收敛元气 对盗汗 自汗或大汗淋漓有效 18 四肢部穴位 9 四横纹 定位 手掌面 食 中 无名及小指的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 操作 四指并拢从食指横纹处推向小指横纹处 称推四横纹 推100 300次 应用 调和气血 消除胀满 治疗消化不良 疳积等证 10 胃经定位 拇指第一节掌门桡侧 操作 旋推为补胃经 向指根方向直推10 板门 定位 手掌大鱼际平面 操作 用拇 食指端或指腹面揉之 称揉板门 用推法自指根推向腕横纹 称板门推向横纹 反之称横纹推向板门 推100 300次 19 四肢部穴位 应用 健脾和胃 消食化滞 用于食欲不振 内伤乳食 板门推向横纹用于伤食腹泻 横纹推向板门用于胃伤呕吐 11 内劳宫定位 掌心中 屈指时中指与无名指之间 操作 用拇指或中指端揉称揉内劳宫 自小指根掐运起 经掌小横纹 小天心至内劳宫称运内劳宫 水底捞明月 100 300次 应用 清热除烦 熄风凉血 用于治疗口舌生疮 发热 烦渴等证 12 小天心定位 手掌面大 小鱼际交接处凹陷中 20 四肢部穴位 操作 用拇指甲掐称掐小天心 用食指或中指端揉 称揉小天心 用中指尖或屈曲的指间关节捣 称捣小天心 应用 清热 镇惊 利尿 明目 为清心安神之要穴 13 总筋定位 掌面腕横纹中点 操作 用拇指或中指按揉之称揉总筋 用拇指甲掐之 称掐总筋 应用 清心经热 散结止痉 通调周身气机 14 运土如水 运水入土定位 手掌面 拇指根至小指根 沿手掌边缘成一条弧形曲线 21 四肢部穴位 操作 从拇指根沿手掌边缘经小天心推至小指根 称运土入水 反之称运水入土 应用 运土入水能清热祛湿 利尿止泻 用于新病实证 运水入土能健脾助运 润燥通便 用于久病虚证 15 老龙定位 中指指甲根中点后1分处 操作 用拇指甲掐之 继而揉之 称掐老龙 应用 开窍醒神 用于急救 16 二扇门定位 手背中指根末节两侧凹陷处 操作 用拇指甲掐 称掐二扇门 拇指偏峰按揉 称揉二扇门 22 四肢部穴位 应用 发汗解表 退热平喘 17 一窝风定位 手背腕横纹正中凹陷处 操作 用拇指或中指端揉之 称揉一窝风 应用 温中行气 通经活络 止痹痛 利关节 18 三关定位 前臂桡侧 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 操作 用指腹面从腕横纹推至肘横纹 称推三关 应用 温阳散寒 益气活血 培补元气 主治一切虚寒性病证 23 四肢部穴位 19 天河水定位 前臂掌侧正中 自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 操作 用食 中两指指腹面自腕横纹推至肘横纹 称清天河水 应用 清热解表 泻火除烦 20 六腑定位 前臂尺侧 从肘横纹至腕横纹成一直线 操作 用指腹自肘横纹推向腕 称推六腑或退六腑 应用 清热 凉血 解毒 主治一切实热证 24 四肢部穴位 21 萁门定位 大腿内侧 膝盖上缘至腹股沟部成一直线 操作 用食 中二指自膝盖内上缘至腹股沟部作直推法 称推萁门 应用 用于小便赤涩不利 有较好的利尿作用 22 百虫定位 膝上内侧肌肉丰厚处 操作 可用按法或拿法 分别称按百虫 拿百虫 应用 多用于下肢瘫痪及痹痛等症 25 厌食症 一 病因病机 1 饮食不洁 伤及脾胃 2 脾胃虚寒 气血两虚二 临床表现 1 积滞伤脾 形体消瘦 腹部胀满 纳食不香 大便不调 舌苔厚腻 2 气血两虚 面色萎黄或晄白 骨瘦如柴 精神萎靡 四肢不温 舌淡苔薄 指纹色淡 26 厌食症 三 治疗 1 积滞伤脾治则 消积导滞 调理脾胃 处方 补脾经 揉板门 推四横纹 揉中脘 分腹阴阳 揉天枢 按揉足三里 2 气血两亏治则 温中健脾 补益气血 处方 补脾经 推三关 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