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2219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训练题.doc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2219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训练题.doc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2219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训练题.doc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2219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训练题.doc_第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2219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训练题.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2-2-19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训练题(时间:45分钟分值: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35分)1(西安模拟)晚清重臣、光绪帝老师翁同龢在日记中对买办徐润的住宅有过描述,“园小而曲折,然楼阁几案皆有夷气”。这表明近代中国()。a园林建筑逐渐西化 b买办阶层勾结洋人c生活习俗中西合璧 d崇洋媚外风气盛行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在租界等外国人集中居住区,西式住房开始大量出现。这种全新的建筑风格很快引起国人的关注,中国的居室建筑开始出现西化的趋向,中西合璧成为典型特征。c项说法符合史实和材料信息“楼阁几案皆有夷气”。答案c2下岬村家庭结构变迁示意图关于上图中信息表述错误的是()。a核心家庭越来越多 b主干家庭日益减少c联合家庭基本消失 d人们家庭观念淡化答案d3(龙岩模拟)据大公报于19221923年进行的包括社会各阶层共835人参加的一项全面调查显示,在395名已婚者中有21人为自订婚姻,占5%;在130名已订未结婚者中则有20人自订婚姻,已跃升至15%;在310名未订、未婚者中,愿自订婚姻者为273人,已升至88%。材料表明()。民国政府提倡婚姻自由中国人婚姻自主意识觉醒包办婚姻在中国仍占主流青年人的婚姻自主意识更强a b c d解析从材料所给的数据来看,中国人婚姻自主意识已经觉醒,但实际上包括婚姻仍占主流,正确。从未订、未婚者中愿自主订婚者占88%来看,青年人的婚姻自主意识更强,思想更加解放,正确。虽然民国政府提倡婚姻自由,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本题选b项。答案b4(雅安月考)清朝著名诗人、外交家黄遵宪(18481905年)在诗歌创作方面有一大特点,即好以古诗咏新物,中西合璧,时人曾经评价说这是诗界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黄遵宪在今别离一诗中写道:“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眼见双轮驰,益增心中忧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诗中描写的是()。a火车 b飞机 c汽车 d电话解析“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言交通工具的发车之准时,可以排除d项;“别肠转如轮眼见双轮驰”言交通工具之外形,可以排除b、c两项。答案a5(保定月考)造成近代中国交通、通信发展缓慢的根源是()。a政治腐败 b外国势力入侵c社会性质 d落后的思想文化答案c6(延安测试)下面是上海外白渡桥通行交通工具变化表(据上海研究资料整理)年份人力车马车轿子马自行车摩托车汽车公共汽车有轨电车18896 98454491100000192614 6000003 4591943 764172922注:1889年数字系3天平均所得,1926年数字则是2天平均所得该表反映了上海()。交通工具的种类增加交通工具日益近代化公共交通有一定的发展汽车制造业有所发展a b c d解析在建国后的“一五”计划时期,我国才新建了汽车制造工业部门。1926年的旧中国上海尽管有了汽车的行驶,但并不意味着中国汽车制造业有所发展。答案b7(石家庄模拟)近代有人说,建铁路“是臣下之利非君上之利,是外洋之利而非中国之利,是一二人之私利非千万人之公利”。下列对这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当时修建铁路遭到顽固人士的反对b近代中国铁路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c此人认为当时中国不适宜修筑铁路d根本目的是为了说明修筑铁路便于西方列强的侵略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逆向思维能力。中国铁路的修建开始是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这一新生的外洋事物一开始是遭到顽固人士的反对,同时也说明了其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文中没有提到修铁路是为方便列强侵略,故选d项。答案d82011年3月11日13:46分,日本发生9.0级大地震。这一不幸的消息很快传到了世界大部分地区。人们迅速获知这一消息的途径主要是()。报纸杂志电影电视互联网a b c d答案b920世纪30年代末,云集上海的外国人多达15万人,作为一个多国殖民下的城市,现代生活无可避免地与世界同步了。当时的上海不可能经历的是()。a街上随时可见穿西装着旗袍的人流b出门可坐双层公交汽车c在石库门一带可见中西合璧的建筑群d青少年在街头网吧上网冲浪解析网络出现的时间大大晚于“30年代末”,故不可能在当时的上海出现。答案d10(福建师大附中高三期中)清末民间有一首歌谣:破戏台,烂秀才,小足板子洋烟袋;火车站,德律风(指电话),大足板子毕业生。这反映出当地()。传统习俗受到冲击文化教育日渐衰落生活方式发生变化思想观念有了改变a b c d解析从材料中“破戏台,烂秀才”与“小足板”、“大足板”、“火车站,德律风”等很典型地突显出传统习俗受到冲击、生活方式发生变化和思想观念有了改变;“大足板子毕业生”应反映近代新式人才的培养,并不是说文化教育日渐衰落。答案d11下图反映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衣、食、住、行的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人民的勤劳 b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c西方文化科技的影响 d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答案b12(成都模拟)对下列“中国近现代铁路建设里程简表”分析不正确的是()。年份1894191119271937194519782006中国铁路里程(千米)4009 80011 90015 50024 00048 60077 083.8注:表中数据摘编自浅谈中国近代铁路发展史结题报告a近代铁路的出现与发展和列强侵略紧密联系b民族工业春天的出现促进中国铁路迅猛发展c国民政府统治时期铁路建设获得一定的发展d新中国成立后,铁路建设迎来真正的春天答案b13(南平质检)右图是秋瑾在上海创办的妇女杂志。该杂志设有论说、演坛、译编、传记、小说、文苑、新闻和调查等栏目。该杂志大量发行对人们的影响有()。开阔视野关注国事减少文盲传播新知a b c d答案b14“中国头号汽车古董”,今天仍然静静地停放在北京颐和园的“德和园”。经专家鉴定,这是我国进口的第一辆汽车,距今已经100多年,成为一辆世界罕见的老爷车,受到世人瞩目。此车最先在下列哪一城市登陆中国()。a上海 b北京 c广州 d杭州解析从海上进口汽车,只有从上海这一通商口岸登陆进京最近,北京不是通商口岸,广州、杭州距离太远,故a项最佳。答案a二、非选择题(第15题15分,第16题10分,共25分)15近代以来,人们的婚姻观念逐渐改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父母之命这句话固然视为天经地义不可改变的,但是我们现在做父母的应该要晓得,这几千年来的礼教风俗到了今天决计行不通!做父母的应该要明白些现在世界的大势!闭关自守,做不到了;农业经济组织下的状态,保不住了。陆秋心婚姻问题的三个时期(新妇女1920年4月15日)材料二我在小姊妹的帮助下,加入了家庭妇联。我看见姊妹们加紧生产,努力学习文化,便愈感到自己的落后,我要好好地向姊妹们学习,我也加入了学习班。新婚姻法颁布以后,小姊妹张丽娟告诉我说,可以到家庭妇联申请向朱家离婚,婆婆没有理由阻拦我,于是我离婚了,我自由了。一个童养媳的新生(1950年9月1日解放日报)材料三婚姻不是件私事在任何地方一个男子或女子要得到一个配偶,没有不经过一番社会规定的手续。费孝通生育制度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人们的婚姻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2)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作为婚俗背景的经济基础和家庭关系,从传统到近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二中“我”的婚姻态度发生变化的社会条件是什么?(8分)(3)据材料一、三,不同学者在婚姻自由度问题上的视角分别是什么?我们应如何全面认识这一问题?(5分)解析婚姻观念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时期的婚姻观念受当时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回答第(1)问要抓住材料一“父母之命行不通”和材料二“我离婚了,我自由了”这些关键信息,由此判断当时婚姻观念由遵从父母之命到追求婚姻自由。回答第(2)问实际上是从经济基础和家庭关系的变化分析不同婚姻观念存在的原因,这里的传统社会是农耕文明时代,近代社会则是工业文明时代。回答第(3)问要着眼于材料出处。陆秋心婚姻问题的三个时期旨在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说明婚姻观念逐渐自由,而社会学家费孝通生育制度一书从整体上说明了家庭如何延续、为何延续的问题,因此强调婚姻的严肃性和彼此应当承担的责任。答案(1)变化:从遵从父母之命到追求婚姻自由。(2)经济基础:从传统小农经济到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家庭关系:从传统纲常伦理(父为子纲)到家庭成员的平等自由。社会条件:社会制度的变革(新中国的成立);社团组织(家庭妇联)的支持;法律保障(新婚姻法的颁布)。(3)视角:历史考察;社会关系考察。认识:随着社会的发展,婚姻当事人越来越自由,但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人,婚姻自由总是相对的。16妇女地位的变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风气的折射。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男子生来就是上等的,女子则是下等的,前者治人,后者治于人”。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材料二妇女的地位因为经济的关系而有相当大的变化。科技本身已改变并大大增加了妇女就业赚取工资的空间。最惊人的变化首推出现了许多以女性为主要从业人员的职业:商店和办公室中的职业。在1914年以前的几十年间,妇女的地位和希望无疑有惊人的陡变。这个情形最明显的征兆是女子中学教育不寻常的扩展。在法国,我们所讨论的这个时期,女子公立中学,由1880年的一所也没有,增加到1913年的138所。霍布斯鲍姆帝国的年代18751914材料三清末民初,近代中国第一部论述妇女问题的专著女界钟将婚姻自由与追求自由平等的革命要求结合起来,认为“曾是区区婚姻之自由而不能夺,而乃对万象以言革命,吾知其必无成”。所以,在清末随着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和女子解放运动的高涨,婚姻变革的浪潮汹涌而起。陈旭麓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作者的主要观点。(2分)(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期妇女的地位发生变化的表现。(不得摘抄原文)(4分)(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